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052|回复: 9

[已解决] 学习《道德经》的七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1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他(信息)
联系人: -
QQ: -
邮箱:
电话: 隐藏内容
所在城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http://bbs.laozi.net/viewthread. ... %26amp%3Btypeid%3D1

philoshophy study, i post here for back up

学习《道德经》,至少要过七道关,由易到难依次是:
第一关:水的七善;
第二关:道纪;
[第三关:天之道;
第四关:三宝;
第五关:修身;
第六关:域中四大;
第七关:五德。

过此七关,才可以对《道德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再进一步融会贯通,可知精髓也!

我一直认为《道德经》的经文顺序是混乱的,现在正在和会员交流。据说考据学有义理、考据、辞章三方面的考察渠道,精确的哲学用语我不会。我觉得:义理就象是根据基因图谱,来确定父子关系;辞章是根据长相,来确定父子关系;考据是有人证明他们以父子关系相称呼。
9 K) n1 j4 E1 V) o0 }学习《道德经》的七关,不是文章本身的逻辑关系。而是可以破除混乱的文字阵,从中理出相关内容的难易程度。前三关基本上,从长相就可以看出个大概来。& F* w+ O& }" `7 Y8 X
( C) N; l( K3 H; p" r  g% [
第一关:水的七善;
6 A9 M. s4 X" _- C/ @( f
2 Y1 n) O' D* a: o! N摘自【道书宝典】(河上公本) 《道德真经》第八章
2 _- s+ [7 C3 [; h6 R0 o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D6 w: @7 S/ Y" g. P

7 Y1 \2 z- g/ H7 _; I1:如何理解“居善地”,散见下面各章:
3 Q7 q* P% [; G  B( C, |& `& O! Y9 k2 y* V# j) q
第三十九章  
) u% Q: N! M3 K8 I+ o# o.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车无车。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0 V$ `. h" Q2 Z, @- _
. P/ V7 R# Z, G/ v! A
第四十二章  ' a+ s& s/ k5 Z1 h9 W6 ?( ?+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 n" O! N8 Z7 Z0 N- W- g( V5 E* {- W4 p# G% D) z
第六十六章 # |% \$ k9 c9 ^, ]) a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0 d$ @. {) x0 C1 E3 ^
. G; R/ ^* K. @( k) ]+ Z9 ]! z
第七十八章  
1 V( f1 C) u0 J0 P$ K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
  f( z  t* |2 X, w8 x9 k( Z: ?2 V
" u; g6 W- D& u$ s7 `我的整理是: ; p7 p" J+ l# C) I5 [/ I
一: 居 善 地
( \3 P& ^" x" E4 Z: I$ X  F& v5 f, |. m' s( t4 {" @: O5 p, M/ ~! x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①,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 ②,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③,而王侯以自称。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邪?
9 I2 Q: n' j1 T1 [9 F8 x. o. m: @# U; {3 h+ m
注释:/ j5 y1 o2 t6 T& {
" j7 r8 g9 p" u" d. P7 j
①之后,屈辱。②不祥,指灾祸。③孤,《辞海》无父也。《礼·深衣》三十以下丧父为孤子。寡,丧偶。榖(gǔ),善也,《辞海》养也。不榖,不善于养育自己,指没什么能力,连自己都养不好是谦称。社稷,社,土神,稷,谷神。没有土地则没有立足之地,也就没有国家,不养五谷,没有食物也不能生存,所以,古代立国先设立“社稷”二神,并以社稷共存亡,来代表国家安危的本质。
) H+ y. g8 Y0 ?4 J  T8 v
  H6 l  E/ f' A! L  r+ N  S) T 释文:
8 }0 F% T' o+ E  E" T, R
  {9 {6 K3 p2 I6 {) j) T9 T3 B: j 江海之所以有容纳百川的能力,是因为江海总是处在比百川低的位置上的缘故。所以,圣人明白这个道理,想要领导民众,受到众人尊敬的话,一定是从谦虚恭谨的言行来取信于民的;想要让民众以自己为先导表率的话,一定是以默默无闻的身体力行来引起众人注意,从而被推选出来的。因此,圣人讲:“因为要承担全国人民的责任和屈辱,所以才要作社稷的领导人;因为要带领国人战胜灾祸,所以才会出来做天下的王者。”这是以反面的言论阐述正面的观念的道理。所以,人们最不愿意遭受的祸患,就是孤、寡和不榖等事件,而侯王却以这些自称,就是因为可以博取同情,受到关爱的原因。因此,也可以看出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的互相转化关系。你看侯王高高在上,身份尊贵,却以孤、寡和不榖自称,难道不是以贱为本的例子吗?

