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102|回复: 14

龙的传人——龙之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21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龙的起源——身世之谜(一):


  两千三百年前,一位诗人同时又是哲人的士大夫在洞庭湖畔徘徊。他时而低首思索,时而仰天咏叹。在珠走玉盘级的诗句中,他把积郁在心头的那种疑惑一泻而出:

  那远古的初态,是谁传告下来?
  天地还未成形,凭什么来考证?
  日夜水分,一片黑暗。
  有谁能分辨极限?
  天气运动,克盈无形。
  如何可以识得天地?
  禹用应龙。
  如何沟通江海?
  应龙怎样以尾划地?
  江河流向海洋,有何经历?
  日光无处不到,
  烛龙如何再照?
  太阳尚未升起,
  神树为何闪耀光华?

  这位士大夫就是春秋时期的著名诗人屈原。

  上面的诗句来自他的《天问》。在诗中,屈原一口气提出了百余个问题,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传说,他都大胆地提出了怀疑,自然,“龙”这个神物也没逃脱他那敏锐的目光。因为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时,曾有应龙(一种有翼的龙)以尾划地,为禹指出疏导洪水的路线,于是才有后世江河的浩荡。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1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龙的起源——身世之谜(二):


  在屈原的时代,对龙敢于疑问的人毕竟是少数,因为龙具有神的意象。但屈原提出的这类问题,却一直在历史的山谷中激起回响。当我们倘佯于九龙壁前,漫步于紫禁城中,或仁立在太和殿内时,威武神奇、神态各异的龙的形象,使人有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真像它们就要喷云吐雾、腾空而去。但科学与理性告诉我们,龙是一种虚构的神物,它的形象是吸收了许多动物形象中最神奇的部分组合而成。汉代学者王充就曾指出过,龙的角像鹿,头如驼,眼睛如兔,颈如蛇,腹似蜃,鳞如鲤,爪似鹰,掌如虎,耳朵像牛。龙的这种形象是如何形成演变和发展的?要回答这类问题,需要我们把目光移向遥远的史前时代。

  我们的先民从猿转化为人类时,面对的是十分艰苦的自然环境。由于生产能力的低下和知识的落后,原始人类一方面要竭尽全力,从自然界中获取赖以生存的食物和其它资源,一方面又对强大而神秘的自然界产生崇拜与敬畏,这样便逐渐产生了原始的宗教和巫术。原始宗教认为自然万物都是有灵的,而且冥冥之中,还有主宰自然界的“神”。这个(或多个)神掌握着宇宙间的一切权力,可以福佑人类,也可以惩罚人类。但人们可以通过巫与神相通,求得神的庇护和帮助。

  在原始宗教中,对动物的崇拜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人类最初的经济活动是狩猎,因而动物是人类在自然界中最感兴趣的对象。原始人要靠捕捉到动物果腹,还要躲避那些对自己生命构成威胁的凶猛动物的袭击。在这个过程中,原始人对某些动物的体态,如鳄、鲵、蛇、鸟及某些昆虫等,以及这些动物奇异的能力,如可以翱翔于天空、潜游于水底,可以无足而行,可以蛰伏而届等,产生了崇拜和幻想。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1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动物的崇拜和对自然现象的崇拜,成为巫术活动中的极重要的内容。原始人类往往把狩猎的成功与失败、是否遭到猛兽的危害与主宰自然界的神联系起来,看作是神意志的表达,而这些动物就成了神意志的体现。由此产生了原始人的献祭活动,即在狩猎归来后,先要以猎获动物的一部分祭神,对神的赐予表示感谢,然后才食用。在这种活动中,献祭的动物就成为人与神联系的中介,在这些动物身上表达着原始人对神的祈望和崇拜之情。当原始人类由狩猎经济向农业与畜牧业经济过渡后,虽然猎获动物作为食物来源的重要性逐渐减弱,但在献祭中以动物为祭物这一点并没有变化,动物依然作为人神沟通的工具。

  由此,献祭的动物也逐渐神圣化。

  这种献祭活动最初可能是简单的,但逐渐演化成一种庄严的仪式,并且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需要向神祈求的事项,如部族成员疾病、死亡,部族之间的冲突,狩猎、耕种采集、迁徒等等。仪式上除了以动物作为祭物外,还要使用大量的祭器和礼器。在这些祭器和礼器上,原始人类以极为虔诚的心情,绘出或刻出他们所崇敬的各种自然形象,如日、月、山、川、云、动植物等。这些彩绘或雕刻虽然是一种摹拟,但不少摹拟,特别是对动物的摹拟进行了夸张,在夸张中体现了创造者的宗教观念。因此,这些由摹拟而形成的图案、饰纹或雕刻不仅与原型动物有了某种差别,而且具有了神圣的宗教含义。正是在这种具有宗教性的动物形象中,出现了最初的带有龙特征的动物纹饰,专家们把这种纹饰称为原龙纹。

