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5855|回复: 22

[中长篇小说] 回国训火记 作者:安普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4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viola.wei 于 2011-2-24 18:47 编辑

回国训火记
说明:

作者:安普若 .《回国驯火记》又名《回国训火记》, 人送外号《熏火鸡》。这是一部表现海归沉浮,新潮时尚,商战阴谋,名人八卦的小说。以故事的波澜起伏、新颖独特、经典脱俗、内涵深刻为本书所追求目标。


(一)宝马金鞍、海归回国

  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了,房子、车子、孩子、票子、位子,五子登科。该有的都有了。Bob看着那么多低级的家伙回国去骗,心里痒痒的。那个“无争”惹了一场官司,洋老婆和他离了婚,在美国搞了两个小公司都黄了,什么也没有了,就剩一身行头和一辆奔驰车了。到处找机会想挣钱,都想疯了啊,最后像难民似的跑到纽约,竟吃起了软饭,拿“羊栏”当了摇钱树。先是郑晓龙在电影《刮痧》中暗讽了他一通,后来王朔干脆就在电视里点名骂他。还有那个叫潘晓刚的,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博士,骗了南海油再骗西藏,号称芝加哥的世界最高楼ears Tower

  18年。传说由此引发了第二次“朝核危机”。
  方舟子办了一个《新语丝》网站,上面有一个“立此存照”的栏目。上去一看,从“基因皇后”到假哈佛博士、假法国教授……无奇不有!Bob看了哭笑不得,心里骂:就这水平都能回国去骗,这简直是在侮辱国人的智商啊!与其让这帮低级的骗子到国内去丢人显眼败坏我等海外学人的光辉形象,还不如我去大显身手一把!
  于是,Bob决定回国。
  回国前Bob为自己定下了个“三不”政策:
  第一、不出名——低调行事,low profile。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不上电视、不上报纸。一句话,骗人的有嚷嚷的么?!比如,“中国400富人榜”上第6名就是一个神秘人物,只知道他叫郑建源,是平安保险间的接大股东。有人传说他是这个人的儿子,有人说是那个人的化名。很长时间媒体多方探寻,想找一张他的照片都找不到,多神秘!就要向 “郑富豪”学习!

  第二、不多说话——尽量少说话,言多语失,Silence is golden(沉默是金)。尽量说真话。除了必须得编的,其他一律说真话。真话是最好的“瞎话”!不能和“炒作大鳄”邓建国似的,整天在媒体上放话。然后再改口。那简直就是PR`s disaster(公关灾难)。
  第三、不与任何知道他底细的人接触——什么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大学同学,一律 “甩货”,不再联络。一联络就是惹麻烦。要向仰融学习,这么多年了,到现在也没人知道仰融的底细,更别说知道他曾经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三级厨师。据说连 “仰融”这个名字是真是假现在还都弄不清楚呢。那人就好象从石头缝里突然蹦出来的一样。Bob在申请美国护照的时候就已经给自己改了这个洋名。美国护照上的英文全名是Bob Sun。然后再出口转内销,来个英译汉,中文名字就叫“包博孙子”了。不过这中文名字可没印在护照上,更没有户口本可以证明,他的户口早就注销了。

  其实包博本不姓孙,本姓什么是个秘密。孙子是他在日本时改的日本姓。包博喜欢这个姓,这是“太陽”(日文写法)的意思,是日本人最喜欢的太阳。别搞错了!不是“日曜日”,“日”那是骂人的话。中国话叫孙子也没什么不好的啊?只有先当孙子才能当老子啊?《孙子兵法》是包博最喜欢的书。“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些《孙子兵法》的名言名句包博倒背如流。Bob最喜欢的还是“包博”这个名字。包博者,乃“包涵博大”之意。听着就大气。用这个名字没人能查得到他的底细。Bob又通用,又好记。如果你用Bob Sun到“古狗(谷歌)”(Google)上一查,保证能查出上千万条记录来。如果想在这千万条的记录中找到你想要的有用的信息,那可又是一次“海量检索”啊!如果不花点时间,或是用点“人工智能”的办法,难!所以他以通用性把自己隐藏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了,互联网也帮不上你什么忙,不信你试试!

  包博2002年底开始作回国前的准备。为了筹措运营费用。他先把停在他家后园的那艘42英尺(13米)的游艇卖了。包博的游艇和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的yacht(游艇)没办法比。Oracle(甲骨文公司)的老板那时拥有的游艇叫武士刀号(Katana),236英尺(74米)长。那船是1991年在英国给墨西哥人称“老虎”的媒体大亨阿兹噶(Emilio Azcarraga Milmo)建造的,价值6,800万美元。1998年时被埃里森买下。和埃里森的比包博的船只能叫“小舢板”。

  包博的“小舢板”也不便宜。当初买了这艘游艇,一年也玩不了几次,也就是在游艇上办办party(聚会),招待招待朋友,整个就是一个社交的工具。但养这么一个“社交工具” 的费用太高,又是dock fee(码头停船费),又是maintenance(维修保养),实在是太麻烦。包博决定去中国了,所以第一事情是把游艇卖了。以后到中国了,社交工具可能就是肉山酒海了。

  然后,包博再把他手里那点股票也卖了。现在股价低迷,他手里的那些股票现在价格是2000年NASDAQ(纳斯达克)最顶峰5,000多点的时候的三分之一还不到,甚至更惨。但好在大部分股票都是包博七、八年前建的仓,那时候NASDAQ还不到1,000点呢。 NASDAQ只要在1,000多点以上,卖了就有赚,好的能赚一倍。
  回国要靠包装。包装就要“全方位、全天候、高标准、高品质、多维立体、多层次”地包:从公司名字到名片;从信封信纸到圆珠笔铅笔等办公用品;从公司的brochure(介绍册)到公司的souvenir(纪念品);从公司的礼品袋到客人喝水的纸杯;从公司的网站到办公室的装潢;从Email地址到手机号码,从西装到汽车;等等、等等……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凡是别人看得见、听得见、感受得到的东西,有形的,无型的,全都包装过了,可谓“包装到了牙齿”。学名这叫“Branding Strategy(品牌战略)”。

  包博先请了个律师花个几百美元在英属百幕大群岛注册一个公司,俗称“离岸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不需验资,没有资本额的限制,股东是匿名的。然后拿着注册文件在香港开个银行账户。公司地址就是香港的律师事务所的地址,在香港最贵的中环。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有港资背景的公司。当然了,包博每年都要付给律师一笔费用。
  公司的名字最重要。包博要起一个巨响亮的名字,而且要有那种“带有背景”色彩的想象空间。比如“保利”、“君安”这种名字就特能让国人产生联想和猜测。包博决定公司的中文名字就叫“华安国际集团”,有华即贵,有安则富。这名字让人猜去吧!国内有点经验的都知道,爱用“安”这个字眼的不是安全部就是公安部队。“华”这个字眼也是同样道理,敢用“中”字头的、“华”字头的公司,不是国务院直属的,就是总参、总后或是总装备部,要不就是“二炮”的,最小的也是全国工商联的。您就慢慢猜去吧!然后把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如果谁想调查公司的背景,除非你请国际刑警。

  公司的英文名字故意用个一个港台式的拼写,叫“Hwa Ann International Group”,尽管用的不是汉语拼音,但国内的人一看肯定能很准确地念出来。公司名字的缩写是“HAIG”。当年尼克松的白宫幕僚长,后来成为里根的国务卿的那个人就叫Alexander Haig(亚历山大·黑格),中文翻译成“黑格”。他曾参与安排尼克逊访华的历史性破冰之旅,也曾被人怀疑是“水门事件”中的告秘者——“深喉” (Deep Throat)。现在他已下海,是美国有名的“官商”。他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公司米高梅(MGM)和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等大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没事儿动不动就往中国跑,牵桥搭线做点中国生意。每次包博给别人介绍他公司的英文名字的时候会说TUNG Chee-hwa(董建华)的Hwa,英国安妮公主Princess Ann的Ann,缩写是“黑格”,提到的人没有一个脑袋小的,让你就想象去吧!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章
  法国工人诗人欧仁·鲍狄埃(Eugéne Pottier)在1871年6月Paris Commune(巴黎公社)失败后写下了著名的无产阶级诗篇“The Internationale《国际歌》”。从此以后international这个词就带上了很强的Marxism(马克思主义)色彩。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美国公司在起名字的时候都尽量避免使用international这个略带红色的字眼,大都以global(全球)或是 multinational(跨国)代替。连“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也尽量避免使用它的全名“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而是以缩写IBM代替了。但国内的同胞并不太了解这些英文词所隐涵的内在意义和文化背景上的细微差别。国人喜欢在公司名字里加上“国际”二字,认为这样听上去很大很吓人,所以international这个美国人回避的字眼在国内公司的名字里都快被用烂了。包博十分知道国内同胞并不了解这些。但是对真正能理解这些英文上细微差别的美国人来说,包博反而正想给他们一种“中国背景”的印象。所以他在英文名字中故意用了 International这个字眼。小小的一个公司名字,学问可真不小。包博把其中内涵的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都发挥到了极至。

  包博在国内找一个德国朋友帮忙在北京当时最贵的凯宾斯基饭店(Kempinski Hotel)租下一个大沙龙套间当办公室。开价三千元人民币一天,其实长租一年的话一个月也就7,000美元。之所以选凯宾斯基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凯宾斯基的洋味十足,前台的经理都是蓝眼睛大鼻子,保证让你一进饭店就像进了洋人的租界。不管你在中国多大的牛B,不管你是公安、税务还是工商,到了这里就是人家洋人的地盘,你多大的牛B你也使不出来。不像“嘉里中心”、“香格里拉”什么的是东南亚华人的公司香港人管理的,透着一股香港兰桂坊的味道,国安局去了就能把他们吓得尿了裤子。包博太懂得在中国如何打“洋人”牌了。洋人至少享受外交上的领事保护法。你执法部门要是找“大鼻子”问话,对不起,您先把我们大使馆的领事请来和律师找来坐在这里我再回你的话,所以“大鼻子”在北京这个牛叉啊,和当年慈禧老佛爷在的时候差不多。而且凯宾斯基交通便利,酒店北面是新使馆区,酒店背后就是燕莎购物中心和普拉那啤酒坊。三里屯、朝阳公园这些娱乐聚集点也不远,娱乐生活都很方便。不象王府饭店(The Peninsula Palace)和东方君悦大酒店(Grand Hyatt Beijing)在市中心,进一次城、出一次城至少要两个小时。  包博在美国雇了一个专业的corporate identity(企业识别)的设计师设计公司的logobrochure等等。整个设计绝对专业,从设计要素、标志字型、专用字体、标准色、辅助色、象征图形、要素组合、招牌规范、甚至到公司的玻璃门上如何使用公司logo都有讲究。所有这些视觉元素统一并完整地传达着包博要传达的信息和暗示。