2:如何理解“心善渊”,散见下面各章:! ]- ?% ?  e& |2 l

* R. a8 e+ u5 L第四十九章
4 n+ E$ V) z$ c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 E+ c8 `! W3 F
4 T5 F+ ?; k' o第六十八章 : B2 G8 y: a1 D- |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 W( ?9 e* S: s6 ]! y
----------------------------
: W9 O2 U& n1 {我的整理是:〈二〉心 善 渊( d( b2 Z) A) `3 D- ~& o( b
9 ?  t" i4 A0 {+ o. c8 T0 f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①,为天下浑其心②;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矣。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矣。
9 K$ p1 I: L% {( |# @* b0 Z% y; N% C$ D- Z+ H" u0 {' c4 F( v% j& W* a
善为士者不武③;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利,是谓配天④,古之极。. m* Z, `3 t  y, K0 A) I2 t0 d9 a
- W: i2 I7 B# E/ G
注释:
) X( @/ |+ q: w/ T+ J1 B5 o: M; ^4 p1 U+ S6 h
①歙(xī)歙,收敛,指不伸张自己的主观意志。②浑其心,使其心归于浑朴。③士,将帅。④配天,与天道相一致。2 B! A& n+ }1 j5 I7 V
3 H6 \$ j$ q) T- ~$ o3 t7 Q" m* |
释文: 5 {0 H) a& I7 Q; ]/ ]/ x& G( K& a
9 f: c! _/ |- x* I6 c
圣人不会固执己见,而是以百姓的愿望为自己的愿望。圣人在对待天下百姓的时候,总是克制收敛自己的意志,而顺应天下共同的心愿。并且注重关心百姓疾苦,倾听百姓心声,以慈厚对待百姓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做的好的给予鼓励,不好的也给予鼓励,是因其德行来包容百姓的缘故;诚实守信者给予信任,不诚实守信的人也以诚信的态度信任他,是希望以自己的德行来使他们走向诚信的缘故。
2 G$ \1 }  p/ a$ k  Y8 e
" x0 f& I6 W0 n- e& \4 K 善于带兵的将帅不以武力服人;善于作战的人不受情绪的影响;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依靠短兵相接的搏杀;善于使用人材的甘心为其做后勤服务工作。这就称为不争的美德,是用人之长发挥潜力的良策,是和天道相符合的作法,是自古及今的最高境界。

3:如何理解“与善仁”,散见下面各章:+ e* G$ |! p  Y9 W
: w; M. D& ]* S5 C9 C) m' [
第二十七章 8 d1 ]% m7 B7 X5 x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s% }8 O8 E) y& B+ E

$ U3 q" i# V3 A: |  x第五十四章 6 F% n' v7 q& Q1 g3 \9 n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 L1 K& S) G7 o! s- f6 w
) n& c1 Z6 h4 q第六十二章 ! q3 C. w' Q) v* _& a: o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日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 G# k& `! \) R3 L0 w0 V5 I
: w, L6 U5 t  p) _  d
-----------------------------------------
0 C6 n6 i6 S9 G- G( @2 f8 S我的整理是:〈三〉与 善 仁5 [* j! E% M7 [" ~1 P
0 F" e4 i  _0 q/ W  k. `9 |3 D
道者,万物之奥①。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者,善人之资②,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 C" a  A: T# v8 z3 R$ v! }8 Y# c7 F5 @3 G+ {
善行无辙迹④,善言无瑕谪⑤,善数不用筹策⑥,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⑦,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⑧。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⑨。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恒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6 Y8 ?( o8 W) `' L( `0 R- W
8 e8 b& w* b8 Z
注释:
' q* P* e+ ~7 ^- @( Z  S/ G) ?* [3 ~0 ~: k! d
①奥,宗主,根本。②资,凭借,借鉴。③要妙,精要玄妙。④辙迹,轨迹,引申指常法。⑤瑕谪,缺点毛病,指说话严谨无漏洞。⑥筹策,古时用于计算的工具。⑦关键,关锁门户的栓梢。⑧绳约,绳索。⑨不辍,不停止。
3 D, a7 Y1 x" p& ?4 J; g9 n. O& I3 ]9 H, q
释文:; d- T1 R- B4 l9 l/ ?

- Q9 a1 }; O0 l9 |# W3 a4 V道的规律和功德,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善人最可贵的宝藏和财富,也是不善的人能生存的保障。美的言语可以使人受益,美好的行为可以成为人们效仿的对象,人如果有不善的行为,怎么可以抛弃他们呢?因此,善良的人的言行,可以做为不善人的师表,而不善的人,可以做为善人借鉴的对象;不过分宜传善人的言行的教育效果,也不偏重不善人的反面教育的效果,虽然明白其差别但却能容忍而不显露出来,这是得到道的奥妙的根本原因。* d$ k5 T) L; S' H) ?6 H
# D* F/ }" T4 s0 r' O2 J  y
善于行走的没有固定的路线;善于表达的言语非常严谨而没有漏洞;善于计算的不依靠计算的工具也可以办到;善于关闭的不用梢栓也能做到;善于捆绑的不一定用绳索也不能解脱;善于建造的不会被拨除;善于抱持的不会掉下来。因此,子孙能长久受益而祭祀不绝。所以,圣人是善于教化人而没有可放弃的人;总是能发现物品的作用,所以没有可抛弃的物品,这是接近真正道理的做法。
       
回复 引用

TOP
       
张无屮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张无屮 当前离线

UID
    10173
帖子
    220
精华
    0
积分
    23
威望
    1 点
金钱
    524 两
阅读积分
    0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7-5-21

