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648|回复: 0

[宗教相关] 大圆满前行法网络实修班——2015年 6月6日讲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9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http://www.dymxs.org/html/sxkc/index.html

                       大圆满前行法网络实修班——2015年 6月6日讲法

                                                                            格萨仁真讲解

  

      老师讲法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地、专心致致地以宽松的、欢喜的心态来听,其他的善业都不要做,一心一意的听闻佛法;同时我们还要发心让所有的众生都离苦得乐、成佛来听闻佛法、实修实证。每次听法、修法前我们都要发这样的菩提心,都要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因为我们学习的是大乘佛法。

       今天我们要讲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为什么要学习佛法?第二个主题是什么是三殊胜?

       为什么首先要讲“为什么要学习佛法呢?”因为好多师兄的佛法基础知识还很缺乏。我看了前行班师兄们提的好多问题都涉及到基础的佛法知识,他们好像觉得学佛还是用以前读书一样的方法来学习。其实,佛法不是这样学的。我们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佛法?只有知道了学起来才会有力量、有动力。

       佛法是什么样的学问呢?佛法是我们每个人自身的学问,讲的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规律。正如我们自己已经认识到的那样,人的一生都要经过“生老病死”这样的过程,没有一个人是例外的。那我们死了以后是什么样的情况呢?这个我们必须要知道;另外,我们还要弄清楚什么是“我们”?我们所说的“我们”实际上包括身、语、意三个部分,即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语言和我们的心、我们的意。这里讲的“心”不是指我们身体内部的心脏,而是指我们思想这个“心”。知道了“我们”包含身、语、意三个部分,那我们的身、语、意具体又是什么样的呢?身体是什么样的?身体的粗相是什么?细相是什么?语的粗相是什么?细相是什么?秘密相是什么?我们心的粗相、细相、秘密相又分别是什么?这些都是佛教能够告诉我们的。佛教把世界上所有的知识分为十大类,叫“十明”,十明学又分为五大明和五小明,所以有的佛学院叫“五明”佛学院。佛学在十明学中又叫“内明学”,为什么叫“内明学”呢?就是因为佛法是关于我们自己内心的学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呢?就是要知道自己心的本质、本性。我们每天都在用我们的眼睛看、耳朵听、思想想、嘴巴尝味道,这些都属于我们心的能力的一部分。虽然我们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心,但真正知道我们的心是什么样的人却非常的少。

      佛法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那就是我们去世后还有没有了?上师让我们每个学佛法的人都要好好的思考、好好的研究这个问题。我以前对这个问题研究了三年,真正研究了三年。从93年开始研究,问自己死后还轮不轮回?怎么轮回?就这个问题我想了三年,直到95年,突然一下子明白了,原来人的轮回的确是真实存在的。那是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在日常生活中考证得来的。因为现在没有办法和大家我讲一句你回答一句这样来讨论,所以实在是很难讲清楚这个法。简单的说我是怎么考证的呢?我一直在想,人究竟是怎么生的?又是怎么死的?虽然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没有一个人可以例外,但死了以后是什么在轮回?是我们的身体在轮回还是心在轮回?究竟怎么个轮回法?我们大家也要好好的去想这个问题,把它弄清楚。

      学佛的人首先一定要知道自己真的是在轮回,轮回是佛祖告诉我们的。佛经里说,我们的身体和心分开叫去世。分开了心一般是回不来的,当然,有的修行很好的人他们的心出去后又可以再回来;还有的人死了几天又活过来了,家里人以为他去世了,过两天他又活过来了,这样的情况我们也看到过。对于身心分开后心再也回不来的,那就叫“死”了。上师给我们举过一个很生动的例子,他说我们的身体就像computer(电脑)的硬件,心就像软件,电脑里的软件可以装进去也可以删除掉。同样,我们的心装进身体里就叫出生,从此,生命的光辉就显现出来了。当我们的身体突然遭受了疾病或意外,心再也没法进去了,这个时候就叫“死”了。但死并不意味着生命就永远消亡,只是心从我们的身体里出去了,重新去找另一个身体了。这个里面要讲的内容非常的多,有一本书叫《西藏度亡经》或者叫《西藏生死书》,它对人死后每天的情况讲的非常清楚,大家都是发愿要当研究生的,所以都要好好的去研究一下这本书。