  网站看上去特漂亮、特专业,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国外的专业设计师的弄出来的玩艺儿,全是Flash设计的。大段大段华丽精美并专业性极强的词汇,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就是什么实际内容也没有。英文、德文、法文,就是不用中文。格调鲜明而又稳重,大气而又神秘。
  名片也一并由专业设计师设计了,中英文的,和网站的设计格调、色彩、感觉等都是统一的。这名片可学问大了,名片就是“明着骗”啊。它和网站一样,是商人的门面。所以名片可不能印得太cheap(廉价)了。要凹凸设计、用厚而硬的热敏变色纸印。手一拿,这白色名片开始变蓝,然后变紫变红,拿的时间越长,颜色变化越多,放下就变回白色。叫你拿在手里爱不释手。名片上什么也不印,只是中英文印着:“Hwa Ann International Group, Partner, Bob Sun。华安国际集团,合伙人,包博孙子”,其实公司现在就他一个人,不知道的以为还有一大堆的合伙人呢。可是他没这么说,没misleading(误导)你。名片下面是中国和美国的地址电话,EMAIL和网站地址。中国地址印的是“北京朝阳区亮马桥路50号凯宾斯基饭店八层”,其实就一个大套间,不知道的一看还以为是一层楼呢。美国地址是美国华盛顿宾西法尼亚大街,然后是一邮箱编号,特神秘。就像当年国内的保密单位一样。这名片保证让你看了就忘不了。

  这个名片上让你印象更加深刻的是包博使用的中国手机号码,1390100起头,后面一大堆8。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手机号码是1994年那会儿北京刚刚建立
  GSM数字移动通信网络后发放的第一批“全球通”的号码。那时候一部手机连同号码售价至少两万多。那会儿的两万多可不是一般老百姓能买得起的。就是买得起,如果没有点门路也搞不到这么好个吉祥数字。当时邮电部部长吴基传的手机号就是1390号段的一号手机0001,那是当时移动局局长张春江给办的。张局长自己拿了个0002。张艺谋、朱时茂的手机也是1390100起头的。所以中国最早的一批移动通讯的用户都是不富既贵的主儿,于是1390的号码本身就成为了身份的象征,更何况还是这么一个一大堆“发”的特殊号码。1994年的时候包博还在美国乐不思蜀呢,他哪儿会有这么个号码?原来这是他听别人给他讲过这个trick(招数)后跑到网上的拍卖网站上花了他八千多块钱买来的。

  除去名片,还有公司的信封信纸。全部用100%重磅的全棉纸,淡米白色的。信封信纸上方是彩色烫金的公司logo,下方用银灰色字体印刷公司的地址,光下一照奕奕发光。全棉信纸的中间是带水印的,对光一照就能看到一面美国国旗,带着一副政府权威的味道,而且还是这个世界上最强悍、最霸道的政府。国内的人以为这不是政府的专用信纸也肯定是印美元的防伪专用纸。谁见过印美元的纸是什么模样的?这纸摸上去和美元纸票子差不多厚,又有水印,就让国内的同志们联想加误解去吧。信纸中的这个美国国旗的水印,后来真的还让人产生了更大的联想,认为是“美国政府授权”的。美国的国旗是美国人民的,谁乐意用都可以。国情的差别,能让人产生这么大的联想,甚至是幻想。包博也正是利用这些国情差别和老百姓的幻想的好手。

  公司的brochure也是同样的风格,用的是最贵的铜版纸、镂空设计、凹凸印刷。非常规的尺寸、非常规的布局、神秘兮兮的色彩。看上去给人的印象精致、华美、独特、贵重,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感!
  包博花钱请电视台的人给他编辑了一个公司介绍的视频短片做成DVD。短片里面一会儿是白宫、一会儿是华尔街、一会儿是硅谷……短镜头和特写镜头交替组合,时空交融,场景变化,给人一种高节奏,大跨度,全视野的感觉。短片里随处可见的是股市开钟、高层会谈、产品发布、人民大会堂签约的镜头,这些画面以 Montage(蒙太奇)的方式极具感染力地让观众产生无限的联想。然后请来“国嘴”给短片配音,用解说“当冰雪融化之后,动物迎来了恋爱季节……”一样纯厚磁性的声音念道“华安国际集团是一家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的国际知名公司……”视觉听觉给你带来的冲击保证让你看过短片热血沸腾情绪激动印象深刻!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带功”宣传片呢。

  三寸方形的DVD被镶嵌在公司brochure的最后一页。DVD的封面和brochure的背景设计得浑然一体,但拿下来又单独成为一件十分漂亮的艺术品,让人感觉完美而精致。
  尽管中国的办公用品质量上乘而且价格低廉,但包博的办公家具用品还是全部在美国购买。文件柜、办公桌等家具全部是加拿大硬枫木的。电话机、传真机、彩色打印机、台式和手提电脑、平板LCD电视、数字投影仪等等,还包括两把Herman Miller(赫门·米勒)公司的Aeron Chair办公座椅全从美国运来。这种椅子当时国内还没有,椅子上所有的关键部位都能调节,是严格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的。这可是一代名椅啊!长期在紐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作为工业设计的精品展示。办公家具及用品装了整整一个

  20英尺的集装箱,运到中国的东西真得不少。国际公司吗,派头就要大。然后包博给他自己置办行头。意大利的“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和“杰尼亚”(Ermenegildo Zegna)的西装一样来两套,“阿玛尼”买藏蓝和黑色的,庄重场合时穿。“杰尼亚”的是铁灰和浅灰的,比较时尚年轻一些,平时穿。国内这两年就认“杰尼亚”。有点钱的都弄套“杰尼亚”穿。包博懒得去定做西装了,毕竟伦敦的萨维尔街(Saville Row)还是远了点;萨维尔街上鼎鼎大名的Huntsman店的Bespoke Tailored(定制)西装好是好,但是还是贵了点。况且国内知道Huntsman这种gaudy and showy "power suit"(华丽而炫耀的“权势西装”)的人不多,穿了它有如“锦衣夜行”。等以后去华尔街的时候再买了这种西装穿吧,包博这样想着。

  不穿定做了,就穿牌子吧。再来两套Sports Jacket(单件西装上衣)和Blazer单件西服上装,就买大名鼎鼎的英国皇室御用的Gieves & Hawkes牌的。萨维尔街一号的Gieves & Hawkes是英国皇室授过勋的,那种一边金狮一边白马拉着皇冠的勋章就有好几枚。它在北京金鱼胡同的王俯饭店地下一层有专卖店,一件单件上衣就一万多块人民币。再加上这个牌子拗口难念,所以国内的人了解这个牌子的不多,但是香港人十分认这个英国老牌子。这两年在911的打击下这个老牌子也摇摇欲坠,于是 2002年香港郑维志的USI Holdings(富联国际集团)用了790英镑就收购了它29%的股份。现在这个英国人引以为自豪的老牌子姓郑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章
  除此之外,包博心血来潮,又去买了一件“切瑞蒂1881”(Cerruti 1881)的西装。去年的奥斯卡,周润发和杨紫琼被邀请当嘉宾上台发奖。Michelle(杨紫琼)穿了一件香港设计师郑兆良设计的黑纱水晶旗袍,看上去象一个黄条文的黑老虎一样。发哥则就穿了一件含蓄端庄的三粒钮子的“切瑞蒂”西装礼服。因为那界奥斯卡《卧虎藏龙》得了四项大奖,所以包博印象深刻。于是他也学着发哥的样子买了一套三钮的“切瑞蒂”西装礼服。Burberry(巴宝莉或柏帛丽)的藏蓝色羊绒大衣和风衣各买一件。尽管Burberry在英国已经沦落成了Chav(小痞子)们的标志性行头了,但是国人不知道。尤其这两年,Burberry在国内可成了一个巨时髦的牌子。总政歌舞团的大歌星董文华因“远华案”久未露面,2002年她参加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穿了一件红色的Burberry风衣、手拎一经典的Burberry的Nova Check方格手袋。这个英国Chav味儿十足的形象被记者照了下来,这张在人民大会堂前大“骚”Burberry的照片广为流传。于是乎,好象一夜之间这个牌子就在国内所谓的“上层圈子”火了起来。大歌星,小演员,一人弄一件穿,一人弄个包拎,好像英国的足球流氓传播到了中国。当然有人说这个牌子的普及是因为秀水街的功劳。

  还得再买一些德国“雨果·波士”(Hugo Boss)的纯毛T恤衫和法国“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的真丝衬衫,各式颜色的,尽管雨果·波士的老底不太好,当年是给纳粹党卫军生产黑军装的;圣罗兰也有点“玻璃”兮兮的。休闲衬衫,包博喜欢“学院派”风格的。最喜欢的是为英国著名贵族学校伊顿公学制作服装的N&L(New & Lingwood)的衬衫。沃尔夫(Tom Wolfe)的小说《虚荣的篝火》(The Bonfire of the Vanities)中的男主角,那个华尔街大腕级的债券交易商Sherman McCoy就喜欢这个牌子。

  除了N&L这个英国牌子,包博也很喜欢美国的“普莱诗”(J. Press)。“普莱诗”是美国最有学院气的品牌,哈佛和耶鲁这些东部常春藤的人都喜欢这个牌子的衬衫。
  包博正式的衬衫全部在纽约的“诗阁”(Ascot Chang)和Paris Custom Shirtmakers(巴黎衬衫定作店)定做的。包博定做的衬衫大部分用的是
  220支高支府绸面料,几乎全是改良型双钮扣的高“温莎领”(Tab Collar),这样显得提拔端庄;袖子是rench Cuffs(法式袖口)。袖口和口袋上有Monograms(绣字),用花体字绣着包博英文名字的缩写B.S.。您可别误会,这不是Bullshit(狗屎)的意思,也不是Bachelor of Science(理学学士)的意思,当然更不能倒过来念成"傻B"。B.S.是包博名字Bob Sun的缩写。当然如果你解释为“大腕”(Big Shot),包博也不会反对。

  法式袖口的衬衫要配 cufflink(袖扣)或是Silk knot(丝结)。定做衬衫时店家送的ilk knot全让包博扔了。包博只带袖扣。袖扣可是男人最重要的配饰之一,号称可以在含蓄中张扬尊贵和时尚。只是包博的袖扣一天到晚总丢,所以他还是不敢买太贵的。别人送的白金镶嵌钻石或宝石的“卡地亚”(Cartier)袖口,他也只有在特别正式的场合才带。包博还定做了几个公司logo样子的袖扣,用来送入,有时也自己带。他平时更爱带一些比较时尚的袖扣,比如电脑键盘按键形状的、高尔夫球形状的、赛马样子的、“Wall Street(华尔街)”街道标志牌样子的等,全看心情和场合了。

  包博的真丝手绢上也绣上名字缩写,插在西装上口袋上。各式名牌真丝领带两打,从爱马仕(Hermès)、范思哲(Versace)、纪梵希(Givenchy)、芬迪(endi),到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和高田贤三(kenzo)。
  意大利“铁狮丹尼”(a.Testoni)和瑞士“巴利”(Bally)皮鞋一样来两双。这两年Bush(布什)当总统,他爱穿德克萨斯式的牛仔靴。所以现在在美国牛仔靴很时髦,包博也定做一双。而且和Bush一样,他也在靴子口上做上Monograms,锈上B.S.两个字母,还有一面小小的美国国旗。包博没敢像Bush那样锈两个老鹰头的大美国国徽,包博怕被别人误解成是美国国会议员。范思哲(ersace)的皮带来两条。一条皮带是全黑的,配西装的;另一条皮带是银质搭扣的,搭扣上是一个“蛇发女妖(Medusa)”的大头像,十足的范思哲妖艳撩人的风格。

  衣物整整装了两大行李箱,全是TUMI独创的防水防割、牢固耐磨的九层防弹尼龙材料做成的黑色行李箱。尽管样子比“新秀丽”(Samsonite)的ABS旅行箱保守许多,价格也贵了一、两倍。但是TUMI是顶级商旅行李品牌,样子单一保守,全靠实用的设计、超凡的质量、和优秀的服务取胜。TUMI的行李箱通身几乎没有一个商标,仅有的就是一个写着TUMI红字的地址名牌,透着一股低调的张扬。包博不想买个一、两千美元的“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旅行箱让北京机场的野蛮装卸给毁了。再说,这两年北京上海深圳满大街的LV的东西几乎全是假的,可是TUMI却不同,这是低调品牌,几乎没有什么假货。包博不想像暴发户那么张扬扎眼,反过头了还被别人讥笑用秀水街的东西。

  还得配副眼镜。国内眼镜竟是假货,尤其是镜片,里面参杂不均匀,带上就头昏目眩。“我可不敢拿自己的眼睛去试他们镜片的质量。还是在美国配吧,放心!”包博想。包博配的是无边眼镜,是1964年创立的奥帝利公司“诗乐”(ilhouette)牌的。无螺丝嵌接专利设计,高韧度的纯钛材镜腿,不腐蚀、人带上不过敏。后来阿汤哥(Tom Cruise)在电影里就带这种眼睛,一下子把这个牌子带红了半边天。再来一个太阳镜。用德国的保时捷设计中心(Porsche Design)的牌子,金属镜架,双向偏光镜片。光是镜架包博就花了450美元,比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007的太阳镜还ancy(花俏),还 cool(酷)!

