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105|回复: 3

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30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本文作者:老油条


我们所知的24~36V以下为安全电压并不是个绝对的界限,在某些情况下,所谓的安全电压仍然会致人死命。那么影响触电危险程度到底有那些因素呢?我在以下作出解答。
  一、电流的大小
无论是什么种类的电流通过人体,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感觉越强烈,引起心室颤动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触电时危险就越大。对于工频交流电,按照通过人体电流大小不同,人体呈现出的不同反应,可将电流分以下三级。
  1、感知电流
  感知电流是引起人感觉的最小电流。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感知电流。成年男性平均为1.1毫安,成年女性约为0.7毫安。感知电流一般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2、摆脱电流
  摆脱电流是指当人触及带电体时能不依靠外力自主地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摆脱电流。成年男性约为9~16毫安,成年女性约为6~10毫安。
  3、致命电流
  致命电流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危及人生命的最小电流。在不超过数百毫安的情况下,电击致命的主要原因则是因电流引起心室颤动造成的。一般成年人平均致命电流按30~50毫安考虑。
  我们通常可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所推荐的下表所列实验数据,来考虑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工频电流的人体作用的分析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流   电流     通电时间          人的生理反应
 范围  (毫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0~0.5    连续通电            没有感觉
  A1     0.5~5     连续通电      开始有感觉,手指手腕等处有痛感,没有痉挛,可以
                                          摆脱带电体
A2    5~30        数分钟以内           痉挛,不能摆脱带电体,呼吸困难,血压升高,是可
                                          以忍受的极限
A3    30~50       数秒到数分            心脏跳动不规则,昏迷,血压升高,强烈痉挛,时间
                                          过长即引起心室颤动

                   低于心脏搏动周期         受强烈冲击,但未发生心室颤动
B1    50~数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过心脏搏动周期         昏迷,心室颤动,接触部位留有电流通过的痕迹


                                         在心脏搏动特定的相位触电时,发生心室颤动
                 低于心脏搏动周期        昏迷,接触部位留有电流通过痕迹
B2      超过数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过心脏搏动周期         心脏停止跳动,昏迷,可能致命的电灼伤


表中,O是没有感觉的范围;A1、A2、A3是一般不引起心室颤动,不致产生严重后果的范围;B1、B2是容易产生严重后果的范围。


二、触电持续时间
  人触电后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危险性越大。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1、触电持续时间越长,由于电流在人体内能量积累增加,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越小,触电危险性增大。
  心室颤动电流和时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达:

           当t≥1秒时  I=50(毫安)
           当t<1秒时  I=50/t(毫安)

  2、在每一心脏博动周期中,心脏收缩与舒张这一过程之中有一段0.1秒的特定时刻为易激期,对电流最为敏感。触电持续时间越长,电流与特定时刻重合的可能性愈大,触电危险性增大。
  3、触电持续时间越长,电流对人体内部伤害作用愈强烈,人体因出汗使人体电阻下降,从而使通过人体的电流进一步增大,增加了触电的危险性。

三、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电流通过人体胸腔时,使心脏机能紊乱,可能引起心室颤动,破坏心脏正常“泵血”功能,使人体血液循环中断而死亡。
  电流通过人体中枢神经或其它有关部位时会引起中枢神经严重失调而死亡。
  电流通过人体头部时,使人昏迷不醒。当电流较大时,会对大脑造成严重损伤使人长时间不醒而死亡。电流通过人体脊髓,造成人的肢体发生截瘫。
  人的心脏是薄弱环节。因此,从左手到前胸到后背是最危险的途径;从左脚到右脚的途径危险性较小,但可能导致痉挛而摔倒,使电流通过全身或造成其它二次事故。电流途径与通过心脏的百分数如下表所示:

通过人体心脏电流的百分数
————————————————————————————————————————————
  电流途径             左手~双脚    右手~双脚     左手~右手      左脚~右脚

通过心脏的电流(%)   6.7          3.7             3.3              0.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电流种类
  直流电流、高频电流、冲击电流对人体都有一定的伤害作用,但其伤害程度一般比工频电流要轻。
  直流电最小感知电流男性为5.2毫安;女性为3.5毫安。平均摆脱电流男性约为76毫安;女性约为51毫安。可能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通电0.03秒时约为1300毫安;3秒时约为500毫安。
  电流频率不同对人体伤害程度也不同,频率在25~300赫的交流电,对人体伤害最为严重。1000赫以上,伤害程度明显减轻,但高压高频电流也有可能有电击致死的危险。在同等级电压情况下,频率不同则人体感知、摆脱、致命电流也不同,如下表所示。