      为什么说认识到轮回的存在是这么的重要呢?我们只有知道了自己的生命的确是存在轮回的,我们学佛才有意义。如果我们的生命不存在轮回,过了这一生什么就都没有了,那学佛就没有意义了。也许有人要说,信就有轮回,不信就没有轮回。其实这是不对的,轮回是生命的规律,它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信还是不信,轮回是一定会发生的。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轮回,是指我们的心会轮回,而不是说身体会轮回,这个概念一定要搞清楚。有的人没搞清楚这个概念,以为人一死都变成鬼了,那天底下不就到处都装满鬼了?这是他们不知道轮回的规律,概念错了,难怪他们会在这个错误的概念基础上胡乱发挥、瞎说瞎写,这种观念是不对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生命,其中可以轮回的是我们的“心”;而我们自己今生所谓的“生命”,只有当身心合一的时候才叫生,身心分开了,心再也不回来了就叫死。对于心来说,“死”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并不是真正的结束,我们这一生的“生命”死了以后,心可以有十个地方也称“十法界”可以去,其中的四种地方也叫“四圣位”是不轮回的,他们是佛、菩萨、缘觉、阿罗汉;另外的六种地方也叫“六道”是要轮回的,他们是人、天、阿修罗、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六个轮回道和四种圣位加起来构成十法界。所以我们去世后有十个地方好去,还有来世,来世还有无量生,这就是我们生命的轨迹和规律。好多人不知道这个规律,以为人就只有这一生,死了就没了,所以这一生就好好的吃、好好的玩、好好的活着,这样的目光视野是很窄的、很短的,没有远见卓识。而实际上,我们这一生的后面还有无量世、无量生,知道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目光视野是很宽的、很长远的,有了远见卓识,大家都要好好的想一下。既然我们知道了后面还有无量生,可以在十法界里选择,那我们不要给自己选择一个苦的地方,要选择一个越来越好、越来越完美、没有痛苦、没有生老病死,像佛那样的地方去,至少也要当缘觉佛、当阿罗汉。而这样的去向是由我们现在活着的时候选择的,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好好的学佛。

      佛法和我们的关系是最密切的,它揭示了世界人生客观存在的规律,上师说佛法是大文化、大科学。为什么说是大文化呢?因为它是非常有价值的,又是大家的一种共识;说它是大科学,因为佛法是可以验证的。现在科学家没法研究人死了后到底是怎么样的,为什么研究不了呢?因为科学家是用仪器来研究的,那些仪器和试验品都是物质,都是看得见的。而现在我们要研究的是自己的内心,它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用一个物质的仪器来研究精神,那怎么可能呢?研究“心”,就只能用自己的“心”作为仪器来研究,用自己的身语意来做试验。我们自己的身语意既是探测我们“心”的仪器,同时也是我们做试验的试验品。科学家为什么研究不了佛法,研究不了人去世以后是什么样子?因为他们不懂“禅定”,没法看到好多的东西,也没法知道好多的事情,所以他们研究、验证不了佛法;科学家是普通人,普通人没法讲佛法,也没法验证人是否轮回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看不见自己的“心”,也看不见自己的思想。如果我们的眼睛具备看见“心”和思想的能力,那么当人的身心分开时我们就会知道死后去了什么地方。为什么佛菩萨、喇嘛可以看见呢?因为他们会禅定,他们现量看见了生命是轮回的,并把这个规律告诉了我们,这是现量的觉照。“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是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才可以“照见”的,“照见五蕴皆空”,那可不是我们现在这样的人所能达到的状态,我们还不具备看到去世的人去到哪里的能力,但是有禅定的人是可以现量看见的。比如佛,有佛眼、法眼、慧眼,所有的东西都是现量的,看见这个世界有什么就说什么,不是理论也不是猜测,是实事求是、合情合理的佛的真实照见。“轮回”是佛告诉我们的,这是我们要知道的第一生命规律,非常重要,我们真的是有轮回的,佛没有理由来骗我们。

      我们要知道学习佛法要明心见性,要知道我们心的本质和本性,我们每天都要在用自己的“心”,却不知道它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里面有非常好的宝藏,有我们本来有的智慧、慈悲、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它。之前我说过,佛法是可以试验的,我们每个人既要用我们的“身语意”来作为仪器,也要用我们的“身语意”来作为试验的试验品,佛法是必须要这样实修实证来做的。学习佛法让我们知道了我们是有轮回的,我们一定要知道佛陀教我们的方法,并按着这个方法去做,我们就可以选择没有苦的地方,我们的生命会越来越好,就可以离苦得乐了。对我们每个人来讲佛法是我们幸福的源泉,是我们没有痛苦的开始,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佛法,第一个是为了了解自己,第二个是为了了解自己生命的规律,然后用它来改变我们的命运,找到我们本来有的如来藏。