  还要买个手表,把带了多年的“百年灵航空表”(Breitling Navitimer)退役珍藏。这款瑞士侏罗州生产的百年灵航空表是钢和
  18K金双色混合的,这是包博当年考下小飞机驾照时送给自己的礼物。这种满表盘都是信息的百年灵看上去太运动、太年轻、太igh-tech(高科技),是年轻雅皮的时髦玩意儿。百年灵外表时髦,走时精准,但是内部用的也是价值只有300瑞士法郎的ETA机芯。现在几乎什么表都用ETA机芯,比如劳力士的副牌帝陀(Tudor),斯沃琪(watch)集团下的欧米茄、天梭、雷达、浪琴、和美国铁路表汉米尔顿(amilton),还有曾是意大利海军专用表的沛纳海(Panerai),《无间道》中黄秋生送给梁梁朝伟的生日礼物瑞宝( chronoswiss),波士顿的工程师创立的瑞士表万国表(IWC),请了一大堆名人代言的豪雅(TAG Heuer),豪利时(Oris)、宝路华(Bulova)等等都用的是这种机芯,甚至有的劳力士假表也用的是ETA机芯。于是包博开始对百年灵失去了兴趣。这次他回国,决定也送自己一个礼物。要买块好点的表,最好是自产机芯的主流品牌。那么是买“百达裴丽”(Patek Philippe),还是买“江诗丹顿”(acheron Constantin)呢?后来他想想,别太阳春白雪了。尽管他真的是十分喜欢江诗丹顿的高贵典雅,但还是买一块大众化一些的新款“劳力士40毫米游艇名仕型”(Rolex Yacht-Master)的铂金手表,其实这表并不是一般所说的Platinum(白金铂)做的,它用的是一种新的铂金和钢的合金,劳力士公司给它起名叫Rolesium。这表的金属光泽特别好看,不象钢的那么增光瓦亮刺眼,也不像金的那么金光闪闪的俗气,看上去异常冷傲。一万五千多美元,也算有身价。尽管这款表是给专业海上游艇运动设计,但是带的人大部分还是商人,可包博这次不就是为了包装成一个成功商人吗?

  包博以前很喜欢德国 “万宝龙”(Mont Blanc)的金笔。但现在不能用了。因为国内现在到处都是“万宝龙”的假笔。在上海襄阳路、北京秀水街、天津塘沽的洋货市场上8块钱一支的假“万宝龙” 到处都是,你就是用真的也和假的一样。包博现在改用“欧马仕”(Omas)的笔了,比“万宝龙”笔还贵,而且更加含羞。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笔的价值。不需要象“万宝龙”那样露个炸眼的白头,唯恐别人不知道这是什么牌子。

  然后还要再买一个英国Papworth的全皮公文包。要头层小牛皮做的,结实耐用,而且头层皮的皮子表面会越摩越亮。可不能用二层皮的便宜货,划上一点小道子都檫不下去。英国的Papworth是伊利莎白女皇二世(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钦定的为英国皇家提供行李用品的商店。现在国内假货实在是太多,但Papworth公文包还是没见过有人造过假的,因为国内作假名牌的同志们可能还不知道这个牌子呢。

  国内时髦的东西包博也要带,佳能的数字相机,SONY的3CC的DV数字摄像机,在国内游山玩水的话也要用。包博早听说了,手机要到香港去买。因为美国买了国内也用不了。美国的手机上了锁不说,而且还没有中文,更不如国内的手机时髦。包博早就听说了,在国内手机还要跟着时髦跑,每年都要换最新的MODEL(型号),否则别人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去年没挣钱啊?”因为手机还是去年的型号,没钱换新的吗。

  笔记本电脑在国内也是要“扎台型”的,因为这个东西不是总藏在办公室的,这是要“秀”的。所以包博买了一台最新型号的IBM超薄超的笔记本电脑。那会儿 IBM还没被联想收购,IBM被认为是最经典的美国的牌子,价格贵、外型酷、看上去特专业,牛叉!包博买的这个型号又是IBM电脑中巨贵无比的,身价的象征!
  这身行头,别说是国内的同胞,香港台湾同胞也把他们看蒙了他。不过国内的同胞能看懂得不多,还是香港台湾同胞见多识广。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章
  最后买车。包博觉得不能买奔驰宝马。国内到处都是,不新鲜。今天是奔驰出事、明天是宝马撞人。把这两种车的image(形象)全给毁了。提起奔驰想到的不是“老牛拉大奔”就是“车毁人亡”,提起宝马老百姓就更是气大了。包博决定买一新款的 cadillac(凯迪拉克)。才四万多美元。上120%的关税也不过才九万多美元。又便宜又酷又新奇。全北京也没几辆。美国GM(通用)公司后来决定在中国生产凯迪拉克,那已经是几年后的事情了,那时包博又换了别的新车了。  一个月以后集装箱和车都运到了北京。当时北京还在闹“非典”。所以办手续特别快,因为哪里都没有人。包博找一个朋友从某省的武警总队花二十万人民币搞了个武警的车牌。顺带从武警雇了一个志愿兵当司机,穿便装,一个月交武警总队一千五,给他本人二千五、管吃管住。一个月四千块钱,是比雇一个一般的北京司机贵点,但值得。如果遇到路检,司机有士兵证、军人驾驶证、通行证,证证齐全,车牌是真的军队牌照,样样手续完备。每次遇到军车检查,带着墨绿“纠察”大袖标的大兵,“咵、咵”地迈着军人列队行进的步伐走过来,看完证件后,“啪”一个立正、敬礼,然后是横举左手、挥动右手、放行。每到这个时候,包博坐在车里感觉那个好啊!赖昌星当年在北京有两辆车。

  1997年前的一辆挂的是军牌“甲01-2200”;另一辆挂的是北京市公安局“十九号”车牌,是当时的“京都九门提督”张局长~良~基(该字网络禁用)给他挂的。包博当然还没赖大爷那么大的路子,只能挂外地的武警牌照,但也至少是和当年赖大爷的车牌一个量级的。想到这里,包博觉得自己也还是很牛叉的。
  这大 “凯迪拉克”挂着武警牌照,北京街头一般的交通警察根本不管它。有几次包博赴会晚了,司机小赵就一路按喇叭闯红灯,警察还帮我们拦别的车给他们让路呢。另一个更大的方便时这车停那里也没人管,有的时候包博找不到停车的地方,就把车停在不能停车的便道上。在国内开这种特权车,那叫威风。美国可不行,这种“享受”也只有国内有!

  到北京后,包博想到的第一件事是要雇一小姐接电话负责办公室。要漂亮的。看了几个他都不太满意,要不不够漂亮,要不英文不行。两个月后终于雇到一个北外的毕业生,小张,辞了工作想出国读MBA,但没签下证来,一听是美国的国际公司工资又高马上来了。人长得漂亮,英文不错,关键是特会来事,有眼力见(劲)儿。不该多问的不问,不该多说的不说,该说时说的话还挺到位。来了没几个月,包博又给了她一个igning bonus(签约奖金),讲好先给五千,年底干得好再给五千。

  包博一开始叫她Miss张,叫快了听起来象“密张”。有一次“密张”和包博开玩笑说:“老板,您就别酸我了,叫我‘张密’好了!”再后来她几乎当了包博孙子一半的家,包博也为她两肋插刀。这是后话,以后咱们慢慢砍。

(二)故乡故知、前人教诲

  包博孙子到北京后,不想去找他的那些老关系。所以一切就要从重新建立关系开始。毕竟是中国人的地方,拉关系认识人还是相当容易的,只是需要多花点时间和小钱。
  包博出席了几次侨联、侨办、外办、欧美同学会、海外校友会等举行的招待会、茶话会、午餐会、慈善晚宴舞会之类的活动。认识了一大堆的人,从查尔斯张、 Dr. Chen到去国外一年混个学位就跑回来的“游学生”,五花八门,什么人都有。不过包博觉得那些人没什么用。就是贵为总裁、副部级干部,包博也不太看得起他们。他觉得这些人大部分不是来“蹭饭”吃的,就是找机会来“泡妞”的,要不就是想多认识点人做发财梦的。他们中有的人连英文都说不清楚就号称是剑桥大学的经济博士,还有脸给市政府当经济顾问呢;有的见到别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加拿大人”,胸前总是别着一枚加拿大红枫叶国旗的徽章;有的名片上印着“加拿大温哥华华人企业家总会会长”,还真以为自己是华侨领袖呢,其实就是几个人注册的那么一个on-profit organization(非盈利组织);有的是“包打听”,见了包博第一句话就问“你回国创业的钱是谁给的?”第二句话是“你现在有多少身价?”第三句是“你现在赚着钱可吗?”……包博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们;有的象三年没见过女人似的,只有一个漂亮

  妞出现,立刻呼丫丫地就嗡了上去,先介绍自己是已经入籍拿外国护照了(谁知道是塞浦路斯护照,还是毛里求斯护照?)再介绍自己的年薪是多少多少,更神的是直接告诉人家我有18180元请小姑娘吃顿饭并讨论由性到爱的长短问题和18亿+18岁=180元的数学公式……包博见了这种百无一用又令人作呕的场面和人想躲都来不及,一群废物加傻逼。如果稍微得志一点,就开始牛逼轰轰地吹自己“一生中已没有什么事情再值得我去努力去追求了”,简直让包博“佩服”得浑身起鸡皮疙瘩。难怪国内同胞拿海龟“说事儿”呢?这帮废物到哪儿都是废物,在国外是,回了国还是,得志一点就找不到北了。包博可没时间浪费在这些人身上!同时包博还是想保持他的低调行事的原则。所以这种活动他去过几次之后,就再也不露面了,除非是很正规的政府邀请的正式活动,牛叉哄哄地他去。去了也是凡人不理!人家问他要名片,他满脸微笑当骨子里透着一股凉气地说:对不起,没有!他有时也是有点过分!

