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holgerhuhu 于 2015-4-7 11:06 编辑
阿宗白洛仁波切~短信开示汇集(2009年9月7日~11月16日)
短信开示汇集
阿宗白洛仁波切
2009年9月7日
弟子们好,祝大家吉祥如意!上师和弟子是一体的,从没有分开过,虽然没有分开,我的话你们听不听我不知道哦,(上师笑着说)。我们没有分开,所以我的话你们能听进去,我心里有这样的感觉,至于你们能不能听懂,我不知道(上师又笑了)。我们金刚乘的想法是这样的,我们要帮助所有众生,仅仅想是不对的,有能力做到的,一定要做;没有能力做到的,在心里想着去做。
2009年9月8日
我们的心是纷乱的。让心乱的因缘有很多。我们看的、听的……让我们的心越来越昏昧,这样是不对的。让心做到宽宽松松的方法,一定要实践一下。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这个一定要做。方法由你自己去选择、决定;什么样的方法能让你的心宽宽松松,你自己定。
2009年9月9日
当今世界上,慈悲心是很稀少的,而贪、嗔、痴、慢却有许多。这些烦恼多了,慈悲心就没有了嘛;烦恼越炽盛,慈悲心就越会受到压抑。人们都想着“我、我、我……”,无论老少贵贱,大家大都只考虑自己。这是不对的。我执是痛苦的来源;我执越大,痛苦越多,越无法得到快乐。所有人都向往得到快乐;有离苦得乐的愿望,那么离苦得乐的方法一定要实践一下。得到快乐的方法的第一步,就是慈悲心。生起慈悲心有各种各样的方法;而释迦牟尼佛的方法是最主要的。
2009年9月10日
我们是佛陀的弟子,佛法能够保护我们自己的心。但是否能真正做到按照佛法来行持,让佛法保护自己的心,这不一定,过程中会有许多障碍。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有正知正念的摄持。我们有外在的上师--我们的根本上师;而内在的,我们的正知正念是我们的上师。如果没有它,我们想成佛是做不到的。正知正念有没有,你们自己常常考察一下。
2009年9月11日
弟子们每天检查一下,我们所做的事情对不对,善业,恶业哪个多。今天每造一个善业,就画一个圆圈。每造一个恶业,就画一个叉。
记录下来,每天计算一下,这样一天过得如何,自己看得到的。
2009年9月12日
佛菩萨的、传承上师们的传记,我们要阅读一下,看他们是如何做的,他们的传记是我们修持的道路;他们的所为是我们也一定要做的。这个看一下,想一下。原来看过的,在心里仔细思维一下。他们是如何做的,我们也一模一样地做。
2009年9月14日
心是不稳定的,我们每天的心是不一样,今天高兴,明天不高兴......在不高兴的时候修持一下佛法,感觉会不一样哦!在高兴的时候修持佛法感觉也会变化。在高兴和不高兴的时候,都修持一下佛法,你们都考察一下和原来的心是否有差别。佛陀的法对我们有非常多的帮助,不是一点点的帮助,而是非常多的!在我们痛苦的时候,它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的贪嗔痴慢等烦恼大的时候,它有非常大的效果;在我们高高兴兴的时候它依然有非常大的作用;无论在何时修持,它都能让心发生改变,我们好好体验一下。
2009年9月15日
我们有没有菩提心,有没有像菩萨一样发心,这个最重要。我们如何发心呢?第一,我们去观察、了解六道众生的痛苦;第二,灭除痛苦的因和果、从痛苦中解脱的方法我们要知道。我们成佛,是要真正帮助众生灭除痛苦、获得佛果;对他们的帮助,我们一定要做到。我们听闻佛法、修持佛法的过程中都这样想、这样发心。
2009年9月16日
世俗菩提心是什么样的?胜义菩提心是什么样的?世俗菩提心包括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这两个分别是什么样的?弟子们思维一下。愿菩提心是我们成佛的想法,希望众生都得到佛果;我们成佛的方法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2009年9月17日
弟子问:“修行中正知正念的内容是什么?怎样结合到生活中呢?”