      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来的智慧、本来的慈悲、本来的福报、本来的能力、本来的快乐,这就是我们的如来藏,这是先天就有的,不会增加一分,也不会减少一分。如果我们成佛了,只是找到了我们本来有的东西了,而不是增加了什么。如果我们走到不好的地方这个如来藏是不是就丢了?不会的,它是不增不减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就是我们的如来藏,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的去找。如果我们每个人知道轮回了,那我们活着是为什么呢?如果我们知道自己未来还有很多生、很多世,就会有了生命的意义和目标:我们就要提示自己要做佛、要做菩萨,不要去做轮回里的众生,这样我们生命的目标就很清晰了。上师很慈悲的教导我们,每个人都要开发如来藏,每个人都能成佛,成佛是最好的,这非常的重要。我们每个人都要想:“自己轮不轮回?”这是今天给大家布置的第一道课后作业。从今天开始,大家要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仅仅想一两天是不行的。还有呢,每个人要好好的想想:“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轮回了,我们就要找一个怎么样让自己和所有的众生都快乐的方法,上师说,所有众生的愿望都是要离苦得乐,那我们就要找到这样的方法,并且付诸实际去做。

      佛法和我们联系得特别紧密,一般的学问却不是这样的,比方说:我懂电脑的,那是对电脑有了解;学电的,对电有了解;学气象的,对气象有了解;学地理的,对地理有了解;懂经济的,那你懂经济。但这些都只是外面的东西,不是我们自己。而佛法和我们联系得特别紧密,佛法是我们自己的学问,我们知道了以后,我们日常生活就可以天天用,从而让自己受益,还可以让自己幸福、快乐并可以让自己有智慧,把自己本来有的能力开发出来。我们大家学佛,不是为上师三宝来学的,而是为自己、为众生来学的。我以前学佛是这样想的,“我现在在轮回里,可是轮回里面太苦了,我不想再轮回了,我要跑出去。”这样的想法很重要,我是为了这样的目的去学佛法的,这样的话,我们学佛就非常有价值了。任何其它的学问和我们的关系不大,对我们获得究竟的幸福没有多大的用处,真正对我们最有用处的是佛学。每个人要好好的想一下:如果我的生命是轮回的,那我就要知道,在这个轮回里面我该怎么样生活?佛的能力是真实不虚的,我怎样做才能使自己像佛一样的有能力?因为现在有好多新来的各种各样的弟子,所以这个课实在是很难讲,但今天必须要讲讲这一点,否则大家不知道学佛是为了什么。上师说佛法是大文化、大幸福、大快乐、大智慧,可以说都是最大值,的的确确是这样的。每个人都要好好想想,“我轮不轮回?如果轮回了,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我应该怎么做才可以从轮回里跑出去?”如果跑不出去就会继续再轮回,一会变成人,一会变成天人,一会变成鸟,一会变成一个小狗、变成牛,好惨呢!每个人都要好好的想想,我们每个凡夫都会在轮回里面,这不是理论而是现实,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规律,有了这样的认识,学习佛法就有意义了,否则就像上师说的,我们初学者只是来看看、来玩玩,这样学太可惜了,意义不大。

      佛说是有轮回的,那是佛的知见、佛的见地,但并不等于我们就相信轮回,我们不一定认为有轮回,说明我们自己并没有这样的见地。我考虑“我轮不轮回”这个问题花了三年,最后终于想通了,现量的知道了,然后我告诉自己:我真的是轮回的。那时我已经大学毕业并且工作了,我特别的感慨:我读了那么多年的书,这么重要的知识为什么都不知道呢?“轮回”,没有一个老师教过我,我的父母也没有教过我,最后却是佛陀教了我,以后到上师三宝那里我得到了印证,生命真的是轮回的,知道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知道自己在轮回,那我们的眼光就不再只看这一生了,而是会看得很远。目光短的人和目光长远的人差别是很大的,一个就像井底之蛙一样,一个就像来到了井外看到了海阔天空一样。所以知道了轮回非常重要,每个人都要思考,自己要有自己的见地。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轮回是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不管我们信还是不信,都是要轮回的!

       知道了自己在轮回,我们生命的眼光就会看得很远,我们就知道应该怎么活着了,生命就会变得有意义,我们学习佛法也就非常有意义,就不会像现在有的师兄说的那样,“你给我派那么多的作业,又派这个又派那个的”。每个人自己的幸福、快乐,未来的生生世世是需要你自己去争取、去努力的,和我没有关系,和上师三宝也没有关系,是每个人自己要做的事情,如果你自己没有这样的主动、勤奋和精进,那可怜的只能是自己。所以留给大家两个问题:第一,好好考察一下自己是否正在轮回?第二,如果确定自己会轮回,那么以后该如何生活?我们生命的目标是什么?

