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11|回复: 3

一个"鸡蛋"的自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0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受访人/雅各布(德国) 采访人/郭莹(英国)

   与那些皮黄里白的海外华人被称为"香蕉人"不同,我们这些懂汉语的老外则被称为"鸡蛋"--外白内黄。

你也会说德国普通话吗?

  20年前,妈妈曾在中国超市买了大白兔奶糖,令我惊喜的是中国糖纸可以吃,这是我对李小龙的功夫以外印象最美好的中国事物,后来才知道那叫糯米纸。我高中毕业后曾在泰国小学教过一段书,班上一个8岁的女孩说她是华人。我说你的名字是泰国的,你是不是泰国籍?她回答是。我说:"那你应该是泰国人呀。"女孩坚决地纠正我说:"我不是泰国人,我是华人。"它使我对华人第一次有了深刻印象。

  上次与你郭莹一起在英属直布罗陀游览,你与导游的对话令我更深地领教了中国心。记得当你出示英国护照时,导游立马惊喜地说:"哇,你也是英国人。"你当即纠正他说:"我不是英国人,我是英籍华人。"然后你询问直布罗陀的前途归属问题。导游表示:"全民公决的结果是95%以上的居民都愿意继续做大英帝国的臣民,反对西班牙人接管。"你又追问:"你们本来是西班牙民族,为什么不愿意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呢?你们难道不怕被扣上卖国贼或者直奸(中国叫汉奸)的罪名?"

  我的第一节中文启蒙课至今记忆犹新。那天早晨老师一进门首先道了声:"你们好!"然后写下了一个"哭"和一个"笑"字,要我们猜猜看哪个字是哭,哪个字是笑。大部分同学都猜出两个口下面伴着一滴眼泪的是哭,初战告捷,令大家兴趣大增。后来我读到毛泽东对美国记者形容自己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我开始对中国俗语、成语着迷起来。但是有次一个中国男人给我讲:"好汉打落牙和血吞"时,我又觉得中国人好奇怪,牙齿岂能往肚里吞,太不卫生了。然而最令我头痛的要算中文量词,每一件物品都有固定的量词,比如一张桌子、一条狗等等,整得我头昏脑胀。

  现在我可以自豪地告诉你,我的中文多么出色。前不久我游览周庄时,一个人力车夫夸奖我的中文讲得流利:"你的普通话比我的还要标准,你也会说德国普通话吗?"不过我的满脑子中文有次也闹出来笑话。平日里无论在街头、酒吧一些地方,总会遇到个把鬼鬼祟祟者偷偷摸摸地对我嘀咕一句向我拉皮条:"哈罗,小姐。"或者"哈罗,Miss。"我厌恶极了。那天我正在逛上海襄阳路市场,一位大妈在我背后喊了句:"娼妓到了。"我吓坏了,假装没听见急急地躲开。没想到那女人居然追上前来喊:"娼妓到了。"我火了起来:"大白天的,你也太离谱了。一口一个娼妓、娼妓的,就不怕巡逻的公安人员。"大妈听了一愣,周围的人也都哄笑起来,打趣说:"你这中文好到连英语都忘记了,她说的是Change Dollars,换美元。"

对救命恩人不过是Offer you a tea

  我的切身体验是,东西方人在性格及处事准则等许多方面都需要沟通。有次在伦敦听一位中国人演讲,他的开场白是"洋人不可交"。他接下来举例说,他曾用人工呼吸救活了一位英国贵族。事后英国人来信致谢,末尾邀请他两个月后共进下午茶。中国先生叹气道:"英国人对救命恩人不过是Offer you a tea(供你一杯茶)而已。"从而得出英国人生性孤寒和不讲情意。我觉得这是中国人不理解西方人的待人原则,相信这位英国人肯定于内心里是感恩戴德的。但西方人对任何人都没有重礼酬谢的习俗,更不会轻易登门拜访对方,怕打扰人家的私生活,故一道喝茶是最妥当的感谢和交友方式了。

  我与中国人最激烈的一次冲突发生在中国住南大使馆被美国飞机轰炸,那是一个举国激愤的下午,4位中国大学生举着大字报跑来留学生楼,他们正往墙上张贴时,我恰巧进门来。我表示同情中国人悲愤的心情,相信全世界也都为悲剧难过。但我同时不同意他们在我的"家门口"张贴抗议书。我说:"要贴你们随便在门外贴,但门内就是我的家,你们不可以侵犯我的私人领地。"4位年轻人当即热血沸腾起来,挥舞着拳头冲着我高喊"抗议北约,抗议西方人的侵略。"我也坚持要他们将大字报揭下来。我说:"我不能容忍你们来我家里闹事,要抗议你们必须退出我的家门,站到楼外面你们要贴什么、喊什么就自由了。"这时人越聚越多,中国人个个怒火中烧。有位十八九岁的女孩冲着我尖叫:"我们中国有五千年文明,你们那时还在饮血茹毛。"我最烦中国人动不动就搬出五千年文明来教训外国人。我当即回敬:"欧洲有七千年文明,不幸的是,眼前我正在领教你们的文明。"最后是几位西方同学冲过来将我拖回房间,我们身后是一片中国人的拳海及滔声震天的口号。第二天清早,门外出现了一张指名道姓抗议我的大字报,他们遵守游戏规则贴在了楼外,我绝不干涉。 一个"鸡蛋"的中国故事

  作为一个"鸡蛋"在中国的典型经历是这样的。在街头当你刚一吐出"你好。"友善好客的中国人立马会惊喜地夸赞:"你的中文真流利。"紧接着的标准问题会是:"你是哪国人?来中国多久了?"若我回答是德国人。中国人就马上说:"宝马、奔驰车,太棒了。"我发现当中国人说英文时,无论英文功底多么深厚也常常会将"He(他)"和"She(她)"混淆,还有中国人回答英文的否定问题时,"Yes"和"No"的运用常常被颠倒。比如我问:"你昨晚没去夜校吧?"中国人的习惯回答是:"Yes,我没去。"而正确的英文应该是:"No,我没去。"数字也是中外交流中的一个麻烦,因为英语里没有"万"这个概念,故每次与中国人倒腾大数字时都是"剪不断,理还乱",中英文互译后报出来的数字结果一次和一次都不同,最后常常得搬出阿拉伯数字来收拾残局。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3-1-13 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老实话,没觉得这个老外有“蛋黄”,顶多也就是一个中文学得比较好的乒乓球而已。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3-1-13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3-1-13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鸡蛋人的话,就应该以中国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而不是处处以一个美国人的立场来看待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比如大学生抗议那件事儿,很难相信他没有说什么过激的话,不然学生怎么会要冲进他的房间?更不会要贴他的大字报了,呵呵。
个人看法:)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26 00:50 , Processed in 3.722134 second(s), 1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