个人空间 查看详细资料

步入道堂

Rank: 2Rank: 2

UID
    10173
帖子
    220
精华
    0
积分
    23
威望
    1 点
金钱
    524 两
阅读积分
    0 点
在线时间
    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5-21
最后登录
    2010-3-1

资深学者积极会员最佳原创
       
5楼
发表于 2007-9-2 20:58 | 只看该作者
4:如何理解“言善信”,散见下面各章:
0 b& t3 C( U9 K% Y4 Q% D8 a0 Z  L8 z6 K2 P8 o9 B" ?8 B
第六十三章
; N$ W0 r, r8 g; A* R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 ^7 M9 `3 o% O7 }) y8 g1 J& K& T! i) O( `) B+ G0 w1 ]3 X
第七十九章 1 R( J, o8 X& }! P: I9 o! q' X# x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c( k2 v" }- s* |' j. c! K$ Y7 X& h
第八十一章
: q7 c4 k( J0 q# T% R$ f' r" m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l1 J4 t3 s: q/ X- j$ n

5 A, V: ]2 `' ?$ W0 s) D! B--------------------------
* [; F4 \8 s+ {$ |+ s我的理解是:〈四〉言 善 信1 e" L" _0 D' I8 \/ e

: J3 a, E( l1 }6 k+ T- U5 t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①,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②。夫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j; B. Z. _; \0 x& w9 L# M! w& x* C
8 p+ Q, G8 K3 l+ {* a
注释:
3 Q- m  k0 Y" ]4 L3 g, H. L: Q
( _% O7 T" b; M" Q  h①左契,契约。古人立契约,刻木为契,剖分左右,双方各执一半,以求日后作为凭证。左契,债权人所执,右契,债务人所执。②彻,剥也,司彻,指强行剥取,指强行索要。
0 P8 B9 l: ~! R7 u9 ~- e
. Y4 p2 M+ D3 b) O: c8 d释文:
- F1 q; @2 T% L0 ]' a6 E/ v. O! P% g# z
诚信的话并不华美悦耳,而漂亮话并不一定能实践。那些草率承诺的必定缺少负责的诚信态度,而应承的越容易能真正履行的越难。所以圣人从不轻许诺言,而是慎之又慎。所以因为考虑周详之后,再作决定才不会有违诺之事。善于解决分岐的不依靠辨明事非来作依据,而依据对错来做标准的也不是最佳的办法。因为这样既使分出事非,解释清楚了,大的问题因事非分明而不会再发生了,但内心也会因为在辨别过程中据理力争,不互谅互让以胜负为结局而留下伤痛。还怎么能和睦相处呢?所以,圣人既使握有证据,也不会苛责他人。因此,有德的人以契约来规范行为,无德的人轻诺寡信,不立证据,一旦有纠纷就会以强行追索来解决。而天道并不偏爱任何人,只有那些具备美德的人,因为能顺天道行事,因此,才会获得益处。
       
回复 引用

TOP
       
张无屮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张无屮 当前离线

UID
    10173
帖子
    220
精华
    0
积分
    23
威望
    1 点
金钱
    524 两
阅读积分
    0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7-5-21

个人空间 查看详细资料

步入道堂

Rank: 2Rank: 2

UID
    10173
帖子
    220
精华
    0
积分
    23
威望
    1 点
金钱
    524 两
阅读积分
    0 点
在线时间
    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5-21
最后登录
    2010-3-1

资深学者积极会员最佳原创
       
6楼
发表于 2007-9-2 21:01 | 只看该作者
5:如何理解“政善治”,散见下面各章:
; o. C' V* V0 E+ n4 U
7 I' y8 D) o7 |. d4 r第二章 9 e! w8 [- G7 h3 G7 c/ L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i! ^$ B3 X) t. Y; `6 ^
& p9 `: T3 p, o9 X2 }1 y: M% y
第四十三章 & |3 W7 ?2 X8 ]) `8 w0 h8 i8 m, W2 t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 i; Q2 ?0 u' {) J
4 R# v, R7 s# B$ ^$ m0 ?$ T' z第五十八章 , f" V2 a& g5 p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 U4 V+ L2 J5 C% H3 v8 T1 a- q3 G7 m( I& H- C# ^
第六十章 2 n9 ?) o# H6 [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2 \% x5 p5 ~$ F1 q- A# O
4 ?. d8 Q) r; D: Y, O
第七十四章   _4 c/ k2 @  G4 ~: g. J# B0 v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B4 M; p0 {# `6 \+ l
$ v0 n' d5 t5 j2 a* [, I
第八十章
' h$ \9 l5 N3 q4 p* j+ m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A9 |5 t- o) j: t# J' I" E: A
------------------------------
$ R6 U/ t3 F; i8 R: M7 s我的理解是:0 r: b& w  }0 F8 B