       按照我们的教学大纲,现在开始讲三殊胜,三殊胜是实修的总原则。什么叫三殊胜?初始,发菩提心殊胜;正行或中间,正行无缘殊胜;最后,我们修行完一个善业、做完一件善事后,回向殊胜。这个叫:初,发心殊胜;中,无缘殊胜;后,回向殊胜。

      首先我们讲的是:初,发菩提心殊胜和密乘广大方便之发心,一种是大乘的发心,另一种是密乘方便广大的发心。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个开始,初始阶段是我们做准备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个心愿。比方说我们想去拉萨,首先要有这个心愿:“我要去拉萨”,或者是“我们大家要一起去拉萨朝圣、拜佛”,这样的心愿就叫发心,发完心后就开始准备,这就是初始阶段的工作;然后中间我们就坐汽车、坐飞机去拉萨了,到了以后拜佛、朝圣......这就是我们真正要做的事,这就是正行;最后,我们把朝圣的功德回向给所有的众生,这就是回向。无论做任何事,不管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都可以分为初、中、后三部分。

      大圆满前行法,全部都是按初、中、后这种方法来修的,这样的修行规矩是不变的。比方我们做个法会,首先开始的准备是“初”,然后做法会是“中”,做完法会回向是“后”。我们上班也是这样,早上早早的起来吃早餐,这是前行;然后上班,上班的时候就是正行;回来的时候,就是做完工作了,就是完结。但是普通的人做事发的心,比如去哪里玩玩,去哪里看个电影,这不叫殊胜。我们说,“初”发心殊胜,殊胜从什么地方显现出来的呢?是从发菩提心显现出来的。佛发的心是菩提心,菩提心是殊胜的,如果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发菩提心,我们就要好好的看佛的传记,里面描述了佛是怎么发心的。有一本书叫《白莲花传》,讲的是佛祖释迦牟尼佛成佛所有的事情,第一章就讲发心殊胜,讲佛在那一世是怎么发心的。那一世佛祖是一个国家的宰相,他们的国王是一个转轮王,佛祖做宰相的时候,佛祖的儿子出家了,出家后就成佛了,然后这位宰相就在佛前发菩提心,劝他们国家里的国王、王子、所有的大臣、还有所有的人民全部发菩提心,劝他周围所有的其它国家的大小国王们都发菩提心,劝天龙八部全部都来发菩提心。

      佛的菩提心是怎么殊胜的呢?这是要对比的,上师说,佛的发心是利他,众生的发心是自利。佛发的是利益众生的心,是让所有众生成佛的心,是利他;我们普通众生的心是自利,稍微有点利于别人的话,那也是有偏向的利。有时候我们偶尔也会想让别人好一点,但是不像佛,我们的发心和愿望是有限的。佛发的菩提心是什么样的呢?上师说得很简单,“利他”,完完全全的利他,上师、佛菩萨发的心,都是利于众生的。而众生不是这样发心的,众生首先是自利,然后利益自己的家人、自己的熟人、自己喜欢的人,是在分别心里面来做事的。佛发的是利益众生的菩提心,让所有的众生成佛、离苦得乐的发心,这种发心是大慈大悲,是对所有众生平等的慈悲。世尊说,我爱所有的众生,就像爱我自己的儿子罗睺罗尊者一样,哪怕是提婆达多,我对他的爱也和对我的儿子罗睺罗的爱是一样的,这个在佛经上是可以看到的。佛的发心是没有分别的,愿所有的众生都快乐,这是大慈心;看到所有的众生受苦了,感同身受,自己也悲伤起来了,愿他们离开痛苦,这就是佛的大悲心。每一个众生就像是佛的法身里面的一个细胞,如果有一个众生痛苦了,佛都是可以感觉到的。佛的大悲心是平等的,佛同情所有的众生,任何一个众生受苦佛都愿他们脱离那个痛苦,这叫大悲;佛看见所有的众生快乐、幸福了,佛也快乐、幸福了,这就是大喜心。看见别人那么好,自己却过得那么差,心里不欢喜,这样想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有大喜心,别人好自己也觉得很好,非常欢喜;别人有智慧,自己欢喜;别人有福报,自己欢喜;别人有权利,自己欢喜;看见别人好,自己欢喜。这样的话,叫大喜心,所有的众生欢喜了,佛也欢喜,众生欢喜佛欢喜,这就是大喜心。大舍心,佛对所有的众生的慈悲是没有分别的,佛对信佛的人慈悲,对不信佛的人也慈悲;对佛好的佛慈悲,对佛不好的也慈悲,这就叫大舍。没有亲疏贵贱这种分别心,这就是佛的菩提心。现在地球上有60亿人,每个人的发心都是不一样的,上师说我们要研究、考证,可是这个没法研究,你们在你们的家里,我在我这里,这网络教学没法像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那样,可以面对面的沟通。比较一下我们就知道了,佛的心是殊胜的。比方说,国王有国王的发心,大臣有大臣的发心,做生意的人有做生意的人的发心,演员有演员的发心,科学家有科学家的发心,老师有老师的发心,学生有学生的发心,把这些各种各样的发心都同佛的发心比较一下,我们就会知道佛的发心是殊胜的。殊胜不殊胜?把上师、佛菩萨他们的大慈大悲心同我们自己对比一下。我们每个人最了解的就是自己了,我和上师在一起做事的时候经常发现,我和上师的发心差别非常大。我跟着上师的时候,我自己的心一个也不用,上师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因为我想上师的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心是完美的,而我自己是有分别心的,那我就跟着上师就可以了。我们每个跟随上师、吉尊玛的弟子,都要听上师、吉尊玛的,不能让上师听我们的。你不要想,“来到了我的地盘,要听我的”,这样的想法问题真的是很大的,如果是我的好朋友我会当面给他讲,但有的时候对一些人还不好当面讲。我们要舍弃自己凡俗的分别念来跟随上师的智慧,即使我本来想要往西的,但是上师要我往东,我就高兴往东;即使我原来在这里不想动的,但是上师叫我往前,我马上就得往前。因为上师是佛,上师是发菩提心的,他们的心是很殊胜的,那我们就要跟随他们。