上师答:“正知是在心中决定,善业一定要做,恶业一定不做,在生活中能够取舍;有时我们会忘记正知,所以时时考察自己有没有正知,这就是正念。我们的心如同野马一般;正知好比栓马的木桩,而正念则如看马的人;时时看着马是否还栓在木桩上。这个对不对,你们考察一下。”
2009年9月18日
弟子问:“在诸佛菩萨、传承上师的传记中,有没有上师特别推崇的?”
上师答:“诸佛菩萨、传承上师总体上来说,全部是一样的。他们什么一样呢?第一个,发广大的菩提心;第二个,他们都对佛菩萨、上师三宝有很大的信心;第三个,他们都知道因果;第四个,他们都好好地修持佛法。这些做完了以后,他们都帮助别人,帮助一切众生。这些是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是他们的本质。这个核心没抓到,看这个上师,看那个上师……还是不会真正明白。”
2009年9月21日
“四无量心是什么样的?“无量”是什么样子?和菩萨的想法一模一样,这是无量嘛。他们想了,做了;我们暂时做不到,但和他们一模一样地想嘛;慈,悲,喜,舍。”
2009年9月22日
慈心,是我们自己如同父母爱护孩子一样爱护六道众生.怎样爱护呢?我们常常这样想:希望他们都具有安乐的因和安乐的果。不但想,还要做。慢慢想了,好好想了,以后就做得到嘛。想到他们离苦得乐的愿望和我们一模一样,这样来生起爱护他们的心念;如果不能想着他们的愿望和我们一样,爱护就做不到嘛。慈心有没有,如何做到,慈心生起的方法是什么?弟子们思维,检查一下。你们先对喜欢的人来修持慈心,再到不喜欢的人,再慢慢到最不喜欢的人。最后,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希望他们得到安乐。这样能不能做到?
2009年9月23日
悲心,指的是遭受痛苦的众生如同我们的父母一般,我们发愿把他们的痛苦全部断除。这样是否做到?我们常常想着帮助众生断除痛苦,而痛苦从哪里来,痛苦从烦恼中来。我们要帮助众生断除痛苦的果,也要断除痛苦的种子。看到众生在造作痛苦的因并承受痛苦的果报,我们心痛:哎呦,这样做不对,在心里好好地发悲心。慢慢地,众生的痛苦我们反复思维了,了解了,我们的悲心是自然而然地生起来了。先对我们喜欢的人修持,再扩展到不喜欢的人,然后全部平等地做,这样能否做到?
2009年9月24日
喜心:有的人很有智慧,有的人很有力量,他们都非常快乐。我们在心里不嫉妒他们,想着,他们原来做了很大的善业才有如今的果报,也希望他们越来越好。
这样想能否做到?
2009年9月25日
舍心:舍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喜欢这个人,不喜欢那个,常有嘛;不要这样想。喜欢是我们的贪心;不喜欢是我们的嗔心;既不喜欢也不讨厌,一般的人,是我们的痴心。这三个我们全部不要,没有了贪、嗔、痴之心;慈、悲、喜有了,希望众生都成佛,这是很好的舍心。喜欢的、不喜欢的在心里全部一样,能否做到?
2009年9月28日
我们修持四无量心的次序,可以是先修舍心,再到慈心、悲心、喜心;还可以先修舍心,到喜心、悲心、慈心……这样交换次序地修持,对于对治心里的五毒烦恼,有很大的作用。在打坐等持中修持,在行住坐卧中修持,你们都做一下。
2009年9月29日
弟子问:我们修持的各个阶段,有没有规律性的身心变化?
上师答:有差别,每个人的规律不一样。对于居士来说,首先,要多看多学《普贤上师言教》;接下来,修持前行法;在这之后,修持密法窍诀。每个阶段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出离心、信心、慈悲心。这三个有变化,非常好;这三个没有的话,谈不上是好的变化。
2009年9月30日
弟子问:一些不良习惯没有力量去克服,如何做?上师答:慢慢修一下嘛。 现在我们如同小孩一样没有力量,慢慢在修行的过程中,通过祈祷上师三宝、生起出离心和慈悲心、多看《普贤上师言教》、思维随学佛菩萨的行为……慢慢我们就有力量了。
2009年10月1日
弟子问:“善业恶业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确定我所做的事情是善业还是恶业?”