  但是海归中也不都是那些货色,偶尔也有几个好的。有一次在开发区的招待酒会上,包博竟然碰到了他当年在美国的好朋友高谨(金姆高,Jim Gao),地球也太小了啊!他们以前的朋友都叫他老高。老高也确实高,看法高,胆量高,手段不低。老高比包博大几岁,去美国也比包博早几年。前两年包博就听说他海归回国了,在北京工作。但从那时起也就失去了联系。这次见面,在北京竟然真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去国这么久了,包博有的时候真的不知道哪里感觉更像“他乡”,哪里感觉更像“故乡”。

  当晚他们两个把酒到天明,共笑他们是殊途同归,都来了北京。
  老高今四十多了,看上去象三十出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学多才,十分健谈。包博和老高尤其谈得来,在美国两个人也经常是一聊就是一个晚上。
  老高在美国十多年,工作换了好几个,位子越坐越高,办公室越搬越大。但觉得在美国干到头了,一眼都看到了退休了,没意思了。于是跑来了北京当了一家美国公司的大中国区总经理。
  当着明人不说暗话,包博把他来北京的大概想法和老高说了。听了之后,老高鼓励他说:“还是你小子有魄力,你也有这条件,赶上时机了,中国现在多火啊,千载难逢,要干,干得好!”
  第二天包博邀请老高到他新的办公室去参观。老高看了看了包博在凯宾斯基饭店的办公室,和他的全套的“美式装备”,边看边说:“有点意思,有点意思!”
  老高一抬头,看着办公室空荡荡的墙壁,说:“就缺几张领导合影、名人提字了!”老高就是高,知道包博心里想什么呢。
  晚上,老高问包博想去什么地方“腐败、腐败”。因为老高和包博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包博说:“声色犬马那套玩意儿就算了吧。我还是想和你聊聊天。听听你的教诲!你可是‘海归’里的老前辈啊!”老高于是请包博到他家去喝酒吃饭。

  老高的家在顺义的嘉浩别墅区。嘉浩别墅(Gahood Villa)是香港人许智明的公司Gahood Holding(香港嘉浩集团)兴建的。就在北京机场高速路中段的温榆河边上。整个社区有一千三百多亩,八百多幢欧陆式别墅。这里就是李敖和台大校花王尚勤生的女儿李文住的那个小区。唱《十五的月亮》的副军级歌星董文华也住的这个小区。李文住在巴林大使馆前面的E-2218号,是租的房,后来搬走了,据说是她天天投诉,把物业公司都搞烦了,下了逐客令。隔条马路的大使馆后边是董文华和他丈夫张楠的房子。这套房子不是赖昌星送她的房子。赖送她的房子在北京亚运村,价值1200多万。

  1999年“远华案”案发后,董主动把亚运村那套房子上交了。董文华家的院子里养了三只号称是法国的大狼狗。后来李文和董文华为这三只24小时“汪汪汪”不停乱叫的狼狗,而大打官司,成了北京著名的“狗叫案”。当然她们两个掐架是后来一年多的事。不过那会儿还没人知道李文是谁呢?
  老高家是个single family house(独家房屋),这种房子到了国内统称为“别墅”。4个卧室,3个厅房,3个卫生间,还有一个厨房,楼上楼下两层,大概有300平米。老高他们公司在这里买下来几栋这样的“别墅”,然后以象征性的价格租给公司的高管们住。98年99年的时候这里的房子就是一平米三千多美元的价格。所以老高的房子几乎是一百万美元,比美国的许多城市的房子还贵。

  老高的房子宽大、明亮、舒适,有落地窗和露台。包博上下参观了参观,感觉好像比老高在美国的房子还要舒服,而且房间让保姆打扫得干干净净。老高自己在家里还装备了一个日式的房间,据说是为了请他的日本的客人。老高知道包博爱喝清酒,于是老高拿出了他上次去日本出差时日本人送他的“菊正宗”(kiku-Masamune),和包博在日本式的“榻榻米”上盘腿一坐,就着保姆做的安徽菜和路上顺便买回来的熟食开始边喝Sake(清酒)边侃大山。

  “菊正宗”号称始于日本的万治二年(1659年),有340多年的历史,由神户滩菊正宗酒造株式社用自己独家的“菊正酵母”作为酒母发酵酿造,米用的是日本最知名的“山田锦”,水用的是神户滩(Kobe Nada)的“宫水”(Miya Mizu),酿出的酒装入杉木桶陈年,让酒吸收杉木的香气和色泽。所以,只要含一口菊正宗,就有一股米香加杉木的香气缓缓展开,尤其是加温至50℃,香味更浓。

  老高拿起“猪口”(喝清酒的小瓷杯)喝了一口,抿了一下嘴,让酒香在嘴中回荡一下,咽下,然后说:“正是北京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来,干杯!”老高把杜甫的诗改了两个字。北京落花时节的秋天确实是好风景。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章
  包博也接了一句杜甫的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来,干杯!”包博刚刚回到国内,自然有点“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感觉。
  几“猪口”的清酒下肚之后,包博不断地请老高“仙人指路”指点迷津讲讲这几年海归的感受和他的中国经验。老高经不住包博这么一堆高帽加马屁的吹捧,于是开始给包博上课了:“正像你说的,在中国做生意首先是关系!有了关系,你就能找到后台;有了后台,你就能‘拉大旗作虎皮’。”
  老高接着说:“以你的谈吐,你的学识,你的气派,那些款爷啊、名流啊、官员啊绝对想结交你这样的精英。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同时人又都想攀个高枝儿,结交他们认为比他们高一个层次的人!所以如果你要想和他们更进一步的深一层的交往,你要至少和他们是一个层次或是更高。有相似的爱好,做一样的事情,这样才能有共同语言。有了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语言就不愁建立不起来关系。”

  包博把“猪口”放下:“请高兄明示!”
  老高又抿了口清酒,润润嗓子,说: “这里不同于美国,不讲人人生来平等的那套玩意!中国社会文化历来就喜欢把人分成若干个等级,你叫它‘阶级’也好,‘等级’也好,‘层次’也好,反正是社会横向的划分。没办法,中国人实在太多了,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社会资源、……什么都那么贫乏,就那么点资源大家都要争,所以只能‘分槽饲养’了。让高阶层的占用更多的资源,低阶层就只能受穷去吧。这也算是一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吧。这就是中国社会的不公,但你也别生气!谁让咱们资源缺乏呢?!天佑美国,上帝给了美国那么丰富的资源,不同社会层次之间争夺资源的斗争也就没有那么激烈了,大家可以共享差不多同样多的资源,所以相互之间相干无事,不像中国。所以到中国了,你可能感受最深的,也是不习惯的,可能就是这个‘层次’了。以后你会天天听到,感受到这个东西无所不在!I know you don`t like it, but have to live with it.(我知道你不喜欢,但不得不忍受它。)”

  老高又加了一句:“我当年刚回北京的时候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个!”
  老高喝口酒接着说:“现在国内这些人,有了点钱,总觉得自己的层次高,自己高人一等了。所以交朋友的时候首先问,是不是一个层次的。不是一个层次的不会来往的。当然,如果你比他们高一个层次,他们会去主动来巴结你!但如果他们觉得你不是他们那个层次的,就不会理你!所以呢……”
  老高开始深入了:“首先,是个定位问题。你千万可别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一般的海归’!尽管现在海归头上还有光环,但也和在国外混不下去了回国要饭的差不多?”
  包博问:“那怎么定位呢?”
  老高一抬头一口酒喝下去,说:“反正是海外成功人士也好,外商也好,爱国华侨也好,投资商也好,大老板也好……越神秘越好,越有来头越好。反正就是别叫自己‘海归’。因为一来海归的书生气太重,二来一般海归的层次也不够!”

  老高接着说:“第二,就是包装。说具体点了,就是你还要给自己搞点‘噱头’。你听得懂上海话对吧?”
  包博点点头!
  老高接着解释这个上海词,说:“现在国内显示身份地位的三大‘噱头’无外乎是车子,房子,和‘奶子’。你别笑啊!……你的车子已经足够‘噱头’了,你还得买个房子,As we say in the States, it means stability and prestige to own a house, right? Same here.(就像我们在美国说的,拥有一个房子意味着稳定和地位,对吧?这里一样。)你在北京没房子。谁信你是海外成功人士。再着说了,没个房子,没有根,人家也都不是傻子,怕你打一枪换地方,跑了。没房子,交际生活也不方便。”

  忽然老高好像想起什么,问:“我还忘记问了呢?弟妹和孩子都好?”
  包博说:“他们都很好!我们家老大已经上小学了,所以我才能离开美国跑来国内干点事情啊!”
  老高把话锋又转了回去,说:“咱们接着说这第三个‘噱头’……是……你要包个‘小蜜’,你乐意叫‘二奶’、‘偏房’、‘二房’都行。这就是我说的‘奶子’的意思。你别笑啊!”
  老高接着说:“如果你包了‘章子怡’或是‘李嘉欣’,不用你说,人家都知道包这些‘星星’是个什么价吗,也就知道你是个什么身价了。如果你带着一个‘港姐’来吃饭,不用你介绍,别人也知道包一个港姐一个月怎么也要50万港币。
  "其实国内的款爷炫耀,不但要炫耀‘二奶’,还要炫耀‘大奶’。有钱的,‘大奶’和孩子一般都送到洛杉矶,差点的到温哥华,让孩子在北美读书,老婆在那里‘陪读’。这样既可以拿了绿卡办了护照,给自己留了后路,同时又为自己在国内的‘风流’扫清了身边的障碍,一举多得。但是,没点钱可是支撑不住的。你去洛杉矶看看,Arcadia(亚凯迪亚市)、Rowland Heights(罗兰岗)、Diamond Bar(钻石吧)那边的房子都涨到什么价了?都是国内这帮土大款们给买上去的。”

  老高和包博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包博开玩笑地说:“我看你老兄在北京不也是独守空房吗?”
  老高笑着说:“我和你的定位不一样,我是高级打工仔,洋买办,现在国内时髦的词是叫‘职业经理人’。我有钱,我有权,但那是公司的。我要去巴结那些官员们,好在中国市场做生意。你的定位是你是海外来的大老板,你可以投资,你有海外的资金,市场和人脉。所以,你就得弄得像国内人脑子里想象中的外国大老板的样子,当然还要带点‘中国特色’”。

  包博知道他说的“中国特色”是什么,叹了口气,说:“哎,咱们这一代人,当年受的教育,‘爱情之上’永刻心中,挥之不去啊!”
  老高也感慨:“咱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我能理解。这事你以后就明白了”
  包博问老高:“你们的产品全是卖给电讯通讯商的。你这几年和各地的电讯运营商还有当地政府官员打交道也不容易吧?”
  老高喝了一口酒,说:“是啊,是不容易。但是,这几年情况一点点在好转,比前些年要好多了。现在许多司局级干部都和咱们差不多同龄人。许多都是77、78、79恢复高考后前几届的大学生,有的甚至更年轻,是
  80年代中后期的大学毕业生。这些人思想比较活跃,也有事业心,所以比较好沟通。”

  包博问:“那,under table(桌子下面)的事情还是要给的吧?”
  老高说:“这个你不用担心。第一、如果关系到那儿了,这些事情是自然而然的,所以把关系搞好还是很重要的;第二、现在这些人的智力水平不比你我差,第一次见你,他就知道你是属于哪类的。如果你只是一个县镇企业家,那么他也就是帮你办点事儿然后从你身上弄点小钱花花。可是你不一样,他们知道从你身上是可以弄出政绩来的。所以,他们不会杀鸡取卵地从你身上弄钱,有的时候甚至会在你身上花钱。所以,你能不能给官员门带来政绩是你能不能得到这些官员认可的关键!”