       阿罗汉有阿罗汉的发心,缘觉佛有缘觉佛的发心,天龙八部有天龙八部的发心,龙有龙的发心,猪、狗、猫、牛也各有各的发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心。你们看看我们中国,儒家的孔子有孔子的发心,老子有老子的发心,庄子有庄子的发心,这些都是可以看得见的,这些“心”都可以同佛的“心”来进行对比,如果你们不知道就到佛经里看,有本书叫《贤愚因缘经》,那里面讲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有十法界的佛和众生,包括六道众生全部都有。普贤菩萨说过一句话,“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他说,天上地下都看了,天上的帝释天王、大梵天王、大自在天王,所有的这些天王都尊敬佛。为什么尊敬佛呢?因为与所有众生的“心”对比下来,佛的“心”是最殊胜的,这是我们研究、观察、对比、考证后得出的一个结论。佛的发心殊胜,最后得到的果也是那么殊胜,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法身、报身、化身,还有五种智慧俱全,《金刚经》说佛有五眼,还有佛神通自在,那是没法比的。上师是金刚持,上师、吉尊玛上一世圆寂的时候都是金刚持的姿势,他们达到这样的成就,他们的发心也是最殊胜的,我们和他们是没法比的。莲花生大士成就了常乐我净,天下无与伦比,莲花生大士的寂静相、愤怒相,是多么的庄严。我们要得到这样的成就,首先就要研究佛的殊胜发心,这个不是别人说殊胜就殊胜,随随便便得出的结论,是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思考、考证、对比、研究后才能得出的结论。

      佛的愿望是那么的广大,佛愿所有的众生都离苦得乐,佛不仅仅把离苦得乐的道路探索出来了,还大慈大悲的给我们所有的人来分享。佛的发心是这么的殊胜,作为佛的弟子我们都要常随佛学,上师、佛菩萨是怎么样发心的我们也要跟着怎样发心。上师第一次叫我发心的时候我有点怕怕的,心想如果我一发心,别人叫我给他眼睛、给手、给胳膊的那多危险哦!因为开始的时候不熟悉,老是习惯想自己,业障很重,一发心马上就想我的手、我的脚,别人来要我的眼睛怎么办?但是后来学佛了,天天学着的发心,慢慢就知道这真好。我们不仅要知道佛的发心殊胜,还要学习佛的发心,如果我们不学佛的发心那我们是没办法成佛的。如果你不知道佛是怎么发心的,那就好好的看看上师、吉尊玛是怎么发心的。发心殊胜这是一个“见”,这个“见”是上师佛菩萨的“见”,现在还不是我们自己的“见”,我们必须要把发心殊胜转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地,就像我刚才说的,要在十法界里考察、观察、对比,要从智慧、慈悲、能力里面,还要从因和果两方面好好的考察、研究,最后有了自己的见地,得出“发菩提心殊胜”这样的结论的。自己有了这样的见地,就坚信世界上没有哪一位有情众生发的心像佛这样无比的殊胜,因那么好,果也是那么好。我们就要照着佛那样去做,也发殊胜的菩提心。学佛,首先我们要听闻“发心殊胜”,然后我们还要考察、思考“发的心殊不殊胜?”如果你到死还没考察完的话,这一生你就浪费了,来生能去哪里都不知道。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快快的想、好好的考察,不知道的话请问周围的师兄,学习周围的师兄是如何考察的?发菩提心殊胜,不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讲完的,这个可以讲非常多的东西。每个人自己要去听闻、考察的那个“发心殊胜”,这是正见,最后你考察出来的结果,也应该是正见;如果你考察出另外的结果来,那你考察得就不对了,那是你自己的学问不够、智慧不够或者观察得不够。