4 X1 ]/ o8 ]; C8 T5 o- j<五〉正 善 治
2 i$ R6 r& E4 ]9 g' X
2 v% W7 U" A: a% L& z9 N% f- d4 \9 L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①,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0 C+ {" U6 X! I& a4 [( m8 ]. l
5 y" x3 l7 _( X9 x, m1 R9 m6 k治大国,若烹小鲜②。其政闷闷,其民淳淳③;其政察察,其民缺缺④。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袄⑤。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人之迷也,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⑥,直而不肆⑦,光而不耀⑧。9 a) u1 g: C3 I8 |: n; F- r
, d7 u- g1 d. R) T9 S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⑨;使民重死而不远徒。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 v. F, h% ~# u
5 \  E) v) I6 }& S
注释:
  J& H2 z4 x7 J- f3 M+ Y$ `7 p
: V$ e6 u9 e- f5 v①无有入无间,气无所不入,水无所不经,无形的东西可以进入看似没有间隙的东西里面。②小鲜,小鱼也。③闷闷,无所察别,不常更动。指政治宽松,一致。淳淳,淳朴,淳厚。④察察,苛察,严苛。缺缺,缺德,狡诈。⑤正,定准,标准,妖,怪异。⑥廉而不刿,廉,棱,锐利,刿(guì),刺伤,划伤。⑦肆,申也,放肆。⑧耀,耀眼。⑨什伯,十百,言其数多,是编制军队人数的方法,什伯之器,指军队是强力的维护国家的力量,引申指管理机构、政令条文。
+ C6 p, V3 L6 L2 T
3 \" {4 q) m! E释文:7 u& j1 |3 z; ~3 N; c2 X

( Y: I/ L" o7 a- ?, {$ O# q! ]2 V水是天下万物中最柔弱的东西,但万物中无不靠水而生存,万物也没有可以阻碍水的运行的。无形的东西可以进入没有间隙的东西里面,以此我理解了无为作法的益处。不言的教育方法的效果和无为无不为的效果,天下都想达到这种程度,以之做为努力的目标。因此,圣人才会以无为之法处事,以不言之法来教导人。! _' m( P- m1 o6 |' z
# R( b) P/ Y/ M- r, U
治理大的国家,就象烹小鱼一样。如果政令宽松,不轻易改动,则人民会长久自化,民心会逐渐淳朴淳厚起来;如果政令苛察多变,条文众多,民众反而会琢磨政令的漏洞,钻政令的空子。如果政令没有固定的标准,那就会混淆对错,正奇不分,善的也会受到质疑。因此,政令一要宽松,二要持久,三要有威信,有力度。如果没有力度,犯者不惩,那政令就会形同虚设。就像人如果不知死的可怕,你用死刑来警惧也不会有效果,如果想让人都知道死的可怕,就要将犯法的人抓起来依法处死,谁还会以身试法呢?使民畏法如畏火,则法可行而且是对人的真正保护,人们不了解这个道理,也不是短时期形成的错误认识。因此,圣人以身作则,才会方而不割,坚持自己的操守,但不会与政令相抵触;廉而不刿,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但不会采取有损德行的方法;客观公正的同时又能顾及适用的范围;让人尊敬但又不会超越政令的尊严。7 m9 b5 v- x0 L. S$ f+ I, w! u
1 J  p7 o/ r- R5 U" C) P
治理大国,贵在以正为主,而小国人少则应以民风淳朴,安居乐业为重点。如果能达到既使有政令条文但没有使用的机会;能让民众重视死亡而不迁移到远方去居住;虽然有船和车等大型运输工具,但没有使用它们的处所;虽然有盔甲兵器,也没有必要陈列出来显示实力;能够使人民复回到结绳记事而无狡辨的程度,在民风淳朴上是很大的成就了。在物质生活上能够吃好、穿好、住好,在精神生活方面尊重风俗习惯。这样自给自足,自得其乐,就不会为追逐名利而远行,既使邻国相望,鸡犬之声都能听到,而人民终身也不会因为匮乏而需要交易的往来,更不会有叛逃的现象发生。这就是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了。
       
回复 引用

TOP
       
张无屮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张无屮 当前离线

UID
    10173
帖子
    220
精华
    0
积分
    23
威望
    1 点
金钱
    524 两
阅读积分
    0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7-5-21

个人空间 查看详细资料

步入道堂

Rank: 2Rank: 2

UID
    10173
帖子
    220
精华
    0
积分
    23
威望
    1 点
金钱
    524 两
阅读积分
    0 点
在线时间
    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5-21
最后登录
    2010-3-1

资深学者积极会员最佳原创
       
7楼
发表于 2007-9-2 21:03 | 只看该作者
6:如何理解“事善能 ”,散见下面各章:
9 L5 o0 x* U5 v
! N  l: I1 N/ d' p/ G第二十四章
4 O6 R8 i; _3 {) s9 i; W, U- L9 m 蚑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e2 a2 g; ]1 }, d7 l1 D$ N4 e! I

/ w5 q" E6 j( W4 E% k; D( J# s# a' g第四十一章 # Q/ l, S5 q' R  B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F+ U# X* ^" M- m9 r8 B! a, ~