同电压但不同频率时感知、摆脱、致命电流比较表
————————————————————————————————————————————
电流种类                感知电流               摆脱电流             心室颤动电流
————————————————————————————————————————————
交流电50~60HZ        0.7~1.1毫安              10.5~16毫安             30毫安
交流电1000HZ          8~12毫安                50~70毫安          数百毫安3秒时
直流电               3.5~5.2毫安              51~76毫安           百毫安以上3秒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人体状况
  人触电时,当接触电压一定时,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人体电阻。人体电阻越小,则通过人体电流越大,触危险性越大。但人体电阻不是固定不变的,影响人体电阻变化的因素很多。如接触电压升高、皮肤潮湿、触电持续时间长、环境温度高、皮肤损伤、与带电体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大等等,都会使人体电阻降低。

不同条件下的人体电阻(欧)
————————————————————————————————————————————
接触电压        人     体     电     阻
 (伏)   皮肤干燥①     皮肤潮湿②    皮肤湿润③    皮肤浸入水中④
————————————————————————————————————————————
 10     7000     3500     1200      600

 25     5000     2500     1000      500

 50     4000     2000     875       440

 100    3000     1200     770       375

 250    1000     1000     650       325
————————————————————————————————————————————
①干燥场所的皮肤,电流途径为单手至双足。
②潮湿场所的皮肤,电流途径为单手至双足。
③有水蒸气等特别潮湿的场所的皮肤,电流途径为双手至双足。
④游泳池或浴池中的情况,基本上为体内电阻。


随电压而变化的人体电阻
————————————————————————————————————————————
 U(伏)  12.5     31.3     62.5     125     220    250     380     500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欧)  16500   11000     6240     3530    2222   2000    1417    1130    64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毫安)  0.8     2.84      10       35.2    99     125     268     443     156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健康状况是决定触电时伤害程度的内在因素.如果有心脏病、精神病、结核病、酒醉者,在触电时防卫能力差,后果比较严重。
  女性对电流较比男性敏感,儿童较比成年人敏感,因此触电后危险性比较大。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一般有两种:
   1、电击性休克,触电后意识丧失、呼吸和心脏麻痹,血压下降,又称“电假死”。
   2、电烧伤,即触电后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烧伤。
   电击伤害的表现有:
   1、电流斑:电击典型损伤,直径6-8mm的圆形或椭圆形灰白斑,硬且干燥。中间凹陷,无炎症反应,四周毛发无烧燎现象。
   2、异型烧伤:电流强大时,会留下导体接触面形象,组织有碳化现象,可以深达骨骼,使肢体断裂,骨骼融化形成小珠,(骨珍珠)。
   3、皮肤金属化:金属导体会析出微粒附于皮肤上,称为皮肤金属化。铜为淡绿和黄褐色,铁为灰褐色。
   4、类机械性损伤:轻度表皮环死,似切创损伤等,但没有出血与炎症反应。

一般认为电击死亡是由于电流引起心室纤维颤动,进而使呼吸中枢衰竭而窒息死亡。
解剖也证明除了一般的窒息征象外,多无其他特殊病变,有时可见心腔扩张、心外膜下出血、心肌纤维断裂、肺气肿或水肿等。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30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X-X
静电对人体的危害我了解的不多,主要体现在春冬季空气干燥,相信许多人都曾遭遇过这样的情形,握手时彼此指尖接触时或者手接触到金属物体时有被“触电”的刺痛感;早晨梳头时越梳越乱,甚至怒发冲冠;晚上脱衣服时会伴有“噼噼啪啪”的蓝色闪光。这些都是静电现象。
  在干燥的季节如何避免静电,创造静电易于泄露的环境。静电不仅从接地体泄露,还从空气中泄露。当空气相对湿度高于50%,静电就不易积累。因此,为了防止静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有关生产、储存、运输、经营场所在冬春干燥季节,注意喷水加湿,在室内适当养些花草,当天气特别干燥时可使用加湿器,改变室内空气湿度。
  在户外时尽量避免手触金属物;对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空调等应接地线。电视机最好不要放在卧室,看电视时要打开窗户且离开屏幕2-3米。看完电视或使用电脑后要用清水洗脸洗手;对老人、小孩和查不出病因的以及病患者,建议选择柔软光滑的纯棉或丝质衣物,不要穿化纤衣服,以减少静电对身体的不良刺激。


还有就是一些相对精密的电器,比如电脑。三种情形会对电子元件造成以下影响: 1.元件吸附灰尘,改变线路间的阻抗,影响元件的功能和寿命。 2.因电场或电流破坏元件绝缘层和导体,使元件不能工作(完全破坏)。 3.因瞬间的电场软击穿或电流产生过热,使元件受伤,虽然仍能工作,但是寿命受损。 一次一个朋友冬季外出回来直接开电脑,需要输密码时手指刚接触键盘,突然听到啪的放电声。然后系统就检测不到键盘了
~~~$惨啊$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7 08:23 , Processed in 0.09324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