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333|回复: 0

[似血残阳]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狙击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4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经过考证,八路军比较有名的射杀是日军的吉川资少将、常冈宽治中将(重伤),据说常冈宽治中将是被新中国开国将军彭清云少将一枪击中的。
狙击手(神枪手)的神奇表现,使人产生这样的想法:假如一人就可射杀几十个鬼子,对培养点狙击手,那点鬼子不够打呀!这是对狙击作战的误解。
分析现有的狙击战例,可以发现这种作战形式有很多因素制约,导致狙击作战没有在抗日战场上取得决定性战果:
第一、相对稳定的战线为狙击手提供稳定的狙击环境。
二战期间苏军一名女狙击手射杀了近300名德军士兵,这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在她的周围,有无数的普通苏军战士、坦克、大炮稳定了战线,否则,如果挡不住德国的装甲集群,她除了撤退就只有与低同归于尽了。志愿军的张桃放芳也是一样,他也是依托了稳定的战线。
在抗战时期,无论是国军还是共军在日军空军、炮兵、战车、毒气的攻击下,战线很难稳定下来,尤其是在大部队交战时,在双方猛烈的对射火力之中,少数狙击手的几只步枪火力并非决定性的,因此,战果就不特别显著。
第二、需要非常灵活的战术
在战线不稳的情况下,需要有灵活的战术发挥狙击的威力。比如,苏芬战争期间的滑雪板狙击手,斯大林格勒巷战、搁罗兹尼巷战中的双方狙击手,"麻雀战"中的神枪手,等等。分析这些成功的狙击作战,有两个基本要求:其一,要求狙击手比狙杀对象更强的机动能力;其二,要求狙击手有涉险攻击的主动精神。
然而在抗战期间,国军主动攻击精神不足,分兵能力、机动能力差,这导致了狙击作战没有取得决定的作用。
而共军忌惮日军对中国民众的报复性屠杀(如,在击毙吉川资少将之后,日军报复性的屠杀了附近村庄80多人),因此,八路神枪手的威力在反扫荡期间的作用更大。从实际效果看,日军、德军对平民的报复性屠杀是遏制游击战比较有杀伤力的做法,八路军在作战时不仅要考虑打击鬼子,还要考虑掩护群众转移,因此,类似《亮剑》、《杀虎口》中不经请示单独出击要挨批评的情节,非常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第三、装备水平限制
一架小小的瞄准镜,对于狙击手是不可缺少的装备。没有瞄准镜,步枪可以精确射击的距离不超过三、四百米,有了瞄准镜可以达到六、七百米,其间三、四百米的距离差是非常致命的。
在三、四百米内射击,狙击手时刻处于敌人大量步枪的射程内,在撤离时有一分多种的时间暴露在敌人的回击火力之下,想全身而退相当困难。因此,八路的"麻雀战"往往要依托特殊的地形(如,山地)、地物(如,青纱帐)。
国军装备虽然比共军好,但是专业狙击步枪对于国军来说也是奢侈品。前面说的那个德国援助建设的军用光学设备厂,即便在南京陷落前搬迁到了大后方,估计也会面临原材料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产量也不会大。在没有瞄准镜的情况下,国军的射手在三、四百米内与日军对射并没有任何优势。
第四、训练水平
抗战时期,国军除了没有专门的狙击装备,子弹也很紧张,"抓壮丁"、扰民、军官体罚士兵、吃空饷等做法也极大的影响部队的士气,必然导致训练水平不足。
八路方面子弹更是匮乏,不过,正因为八路方面条件艰苦,因此更强调射击技术训练。据老八路说,当时进村驻扎之后,先帮着老乡干活,然后就练瞄准、练拼刺,举枪一瞄就是一两个时辰,当地的大姑娘、小媳妇、小孩子都围着看。早期那些神枪手大多是长期从军(如,吴德胜)、或在入伍之前就有打猎等方面的经历(如,杨长顺以前打过兔子),后来,在延安及各解放区都组建了教导队,专门训练神枪手,前面介绍的金维三就训练过700多名民兵。这样的训练虽然和实际情况有很大的距离,但经过训练的战士在实战中往往成长的很快。有专家统计,共军毙伤一名日军消耗子弹30发、手榴弹7颗,这个数字是很惊人的。
本质上说,部队的战斗力和带队长官的水平、素质有直接关系。
归纳中国狙击手们在抗战中表现,并不比其他国家的军人逊色。如果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装备,并且由为人民服务的长官领导,日本鬼子在中国的伤亡起码要增加三成。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4-28 00:50 , Processed in 1.802630 second(s), 1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