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福慧居士裴俊杰与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罗非教授关于“非眼视觉”的通信/ r9 P% Q6 W1 s# A
三十年来我对“非眼视觉”-(特异透视、内视、遥视)的研究$ ~+ [4 B' i5 L
裴先生:您好!
7 |7 |4 N" M- a! C人可以出现非眼视觉,这种可能性,在理论上我一直认为是存在的。只是,我从来还没有机会,亲眼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如果真的能够弄清楚它的原理,的确会是神经科学的重大突破。) X! Z1 c. n$ G
我上封信可能没有表达清楚,我所希望的是,不用外气或者意识能量激发,而是由您教给小学生方法,让他们自己训练,自己产生非眼视觉的技术。之所以有这个建议,是因为在80年代气功热的时候,有很多人表演特异功能,甚至也不乏人懂得激发别人的特异功能。然而,最后仍然没有能够站住脚,就是因为这种需要他人激发的模式的局限性。
3 c: z* J; K* E% B, T; V人们都觉得眼见为实。在这个问题上,真正的“眼见”是自己产生非眼视觉,或者自己最亲近的人产生了非眼视觉。如果能够提出一套训练程序,让每个人自己使用这种方法,就会产生非眼视觉,那么就变成人人都有机会亲自体验的事。一旦能够如此,哪怕成功率只有30%,那也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了,任何反对这一现象的观点和论调都会不攻自破了。所以,转变这种问题的关键,是消除这一现象的神秘性,让它成为人人都可以有机会亲自体验的事实。如果依赖您的激发,那么能够有机会被激发的人永远都是极少数。相信您一定明白我想表达的观点。 f/ L( R( D1 Y
当然,如果您认为这样比较困难,那么就研究而论,也可以组织一批经您激发后,已经产生了稳定状态的青少年,从事一些脑科学的相关实验研究;这是一种比较简单易行的方式。如果您只有兴趣进行后面这种研究,咱们也可以进行合作。祝好!
2 d7 k+ |# I2 Z @ 罗非2 J* t7 ^" r- }8 l5 T$ l- w! V$ y
, l+ `) o$ n1 r' { [5 k# {
尊敬的罗教授:您好!
: _! O- [6 o |1 S' q这几天在忙其他事,没有及时回信,请见谅!) A8 a" Z1 U. h( ]$ `
可能我没有说清楚,所以在这里解释一下:
0 z7 }$ a' V( f8 m: k0 r) u6 r7 O首先,我觉得最值得你们科学家研究的是,为什么在每一个
8 t2 Y, n8 u( K% k- @5 w小学生身上都能展现出某些独特的功能:比如“非眼视觉, g9 r2 ^4 |0 m s" u' [
功能”、“特异透视功能”、“遥感与遥视功能”等。。。# n7 s) Y' E! U: D6 A/ C
我认为这可能就是现代科学在研究大脑的意识奥妙、研究
9 v7 h2 Y7 a6 P7 d; R认知神经科学方面所能获得最突出成果的伟大突破!# J* D' l& J) W$ o9 K) Y6 ^
其次,现在的独特之处在于,被试者可以是任何一位学生,
* T) }! k" Q4 s' |6 C4 {而不是当年80年代初只能考察极个别的所发现的某几个人。& v3 F8 Q# {- n/ H
我们现在可以同时激发出几十甚至数百人,而且能够立刻+ A1 ]/ y% T( o3 t: `9 m
展现出人类被埋藏湮灭了数万年的特异本能!
5 G* b5 ?, V- I第三,您说的“很希望您能够开发一种不依赖您的外气和意识
! w. Z( H0 n6 j能量,而是由主试引导,让被试自己通过某些训练产生非眼视觉" C. ^4 P) c" C- u o
的方法。”这种情况我们也在同时进行中,不过要慢很多。
% X1 n B& w6 L0 J# [具体的就是要学习我们系统的理论,一般来说,对那些年轻人' y) z1 [! |$ |$ d4 |# J) j
可以在10天之内,每天一个课时,就可初步掌握发放外气和6 f0 E, I- {/ c4 w0 O$ X$ x, J
运用意识能量的方法,再由他们操作,也可初步的激发。$ s q+ l; w! W; k) I
综合起来说,在这近三十年来,关于激发少年儿童的特异功能1 p) z' f# w: b. Q8 W
的方法和实际操作,在国内其实是有很多人都进行了探索,也有
, Q7 K$ F3 i3 g. G5 S" B数十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论有无功力的前辈们都成功过!$ o% n0 S8 N; q4 r
但据我所了解的,能够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展现特异功能的很少!1 h; m) h3 J( H$ T, E
这也是我这次公开的意义所在,因为大众还在为“特异功能”的
/ D9 ?" ^! N: y真假和有无在争论,更别说新闻媒介的一面倒的打压“伪科学”了+ B9 s7 s2 v+ `; x) C8 z$ r
我一直认为这些领域是最值得探索的,如果国家或某些科研机构 V9 T6 _5 F; }: i
能够稍稍用下心,哪将获得轰动世界的伟大发现和发明!