上师答:“菩萨一样的发心,没有我执,这是大的善业。明白般若智慧的人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对于上师还没有讲般若智慧的弟子们,身口意的善业用十善作为标准去衡量。心里的想法最重要,有没有菩萨一样好好的想法,这个是最大的标准。”
2009年10月2日
弟子问:“心什么样叫做宽宽松松?如何做到宽宽松松?”
上师答:“宽宽松松,这个有大大小小的程度。 修行好的老弟子,修持过窍诀的,让心宽宽松松很容易做得到;弟子中能够听懂佛法、明白法义的人,宽宽松松也能做得到;没有听懂佛法的人,让心宽松会有一点点困难。没有工作的时候,让自己的身心完全放松,什么都不想,这个对身心都有好处,慢慢地这能让心宽松一点、让身口意宽松一下。在宽松的状态中,信心、慈悲心自然而然地生起来的话,非常好。”
2009年10月5日
弟子问:“喜欢是贪心,不喜欢是嗔心,一般是痴心,那我们的心该如何安住?”
上师答:“面对众生时,了解他们的痛苦,思维他们痛苦的因从哪里来,发愿替他们断除,像佛菩萨一样想,这个最主要。同一般人一样的想法不行嘛,要有佛菩萨一样的想法。现在没有我执的想法做不到,慢慢让我执逐渐减轻,让心越来越广大。贪嗔痴都是痛苦的因,六道众生其实都在痛苦中,释迦牟尼佛是这样说过的,所以我们不要那样去想。”
2009年10月6日
弟子问:“帮助所有众生,···没有能力做到的,在心里想着去做,隐约有从果地修行的味道···。”
上师开示:"做不到的,在心里面想,象菩萨一样;哎哟,我这个能不能做到,做得到的话,会非常好的,···这样子想,慢慢想,如我们释迦牟尼佛从前一样想、发愿。这不是从果地修行。现在我们同释迦牟尼佛一样去想,这是种下成佛的因。没有现在的因,果从哪里来?做得到的做,做不到的想一下,比如,放生,哎呦,我做不到,没有钱,如果能做到该多好···,这也种下了如放生一样的善根,有功德的。没有能力的话这样做嘛;有能力的话一定要真正做嘛;这样功德大得很。真正做到的,功德很大;没有能力做到的,心里真诚地想、发愿,功德一样。”
2009年10月7日
弟子问:"我们怎么做才是仁波切的好弟子?”
上师答:“《普贤上师言教》中上师瑜伽的部分好好看一下。信心、出离心、慈悲心,这个是好弟子最大的标 准。”
2009年10月8日
弟子问:“我们真正去帮助别人时,有时别人并不接受,甚至发生不愉快,如何应对?”
上师答:“这时修持忍辱嘛。我们有慈悲心,可他们不了解慈悲心。通过修持,我们的慈悲心越来越大;再通过他们,我们的忍辱也越来越大。如果这样做不到的话,先放生,这个最主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把佛法通过善巧的方法慢慢传播到周围的人心中。比如,对一些不了解佛法的人,我不是直接说佛法,而是在散步、闲谈中告诉他们佛法的道理。”
2009年10月9日
弟子问:“我们修行过程中要远离恶知识,如何远离才如法?”