  包博看着老高,脑子里在思考他的话。
  看包博在愣神,老高转了话题:“你看过《大腕》了吗?你得看!中国最大的黑色幽默!你可以从这部电影里好好了解中国。国内人看《大腕》,看看热闹就完了,其实那个电影很深刻啊!它是你了解当今中国的最好教材!当然冯小刚拍那个电影可不是给你当教材的!”
  一个晚上,包博从老高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但有些东西包博一时也理解不了。看样子以后要多来老高这里聆听教诲了。
  包博这两天一直在想老高的话。总住宾馆也不是个事情,又贵又不舒服。如果买个房子,包博心理又没底。尽管北京的房价一天到晚总在涨,有的地方已经翻了一翻。但北京的二手房市场还是不成熟。经常是有价无市。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不像美国的那么流通,今后卖可能也是一个问题。包博潜意识里多多少少地还是感觉他在北京只是一名过客,他还不知道今后会如何?

  左思右想,包博想还是“先租后买”。先看一段时间再定。包博当时还不知道外籍人士也可以从中国的银行贷款买房子,如果知道,他肯定也就买了。

(三)先租后买、北京安家

  包博看样子真得是在宾馆住厌了!那天晚上他坐在出租车里流动在北京的霓虹夜色中,收音机里北京音乐台正好在播放潘美辰的老歌《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歌声一下子把包博带入无限的伤感之中。忽然间他特别思念在美国的老婆和孩子,于是拿起手机给美国的家里打电话。美国那边正是早晨。老婆和孩子刚刚起床,女儿在电话里说:“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你能回来参加我的生日Party吗?”女儿的一句话差点让包博的眼泪掉下来。电话没讲两句,老婆和孩子就忙着上学上班去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章
  包博这两天开始找房子租。包博没出国前在北京也“混”过两年,那会儿还没有“北飘”这个词儿呢。但今天的北京和那时的北京已经完全是不一样的两个城市了。现在的北京对包博来讲可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平时大街上、报纸上、电视上,到处是房地产的广告。别墅了、花园了、豪宅了、官邸了、……凡是你能想得出来的煽情的词全都用上了,但包博从来不看一眼。现在猛得要找房子了,让包博上哪儿去找去?

  现在是信息时代了,信息时代什么最重要?信息啊!包博来北京之后对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十分重视。他在网上订了一个叫《现在》的email newsletter(电子邮件新闻剪报)。每个星期包博都会收到他们的
  email,包博一般扫两眼就删了。但那天包博忽然发现那上面有一个公寓要出租,地址就在霄云路上,在希尔顿饭店和京信大厦的东边,距离凯宾斯基很近,包博经常跑到霄云路去吃宵夜,知道那儿一带。那里靠近新使馆区和女人街。这可是包博梦寐以求的地点啊。因为包博唯一熟悉的地方就是燕莎商圈这一带。他可不想跑到顺义去住别墅,晚上该多寂寞啊!

  包博马上上网去查,原来是“嘉和丽园”的房子。“嘉和丽园”在霄云路南侧,西边是新恒基国际大厦,东边是国航大厦,好像就是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的那个大院。这个楼盘由三栋黄颜色的建筑——“嘉园”、“和园”、“丽园”组成,地下三层为停车场。这里以前是外销房。住的大部分都是老外,名声不错,而且又不太张扬,有点闹中取静的感觉,这正合包博的基调。包博马上打电话去问。接电话的是个女的,讲着亚洲口音的英文。包博急着租房,就约了当天中午就去看房子。那面的女的说:“Ok, I have to call my husband back to show you around.(好,我要把我丈夫叫回来带你看房。)”  包博中午准时到了“嘉和丽园”。房子在19层。上了楼,女主人开门让包博进去,两只涂得象熊猫一样的大眼睛把包博上上下下不断地扫描了不下十遍。她不见得认得出包博穿的杰尼亚的西装,但肯定能认出包博的铁狮丹尼的皮鞋,可能也看到了包博腕上的那块劳力士游艇名士白金表。打量完了,她一下子变得热情了起来,话也多了。不断地讲这个房子如何如何的好:“This building was designed by Italy Milan famous architect Joseph. So, it is a well-designed, well-structured, well-built and…… We have a beautiful view. The building has excellent services, very tight security, great neighbors……(这个建筑是意大利米兰的著名建筑师约瑟夫设计的,所以设计得好,结构很好,建得很好……我们这里景色很好,大楼的服务也很好,保卫很严,都是上等邻居……)”包博一嘴一个:“That is excellent! ”“Great! ”“Fantastic! ” ……地应酬着。她说的

  great neighbors(上等邻居)来估计包括葛优、蔡国庆。李敖的女儿李文是两年后和董文华打完“狗官司”后才由老高住的嘉浩别墅搬到了这里。
  从她嘴里,包博知道这个女人是新加坡人,丈夫是个美国人,好像在一个什么公司里当个总经理之类得。他们这次离开北京是调到新加坡去工作,一个月以后就要走人。但她老公太喜欢北京了,说不定过几年还想回北京来。所以不想把房子卖了。而且他们觉得北京的房子肯定要涨价,现在卖了太亏了。
  过了一会,男主人回来了。一个看上去五十多岁胖胖的美国人,很重的美国德克萨斯口音。他公司在国贸那面,从国贸过来堵车。所以来晚了。看来他在北京过得还挺滋润的,“在国贸商圈上班,在燕莎商圈居住”这是在北京的老外里面算是混得不错的!
  房子大概有200多平方米,三室二厅二个卫生间。房子装修得很好,层高有3米多高,客厅有6米多宽,里还做了一面假壁炉,壁炉两边是build-in(建在墙里)的书架。房子很干净也很新。包博问多少钱租金。女主人说:一月
  3000,要美金,而且还要汇款到他们香港的银行帐号里。包博说这没问题。但是包博觉得房租有点贵了,旧金山可以看到金门大桥的房子也不过就是这个价钱。北京竟然和旧金山一个价,他有点不肯接受!
  包博开始迂回地讲价钱。于是包博说这是他看的第一处房子,他想再多看几个地方再定。尽管他十分中意这里,而且他几乎现在就想定下来,但他想能够找一个 better deal(更好的交易)。这不就是变相地说This deal is not good enough(这个价格不够好)吗?包博很nice(有礼貌有风度)又不失身份地把价钱往下压,显然女主人很喜欢这样的租户。

  这时女主人问他租房子要不要他们那些“高级古董”家具?包博一看那些号称antique(古董)的中式老家具,差点没笑出声来。也多亏了他们收集了这么多年,尽是些地主婆出嫁时的破木箱子,账房先生用的破条案,摇摇欲坠的老椅子,要不就是资本家的破旧沙发……不伦不类地塞满了一房子,有点像“苏丝黄”酒吧里的味道。
  包博一脸真诚地说:你们这么贵重的这么精致的东西我可用不起,你们还是带到新加坡去吧。到那里这些宝贝可能更值钱。
  不知道是因为包博夸他们的家具好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女主人说:如果你不要家具,我们倒是可以考虑给你便宜一些,2,500,你看怎么样?
  包博心想,2500也贵啊!你又不用付中介费。于是包博说:“因为中介费咱们省了,而且我早签约一个月,你们就少损失一个月的租金。我也没那么多时间浪费在找房子上面。这样吧,我可以签个一年的lease(租约),预付6个月的租金,但前六个月我付一万美元。六个月以后再付一万。如果同意,我马上给你们写一张一万美元的支票,easy and clear (简单明了)!”

  说着,包博掏出了Versace(范思哲)的支票皮夹,左手大拇指一推,“啪”地一声,很响亮地把那个金光闪闪的有“女妖”头像的搭扣打开;同时右手从西装内兜里掏出了欧马仕的金笔。两眼看着他们,意思是说:同意了我就开支票,不同意我就走人!
  这是包博惯用的伎俩:一手举着支票,一手举着压低了价钱的协议,逼着对方,签还是不签!一般人在到手的金钱的面前都承受不住这个压力,90%的情况是包博成功!
  这次也是!对方夫妇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先是丈夫对一张马上就要到手的一万美元的支票显然十分渴望,尽管少了点。接着是太太觉得能把房子租给这个讲着流利英文、衣着华丽、美国回来的,还是一个公司老板的人不但使人放心而且是荣耀!女主人还自我安慰地说:其实我们不在乎这点租金,我们要租给一个可靠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包博在20分钟内已经成为她心目中的可靠的人了,也不知道是包博的行头还是谈吐让她这么喜欢这么信任包博。

  包博以1600多美元一个月租到了200多平方米的燕莎商圈的好房子,比原来价格便宜了几乎一半。才相当于450元人民币一天。在北京住宾馆单间都没有这么好的价格,更别提三室二厅的高级公寓了。包博后来和老高讲,老高都不太相信。
  一个月以后,房东搬去了新加坡。包博搬进了他的新家。房子是人家装修好的。包博只是需要买些家具和电器。
  包博在中国的签证是一年多次,但每次只要120天的有效期。所以每隔三个月,他要不出境去一趟香港,要不就到北京公安局去办一下签证延期。所以这次,包博特地跑了一趟香港。从香港的“西洋菜街”上把所有的电器全买齐了运了回来。价格几乎比国内的电器便宜了三分之一,而且型号还新。有些型号是国内看不到的。
  包博是绝对不会到“宜家”去买家具的,尽管现在北京城里的年轻人把“宜家”的简易家具看成是最最时髦、最最“小资”的奢侈品。但包博对那种工业化的、轻飘飘的、临时性的、快餐式的家具斥之以鼻。
  包博的家具是从京城的百年老字号“龙顺成”买来的,是成套的明式黄花梨硬木家具。龙顺成是清朝同治年开张的老字号家具店,他们的宫廷御选风格的“京作” 家具十分出名。包博就是奔着这名气去的,他想:“我爷爷的爷爷可能用的就是龙顺成的家具。贵是贵了点,但为了光宗耀祖,咱们也弄他一套。”包博不太喜欢清式家具,觉得过于雕梁画栋了,Too noisy,太闹腾了。尽管他爷爷的爷爷肯定用的清式家具,但包博还是喜欢明式家具的简洁明快细腻精致。

  家布置好了,包博请老高来给提提意见。  星期天老高来了,还带了一个漂亮姑娘。老高只介绍说是“蓝小姐”。在国内,如果人家不介绍肯定是没法介绍,包博也就不多问,就当新认识了一个朋友。
  老高和蓝小姐一进门,包博先把客厅里丹麦的邦·奥陆芬(Bang & Olufsen)的音响打开。北爱尔兰长笛大师詹姆斯·高威(James Galway)演奏的G小调慢板(Albinoni Adagio)缓缓地从简洁雅致的高保真音响中流了出来,这是意大利作曲家托马索·阿尔比诺尼(Tomaso Albinoni)的著名作品。乐曲和着从落地窗中撒进来的早晨的阳光一道充满了客厅。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7章
  客厅的角上放了一架三角钢琴。包博可不会弹钢琴,他买钢琴是为了平衡一下他那套明式黄花梨家具带来的老气。为了用钢琴给客厅添点活气。包博于是附庸风雅地买了一架著名的斯坦威(Steinway & Sons)的钢琴。这架钢琴的样子有点象约翰·列侬和大野洋子的那台著名的白色钢琴,不过包博买的是棕色的,正好和他的黄花梨木家具配套。