  1987年,考古学家在河南濮阳西水坡的一处距今6500年左右的古墓中,发现了墓主身旁有一具用白色蚌壳摆塑的“龙”的图案。在甘肃也出土过绘有鲵纹的彩陶,在东北的辽河流域发现过距今5000年的玉“龙”,山西出土过带有“蟠龙纹”的彩陶。当然,这种“龙”与今天我们见到的龙形象还有很大的差距。  

       远古“龙”的起源,除了上述原始宗教与巫术的原因外,还与图腾崇拜有一定的联系,图腾是原始社会中一个氏族的标志,又称为族徽。氏族社会中,人们往往相信自己的祖先是一种特定的动物、植物或其它无生命的东西,这种物种就成为氏族祖先的象征和保护神。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不少氏族曾以龙为图腾,如远古的黄帝、炎帝的氏族,共工氏、祝融氏、尧、舜、禹的氏族,以及吴、越等氏族。但是,这些文献成书较晚,属后人的追述,文献产生时,龙的观念已经形成,因而不可避免地在记述上有附会和渲染加工的可能性,古代氏族的图腾传说往往变成了神话故事,不过还是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据专家考证,这些所谓的龙图腾,实际上是与后来的龙形象相近的蛇、鳄、蜥蜴等动物。这些动物在氏族的祭祀中,不仅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而在形态上也被神化。在漫长的远古岁月中,动物图腾形象与其它原始宗教中动物崇拜形象融和在一起,形成了原始的龙形象。

  “龙”脱掉“原始”二字,即由原龙纹变成真正的龙纹,约在商代。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产生了第一个国家政权——夏王朝。夏之后是商王朝。商的国势强大,空前繁荣,《诗经·商颂》中说,商“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商的国土千里之广,广大的国土上到处都有民居住,商的疆域达于四深,四海中的人都来赞美商王朝,人数众多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商王朝的强盛和一统,推动了不同区域问的文化交流,如百川归海,文化在商代出现了空前的融和。商人在文化上比较开放,肯于接纳其它类型的文化,有利于文化的融和。商王朝非常重视宗教与巫术,也就十分重视宗教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礼器——青铜器的铸造。青铜器作为沟通天他的礼器,本身就有宗教的意义,青铜器上的纹饰则有更浓郁的宗教色彩,即通过各种象征性的纹饰,向人们展示应崇拜的神灵,求其保护,免受怪物的侵害。这种纹饰中,原龙纹成为主要的部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1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在商代形成的一个突出标志是龙开始有了角。当然这时龙角的形状还不固定,有的如长颈鹿,角呈锥形;有的如绵羊,角向后卷;也有的如花冠,还有的似羚羊,此外还有前卷型、虎耳型、螺旋形等各种形状。商以前的龙形象中并没有角,在商代龙却生出角来,其中原因,在于商代对角的崇拜。

  在动物中,角一般是雄性动物才会生有,而且硕大强壮的角,往往是强壮有力的象征,因此角受到远古先民们的重视和崇敬,成为祭祀等宗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商代对角的崇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但祭祀的牺牲必须有角,而且依场合的不同,角的大小形状也有不同。祭天地时用作牺牲的牛,角要如茧栗大小;祭拜祖先时用作牺牲的牛,角以能握在手中而不出把才算合适;宴请宾客用的牛,角要一尺长;有时用来祭把的牛,还要求两角要平齐,绝对时称,要有光泽。《诗经・周颂》中曾有赞美角的句子:“杀时?担匈雌浣牵运埔孕胖恕!笔涞拇笠馐牵骸吧绷四峭饭0桑慕怯滞溆置溃盟醇腊烟斓厣琊涂梢约坛凶嫦鹊纳窳Α!鄙倘烁纠次藿堑脑由细髦纸牵且蛭侨衔怯猩裥裕辛私牵透辛斯低ㄌ斓氐纳裥粤恕S辛私侵螅凭桶谕蚜嗽投锏男翁晌恢钟胧兰淙魏味锒疾煌纳袷蓿倘嘶褂孟嗤氖址ǎ邢蟆⒒⒅怼Ⅵ榷锏牟煌鞴偌拥搅纳砩希佣沽男蜗蟾衿妗U庵志帐醺脑旒庸ず蟮牧胛颐窍衷诩降牧蜗笠衙挥斜局实那穑挥懈霰鹦翁宀糠值牟钜臁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1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是怎样与皇帝结下了缘的呢?