) ?9 x: z+ U+ |4 |; K' Z" U第六十三章 % ^0 W8 ~" c0 I( ^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9 Q7 c1 I! s; a" T7 T2 @# c
0 ?4 u  x6 g. y% P8 C: c 第六十四章 ; ^" M+ C7 s. d0 i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 D6 H% J* V( M# K7 q( O
7 t$ ^7 C/ u/ o
第七十八章
2 `! J1 f; h+ }' R0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 F5 C+ U" t0 W, ?" c! x) t0 z--------------------------------------' _" ^2 k: q* z6 ]
我的理解是:〈六〉事 善 能
) o0 D! [3 K4 o
0 x9 e/ S  w, a- e( b; l, s# o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 a: q/ \& K' x2 D( x' B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②,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6 v8 |) t) @7 t# `
! k* v1 L' V% J注释:0 ?( V/ y0 H: `  K
①企,踮起脚跟。②泮(pàn)分解,泮通“判”。2 w% [# Z3 H- E4 _( V9 d

; _% J$ D+ u9 j% I1 ^释文:) C( f' s( I9 R8 j5 Y
" t( W; h3 `% c; K2 ?. f' @
天下万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水滴石穿,攻克坚强者也没有能超过水的物质,这是因为水能始终如一,从不改变的原因。弱战胜坚强和柔能胜刚的道理,天下没有不知道的,但也没有能以其理行事的。; g+ A6 Q: K+ r. j! |

& a% s3 G9 `2 Q7 G7 ~+ G/ {踮起脚跟就不能久立,跨大步反而不利于行进。天下的难事也必然要从容易的开始作起,天下的大事必定是由一系列小事成就的。事物在安定时则易于把握局面;在没有征兆时易于谋划;在刚露出苗头时易于左右;事物在影响小的时候易于消散。因此,要善于在没有发生之前做好安排,在未出现动乱之前就采取措施预防。合抱粗的树木,是从毫未小苗成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筐的土累积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因此,想做难事要从容易的下手做起,想做大事就要先从小事做起。所以,圣人始终不以大事为己任,从不好高骛远,因而最终才能取得巨大成就。而一般民众做事,常常快成功时却失败了,如果能慎终如始,坚持不懈,就不会有干不成的事,只有自然大道,才能既善于开始又善于取得成功。
       
回复 引用

TOP
       
张无屮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张无屮 当前离线

UID
    10173
帖子
    220
精华
    0
积分
    23
威望
    1 点
金钱
    524 两
阅读积分
    0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7-5-21

个人空间 查看详细资料

步入道堂

Rank: 2Rank: 2

UID
    10173
帖子
    220
精华
    0
积分
    23
威望
    1 点
金钱
    524 两
阅读积分
    0 点
在线时间
    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5-21
最后登录
    2010-3-1

资深学者积极会员最佳原创
       
8楼
发表于 2007-9-2 21:06 | 只看该作者
7:如何理解“ 动善时”,散见下面各章:4 }( j. r+ Z" [, ~" W! w# g# @  M
# U7 e: e% U" S4 s) }5 ]
第二章 / Z9 f) q/ o/ H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g4 |. m- M6 X2 u( i: {5 o( M6 k/ t1 d  K* Y; f8 ^" t' A6 w4 p* J+ T
第二十二章
, G! B. h, p8 G( v% t/ @; o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 Z2 a+ p" s8 c6 t/ m% k1 T) N) r
; l$ E8 Q5 F8 q5 _4 R第二十四章 ) n% y9 m) ~% G" A+ v, D2 C" |
蚑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 t! b6 ^& l0 G' S' p& ^* B) L

# B0 T: e5 r* b# f( b第三十章, z; u8 _% g+ i2 B+ e. Z: s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 q) _: X: b' s- M+ W+ q  `0 ]# d% A0 D1 x  \
第三十一章 " {; x. G" c: P3 ~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 q* W% v, {! J3 X
5 h6 I/ H7 ]) ^8 ^+ V0 L第三十二章  
! Q( G' Q: Q5 f  c' g$ f6 g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天亦将知之。知之,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 ]( n3 @& ^) p  {, c& l) h! J9 j' V* d
第六十章
1 L; S6 m; H2 ?+ E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 v6 I6 E* i: R9 h3 K5 p- u: V2 d6 Z# y7 e" o4 Q
第六十一章 ( T! w: e% N) q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 n4 h+ R3 l: Z1 [4 L----------------------------------------
. S1 Q9 G9 k! u1 ~3 q9 G我的理解是:〈七〉动 善 时6 ]6 q; l1 f5 c' V4 Y, w
, |5 ^/ ^5 X$ f& g2 X9 r! l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善有果而矣,不敢以取强①。果而勿矜②,果而勿伐③,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其在道也,日馀食赘行④,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9 [4 U9 }7 E. q9 u" @% C* p' H
3 g% p1 L7 Z; h7 ~8 g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⑤。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 d  E( L. S5 i3 a! Z6 X; X5 K- _% f& S2 C  T( p0 L( F, X
以道莅天下⑥,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也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譬之道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宜为下。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欲,大者宜为下。' T1 W! I. \8 s% s
7 W3 i+ N2 f3 Q; [0 N
注释:
+ D6 l; K, J6 A6 |: N" |+ A
+ z( u  u$ k, @8 Q- f$ U. ^" U①果,结果,达到目的。②矜,自满,自大。③伐,夸耀。④馀食,剩饭,赘行,通“赘形”,即长出的瘤子。⑤左、右,古人认为阳道居左,主生;阴道居右,主杀。所以有吉事尚左,凶事尚右之说。⑥莅(lì),临近。* C, I9 o: x% @7 C
6 \5 @' }& N) W8 S
释文:6 e' U; _- X9 K. Q& l
9 H8 O, }0 Y6 H; \* D) a  }  f
做任何事都要把握正确的时机,这样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如果时机不当,则会势得其反。如果天下都知道一件事物是美的时候,你再去做就会落入俗套,有故意做秀的嫌疑也就不美了;天下都认为是一种善行的时候,你再去做就会让人质疑你的诚意,背上钴名钓誉的嫌疑,也就不善了。善只要产生作用达到效果就可以了,不要强求达到什么标准。因此,既使有些成果也不能自满,不能自我夸耀,更不能以此骄人。效果是自然产生的,是善行必然有的反应,而不是应追求的成绩,更不应以见一定效果为标准。因为,隐蔽的善行才是真正的善行,那些自我表现的人会蒙蔽自己的眼睛;自以为是的会看不清是非的标准;自我夸耀者会抵消他的功绩;自满的人不会再有长进。所以,只有不注重自我表现的人,才会兼视而明;不自以为是的人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是非;不自我夸耀才会获得功绩;不自满者才能不断进步;那种错误行为以道的观点来衡量的话,就象剩饭赘瘤一样,引起众人的厌恶,所以,有道的人是不会这么做的。: C7 P# o$ [, D, Y