  钢琴边上的墙上是一副类似中国古典仕女图的油画,画中的人物像个木头娃娃,长脸、高脖、溜肩;樱桃嘴、丹凤眼,梳一个盘在脑后的单发髻,这是包博 2001年在巴黎买的李爽的油画。当时包博去法国出差,真赶上Bellefroid画廊在办王广义的画展,一个朋友请包博去看。尽管王广义是中国政治波普运动的领头人,但是包博对他的画感觉一般,觉得单调而形式化,就像国外中餐馆里的中国菜,千篇一律,是骗老外的。当他得知这个画廊就是李爽的丈夫,当年那个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白天祥开的,于是就让朋友介绍他见了白天祥和李爽,并买了一副李爽刚刚完成的画作。这幅画很一般,但是画家所代表的时代历史意义远远大于她的作品的艺术价值。这幅画后来一直放在包博家的地下室里,这次回到北京他特地把这幅画也带来了北京。

  客厅的靠东这面是一个假壁炉。壁炉两侧的build-in(建在墙里)的书架通到天花板。书架最上面两层摆放了一些包博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工艺品,有挪威的手工制的北欧侏儒 Trolls;有美国俄勒冈州枫木雀眼树榴(Oregon Bird`s-Eye Maple Burl)作的钟表;还有一辆1936年540K型奔驰敞蓬老爷车1/16的模型,模型的底座上英文写着1936 Mercedes-Benz 540K Cabriolet B,这是包博从德国斯图加特(Stuttgart)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Mercedes-Benz Museum)买来的。这车有点象韩国MTV《Once Upon A Day(思娘)》中宋承宪开的那辆老爷车。这些工艺品摆的是玲琅满目,但也有点不伦不类。

  壁炉的上面摆了一艘帆船的模型。这是 1987年2月被号称“美国杯先生”的Dennis Conner(丹尼斯·科纳)带领圣地亚哥游艇俱乐部(San Diego Yacht Club)把美国杯(America`s Cup)从澳大利亚人手里夺回来时所驾驶的那艘著名的“星条旗号”(Stars & Stripes)USA-55帆船。壁炉上面的墙上挂着一个德国黑森林布谷鸟咕咕挂钟(Cuckoo Clock),打点的时候会有小鸟从树洞一样的小房子里出来,嘟嘟嘟嘟地叫,然后公主和王子也会从城堡里出来跳一圈舞。

  壁炉两边的书架上书并不很多。一边书架的中间两层几乎全是电影DVD。从松板庆子主演的《永远的羽季子》到美国人拍的欧洲片《布拉格之恋》(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从意大利大导演贝尔托卢奇(Bernaroo Bertolucii)的《巴黎最后的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到好莱坞经典大片《杀戮战场》(The Killing Fields),当然还有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春光乍泄》等等。包博的电影收藏颇丰,这些只是他喜欢或是认为有一定品味的电影。他想着以后周末,请几个朋友来家里搞个小Party,欣赏欣赏他的电影收藏,他甚至还有一架老式手摇的8毫米电影放映机。

  另一边书架的中间两层几乎全是音乐CD。整套的意大利歌剧——威尔第(Giuseppe Verdi)的经典歌剧《弄臣》(Rigoletto)、《游吟诗人》(Il trovatore)、《茶花女》(La Traviata)、《奥赛罗》(Othello),普切尼(Giacomo Puccini)的《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和《托斯卡》(Tosca),罗西尼(Gioacchino Rossini)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Il Barbiere Di Siviglia),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歌剧巅峰之作《唐璜》(Don Giovanni)和《魔笛》(Die Zauberflote)。还有法国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意大利裔作曲家让-巴蒂斯特·吕里(Jean-Baptiste Lully)的歌剧《阿尔采斯特》(Alceste),意大利写实主义乐派作曲家乔尔达诺(U. Giordano)的歌剧《安德列·谢尼埃》(Andrea Chenier)——电影《费城》里那首贯穿始终的感人肺腑的咏叹调就是由著名歌唱家卡拉斯(Maria Callas)演唱的《安德列·谢尼埃》中的“我死去的妈妈”(La Mamma Morta)。被称为“上帝的歌声”的Andrea Bocelli的专辑 cD,以及在埃及开罗金字塔脚下上演的经典歌剧《阿依达》、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导演的歌剧电影比才(Georges Bizet)的《卡门》(Carmen)、1998年在北京故宫的太庙前由张艺谋导演的《图兰朵》(Turandot)的DVD也在书架上。

  歌剧下面是古典音乐,维瓦尔第(Vivadi)的小提琴协奏曲,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的奏鸣曲,德彪西( claude-Achille Debussv)的印象主义音乐,门德尔松的《苏格兰交响曲》和《意大利交响曲》,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的“悲怆”《第六交响曲》、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和《睡美人》等。

  最下面一排是欧美的流行音乐,从古老的爵士歌手Nat King Cole和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的JazzBob Carlisle的乡村音乐、约翰·列侬(John Lennon)、洛德·斯蒂尔德(Rod Stewart)、艾尔顿·约翰(Elton John)、云妮莎·威廉斯(Vanessa Williams)、史汀(Sting)、比吉斯兄弟 (Bee Gees)、迈克尔·波顿(Michael Bolton)、北爱尔兰摇滚歌手范·莫里生(Van Morrison)到近年来流行起来的安里奎·伊格莱希亚斯(Enrique Iglesias)。

  唯一的中国流行音乐是罗大佑的,而且收集了许多版本。
  老高看着包博的这些电影DVD和音乐CD的收藏,笑着说:“卖盗版光盘的是不是都认识你了?”
  包博忙解释:“不都是盗版的。歌剧就是我在香港买的正版的。”
  老高接话说:“也是。如果盗版的都弄这些阳春白雪的歌剧卖,早就饿死了!”
  老高兴致勃勃地把包博的新家看了一遍。然后坐在黄花梨南官帽扶手椅上,手里端了一杯龙井茶,用嘴轻轻地吹了一下飘在上面的茶叶,还拿茶杯的盖子轻轻地刮了一刮,一副电影里乡绅的样子。
  老高发现手中青白花的的茶杯很精致,尽管茶杯上的图案是中国的古典园林,但从做工和色泽上看,老高知道这决不是中国产的瓷器。老高把茶杯高高地举了起来,歪着头看去看茶杯底的落款。只见茶杯底上是一个W字母的标志,下面英文写着:“Wedgwood, England, 1759, Bone China(威基伍德,英格兰,1759年,骨瓷)”。包博知道他在看落款,就笑着说:“不是乾隆年制的出土文物,也不是马王堆汉墓地里挖来的,更不是地摊上买的,您尽管放心用。”老高笑着说:“我知道,这么精细的瓷儿,而且是西洋工笔画法,一看就是英国的名牌!香港买来的吧?海关没让你上税?”

  包博笑着敷衍道:“自用品不上税!”
  老高边喝茶边开玩笑地说:“都挺好!都挺好!就是太新了,像售楼展示会上的样板房。树小房新画不古,此家必是海归户。”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讽刺内务府暴发户的话被老高拿来揶揄国外刚刚回来的有钱却没要什么根基的留学生了。
  包博又被他气乐了:“我也想弄一个‘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的四合院,可是这北京城也拆的差不多了,就剩下凤毛麟角那几个四合院了,政治局委员还不够分的呢。连李嘉诚都只能在后海北沿拆旧建设新,自己重新造一个四合院了。等以后咱们赚了钱吧,咱们到南池子去买他两个四合院,一个自己住,一个租给你们这些美国公司的高管住。”

  包博显然没懂老高的意思,于是老高直说了:“勃勃生机,来自生活气息,不在房子多少。你这里像宾馆,不像家。有个女主人在里面,就好多了。”原来老高转来转去,话题是想转到这里。
  老高说着还用眼睛看看蓝小姐。
  蓝小姐始终面带微笑,端庄地坐在另一把黄花梨南官帽扶手椅上。
  聊着聊着天,老高又像忽然想起什么了。猛地站起来回头看着他刚才坐的那把椅子,问包博:“这官帽椅据说是要让黄花姑娘光了屁股在上面摩挲出亮光了才能坐,你的椅子让黄花姑娘摩挲过吗?”
  一句话说得蓝小姐也不好意坐了,也站了起来。

  包博被老高搞得哭笑不得,没好气地说:“现在新社会了,哪儿找黄花姑娘去?”
  老高端着茶水,“嘿嘿、嘿嘿”地傻笑,然后慢悠悠地坐下。谁知道他又想什么呢?
  中午包博请客,就在凯宾斯基饭店后面的普拉那啤酒坊(Paulaner Bräuhaus)吃德国菜。德国香肠加德国啤酒算作包博的“House Warming(温居)”大餐了。这样包博算在北京安了家。

(四)垃圾场中、掏炼精华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8章
  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真的是机会众多。这是包博孙子这段时间在国内的最大感受。国内现在到处好像都是大堆大堆的商业机会等你开发,到处都是大把大把的钞票等你去抓,天天听到都是一天发财、一夜暴富的“癞蛤蟆登天”的故事。但仔细研究研究这些满天飞舞的商业机会,你会发现其实这些所谓的“商业机会”大部分是一些 cheap and simple deals(廉价简单的交易),看似美丽,其实陷阱深,骗局大,风险高。北京就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商业

  junk yard(垃圾废物堆放场),这里不是没有好的生意,这里的好的生意太多了,只不过是鱼目混杂,金子和垃圾全都混在一起。你要能从垃圾里面“掏”出“金子”来,要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本事。要善于在这些简单的、廉价的、浮华的商业中掏炼精华。更要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扩大战果、找出深层的东西。
  包博在北京,不愁没有人给他介绍生意,他发愁的是来的人太多了。他有的时候一天要接待十几拨人。有的是侨联、侨办、外办、开发区、工商联、民主党派给他介绍的,他得罪不起。明明知道是在浪费时间也要应酬一下。有的是朋友介绍的,为了不扫朋友的兴,也是要应酬一下。现在是全民经商,所以他这投资公司也就快开成阿庆嫂的茶馆了,来的都是客,铜壶煮三江……

  包博尽管嘴上抱怨,但心理还是乐此不疲的。因为他知道,俗话讲得好“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按美国的市场学的观念来讲:只要有客流就会有生意。做投资银行的,关键就是要有deal flow(项目流)。
  但是一天到晚,他一个人,连电话也接不过来啊,要赶紧雇人。
  包博在北京实际上是个“黑户”。他除了在英属百幕大群岛注册了公司,在国内他没有注册公司。他的账户也开在香港的渣打银行。渣打在深圳、上海有分行,取钱用钱还算方便,他也不需要天天接受客户付款,所以他不需要在国内成立公司。
  但是没成立国内的公司,也有不成立公司的麻烦。比如他想在有点名望的报纸上登个招聘广告,人家就要他的工商登记证明。包博心想:“这下好了,你们逼着我省钱了。”包博只能在网上发广告了,于是包博在国内几个比较专业一些的财经和管理类的论坛上或是讨论MBA之类的论坛上连续贴了不少招聘的信息。
  国内同胞有一个误区,觉得好象用Yahoo之类的免费邮箱的肯定都不是什么正规公司,否则的话怎么连一个公司自己的邮箱都没有呢?包博就知道国内同胞是怎么想的,他太会利用国内同胞的思维误区了。所以他发广告前,先注册了一个邮箱,是用公司自己域名的。这种邮箱一年也不过才25美元,而且付费的邮箱容量都很大,来100个Resume(简历)也照样有地方存。邮箱的地址就是“HR@公司域名.com”,让人以为是个大公司的uman Resource(人力资源)部门呢。其实“HR”这个邮箱名字就是一个alias(别名),邮箱就那么一个,用什么名字都一样。但是看上去却很正规。包博捣弄这些“障眼法”的雕虫小计可谓是炉火纯青。