在上古时期,由于龙是通天神兽,是神的助手而被先民们所尊崇。这样就产生了居于一国之尊的国玉或国君有被喻成龙的可能性。春秋时代,龙逐渐被视为君象,如《易经》中就有“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之类的句子。而当五行循环、五相终始的理论与瑞符说产生、龙作为瑞符而起到表明某一统治有合法性的作用时,龙就与君主有了直接的联系,上古时期的统治者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人在春秋后形成的文献中都被说成是与龙有关。秦始皇曾被称为“祖龙”。

  据《史记》记载,秦王政三十六年(前211年),秦的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一块玉璧拦住使者说:“请把这块璧交给缟池君(即水神)。”然后又说:“今年祖龙死。”使者想问清楚,但人忽然不见,仅有玉璧放在地上。使者将壁带回,并将经过奏报给秦始皇。秦始皇默然不语良久,才说:“这个妖孽能预知的不过是一年之内的事情。”退朝后他说:“祖龙是指人的祖先。”又谕令御史大夫看那个玉璧,发现是8年前秦始皇渡江时为祈福而沉于江的那块。据后人的解,这是因秦暴虐无道,上天已不再福佑秦的统治,派妖鬼化人形将秦始皇奉献的玉璧退还,以示不庇护之意,要使者将此壁交给如周武王那样的有德者,讨伐暴秦,取而代之。祖龙即指秦始皇。

  后人有诗论及秦始皇焚书:“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困锁祖龙居,坑灰未冷东山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里的祖龙同样指秦始皇。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2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2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2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支持。怕贴多了,大家烦。如有兴趣了解,我可以继续找来再贴。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2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的发展——真龙天子(一):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大诗人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在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谢。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党的御史们作了手脚,因此心中的不平之气便按捺不住,不由得在表中写出了略带牢骚的“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一句。表上后,新党官员们马上从中嗅出了苏轼的不满情绪,他们决定找一个借口,再给苏轼一点颜色。

  借口很快找到,这就是苏轼的诗。

  诗人的天性是吟颂,无论是欢乐还是愤怒,都可入诗。苏轼的弟弟苏辙知道乃兄的毛病,所以特意告诫他:“北客南来休问讯,西湖虽好莫吟诗。”但苏轼还是借诗抒发胸臆,宣泄胸中的块垒,于是被人抓到把柄。到任三个月后,即被押回乌台(即御史府,宋代纠弹百官的机构)。

  令苏拭倒霉的诗句是歌咏桧树的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这两句诗被人指称为隐刺皇帝:“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这不过是封建社会千百起文字狱中的一起,但原因较为特别,即因“龙”而起,文字中对“龙”的态度有了问题。因为龙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又是皇帝的代称,皇帝是“真龙天子”。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2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龙的发展——真龙天子(二):


  那么,龙是怎样与皇帝结下了缘的呢?

  在上古时期,由于龙是通天神兽,是神的助手而被先民们所尊崇。这样就产生了居于一国之尊的国玉或国君有被喻成龙的可能性。春秋时代,龙逐渐被视为君象,如《易经》中就有“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之类的句子。而当五行循环、五相终始的理论与瑞符说产生、龙作为瑞符而起到表明某一统治有合法性的作用时,龙就与君主有了直接的联系,上古时期的统治者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人在春秋后形成的文献中都被说成是与龙有关。秦始皇曾被称为“祖龙”。

  据《史记》记载,秦王政三十六年(前211年),秦的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一块玉璧拦住使者说:“请把这块璧交给缟池君(即水神)。”然后又说:“今年祖龙死。”使者想问清楚,但人忽然不见,仅有玉璧放在地上。使者将壁带回,并将经过奏报给秦始皇。秦始皇默然不语良久,才说:“这个妖孽能预知的不过是一年之内的事情。”退朝后他说:“祖龙是指人的祖先。”又谕令御史大夫看那个玉璧,发现是8年前秦始皇渡江时为祈福而沉于江的那块。据后人的解,这是因秦暴虐无道,上天已不再福佑秦的统治,派妖鬼化人形将秦始皇奉献的玉璧退还,以示不庇护之意,要使者将此壁交给如周武王那样的有德者,讨伐暴秦,取而代之。祖龙即指秦始皇。

