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2-2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歐洲難民問題成因
要解決問題必先了解問題成因,以下兩首詩可能係諾氏對難叱問題成因嘅預測。
C1 Q55
Soubs l’opposite climat Babilonique, 在巴比倫相對氣候之地,
Grande sera de sang effusion, 會大規模流血,
Que terre & mer, air, ciel sera inique, 海,陸,天空是不公正的,
Sectes, faim, regnes pestes, confusion. 教派,飢餓,大瘟疫,混亂。
C3 Q4
Quand seront proches le defaut des lunaires, 當違約的月球的人將接近 ,
De l’vn a` l’autre ne distant grandement, 彼此並不很遙遠,
Froid, siccite’, danger vers les frontieres, 寒冷、乾燥危及邊界,
Mesme ou` l’oracle a prins commencement. 包括在開始預言的地方。
兩首詩第一句理解比較曲折。巴比倫地理上就係今日伊拉克,屬沙漠氣候,反而利凡特海岸(敘利亞、黎巴嫩)面向地中海,氣候相對怡人(黎巴嫩內戰前曾被稱為「東方瑞士」,就係因為氣候怡人、風光秀麗)。地緣政治上,伊拉克曾經同伊朗、科威特交戰,伊拉克面向東方同東南方;而敘利亞長期介入黎巴嫩內戰及以阿戰爭,敘利亞面向東地中海沿岸。所以「在巴比倫相對氣候之地」從氣候同地緣政治理解係指敘、黎兩國。詩中後兩句係兩國內戰相同結果:戰亂中人民唔再相信世界有公義,而饑荒、疾病、混亂都係戰爭必然結果。「教派」係指參戰各方有唔同派系背景或後台,「教派」本身亦係內戰主要因素。
「當違約的月球的人將接近」句意難明,「月球的人」應該唔係指月球生物,而係指以月亮為旗幟嘅人,因為諾氏亦會稱日本人為「屬於太陽的人」、稱納粹黨為「拖著帶勾的鐵十字」嘅「魔門司祭的一黨」,所以將「月球的人」理解為「以月亮為旗幟嘅人」應該合理(雖然有人指諾氏响另一首詩稱中國為「月亮」),而咩人會以月亮為旗幟?當然係穆斯林。當穆斯林要經地中海、希臘非法入歐時,其實彼此間距離並唔遙遠。至於 C3 Q4 最後兩句就不明所指,但諾氏似乎擔心寒冬會損害法國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