  招聘广告是用英文写的。故意不写中文,意思是说,如果您看不懂的话,也就不用 bother(麻烦)来应聘了。广告词写得简单、专业、而且绝对是“美国式”的。先是介绍了一下公司,就两句话,然后说,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our web site(预知详情,请访问我们的网站)。给个网站地址,你网站上自己看去吧!
  广告的中间一段是一个简单的job description(工作职位描述),其实什么具体的东西也没写。没办法写,因为要招聘的人要干的事情是除了包博不干的都要干,但包博不能这么写啊!所以包博云山雾罩地写了一段,看上去很美,但没有实质内容。
  最后再来一段很“美国化”的声明:Hwa Ann International Group is an Equal Opportunity Employer. It is the ongoing policy and practice of Hwa Ann to provide equal opportunity in employment to all employees and applicants. No person shall be discriminated against in any condition of employment because of race, color, national origin, sex, religion, age, disability or veteran status.(华安国际公司是一个提供公平机会的雇主。对所有的雇员和申请人在就业上提供均等的机会是华安的一贯政策和作法。在任何的雇佣情况下,不会有人因为种族、肤色、国籍籍贯、性别、宗教、年龄、残障、或是退伍身份而受到歧视。)

  这段标准化的法律声明,美国大一些的公司在招聘广告上都会加上。包博加上这句话,所要传递的信息根本不是说“我们是一个Equal Opportunity Employer(提供平等公平机会的雇主)”,因为在中国who cares(谁在乎)你有没有歧视?谁管你是不是给别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在中国歧视是时时刻刻的、无处不在的。你看报纸上的招聘广告经常都是明白无误地写着“要求35岁以下,相貌姣好,身高1.65米以上,北京户口……”这不明摆着是年龄歧视、相貌歧视吗?要在美国这些公司被一告一个准,罚也能罚死他们。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天下从来就没有过、也不会有真正的Equal Opportunity Employer,别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否则的话美国也不会写这个“此地无银三百量”的声明了。只是美国至少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不允许有任何对种族、肤色、国籍籍贯、性别、宗教、年龄、残障等的歧视,中国甚至连这个法律都没有。美国的歧视是非法的、私下的、偷偷摸摸的,而中国的歧视是合法的、公开的、明目张胆的。包博在招聘广告商加上这句屁话的意思是要告诉别人我们是一个很正规的美国公司。

  弄得跟真事儿似的!其实包博不过就是想找一个中文英文都好一些,做事认真一些,工作踏实一些,人看上去说得过去的就可以了。至于有没有经验,懂不懂商业,包博并不太在意。包博觉得他的要求不高,找到合适的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当一圈interview(面试)下来,包博失望透了,真觉得是瞎耽误功夫。
  广告发出了两天,包博接到了大概40 多封Resume。包博Preview(预选)了一遍,先筛出去不合适的。最后剩下15个人。包博开始打电话scan + phone interview(筛选+电话面试),又筛掉了一半。剩下的七、八个人包博约来见面interview。
  包博在凯宾斯基租了一个小会议室,把所有人安排在一天来interview,一个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先讲英文再说中文。
  这一天的interview下来,包博嘴都说干了,人也累得头昏脑胀的,但却没发现一个合适的。归结起来几大类型,也算让包博领略了一下北京的“专业人才”的风采:
  包博见到的第一种类型是“假装清高”型的。这类女孩最多。一举手一投足都带着北京外企里小白领所特有的那种拿腔作调的假门假式。给人的感觉,用北京话讲叫“端着”,一天到晚老“端着”个劲儿的,“事儿事儿”的。一抬手先翘一个兰花指,一侧头再抛一个假妩媚,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和梅兰芳学过艺的呢。包博是最烦这副德行了。一见那副模样,包博就头疼!第二类是“假装天真”型的。你看她们的简历,混过的外企不下十几家了,都快成外企里的“老油条”了。她们飘忽不定的眼神里带着一丝“风尘味”,有的人时候讲话的时候还不停的把圆珠笔在拇指上旋转,好像在掩饰她们的nervous(神经紧张)。但她们一说话,那个 “天真无邪”啊,那个“嗲”啊!讲起话来,不是拉长了音的Reeeeeeeeealy,就是港台腔的“哇——塞”。她们并不知道“哇塞”这个闽南话的粗口的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她们最喜欢的就是用台湾腔调和你讲话:“你琐(说)的那本苏(书)我是有(重音强调)看过的——耶——,好——好——看哦——,我焊(和)我的朋友都好——喜欢地诶——”

  包博心里这个气啊!简历上不是明明写着“曾经获得辽宁省铁岭市中学作文比赛第一名”吗?怎么在外国企业混了两年中国话就不会好好说了呢?这不是“埋汰”人呢吗?真拿我当“台巴子”了?!
  包博心里骂,我是找秘书,不是找小姐,没必要弄得那么“天真烂漫”、“小鸟依人”似的。也别把晚上的“工作”拿到白天来做!包博知道确实有许多这些女孩子晚上确实有“兼职”,还有一些以和老板睡觉做为荣誉,甚至在同伴里大肆吹嘘。所以,包博哪里敢雇这种女孩啊?!
  有的女孩子更aggressive(积极进取),面试后打电话给包博,说:“孙总,我还有很多才艺白天的时候没有时间展现,不知孙总晚上有没有时间?希望晚上能有时间向孙总展现我更多的才艺。”
  第三类,是“自说自话”型的。这个类型的往往年龄比较大一些,有一些社会经验和阅历。但就是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没讲几句就开始给包博上课了,告诉包博应该如何如何,就好像包博真是“傻小子开店”一样。Interview的时候,包博一脸“童真”地看着这些“大妈”耍小聪明,拿他当孩子似的,带着母爱的伟大给他讲解北京经商的

  ABC,如何防范骗子了,如果对付保安和清洁工了,等等、等等。包博心理就在笑,心想:如果我有恋母情节我一定要找这么一个秘书,不但是秘书,连老妈子都兼任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9章
  包博感叹,这北京的职业场原来也像个
  junk yard(垃圾场),应聘的人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北京经商是“垃圾场中、掏炼精华”,雇人怎么也好像是“垃圾场中、掏炼精华”呢?
  忙到了下午四点多,包博总算把这些“小姑奶奶们”都给打发走了。现在他就想马上能来上一大杯冰镇的啤酒润润嗓子,解解乏。
  包博跑到了酒店楼下的“普拉那”,要了一个大杯的冰镇light beer(淡啤酒),还特地向waitress(女服务员)要了一个冻得十分凉的Pilsner(喝淡啤酒用的细高的啤酒杯)。普拉那下午的时候客人不是很多。他们的德国经理ans Peter Betz走过来和包博聊天。包博叫他Peter(彼得),包博常来这里,所以和Peter都已经熟悉了。
  包博和Peter正东拉西扯地谈论着北京的应聘工作的这些人,不免抱怨一大堆。Peter用带有德国口音的英文笑着说:“I know exactly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我太知道你所说的了)。”包博一大杯冰啤酒下肚了,火也退了不少。这时,包博的手机响了。
  来电话的是一个应聘的女孩。前几天包博给她打电话interview。她的手机没人接,但却少见的设置了oice mail(语音信箱)。在国内,几乎没有人用“语音信箱”。中国移动早就提供了语音信箱的服务了,而且不贵,一个月才十块钱。但不知道是因为习惯或是文化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国内很少有人用“语音信箱”。既没人设置语音信箱,你设置了也没人给你留言。国内打手机,如果没人接的话,就给对方发“短信”。这和美国的习惯差别很大。所以包博不太会用手机的短信功能。这么多年不用中文了,他的汉语拼音已经很生疏了。在手机上输入中文对包博来说是一个Big challenge(巨大的挑战)!

  就因为这个语音信箱,还有语音信前面标准的中英文greeting(问候语),包博对这个女孩印象挺深。记得她姓张。张小姐电话里说因为出差不在北京所以回电话晚了,她问是否还有机会能来
  interview。包博讲:当然可以了。于是就约了第二天早晨九点直接到办公室来。
  第二天早晨,包博一早到了办公室就接到了他的朋友从加拿大发来的Email,讲有一个投资项目,问包博感不感兴趣。他这个朋友在美国拿了一个经济学的 Ph.D.(博士),然后就跑到加拿大温哥华的一个大学的商学院去教书了。包博经常和他争论国内的经济问题,经常“抬杠”,是“杠友”。其实包博也是和他 “抬杠长学问”,借机向他学习经济问题。

  包博正给他回Email。有人按门铃。包博过去开门,见是张小姐。
  包博和她握手,习惯性地说了一句:“How’re you doing?”
  因为昨天电话里张小姐和包博“见”过了,所以张小姐显得像老朋友一样地说:“Not bad, not bad(还不错了)。”
  这是来interview的人中唯一没有象背书一样地讲“I am fine, thank you(我还可以,谢谢你)”的。中国的英文教科书上面全部是千篇一律的“How are you? I am fine, thank you”。可是在美国却几乎没有人说“I am fine, thank you”这么老旧古板傻气的语言了,除非是不高兴的时候的反话。每次当包博听到国内的人讲“I am fine, thank you”,包博就知道这又是一个背课本的,没在真正的英语环境中生活过的人的英文。更让包博受不了的是有的人还在后面再加上一句“and you(你呢)?”这就更“书本”了!

  所以当包博听张小姐的回答不是那么“书本式”的,就顺嘴讲了一句:“Impressive(印象深刻的)!”
  张小姐显然是没明白包博的意思,迷惑地看了包博一眼,心想我怎么了就Impressive了呢?
  包博转了话题,说:“Take a seat, please. I`m in the middle of something. I`ll be right with you.(请坐。我这里有点事情没完。我马上就和你谈。)”
  “Take your time(不着急,你慢慢来)。”张小姐很客气地回答。
  张小姐静静地坐在那里。过了一会儿,包博的邮件发完了。他这才好好打量了一下面前的这位小姐。
  张小姐,1米65左右的中等身材,很清澈白净的面孔,没怎么化妆。脸上带着看上去很真诚地淡淡地微笑,看上去长得有点象台湾的电视女主播Patty Hou侯佩岑。她穿了一套藏蓝色的西装套裙,西装里面是白色的真丝hell(女式套头衬衫),脚上是黑色的中跟皮鞋,样子比较保守。头发整整齐齐简简单单地披在肩上。没带什么首饰,只带了一条细细的白金项链。背了一个浅棕色的女式公文包。看上去十分专业、十分合体,不张扬。身上唯一的明快颜色是她肩上天蓝色的真丝印花方巾,上面印的是十九世纪法国印象派大师阿尔弗莱德·西斯莱(

  Alfred Sisley)的风景名画《莫利风景》(Moret-sur-Loing),画中的蓝天白云和法国小镇的白墙红顶绿树把她的脸衬托得更加清新明亮了。包博想:难道她也敢用希思黎(isley)这种超级前卫大胆的牌子?但是,相比那些把不同等级的“名牌”通通混在一起“堆”在身上的外企白领们,张小姐还是显得有些过于朴素了。这可能是因为她曾经是大学老师的原因。