  后人有诗论及秦始皇焚书:“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困锁祖龙居,坑灰未冷东山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里的祖龙同样指秦始皇。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2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龙的发展——真龙天子(三):


  龙作为皇帝的代称,换句话说,“真龙天子”出现,是在汉初。汉高祖刘邦首先利用龙来给自己涂上一层神秘色彩。《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父太公,母刘氏。刘氏在大泽坡上休息,梦中与神人相遇。此时雷电交加、天昏地暗,大公去看视,见刘氏身上附有一龙。不久刘氏就怀有身孕,生下刘邦。刘邦高鼻梁、龙须,左股上有七十二黑症,未发迹时常向人赊酒喝,醉倒的时候,其身上有龙盘绕,显然这是为神化刘邦而编造的故事,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意图。

  在刘邦始作俑后,历代帝王也深悉了其中的奥秘,都在“龙为君像”上打算盘,神化自己。汉武帝在龙的皇权化方面比刘邦要厉害得多。他特别相信五行之说与方士之术,对龙为帝瑞笃信不移。在武帝一朝,因龙瑞符而发生的折腾有几十次,河溃认为是神龙动怒,建龙渊宫以敬龙;有人献犀牛,以为是麒麟出现;有人献异马,他将其当作龙马。他相信可以乘龙登天派出数千方士去寻找神仙,采制芝药。东汉光武帝刘秀有“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王”的受命之符。唐太宗4岁时。

  有书生称他“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及冠,必能济世安民”,说完即不见踪影,于是他改名为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以黄袍加身的方式夺得了后周政权,因此更需要神化自己来避免舆论的指责,于是便称他在任宜州王、镇守荆州时,就有黑龙跃上他所乘之船。如此种种,史不绝书。

  龙成了皇帝的化身和权威的象征,一些带龙字的词汇就成了皇帝的专指词汇,如皇帝即位称为“龙飞”,帝王未即位或在民间时(多指开国之君)称“龙潜”,新王朝创立称“龙兴”,皇帝的容貌称“龙颜”,皇帝死亡称“龙驭宾天”,即乘龙升天,此外还有龙椅、龙印、龙裳、龙辇等。一些帝王热衷于以龙为年号,据研究者统计,在中国历史上,以龙字作年号的君主不下20位,但可笑的是,其中多数国势衰微,甚至是国灭身亡。龙并不能为他们帮什么忙。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2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的发展——真龙天子(五):


  由于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的功能与形态、类别又多种多样,更由于龙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已深深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专制帝王们无法对龙实行绝对的垄断。相反,帝王们的恣肆自为激起了人门的反感,出现了对龙的憎恶和否定,产生了毒龙。孽龙之说。毒龙本为佛经语,指一种害人之龙因受戒而顿悟,忍诸般苦,以至命绝,最后终于成佛。但人们用这一概念主要意指害人之龙或害人的邪念。唐诗人王维就有“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的诗句。所谓孽龙,乃是降灾之龙。本来在上古,龙代表天帝表示其赏罚,但降灾之事逐渐被称为“龙蛇之孽”,于是有了妖龙、孽龙的称呼。相传秦李冰任蜀郡守,蜀多水患,并有孽龙食人。李冰及其子二郎降服孽龙,锁于江上,水患遂息。神话传说中的二郎神及梅山七圣即从此而来。孽龙除了指残暴,兴水患害民的龙以外,还指历史上的暴君,如夏桀、秦始皇等人。对毒龙、孽龙的指斥,反映了历史上人民群众对专制皇权的不满与反抗。除了这种直接的指斥外,人们还在文学作品中对龙嬉笑怒骂。如在《封神演义》、《西游记》中都有“哪咤闹海”的章节,作者不但借哪咤之口把龙王称为“老泥鳅”,而且还设计了哪咤将龙太子打死、揭鳞抽筋的情节,曲折地反映了人民的意向。

  对“真龙天子”的最直接的否定是农民革命的的熊熊烈焰。

  还在龙与帝王结缘不久的东汉未年,黄中军起义就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近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把清王朝的皇帝称为“蛇妖”,宣称以农民自己的真龙天子来取代封建阶级的真龙天子。他赋诗言志道: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通西北江山外,声震东南日月边。
  展爪却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
  风雪鼓舞三千浪,易像飞龙定在天。

  当民主革命凯歌高奏、封建帝制被推翻后,作为皇权象征的龙也就走向了未日,变成了一种文化遗迹。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0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7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6 21:50 , Processed in 0.10262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