3 U' ^- P$ o% h: b1 F治理天下,要以道的规律来辅佐管理者,而不要使用武力来强行夺取。因为用武力虽然表面见效,但带来的后患无穷:军队驻扎的地方,民众四散,土地荒芜,荆棘丛生;战事过后,就会有灾荒发生。因此,用兵要慎之又慎。君子居住以左为贵,而用兵则贵右,因为兵凶战危主杀是不祥之器,不是君子主生之器。要在没有其它办法之时才被迫使用,要在天下皆曰可杀之时再动用武力。并且淡然处之,不以取得胜利为美事。如果认为是好事的人,就会被认为是喜欢杀戮的人。而杀戮成性的残暴之人,是不能使民心归附而得志于天下的。因此,吉事以左为贵,凶事则以右为主。所以,偏将军居左侧,上将军居右列,这是说要按照办丧事的心态来看待打仗;杀人众多,更要以哀痛的心情去吊祭;打了胜仗之后,要以丧礼的规矩来安置后事。( b- O: y! ?3 e, v
: p8 L% L/ ^9 Z# r2 [
总的一句话,使用军队是不祥的器物,众人都会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b) ~7 H) j$ h/ g

# T1 }2 L7 L' f3 n5 E& d" C+ r如果以道来化育天下,那些心怀异志的人就不能兴风作浪。并不是这些心怀异志的人没有能力,而是有能力也不起作用,盎惑不了人心,构不成危害;不仅这种能力不起作用,就是圣人也不能轻易使民心动摇造成动荡。这两者都不会构成危害,是因为民心所向的缘故。以道的规律来化育天下,就象川谷必归于江海一样。大国的自我定位,也以居于下流为贵。这是天下的归附交汇之地,相当于天下的雌性位置,牝总是以娴静来战胜牡,以静为有利位置,所以,大国宜居谦下的位置。大国以谦下的态度对待小国,就会使小国信服依附;小国以谦下的态度对待大国,就可以使大国接纳自己。因此,或是通过谦下而使人依附,或是通过谦下使人接纳,这样,大国不过分要求领导支配小国,小国也不过分依靠大国,两者都能满足各自要求,大国要首先采取谦下的位置,则效果会更加可靠。
       
回复 引用

TOP
       
张无屮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张无屮 当前离线

UID
    10173
帖子
    220
精华
    0
积分
    23
威望
    1 点
金钱
    524 两
阅读积分
    0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7-5-21

个人空间 查看详细资料

步入道堂

Rank: 2Rank: 2

UID
    10173
帖子
    220
精华
    0
积分
    23
威望
    1 点
金钱
    524 两
阅读积分
    0 点
在线时间
    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5-21
最后登录
    2010-3-1

资深学者积极会员最佳原创
       
9楼
发表于 2007-9-2 21:09 | 只看该作者
总 结   水 之 善,散见以下各章:+ o8 R6 j" G# b
7 n; _! y- H7 `% `' R" v
第十五章 + u/ [/ n8 L% R+ t5 l# y3 e0 F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0 B8 x1 t6 e, ?# k( Q7 L6 [& L# k
第二十二章 " r, X- v7 k& k- _$ k.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 x0 b# g& `6 @& h. b
----------------------------------------5 m; d$ I( J3 t$ O! D
我的理解是:总 结   水 之 善" y1 L) o7 }2 L/ @  b8 _5 c7 l
- Q8 I: U* r, p, k3 Z8 i
4 v) o; ~$ B1 o: N* V5 r. u/ t
曲则全①,枉则直②,洼则盈③,敝则新④,少则得⑤,多则惑⑥。夫唯弗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8 V# l3 _+ ]4 p/ D( o& G