       第二种发心,是密宗广大的方便发心(观修五种圆满之清净显现)。《普贤上师言教》里讲:五个圆满包括上师圆满、上师的眷属圆满、法圆满、住处圆满和时间圆满,从师、眷、法、地、时五方面来讲的。严师兄做了一个非常好的PPT,里面讲得很详细,你们可以去看看。但是不能照抄人家的作业,抄作业是不好的习惯,每个人要自己想。严师兄思考了,并不代表其他人思考了,你们没有闻、没有思,不是自己查资料找的,抄的别人的东西,这样做的话,佛法是不能和我们的思想融合的。闻和思是一个过程,只有自己经过了这个过程佛法才有可能和我们的思想融合。

      真正的密宗广大殊胜的发心是正行。真正做到密乘广大方便发心殊胜的人,必须是明心见性、知道了觉性的人;一般人,只能靠观想来做,但这样做的意义不大。所以,要想做到真正密乘广大的发心,我们要好好的把前行法学完,然后跟上师学窍诀,还得去修益西喇嘛,那个时候,对心性、法性、平等心有认识了,那样才真正做得到圆满,现量的看得到而不是观想出来的。上师在传法的时候,我们就观想上师是普贤王如来;我们都是普贤王如来的男菩萨、女菩萨;上师传的法是大圆满心髓法;上师传法的地方是净土;上师正在给我们讲法的时间是永恒不变的,是时轮金刚的时间。简单来讲,就是这样观想。

      刚刚我们把两个发心殊胜讲完了,但光讲了还不行,最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发菩提心。每次听课前,我们都会念诵发心文:“伙,种种水月虚妄之显现,轮回连续漂流诸众生,本觉光明界内得歇故,于四无量之中而发心。”为什么每次都要念呢?因为密宗的法都有仪轨,我们每次都按照仪轨来修持,就是按照三殊胜来行持。对于三殊胜我们要有非常清晰的理解,理解后再来行持和不理解就来行持差别是非常大的。

      无论修任何法,我们都要通过观察,清清楚楚的知道怎么修才是如理如法的。为此,我们要善于使用观察的方法。比如修持发心,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发心同上师、佛菩萨对比一下,还要观察所有众生的发心,并把他们与佛的发心进行对比,通过多多的调查、观察和统计,自己对发心的理解就会非常的清楚。佛法必须要和现实社会结合起来研究,正如我开始时说的那样,佛法是要做试验的,用我们身、语、意的仪器来探测所有众生的身、语、意,这就是做试验的方法;不做试验的话,佛法是佛法,你是你,你是得不出结论的,得不出结论的人不会产生正确的见地。同样,对于上师的发心是否殊胜,我们也要通过对比、调查才能够知道,调查后你会得出一个结论:上师的发心无论是在因上还是在果上都非常好、非常殊胜!那是佛的发心,特别的真诚、特别的善良、特别的美好,可谓是至真、至善、至美,而且上师教给我们的发心仪轨又是非常的简单易学。虽然仪轨简单,但我们要做到像佛菩萨那样真诚、至真、至善、至美的发心还是非常难的。如果我们暂时不能一步做到位,我们就先做百分之几,慢慢的达到圆满。以前上师叫我发菩提心,我一开始还真的有点害怕,随着自己对佛法了解的越来越多,发心自然也就比以前大多了。但老实说,要做到像上师等大成就者那样的程度,自己还有差距。所以,我们每个人现在能做多少做多少,每天都做一点,一点都不做或者假做那就没有意思了,那是假学佛,是自己找苦吃。学佛是学智慧、学慈悲、学能力,如果自己给自己做假,那是自找麻烦,会吃大亏的。

