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Project Gemini(双子星计划)
----美国人开始学习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
提纲:
1、铺向月球之路:双子星计划
2、无人项目 双子星1&2
3、双子星3
4、双子星4
5、双子星5
6、双子星6&7
7、双子星8
8、双子星9A
9、双子星10
10、双子星11
11、双子星12
1、铺向月球之路:双子星计划
1957年10月7日,苏联,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随着火箭发动机巨大的轰鸣,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被送入了太空,虽然这只是一颗发出“嘀嘀”声无线电型号的小家伙,但这已足以震惊全世界,也从此正式拉开了美苏太空竞赛的序幕。随后苏联人又把小狗莱伊卡送入了太空轨道,继而在1961年4月12日,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人类第一个太空人,从拜科努尔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新上任的肯尼迪总统再次感到大为尴尬。从政治角度(汗…….),美国人必须要有所作为了。
“在紧迫的时间表下,我们从没有给出远大的目标,或是没能管理好我们的资源和时间以确保它们的实现。我们必须承认苏联人在他们巨大的火箭发动机上取得的领先,这给了他们好些月的领先,而且要认识到他们会利用这个领先继续在其他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仍然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努力,因为我们无法保证我们有一天会领先,但是可以确定无疑的是,不在这一方面作出努力,我们肯定会落在最后。从全球的观点来看,这样做我们所冒的风险会更大。”
―――肯尼迪总统,1961年5月25日,国会

在这次为美国60年代航天计划定下基调的历史性讲话中,肯尼迪总统向国会要求追加对航天领域的预算资金支持,以实现在未来9年中将宇航员送上月球的目标。美国历史上空前(不敢说绝后,人类今后一定还会有更宏伟的太空计划)的航天工程正式登场。而在此时,美国人冲出地球母亲怀抱的尝试还仅仅只有一次亚轨道飞行,艾尔.谢波德,那可怜巴巴的15分钟飞行。美国人再次迸发出来的热情和资金,使得他们在1969年,如期实现了肯尼迪总统当时在国会上的宣言。
双子星项目,正是美国人奔向月球的历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双子星计划徽标
肯尼迪总统的宣言被美国国会、民众以及航空航天工业系统所接受,两项新的有人驾驶太空飞船计划开始启动:双子星计划和阿波罗计划。

1964年,卡纳维纳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所有的水星计划火箭和双子星火箭从这里发射升空,也包括土星I、土星IB火箭,直到阿波罗7号。背景上,火箭装配厂房(VAB),邻近的发射控制中心(LCC),综合发射设施39正在建设之中,这一切成就了未来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探险行动。
在实现任何将宇航员送到月球的计划前,还有千头万绪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阿波罗计划中从发射升空,到在月球表面着陆,到返回地球,期间需要经历一周乃至更久的时间,宇航员的生理和心理上可否承受这段未知的严苛的旅行?宇航员可否在失重的太空环境下工作,那里在迎光面和背光面存在着500度的温差。两艘宇航船能否在太空中指定位置集合,并完成对接?
为了解决这些生活、工作和飞行控制的问题,双子星计划就此启动
2、无人项目 双子星1&2
双子星1&2是两个技术验证项目,主要就为登月设计的,一些未曾检验过的技术作测试,如新应用的太阳神火箭和飞船的运转等。

画家笔下的双子星飞船剖面图,可以容纳两名宇航员。
设计和制造双子星飞船的合同由麦克唐纳公司承揽,该公司同时也是水星飞船的制造商。这样使得这两种飞船在基本结构上很类似。但是,两人操作的双子星飞船,要更大、更重,更复杂,它大约有19英尺长,直径10英尺,重约8,400磅(约合3,700公斤),尽管相对水星号的空间增大了约50%,由于是两名宇航员在内,使得整体空间还是很狭窄,叫人很不舒服。约翰.杨形容其内部空间时说,“就像是坐在一个侧放在地上的电话亭子里面”。
双子星号主要由两个组成模块,白色部分是飞船和火箭的连接舱,里面容纳推进剂、供宇航员使用的水箱和氧气箱以及其他补给,这一部分在返回地球的时候被先行抛弃。黑色部分是返回舱,也是指令舱,容纳宇航员,其外表面覆盖有隔热层, 指令舱内部的布置就像一架飞行员并排布置的喷气式战斗机或者轰炸机。

一名麦克唐纳公司的工程师在检查一个双子星号的风洞模型

NASA的工程们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里检测一艘双子星飞船,下部的设备舱的舱壁上有很多开口检测面板。
1963年5月,水星计划正式结束,双子星计划闪亮登场。为了将来的计划需要,新增加了23名宇航员(分成两组招募的,分别以“新来的9个”和“那14个”而闻名),加上原有的7名(尽管这7个人中有些即将离开太空飞行生涯),大家都各自分配了和双子星及阿波罗计划有关的任务。

双子星-太阳神火箭发射升空。
1964年4月8日,头两艘无人驾驶的双子星飞船中的第一艘,双子星1发射升空,主要用于检测运载火箭和飞船的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和飞行控制系统、地面控制系统的监测能力等。

双子星2于1965年1月19日发射升空,主要检测飞船的结构、主要及次要系统运转、防热隔离系统的保护能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