+ D" p5 c+ U2 b# m3 J特此说明,以补上一封信所没有讲明白的几点。7 k" D- ^) t0 \: N: h L
希望您能够站在一个大科学家的立场上公正对待!
* c: j: l1 S: p( L1 I) D) {' w祝 万事顺意!) S" ^+ W; T( S- E+ v+ K
珠海 裴 俊杰 敬上0 i, f( Z. _6 F F# L
; c6 {2 N Y0 |! I: ]( d5 Z, I t裴先生:您好!
5 ?3 @' B6 Q0 o看了来信,大致了解了一些情况。+ H- S: m' q, S# V* x3 c
总的说来,“由您亲自发放外气和意识能量”是一种比较麻烦的实验方式,因为很难让别人理解发生了什么,也很难由别的实验者重复出来。这也是过去相关研究迟迟无法被大众接受的原因。
( J) s9 Z4 u" d0 B& d6 [很希望您能够开发一种不依赖您的外气和意识能量,而是由主试引导,让被试自己通过某些训练产生非眼视觉的方法。在我看来,如果由外气和意识能量可以实现,那么通过自我锻炼一定也能找到方法。
& t* A2 f F0 o+ O如果您能开发出这样的方法,那就是前所未有的突破了,否则,还会落回原来的槽臼的。
( Y9 |- P& X) e/ A# j5 T希望您能够有所突破。祝好!2 N4 M3 I" a" x$ `3 y9 t
罗非2 o2 A2 }( L1 U0 n1 X( O# X
! u% y$ P% G! u2 D$ i4 Q" O3 u# y2 H# H v
尊敬的罗教授:: F# H3 |: E4 T% @8 |9 y2 E
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大致的程序,先回答您的问题。
0 z0 G/ V1 G1 u5 r0 H: ~一、关于“激发非眼视觉”的方法,主要是由我本人亲自开发,
2 o" g( E) W( U% n) G二、任何一位普通中小学生都可来做测试,但以8-12岁最容易* s* @: \% [# u* r, U
三、标准化的程序过程,在10分钟时间里有三个关键步骤。& x6 I2 m3 ^' Q( d) B$ b
四、让其他主试来做,可能不行,因为需要外气和意识能量
% n1 [) ]/ U2 G) U- l; B/ V五、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测出激发是否成功?可以当场展示功能
+ m+ i( F2 \" ]. T$ h7 M激发金丹、开启智慧(目前暂时只传授6岁—>12岁->18岁的少年儿童学生,请谅解!)
3 _5 }8 R+ J: w; T天眼神奇功能口传心授,裴氏松果体智慧理论系统学习
/ [; F6 r* b3 f( ~9 g) H$ F裴氏智慧神丹、裴氏智慧屏幕;裴氏性命金丹意识智慧学) u* D3 Q8 ~/ } U C( H
探索人体生命奥秘,探求现代科学真理4 o8 N3 \, n; f
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人体生命的奥秘! 《 裴氏松果体智慧理论 》 u( l b q( u% d
神秘的第三只眼——小小的“松果体”,真是奇妙而神秘。
: X4 J. P$ }% |+ [* ?+ C8 z a 在我们头顶正中的深处,有一个豌豆大小的东西,形似松子,故名为松果体。
! N3 M( x* |& b: d, W4 q对这样一个小不点儿的腺体,人们却长期弄不清它究竟有什么作用。
5 z! s. x5 I9 q; |; z2 G松果体在儿童时期较发达,一般7岁后逐渐萎缩,成年后不断有钙盐沉着。由于松果体处于前后脑的关键部位,所以解剖学家卡里盎说它是人类思想通过脑腔的必经门户。德国科学家笛卡儿认为这是“灵魂所在之地”。也有人把它看成“智慧库”。. N+ k; Y/ _* b6 m2 k6 l: \
我们认为:松果体是人体的第三只眼睛。说人类有第三只眼睛,似乎是不可思议。3 D+ c0 m- ]' y) p" z
其实,生物学家早就发现,不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蛙鱼龟蛇,甚至人类的祖先,都曾有过第三只眼睛。* k& r0 S- ^! F$ Z4 y' u$ m2 Q
只不过随着生物的进化,这第三只眼睛逐渐从颅骨外移到了脑内,成了“隐秘的”第三只眼。
$ |% C @5 X8 l" I x/ P尽管松果体移入了黑洞洞的颅腔内。“深居简出”、“与世隔绝”,不能直接观察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
, R1 R/ K" K. I# E1 o0 w4 f但由于它曾经执行过人类第三只眼晴的功能,凭着它原来的一手“绝活”,仍然能感受光的信号并作出反应。; ~* Q7 P8 c6 E
《 裴氏智慧神丹、裴氏智慧屏幕 》! A0 @/ H; I+ x
$ i$ w2 k( q s6 p5 q- k2 ^下面介绍一下开发“非眼视觉”等特异功能的实验方法与步骤:
5 l% i+ F$ \7 `* D2 i8 K1.受试者双眼微闭,全身放松。站、坐都可
/ y p" _- y& ]9 z! d/ Z8 t6 p% Q2. 由我以自身的外气能量和意识信息来激发
, V4 W3 X' ]( g/ }' y( L; r3.采用心传法直接授功,往受功者者百会发功和天目穴(二眉之间),印堂到头后玉枕
