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0-31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求直接减免希腊债务,这个财长的话是正确的。
历史表明,只有减免债务才能解决主权债务危机。历史告诉我们,债务减免能够促进债务国繁荣、增强民主。他呼吁德国做一个“负责任”的经济大国。德国人在希腊危机中忘记了战后债务减免的“历史教训”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史教授阿尔布雷赫特·里奇尔(Albrecht Ritschl)2011年就指出,德国是20世纪最大的“债务违约国”,正是国际债权人施予的债务减免成就了德国“经济神话”。
事实上,德国在二十世纪经历了两次大规模主权债务减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背负着33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1930年,当德国遭遇经济大萧条时,政府坚持平衡预算的政策,为的是让国际债权人相信:德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债务国。
寄希望于债权国会拿免除赔款作为回应,当时的德国总理布吕宁(Heinrich Brüning)大幅削减公共开支和投资。即便失业率达到纪录高位,他依然选择了财政紧缩之路。
布吕宁的政策显然带来了负面影响。随着经济衰退加剧,德国温和派甚至是社会民主党派还继续坚持“平衡预算胜过一切”,导致越来越多选民放弃了中立立场,并在1932年大选中支持了极端主义者党派。那之后不久,其中一位极端主义者成为了总理——他的名字叫希特勒。
《华盛顿邮报》的文章说,如今,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要求希腊坚持同样的政策,希腊则正遭遇着同样的萧条。文章说,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悖论是:德国一方面悔悟并承认着恐怖纳粹时代的责任,另一方面却又继续欣欣然地故意无视那些导致纳粹政府上台的经济决策错误。
二战后的德国再次面临着战争赔款造成的债务危机。
不过,战胜国这一次吸取了先前的教训。为帮助欧洲重建,美国二战后实施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根据这项计划,美国在四年内向欧洲输送了130亿美元资金(相当于今天的1500亿美元)。其中德国获得14亿美元援助,是希腊的四倍。
德国智库IFO主席沃勒席恩(Hans Werner-Sinn)三年前表明,德国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的规模只占当时GDP的4%。不过,《卫报》的文章指出,直接资金输送只是德国所接受援助的一部分。远比14亿美元更加重要的是,1953年伦敦会议决定给予德国债务减免。《纽约时报》的文章说,1953年2月27日签订的协议使联邦德国的债务减记了一半。
马歇尔计划有一个外壳,即欧洲复兴计划;它还有一个内核,那就是基于对德国债务减免和与德国贸易一体化的欧洲经济重建。这一计划的实施影响蔚为深远。当20世纪50年代西欧在接近200%的债务/GDP比率中挣扎时,联邦德国享受着低于20%的债务/GDP比。债务减免和强制性重返欧洲市场,才是德国真正从马歇尔计划受益之处。
战后的德国债务危机和拉美债务危机中,谈判的前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都被用来沟通和重新安排债务延期及降低利率,仅巴西一国就实行了六次债务重组。但直到债务减记后,危机才被终结,经济才开始改善。而慕尼黑大学瑞恩哈特(Reinhart, Carmen M.)和特莱贝司基(Christoph Trebesch)教授最近的一项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危机只有在债务面值大幅减记实施之后才会结束,延期和降低利率等柔性形式通常不会带来经济加速增长和信用评级改善。
反观希腊,自2010年起从欧盟和IMF那里总共获得价值2400亿欧元的救助资金,国内经济是否有所改善呢?
答案是否定的。路透社说,希腊经济目前已经萎缩25%;失业率则超过25%,每两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失业;大约75%的银行贷款成为坏账。
希腊所接受的救助被用来偿还德国、法国和其他外国银行,以及持有希腊国债的投资者。即便这些救助资金给希腊带来好处,那也是微不足道的。
希腊在解决特有的经济管理不善方面鲜有作为。但如果经济的改善成果会流向国际债权人,希腊也没有太多动机来解决这些问题。
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坚持着这样的信条:债就是债,债必得偿。对默克尔而言,在保证希腊人民安居乐业和赢得国内民意支持之间,她恐怕惟愿选择后者。默克尔忘记了,二战后的德国是如何从债务减免中重新站起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