( }4 l1 ~! M7 H( @- b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⑦。  T1 l. f8 z5 h( o9 G; ~8 Q
  w' c  |7 N+ q$ W
注释::
# O3 Y. u3 b" w1 _
; r, E- H2 }0 j) d/ m* g) ^①曲,委曲。全,保全。②枉,弯曲③洼,低洼。④敝,破旧。⑤得,有益处。⑥惑,迷惑,反作用。⑦不盈,不求完满。
! ~; F- s6 A# Q* U
4 r- x) W# H; o释文:2 z3 Z' \- O' S4 o: V8 x7 ^

0 z1 Q! W! F6 N1 _% R水能屈己从人,甘为万物服务,因而能有全功;随时就势,能折能弯,从而绕山穿谷而直归大海;在低洼的地方才会聚积充盈;覆盖大地,冲走旧的才会给新生者创造空间;适可而止则可使万物受益;过多会泛滥成灾而使万物受到困惑。就因为从不争功,所以天下万物没有能与水竞争的,古人讲的“曲则全”这句话,绝不是一句空话,真是高度概括水之善的良言呀!
# e& [7 X: p, S1 b2 \6 T
; {4 [1 n: E1 i( A5 O能够以水之道自保的人,最关键是不追求完满,只有这样才会推陈出新,不断受益。% h8 V4 C( `! w, I3 z2 e  _; L
+ _" R  L7 |' t% Z( H9 U/ X! e

3 a0 Z# Z1 D& d) v) [6 j% J1 S! W6 I6 g& k
-------------------
/ a8 c  l9 v# Z  E; q& A3 r6 l2 V1 r- J8 q
到此,第一关 完。! F( J5 X: {+ I5 p$ L% |
第一关,之所以简单,是因为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等作为标题,而文章中说"水"的特点,又很容易区分开来.
( @! w# b* ~/ k, ]- N: _+ C2 L也请大家参考一下,多提意见.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0-3-13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的欧晕晕的,还以为lz是用啥数理化的概念来注解道德经哪,小佩服一下,后来才知道咋回事,汗。
那个人写的观点啥的欧也看过,感觉他是带人进沟。只是个人观点哈,百花齐放百花齐放。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rionsnow 于 2010-3-14 16:27 编辑
看的欧晕晕的,还以为lz是用啥数理化的概念来注解道德经哪,小佩服一下,后来才知道咋回事,汗。
那个人写 ...
newer 发表于 2010-3-13 20:34


这人写的东西你还有后续? 在那里能不能给个链接

我觉得不管他的内容怎么样,思路还是不错的。

我刚开始看老子,第一篇以前是听高中语文老师讲的,觉得很懂。

但是现在经历的多了,就反而觉得看不懂。

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各家的解释五花八门,让人觉得云里雾里的。这个人的解释就啊好一些。

其实也不是解释的多高明,他只是把老子的文章按照他自己的理解调整了一下顺序。

我按照他调换的顺序去看原文,觉得容易理解一些了。 然后还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再看看解释,就基本上明白了,感觉总比上来就卡住强。 这样觉得能够看了,有了兴趣,就一点点的看。

这个文章的水平可以类比小学加减法,不过难度是正适合我这种入门者。


道德经的顺序说不混乱或者混乱,都是有道理的。 混乱是相对的。

据说以前是零散的很多篇,后来被大儒归类整理,和道有关系的做了下篇,和德有关系的做了上篇, 所以又叫德道经。

然后又调整了一次,道篇的放在前边,德的后边

和现在严密的数学很类似,上来第一篇就是总纲, 然后是定义,然后推演出去,构成一个完美的体系。

但是这个系统有个缺点,就是对于缺乏基础的人来说很难入门。  就好像如果学物理上来把相对论作为宇宙的基础开始讲,估计很多人都要跑了。


即使现在的高中教学,牛顿三定律也只是第二篇,上来应该讲具体例子,什么样的东西是物质 什么叫运动等等。

所以这个人调整了老子的阅读顺序,恰恰就把研究生读的老子,变成了小学生读的老子。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0-3-17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ewer 于 2010-3-16 23:46 编辑

是这样阿。那欧就不便多说啦。毕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只能说明他讲解的方式适合你。据说于丹的讲解也是通俗易懂,多听几种,也许就多一点感觉。在人龙论坛上看到过他写的东西,的确是挺能写的,也引起些讨论。
老子个人觉得要看怎么读了,不管知识深浅,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理解,经历不同,角度不同,眼光不同。能读复杂了,也能读简单了。能从复杂归于简单又是另外一条路。欧觉得这才是道德经的魅力。5千字而已,包含的内容可是穷之不尽,而且是老少皆宜。

欧也就是看看道德经,没研究过它的结构。学理工的是有条理,顺序分明。额咋就没长个理工脑子呢。sign.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对我来说是有点难,光断句子就成问题。只能看别人断好的。