      佛发的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是利益众生的“心”,这种“心”殊不殊胜呢?为什么罗汉不发这种“心”,其他的人不发这种“心”呢?你也应该去好好的考察,要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考察,把自己的发心、众生的发心和佛的发心进行对比、研究,这里可以研究的内容非常多。我们一定要多多的研究、多多的观察,特别是社会经验少的人尤其要多多的研究;社会经验丰富的人研究的会快一点。通过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听闻、思考和观察,我们就会对佛的发心是否殊胜产生一种见地,也叫一种认识,最后这种认识不是别人的看法,是每个人自己的看法,这就叫见地。我们众生没有成佛,佛为什么成佛了呢?寂天菩萨告诉我们:“因为佛发了殊胜的菩提心”。怎么样做叫实修实证呢?我们每个人一定要知道“佛是因为发菩提心成佛的”,并在现实生活中多多的去观察,然后还要会用,这就是实修实证。当你真的坚信“佛的发心殊胜,佛是因为发菩提心成佛的”,并且自己也去学,自己也要发菩提心成佛,这样我们就产生了解悟的信心,产生了欲乐的信心,我们的信心会不变的。同其他人的发心比,佛发的“心”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正确、那么的殊胜、那么的优秀,所以佛的“心”是最殊胜的。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经过观察、思考、学习,得出这样的结论来,不是别人这样想,而是自己心里这么想,这就会产生信心。我理解了“佛的心殊胜”,这就叫“解悟”,理解了解悟以后我们就有信心了,这就叫解悟性。以后我们有欲乐信,我们想得到佛那样的果,就跟着上师,跟着佛来学。以后拥有了不动的信心,不管别人怎么说,我的见解就是这样的,我自己得出的结论是不会变的。比方说我们自己喝了一杯茶,我自己知道茶的味道,如果你不喝这个茶,只听别人说茶的味道,你自己没有考证,没有研究,就像没喝茶一样,那你会有结果吗?你会有看法吗?那是不可能的,那样的看法也是不行的,别人一说,马上就变了。而我喝的那杯茶,我自己知道茶的味道,我自己有我自己的看法,别人怎么说都是变不了的。所以我们必须要闻思,闻思后,产生了见地,自己有见解了,就叫“见”。闻思修(三慧学),闻思是为修准备的,我们修的时候要做什么准备呢?我们有了“见地”才能修,所以“见地”是非常重要的。“轮回有没有”,这个见地我想了三年才产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六道轮回”真正信的人有几个?为什么他们不信呢?因为他们没有听法,没有上师的指导,没有在日常生活中考察和研究过,他们天天只知道吃饭、上班、睡觉、玩玩、看看电视,一生什么事也没有做,等自己年老离死亡越来越近的时候害怕了,害怕也没有用,还是要死,到死的时候什么也不知道,糊糊涂涂的来,糊糊涂涂的去。但是我们学佛的越老越不怕,死亡只是这一生的结束,新的一生又来了,如果师兄修行得好,个个大彻大悟了,还有什么可怕的。上师说,成就的人,不受自己的身体束缚了,像秃鹰飞上天一样,翅膀一扇,自由自在的翱翔,飞到天上去了,多好啊!根据自己的缘分,到任何一个佛净土成佛去了,那多好啊!有了见地,我们就按见地去做,就一座一座来修,修后自己的心很静了,把心静的感觉推广到自己的生活中,这就叫“行”;我们修佛的人以前心很乱的,后来有了修慧心安静下来了,别人的心乱我的心不乱,天天高高兴兴、开开心心,我们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就变成了“行慧”;上师说佛法是日常生活,这就是“行”,“行”了后,我们一个心乱的人变成一个心静的人,最后产生了快乐和幸福,就是“果”。心乱的人没办法快乐,心静的人遇到什么事心都不乱,都静静的,这个静,本来就是一种快乐和安定。最后“行”的时间很长了,形成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优良的品性了,这就是“果”。所以修慧分为四部分:见、修、行、证。有见地,按照见地来做,像做试验一样,比如两个小时一座一座的修,大家共修,那就是我们的“修”。共修后觉受很好,把那个觉受再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去,就是“行”,“行”的时间很长很长,自己有良好觉受了,养成了好品行:“心静真好,头脑清清楚楚的真好”,天天头脑清清晰晰、安安定定的,法喜充满了,养成的好品行那就是“果”。幸福就是“果”,这是最简单的能讲出来的“果”,真正的“果”要多得多,今天就先给大家讲这么多。

      今天总共讲了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为什么要学习佛法?”佛法是生命的规律,是开发我们如来藏的方法,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宝藏——如来藏,我们要把它开发出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开发呢?用佛法来开发。佛法和我们的关系是最密切的,佛法是我们的慧命,是我们生命的规律,是我们生生世世快乐和幸福的源泉,是我们生生世世都用得到的知识,这个知识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学佛的意义之所在;而其它的知识与我们的关系意义不大,只是挣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已。既然这样,我们以后该怎么做呢?第一个很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想想自己轮不轮回,从现在就开始考察,直到你信为止;第二个很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了自己在轮回,以后该如何生活?十法界里面有非常快乐的地方,苦和乐是相对而言的,不都是像我们现在处在轮回里这样苦。现在的人在轮回里不觉得苦,但和佛相比,轮回中没有一个众生是快乐的。经过对比我们就要确定一个目标:“我这一生就要成佛!”

      我们今天还讲了发心殊胜。发心殊不殊胜是要进行对比的,要把我们自己的“心”和佛的“心”对比,把十法界里面所有众生的“心”和佛对比,看看众生的发心是怎么样的,殊不殊胜?这就是今天的第二个作业。通过比较,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心,做生意的人为钱而发心,当官的人为当官而发心,还有的人为自己的孩子、为自己的家庭而发心,有的人为国家发心,有的人是自私自利的发心,各种各样的发心都有。经过和佛的心一对比,我们就知道了自己的“心”殊不殊胜。从因和果的角度来看,众生的那些坏的发心让他们轮回、吃苦;而佛的发心则让佛常乐我净,上师和佛都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要学习上师和佛的发心。然后我们还讲了密宗的发心,真正能做得到密宗那样发心的现在还没几个,我们现在还做不到的话,可以用观想的方法,观想五种圆满。比如,观想我们到了观音菩萨的净土,把上师观为观音菩萨,我们都是他的眷属;我们到了五台山,把上师观为文殊菩萨,我们都是他的眷属;我们到了地藏菩萨那里,我们观想上师为地藏王菩萨,我们都是他的眷属;我们到了峨眉山,我们观想上师是普贤菩萨,我们都是他的眷属。以上是住所圆满、上师圆满和眷属圆满,就这样简单的观想一下就行了。另外,我们听闻的都是菩萨讲的法,都是大圆满法,并且天天都讲这样的法,这就是法圆满和时圆满。