上师答:“没有争执地、慢慢地、悄悄地远离。”
2009年10月12日
为什么我们要行持六波罗密多?它和一般人的想法、做法不一样,一般人做不到。六波罗密多是方便和智慧双运的,这两个一起如何做到,弟子们思维、考察一下。
2009年10月13日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六波罗密多,第一个是布施。为什么布施在前? 我们最大的、最难解决的麻烦,是我执。我们的痛苦全部源于我执。布施是降伏我执的方法。我执有粗有细,布施也有大有小。大的布施是布施自己的身体,小的布施是布施我们的一些财物,我们从布施开始想、做。”
2009年10月14日
“真正的布施暂时做不到时,可以先在心里观想。另外,所有布施当中,最殊胜的是法布施。我们自己不会讲法,可佛陀当年曾经讲过许多,例如:‘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复述世尊说的法,也是很大的善业。”
2009年10月15日
“当我们进行烟供,水供时, 心里想着上供诸佛菩萨,下施六道众生,这样很好。”
2009年10月16日
“我们应如何行持善法呢? 前行发心殊胜,想着为利一切众生而做;正行无缘殊胜,心宽宽松松、稳稳定定;结行回向殊胜,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成佛。以三殊胜摄持,其实就是以方便和智慧摄持而做。”
2009年10月19日
“布施当中,最重要的是明白万法的自性,明白万法如梦如幻。”
2009年10月20日
“我们布施时,心是很辛苦的,要和原有的习气抗争。把我们所贪执的东西布施时,心里会很矛盾,有时尽管知道要布施,还是做不到。慢慢地,我们从心里想开始,然后做。”
2009年10月21日
弟子问:“我们所能看到的众生中,他们的痛苦我们也不会切身体会到,怎么去了解他们的痛苦呢?
上师答:“确实如此,我们的我执大,众生是众生,自己是自己,是分开的。佛陀说的慈心,先想我们的母亲、孩子、朋友们、喜欢的人... 这样子,他们的痛苦我们能想到一点点。一般的众生我们想不到,一定要想着,痛苦加入在自己身上,‘哎哟,我的手断了,痛苦大得很...’而痛苦在众生身上时,他们和我们的痛苦一模一样,现在一下子想不到,慢慢慢慢想一下。”
2009年10月22日
弟子问:“我们观察六道众生的痛苦,有几道我们看不见,怎么办?”
上师答:“首先,我们看不见,并不等于他们不存在。例如,古时谁也没见过飞机,现在飞机真正有了;同样,虽然我们看不见一些众生,但是在我们心里有六道的种子,有这些种子,六道肯定是存在的。为什么呢?有因必有果,我们心里有贪嗔痴,这些是六道的种子,有种子,六道自然而然会生出来。例如,一些统治者如果心里产生非常大的嗔恨心,战争马上出现了,很多痛苦显现出来了。这就是因和果的关系。所以我们要知道,贪嗔痴的烦恼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世界大战是从哪里来的,是从众生心里的嗔心变现出来的。”
2009年10月23日
弟子问:“如何生起对上师无伪的坚定信心?”
上师答:“要实修。通过实修,对上师的大恩、上师的功德两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修行的觉受出来,对上师的信心就生起来了。”
2009年10月26日
弟子问:“如何在修行中升起不退转的精进心?”
上师答:“真正明白因果,了解无常,它是精进的鞭子。明白因果最重要。”
2009年10月27日
弟子问:众生都具如来藏,自性是佛,那么皈依偈“脉气明点自性菩提心,本体自性大悲坛城前”的意思是不是让我们皈依我们的自性?
上师答:“众生无一例外都具有如来藏,这是众生能够成佛的因。比方说,一个器械,如果力量小,只能做小的事情,力量大的才能做到大的事情。同样,我们正因为有如来藏,所以我们才可以成佛。万法的自性就是如来藏。我们皈依三宝,是我们自己将来要变成三宝。举个例子,我们现在坐别人的车,我们在旁边看他们怎么开车,以后我们自己也成司机了。我们皈依佛为的也是自己成佛。最终的皈依,是自己悟到如来藏,和自性相融。比方说,你种下的是青稞,将来长出来的也是青稞;自己有如来藏,这个如来的种子种下去,自己最后得到的就是佛果。”
2009年10月28日
弟子问:“既然众生都有如来藏,自性是佛,为什么我们皈依时观想的是佛菩萨而不是众生?”
上师答:“为什么皈依佛而不是皈依众生呢,举个例子,佛陀在做梦时他知道这是梦,众生做梦时他不知道这是梦。所以我们皈依的是佛陀而不是众生。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但是一个觉一个迷,众生有两种无明。”
2009年10月29日
弟子问:修皈依的最后,观想众生都融入佛境而解脱。在发心时又愿众生永俱安乐及安乐因,这里的“众生”从哪里来?