K4 Z# Q, \. `4.每个人都经过三个过程:A 脑内闪光,激活松果体 B 智慧神丹出现 C 展现智慧屏幕
/ p# ]4 G6 J( Z) p: i1 x% F$ F+ K5.十分钟以后受功者具备内视或透视,甚至遥视程度。
$ I: T5 Z8 X! A1 e& [7 a, [: h2 N. j6.年龄要求:八 — 十二周岁儿童,男女不限。! {% X' d$ T$ C# l. ^/ I
7.成功率百分之三十至六十,十日之内可达百分之八十以上。$ n, g; q& s4 c: W1 a( P
8. 引导儿童应用超常智能。先练非视觉识别,只要反复教练大多数儿童都可开发出类似"耳朵识字"的功能。
' y5 ^$ v3 W, x: T# y9. 可以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先近后远、先大后细微、先暴露后屏蔽以至到地下掩藏等,在此基础上注意意识感传的训练。" _' u& C3 z' g: |
10.开发儿童的先天超常智能的目的,是使人的全部机能得到展现,这是使人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的必要措施,其目的是使人生活得更好。
# x/ x0 j I* K- J5 {1 x ~( I11.要引导儿童在生活中使用这些功能,可以用来为自身生命活动服务,也可以为别人服务。
/ G' j6 R* T) x8 @) R12.最好的一种透视功能,就像彩色电视机一样来观察人的五脏六腑。往往感到印堂内一片光明,有如明镜。# @- A! C4 v7 r- C) \" Y C" Q+ o
裴氏松果体智慧理论简单、易学、易练,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采取坐、站、卧姿势均可,尤其是学生调节大脑功能,达增益智慧之效。是增强记亿力,提高学习成绩的良法。
5 T# H" o( H' @0 N% j9 \( B& I+ h( Q以上这些,只是简述,实际操作略有不同。) b" ^) ]& n3 t( n" R8 }
仅供您参考!多谢!1 t* X9 \) d! H- U
珠海 裴俊杰 f3 s$ i% ~* v Y1 g: @
裴先生:您好!
N- s* }& _% w+ c6 v v您研究“非眼视觉”已经二十多年,还是以先生相称比较好些,这是在下对学问的尊重。1 U/ s/ I5 D% h% @) r* x# P0 T1 j. f
如我上封信所说,如果先生能提出一个有关激发非眼视觉的方法,可以请一些普通人来做测试的话,这就可以作为研究系列中的第一步。然后我们就可以对那些成功激发了的被试开展脑功能研究。不知先生的激发方法,是否必须先生本人操作?能够作为标准化的程序,让其他主试来做?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测出激发是否成功?希望能给一些进一步的说明。祝好,
% T& s: h, C0 m% t& N, G罗非
9 |; V2 E, ~- N+ ]4 \8 I非眼视觉的研究——一种超感官知觉的实验
8 |2 j( R: o9 Z# o; S张立鸿 0 o; `4 D/ J% |3 P0 v K' D
【摘要】:正 非眼视觉(Non-eyes Vision)是一种超感官知觉(Extrasensory Perception)。超感官知觉就是不通过眼耳等感官而得到视觉、听觉等。本人从1979年4月份开始到现在,对具有人体认字功能的许多儿童,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试验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确定了人体认字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人体能够认字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课题。试验的结果是激动人心的。并且所有试验都可以重复进行,这就为大量积累数据提供了有利条件。有了大量数据,就可以进行统计分析。从统计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是技术结论,因% `2 f8 s0 g' N8 }6 g
【关键词】: 受试者 统计分析 视觉功能 试样 生命科学 测试结果 知觉 长时间 密封试验 超感 * O/ d4 x2 q2 a& k3 ]/ U6 Q
【DOI】:CNKI:SUN:AHSZ.0.1981-01-0034 e z% ]/ T, i
【正文快照】: , }2 L; o# a# X9 \4 u9 C: g
非眼视觉(Non一eyes vision)是一种超感官知觉(Extrasensory Pereeption)。超感官知觉就是不通过眼耳等感官而得到视觉、听觉等。本人从1979年4月份开始到现在,对具有人体认字功能的许多儿童,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试验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确定了人体认字8 q* T7 g2 |! s*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