      课后师兄们要自己去完成作业,每天好好的考察自己和别人的心,好好的考察有没有轮回?怎么证明轮回;还要看看这个世界有多少人知道了这些,多少人不知道这些。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得出的这个结论就叫见地。之所以叫“见”,因为那是自己对一件事的看法。我们不能单单的引用佛的看法、上师的看法,我们自己还要有自己的看法,没有自己看法的人就如同没有眼睛的人一样。我们自己的看法从哪里得来?从闻思、观察得来,从用自己身体这个仪器去探测世界得来。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所有的法意多多的探测,不停的思考和观察,最后得出这样的见解,叫“见地”。知道了佛的“心”殊胜,我们心里有了正确的见地后,就要向佛、向上师学习,就要开始实修实证。现在没有人一开始就会自己修,自己一个人修不起来,大家一定要共修,跟着共修一、两年,时间长了感觉就出来了,那时自己就会比以前更有智慧、更快乐,就能找到生命的目标,就会感觉活得更有意义。逐步把修行贯穿到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中,这就叫“行”,“行”,就是行持,也叫应用,就是把好的东西拿到生活中去用,行住坐卧中都时时应用学习到的佛法,然后自己的心就能真正的静下来,自己也就容易明心见性了。上师说,当我们把信心之门、禅定之门、智慧之门一个一个的都打开,最后所有的门都打开了,自己本来有的如来藏显现出来了,这就是得到证果了。以上是对见修行证简单的讲述。

      闻思修是显密共同的教法,见修行证是密宗修慧里面指导我们实修的方法,每个师兄都要按照见修行证这么做才行。这也是今天作业的内容,每个师兄都要这样去做,否则的话,就如同自己不喝茶水就不会知道茶水的味道一样。自己没有“见”到就不会去“修”,没有“修”就没有“行”,没有“行”就没有“果”。现在知道佛理的人很多,但实修实证的很少,不研究、不闻思、不实修是不行的。师兄们一定要共修,在行住坐卧中实修实证,这样好好的把前行法修完了,再到上师的寺庙去修大圆满的正行。到寺庙去修大圆满正行这本身也是共修,师兄们要把在寺院共修学到的打坐、禅定等经验带回汉地来指导、帮助其他的师兄,在西藏修了益西喇嘛的人要是不把这些好的经验带回来,那说明自己还没学好。

      下面我把上师前世转世的过程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在古代,上师的前世曾在印度、西藏转世过。上师在很早以前说过,在印度转世的时候,上师最早是从金刚萨埵的净土来的,上师也是从普贤王如来那里来的。这一世,上师刚转世回来还很小的时候,上师看自己的家就像普贤王如来的宫殿一样,宫殿里面坐的就是上师,也就是普贤王如来。在古代印度迦牟尼佛时代,上师是舍利子的转世,以后是嘎拉多吉(胜喜金刚)的转世。说上师是舍利子转世不是我自己乱讲的,是旺扎喇嘛跟我说的,旺扎喇嘛说,“格萨仁真,仁波切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是舍利子尊者。”舍利子尊者的故事很多,心经里也有讲的,舍利子尊者特别好看的故事叫斗劳度差,舍利子尊者为弘扬佛法与外道劳度差比神通;上师还是嘎拉多吉,有关嘎拉多吉的故事莲花生大士传记里有;上师还是毕瓦巴尊者,印度的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他曾把太阳定在天上三天;上师还是勇士尊者,翻译成汉语是勇士阿阇黎。

      今天给大家所讲的都是上师在印度的转世,都是上师以前给我们讲传记的时候讲的,当时还有其他几个师兄在一起听,你们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好好看看这些转世的故事,这也是今天的作业,每个人都要做。多多的看看这些故事,看完后你们就能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上师了。既然都是“研究生”,材料我给你们,你们要自己研究,答案自己去找。

       今天我们讲了发心殊胜,师兄们课后要去看《普贤上师言教》和《解脱道明灯》里的相关内容,那里面讲得非常好,更有次序和系统性。有关正行无缘殊胜我们将在下一次课继续讲解。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4-28 23:22 , Processed in 0.060347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