上师答:“我们修皈依的时候是观想嘛,还没有真正实现。想是因,后面做是果。例如,生意人先想着要赚许多钱,才会去实践赚钱的方法,才能有许多钱。我们修皈依,先多想让众生解脱,以后再去实践帮助众生解脱的方法。现在不想,以后也不会去做,万法都是按因果规律运作的。”
2009年10月30日
弟子问:“佛的最高地是十六地,究竟圆满。为什么我们最后到达的是莲师净土而不是极乐世界?”
上师答:“净土有两类.一类是发愿往生的净土,另一类是地道修持而成的净土。我们去极乐世界是发愿往生净土,靠自己的心愿和佛的心愿相合而去,它本身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圆满成就而成的净土,是他做成的。我们通过地道修持,到了十六地最后做成的是自己的净土。也可以和阿弥陀佛一样接引,度化无边无量众生,这两种净土功德有差别。”
2009年11月2日
弟子问:“极乐世界与莲师净土有何区别?”
上师答:“所有净土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净土中的圣尊的愿力功德有差别。比方说,有的人开车只载了一个人;另外的人开的一部车把所有的众生都装进去开走了。发愿往生净土和地道修持而成净土有这样的差别,帮助众生的程度、数量不同,这就是功德的差别。”
2009年11月3日
弟子问:“很多活佛转世都能回忆起前世,他们前世已经成就,为何今生还要依止上师学习佛法?”
上师答:“活佛有两类,一类是诸佛菩萨的愿力化现的,另一类是我们普通的众生慢慢修持成就的。诸佛菩萨愿力所化的,他们来世上是示范一下这条修行的道路,众生依照这条道路修持也能够成就;另一类, 是普通众生转世到这个世上跟着上师随学修持佛法。六道众生其实都是“转世灵童”,所有的人好好学习 ,都是活佛。现在的转世的人,我们不去评价。真正的活佛来到世间,是来帮助、救度众生的。”
2009年11月4日
弟子问:“工作很忙的在家居士如何修出离心?”
上师答:“有方法。第一,对于有很好的出离心的出家人、成就者,我们随喜他们的功德;第二,我们只要能保持正知正念,即使工作很多,依然可以修持。工作时,造恶的工作不做,行善的工作去做;同时,慢慢慢慢地,众生的痛苦我们去观察了解了,出离心就逐渐生起来了。在家人当中也有很多大成就者。只要我们能好好看护自己的心,无论外境怎样,都不用怕,什么都做得到。”
2009年11月5日
弟子问:“没有出离心,是否可能生起菩提心?”
上师答:“出离心有各种各样的,有别解脱戒的出离心、菩萨戒的出离心以及密乘戒的出离心。若其中任何一种出离心都没有,菩提心无法生起来。”
2009年11月6日
“例如,第一种出离心,是我要摆脱痛苦,伤害别人的事我不做;第二种,是帮助别人、让别人快乐的事我去做,不考虑自己,只考虑别人。
解脱有各种各样的,解脱的方法就有各种各样的,因而出离心也就有各种各样的。”
2009年11月9日
“持戒是非常好的,为什么呢?释迦牟尼佛的戒律是让身口意都做得很好的方法。”
2009年11月10日
“持戒有几种,有不道恶业的严禁恶行戒,有做善业的摄善法戒,还有广大饶益六道众生的饶益有情戒。”
2009年11月11日
“别解脱戒、菩萨戒还有密乘戒都是非常好的。简单地说,别解脱戒是不伤害其他众生;菩萨戒是去帮助、利益其他众生;密乘戒是指
我们所见均是佛身,所闻皆是咒音,所想全是佛的意、智慧。”
2009年11月12日
“弟子们观察思维一下,别解脱戒的功德菩萨戒里面有没有;菩萨戒的功德密乘戒里面有没有。这三种戒律是分开的还是一体的?”
2009年11月13日
“若说三戒一体,它们是如何一体的?若说它们分开,它们怎样分开?这个好好想。”
2009年11月16日
上师短信讲法:
“三种戒律的作用都是降伏烦恼,降伏的方法不一样。别解脱戒是自己要抛弃、断除烦恼;菩萨戒是帮助别人的过程中,烦恼转化为道用,不考虑自己,只想着利他;密乘戒里,了知烦恼的本性是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