比如那个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就有两种断法。 然后意思就有很大差别。


刚才去查了一下于丹的,

http://blog.ifeng.com/article/462197.html

解的第一篇,我还是没有看懂,不过我觉得好像有很大一部分不是她原创的。

然后去看她的第八篇,同样也是看不懂。

我怎么感觉她是个炼丹的,通篇都是什么肾啊汞啊。 说实话,这些上档次的给我看,都和张飞穿针差不多。

我觉得道德经可以类比红楼梦,缺了一块以后,就引起很多猜测。 然后猜来猜去,推来演去。把所有的可能都讨论进去了。其实作者开始也许就没有想那么多。  现在黑洞理论也是走到这个怪圈里头去了。

不管怎么样,对于我来说,我喜欢最简单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你说的那个人龙论坛看了看, 第一篇找到一个能看懂的。
吕祖是不是指吕洞宾。
他说的这个,我有我的歪道理,我把大爆炸理论往上边一套就懂了。

到后边什么修炼飞升又看不懂了。 其实我就是看懂了我懂的,我不懂得我还是看不懂。

总而言之,我觉得道德经应该和飞升无关,就把他当成个人品行修养,治家治国的指导来看。

本来老子和道教就是两码事,道家解释的道德经都不适合我看。 所以估计市面上流行的,我就没有几个能看懂的了。


http://bbs.renlong.com.cn/redire ... 1&goto=lastpost


吕祖解《道德经》心得
见性了命是人生头等大事,读吕祖解《道德经》对我们完成自己的大事,如天降甘露。见到《新编吕洞宾真人丹道全书》样书,我是第一个读者,领会神仙的教诲,大家共勉。

《道德经》原文:道可道章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吕祖解经摘要:(全文较长)

道,阴阳未分谓之道。

可道,心可道其妙,口难道其微。

非常道,是心可道之道。

名,无空无相者,就是名。

可名,是心名其名,难谓口可名其名,心领神会。

只在先天中求先天者,就是可道之道、可名之名了。

天地之始,是混元纯一不杂,一团底性中之性,为之始。

体道乃得此中之根本,现如意之光,珊瑚玛瑙珍珠宝石之相,要在一个“母”字上求,方有万物,者是个性中有为。要体此道此名,方知母之奥妙,此正是有为万物之母了,俱是个虚空中景象,是个有名底万物,从混元之母而生,故曰:“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徼(同“窍”)非耳目口鼻之徼,乃生死存亡、出入必游之徼,所关甚重,所系非轻,此其徼也,吾若有欲而身不得道之妙,从世欲中出入,此亦徼之门也。总是元始之母,而生妙于徼,皆从心可道之道,从心可名之名,而合于始生之母,方得到一个妙字,知其徼之自然之徼,非造作有欲之徼,体道之妙,知道之徼,此两者,岂不是同出之门户者也?

到无为之始,无声无臭底时节,惟精惟一,言那个能体道之士、慎笃之辈,除此安得入众妙之门?笃信谨守,抱一无为之始,以心道其道,以心名其名,方得入其门、知其妙,以悟混元之母,而得至妙之徼,此之谓其道也。嗟乎,道之义大矣哉,而复无其言。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0-3-17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对我来说是有点难,光断句子就成问题。只能看别人断好的。

比如那个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orionsnow 发表于 2010-3-17 00:26



哇,你看红楼梦? 那可是额的圣书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是说它哩。

额觉得道德经不管怎么断,还是万变不离其踪的。因不是研究语言,文字考古学的,不需要去每字必抠,结构必抠,中学学语文时候那么干来着,搞得以后很长时间都有后遗症了。再说,老子写的时候恐怕没考虑到基础啊,结构啊啥的吧,都是后人拿着道德经翻来覆去折腾,道的一个中心精神是什么,就是简单。老子要知道后人拿他几千字搞出这么多花活来,非得庆幸自己早早骑驴西去,眼不见为净。
没时间了,later 继续。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哇,你看红楼梦? 那可是额的圣书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是说它哩。

额觉得道德经不管怎么断,还 ...
newer 发表于 2010-3-17 12:22



毕竟群众的力量是很大的,几百几千个庸才一起研究,吓死一个天才。

估计曹雪芹复活看到现在红学家这么那么指点江山,也会喷口血气死。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0-3-18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你说的那个人龙论坛看了看, 第一篇找到一个能看懂的。
吕祖是不是指吕洞宾。
他说的这个,我有我的 ...
orionsnow 发表于 2010-3-17 00:42


你说的大爆炸是指往世界起源套吧? 这个理论一直让额觉得庭有意思,基于科学研究的理论解释,或者说假设。如果哪一天被证实了,不知道还能给信仰留下多少地盘。

道德经包含的关于人格修养,齐家治国方面的东西,还是围绕道来的。老子认为人的品性应符合道的品性,治理国家也遵循道的方式。应该说他这方面的学说从某种角度讲被很好的解读了,于是老子被认为是阴谋家的鼻祖,不仅有如何做人,还有如何治人,以及各种战略战术,于是道德经也被看作是兵法。

不同的人不同解读,每个人都能从中发现自己能理解又有用的东西。所以可以说它通俗哟。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9 08:13 , Processed in 0.078564 second(s), 1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