  包博开始发问了:“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给我讲讲你自己)。”包博两只眼睛看着她的眼睛。
  “Well……, where should I start at?(嗯……,我从哪里讲起?)”
  “Kindergarten(幼儿园)。”包博喜欢半开玩笑半当真地给面试的人出难题,看看对方如何应对,这也就是围棋里所说的试探一下对方的“试应手”。
  “OK……, I attended a big `kindergarten` called the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我上的是一个大‘幼儿园’,叫北京外国语大学)”看样子张小姐也不乏幽默感,而且反应还很快。包博这手并没把她难住,她还是照样从大学开始讲起了,回避了大学前那些没必要的经历。
  “遇到机灵的了!”包博心想。包博马上兴致来了,眼睛开始冒出光。于是他的问题开始越来越toughtress Interview(压力面试)的味道了,包博只是想看看她的微笑和幽默感到底能坚持多久?于是他开始加压。
  “Tell me about the worst boss you’ve ever had(给我讲讲你所见过最坏的老板)。”这是在引诱她说以前老板的坏话,或者任何负面的看法,看她上当不上当?
  …… ……
  “What are your biggest weaknesses?(你的最大的弱点是什么?)”这是在引诱她说自己的坏话并暴露缺点,看看她如何应对?这种问题最难答,让你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 ……
  “Why should I hire you?(我为什么要雇佣你?)”这是给她一个吹牛的机会,看她到底能吹得多好?如何能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
  张小姐基本上表现得还算不错,回答的不能说是无懈可击,但也还说得过去。
  张小姐尽管脸上还是带着微笑,但眼睛已经开始在不自觉地回避包博的眼睛了。Eye contact(眼睛的接触)已经开始不自然了,身体语言也表现出了她的紧张了。从面试的这些问题,她知道遇到的这个老板不简单。包博本想再加把火,估计她马上就“崩溃”了。
  就在这时,桌上的电话响了,包博说了声“Excuse me

  Email,所以就打电话过来了和他讲那个项目的事情。
  包博侧着头把电话加在肩膀上,嘴里一边说,一边在纸上记着。
  包博的电话还在讲。这时,包博放在桌子上的手机也响了。包博看了看,号码不认识。包博就把手机递给了张小姐。
  张小姐拿起手机,以非常职业的悦耳声音说:“这是孙总的手机,我是他的秘书,请问您是哪一位?”
  张小姐的话显然让太平洋那边的加拿大的朋友听到了,他在电话;里笑到:“Wow,Wow,女秘书都雇好了?不得了了!怎么样?说来听听!”
  包博忙解释:“还没有呢,还没有呢”。
  电话那面学着张小姐的女声,尖声尖气地说:“‘我是他的秘书’,哈哈,还没有呢?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吧!嘿嘿、嘿……嘿……”
  包博真是哭笑不得,也没办法解释,越描越黑啊。

  包博赶紧用手捂了一下话筒,给张小姐使了一下眼色。包博不想让两个电话互相听到。张小姐马上明白了包博的意思,拿了手机走到套间的外屋去讲了。
  张小姐过了一会回来了,把一个电话记录放在了包博桌上。电话记录写得很清楚,谁来的电话,什么事情,等等。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章
  包博和他朋友的电话打了有一个多小时。张小姐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已经恢复了平时面带微笑的状态。张小姐心里在想:这是不是就是国外 interview的时候用的ilent treatment(冷战处理)。她听她的同学讲,有人去一个大的外资金融公司interview,被老板故意凉在那里三个小时,就是为了看看这个人的耐心和控制尴尬局面的能力。

  包博的电话终于讲完了,回过头来开始和张小姐讲中文了:“对不起!这么长的电话。咱们刚才讲到哪儿了?”
  包博这才想起,还忘记了问她的中文名字了呢?但她Resume是英文的,只有她的英文名字Jane Ann Zhang, first name last name middle name(中间名)都齐了,就是没有中文名字。除了姓,她的英文名字很美国化的,
  包博问:“你的中文名字是叫张•简•安吗?”
  张小姐说:“Very close(非常接近),我叫张建安,建设的建,安康的安。”
  “‘建安风骨’,很有气概的名字吗!‘蓬来文章建安骨……明朝散发弄扁舟……’,这么说是一位才女啊!”包博隐隐约约地记得李白的这么两句诗,但已经记不全了。

  包博这么一说反倒比那些interview的 tough questions(刁酸问题)还管用,张小姐脸有点红了:“我哪儿是什么才女啊?也没有那么大的气概。只是我爸爸特别喜欢‘建安七子’的诗,所以就给我起名叫‘建安’了,还没生呢着名字就起好了。像个男孩子的名字。”眼神里带着对包博猜出她名字的出处的喜悦,也带着对包博夸奖她名字的羞涩,估计从来没有人在 interview的时候看出她名字的出处。

  已经快到中午了,包博对张建安可以讲是相当的满意。所以他就直截了当地offer affordable(付得起)的最高工资,打她个措手不及,把人雇下来。于是包博说:“Ok, let’s close the deal(好吧,让我们完成交易)。这样吧,一个月5000。你什么时候能来上班?”包博根本也不给张建安讨价还价的机会,问题一下就跳到了“什么时候上班”上面来了,而不去问她5000块钱可以不可以、有没有问题之类得。

  张小姐也没想到找工作会这么爽快,这么简单。显然没有思想准备,她以为至少要让她回家等两个星期再听结果呢。所以她有点措手不及,但更多的是掩饰不住的惊喜。她赴美读书的签证被拒以后,她信心受了很大的打击。她以前的工作也辞掉了,这段时间她一直是靠打零工给人家当翻译、当导游过日子,她很想能有一份安定一点的工作,而且能多学点知识、增长一些商业经验。没想到今天运气这么好,所以她马上高兴地说:“什么时候上班都可以?”根本也没在意工资多少或是其他事情。

  包博就知道他的以快取胜的办法会奏效,不易觉察地狡黠地笑了笑。于是很高兴地说:“那就从今天开始吧。中午我请你吃饭,算开工第一餐!下午你帮我把蓬海市港务局的情况查一下,主要领导,下属公司、经营情况等等……我急着用!”
  最后包博还加个一句:“演出就要开始了!”

(五)拨开云雾、初见曙光

  下午六点多了,包博走到外屋,见张建安还在忙着在互联网上查资料。包博说:“都六点多了,下班回家吧。”
  张建安“嗯”了一声,抬头看看桌上的表,说:“我把这点资料查完了吧。现在东三环正是堵车最厉害的时候,下班了也走不了。老板,你不也没走呢吗?嘻嘻。”
  包博笑着说:“你不用一定要比老板下班晚啊?这些资料已经够现在用的了。回家吧。”
  包博忽然又想起了什么,咳嗽了一下,说:“……嗯,……嗷,还有,这是预支给你的前两个星期的工资,刚上班,等钱用吧?”说着,包博把一个装着现金的信封递给了张建安。张小姐显然没想到,这是今天她第二次出乎意料了。她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接过了信封,真的有点喜出望外,说:“谢谢老板……”然后拿起她的公文包高兴地准备下班回家。

  包博又咳嗽了一声,看看她,说:“哦,By the way(顺便说一下),今天interview
  You know, but that is a very important phone call, so……Anyway, sorry for that.ilent treatment(冷战处理)式的interview。来电话的是包博的朋友,叫李伦晶,在温哥华一所大学的商业学院教MBA。他MBA班上有一个中国来的女生,有一天找到他,想请李教授帮助介绍美国或加拿大的投资公司。她说她爸爸的单位想拿出一个下属公司与外方合资。她父亲就是蓬海市港务局的一把手,局长兼党委书记。

  要合资的公司是蓬海市港务局下属的港口航道清理公司。这种产业属于冷门,既不是高科技,也不是和老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产业。涉足这种冷门行业的投资人并不是很多。
  对于帮助国内的企业介绍项目或投资的事情,李伦晶一般是再也不想过问了。因为以前,一天到晚总有人找他,请他帮忙介绍国外的投资人。今天这个要在中国建核电厂,明天那个要在中国建汽车生产线,大部分都是八字没一撇的瞎起哄加瞎“呼悠”。以前李教授没有经验“拿着鸡毛当令箭,给个棒槌就当针”,还真热心地帮助介绍了几家外商。可是一遇到真格的了、谈实质问题了,却发现,跟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有些项目是通过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介绍过来的,已经拐了多道弯了,最后谁是项目的Owner(“业主”)都已经搞不清楚了。这就和在马路上听说中国要登月球,于是就找外商,号称要到中国投资生产“登月车”,并且还吹牛说如果中国人平均一个人买一辆登月车,你看看你能挣多少多少钱?这不简直就和说梦话一样吗?!“十亿人民九亿‘侃’,还有一亿在发展”。几次下来,李伦晶发现自己简直就是“傻实在”,所以他再也不去答理那些求他介绍项目或投资的家伙了。全都是连点边都不沾的说梦话的“砍爷”和“梦游癔症”,让他们自己去忽悠自己去吧!

  可这次不同,尽管这个项目听上去很冷门,不那么吸引人,但这次的关系很直接。不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而且这个女生的话里明显表露出:这并不是她个人的意思,而是她父亲的意思。但李教授还是“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不想过多介入这种“呼悠来呼悠去”的事情,他是学者啊!他想了想,还是把这个项目交给包博去干吧。

  李教授知道包博根本没大量资金去投资。但是,包博认识的人多,如果真是好项目,包博是有办法搞到钱的,这是其一;其二,包博人在中国,可以马上进入角色,比在美国和加拿大这里找个人过去看项目要容易得多;其三,如果这又是一个以前那种“呼悠来呼悠去”的八字没一撇的事情,包博马上会看出来的,不用他担心包博会被骗,他不去骗人家就已经是好事了;其四,他知道包博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如果这是一个真实的项目,包博应该有本事把它做成。更重要的是,如果包博真做成了,包博不会亏待李伦晶的,这点李伦晶很了解包博。他知道包博为人处事精明归精明,但还是很“海派”的,不会“不上台面”在小钱上“扣扣叽叽”的。其实这点是许多人乐意和包博合作的关键。

  李伦晶想到这里,觉得包博这种人做这种事情再合适不过了。电话里他和包博讲:“你去看看。这个不成,说不定还能谈出点别的什么项目来。以后我把这类的项目全介绍给你,你决定做与不做,怎么做。做成了咱们都赚钱,不成你就当是瞎呼悠了。”以包博敏锐的商业嗅觉,他当然知道哪些项目是有利可图的,哪些项目是浪费时间。

  比如这个项目,包博想,这可能不只是一个合资公司的小项目。如果弄好了,这可能是打开一个行业或打开一个圈子的机会。于是包博对李伦晶讲:“没问题!你让他们马上和我联络。‘拉锯就出末,耕耘就收获’,有项目就做,做就能赚,就看会不会赚了!” 包博总是有他一套treet Smart(社会上学来)的歪理论,和李伦晶的“学院派”式的Book Smart(书本智慧)相得益彰。

  从张小姐查到的蓬海市港务局的情况看,蓬海市港务局的局长兼党委书记是邢里明。是60年代的大学生,改革开放后被提拔成港务局的领导,由于工作能力强,又懂业务,后来很快又当上了港务局的一把手,已经在一把手的位子上坐了十多年了。今年
  59岁,马上就要“到点”“下课”了。包博对着这份简历沉思良久。
  没过两天,李教授发来了Email。他Email里讲:邢书记的女儿邢圆圆已经帮你们联系好了。港务局下属的港口航道清理公司的总经理董厚明几天之内就会和你们联系的。
  两天后,电话果然来了,对方说:“我是滨海港务局港口航道清理公司的董厚明……”
  张小姐不等对方作更多的自我介绍,马上十分热情地说:“董总,您好!您好!我们孙总一直在等您的电话。您等一下,我把电话给您接孙总。”张小姐很会让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一下变得像老朋友似的,显得既亲切又得体。张小姐的people skills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6-6 16:26 , Processed in 0.066075 second(s), 1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