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文作者:老油条
我们所知的24~36V以下为安全电压并不是个绝对的界限,在某些情况下,所谓的安全电压仍然会致人死命。那么影响触电危险程度到底有那些因素呢?我在以下作出解答。
一、电流的大小
无论是什么种类的电流通过人体,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感觉越强烈,引起心室颤动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触电时危险就越大。对于工频交流电,按照通过人体电流大小不同,人体呈现出的不同反应,可将电流分以下三级。
1、感知电流
感知电流是引起人感觉的最小电流。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感知电流。成年男性平均为1.1毫安,成年女性约为0.7毫安。感知电流一般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2、摆脱电流
摆脱电流是指当人触及带电体时能不依靠外力自主地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摆脱电流。成年男性约为9~16毫安,成年女性约为6~10毫安。
3、致命电流
致命电流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危及人生命的最小电流。在不超过数百毫安的情况下,电击致命的主要原因则是因电流引起心室颤动造成的。一般成年人平均致命电流按30~50毫安考虑。
我们通常可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所推荐的下表所列实验数据,来考虑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工频电流的人体作用的分析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流 电流 通电时间 人的生理反应
范围 (毫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0~0.5 连续通电 没有感觉
A1 0.5~5 连续通电 开始有感觉,手指手腕等处有痛感,没有痉挛,可以
摆脱带电体
A2 5~30 数分钟以内 痉挛,不能摆脱带电体,呼吸困难,血压升高,是可
以忍受的极限
A3 30~50 数秒到数分 心脏跳动不规则,昏迷,血压升高,强烈痉挛,时间
过长即引起心室颤动
低于心脏搏动周期 受强烈冲击,但未发生心室颤动
B1 50~数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过心脏搏动周期 昏迷,心室颤动,接触部位留有电流通过的痕迹
在心脏搏动特定的相位触电时,发生心室颤动
低于心脏搏动周期 昏迷,接触部位留有电流通过痕迹
B2 超过数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过心脏搏动周期 心脏停止跳动,昏迷,可能致命的电灼伤
表中,O是没有感觉的范围;A1、A2、A3是一般不引起心室颤动,不致产生严重后果的范围;B1、B2是容易产生严重后果的范围。
二、触电持续时间
人触电后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危险性越大。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1、触电持续时间越长,由于电流在人体内能量积累增加,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越小,触电危险性增大。
心室颤动电流和时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达:
当t≥1秒时 I=50(毫安)
当t<1秒时 I=50/t(毫安)
2、在每一心脏博动周期中,心脏收缩与舒张这一过程之中有一段0.1秒的特定时刻为易激期,对电流最为敏感。触电持续时间越长,电流与特定时刻重合的可能性愈大,触电危险性增大。
3、触电持续时间越长,电流对人体内部伤害作用愈强烈,人体因出汗使人体电阻下降,从而使通过人体的电流进一步增大,增加了触电的危险性。
三、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电流通过人体胸腔时,使心脏机能紊乱,可能引起心室颤动,破坏心脏正常“泵血”功能,使人体血液循环中断而死亡。
电流通过人体中枢神经或其它有关部位时会引起中枢神经严重失调而死亡。
电流通过人体头部时,使人昏迷不醒。当电流较大时,会对大脑造成严重损伤使人长时间不醒而死亡。电流通过人体脊髓,造成人的肢体发生截瘫。
人的心脏是薄弱环节。因此,从左手到前胸到后背是最危险的途径;从左脚到右脚的途径危险性较小,但可能导致痉挛而摔倒,使电流通过全身或造成其它二次事故。电流途径与通过心脏的百分数如下表所示:
通过人体心脏电流的百分数
————————————————————————————————————————————
电流途径 左手~双脚 右手~双脚 左手~右手 左脚~右脚
通过心脏的电流(%) 6.7 3.7 3.3 0.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电流种类
直流电流、高频电流、冲击电流对人体都有一定的伤害作用,但其伤害程度一般比工频电流要轻。
直流电最小感知电流男性为5.2毫安;女性为3.5毫安。平均摆脱电流男性约为76毫安;女性约为51毫安。可能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通电0.03秒时约为1300毫安;3秒时约为500毫安。
电流频率不同对人体伤害程度也不同,频率在25~300赫的交流电,对人体伤害最为严重。1000赫以上,伤害程度明显减轻,但高压高频电流也有可能有电击致死的危险。在同等级电压情况下,频率不同则人体感知、摆脱、致命电流也不同,如下表所示。
同电压但不同频率时感知、摆脱、致命电流比较表
————————————————————————————————————————————
电流种类 感知电流 摆脱电流 心室颤动电流
————————————————————————————————————————————
交流电50~60HZ 0.7~1.1毫安 10.5~16毫安 30毫安
交流电1000HZ 8~12毫安 50~70毫安 数百毫安3秒时
直流电 3.5~5.2毫安 51~76毫安 百毫安以上3秒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人体状况
人触电时,当接触电压一定时,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人体电阻。人体电阻越小,则通过人体电流越大,触危险性越大。但人体电阻不是固定不变的,影响人体电阻变化的因素很多。如接触电压升高、皮肤潮湿、触电持续时间长、环境温度高、皮肤损伤、与带电体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大等等,都会使人体电阻降低。
不同条件下的人体电阻(欧)
————————————————————————————————————————————
接触电压 人 体 电 阻
(伏) 皮肤干燥① 皮肤潮湿② 皮肤湿润③ 皮肤浸入水中④
————————————————————————————————————————————
10 7000 3500 1200 600
25 5000 2500 1000 500
50 4000 2000 875 440
100 3000 1200 770 375
250 1000 1000 650 325
————————————————————————————————————————————
①干燥场所的皮肤,电流途径为单手至双足。
②潮湿场所的皮肤,电流途径为单手至双足。
③有水蒸气等特别潮湿的场所的皮肤,电流途径为双手至双足。
④游泳池或浴池中的情况,基本上为体内电阻。
随电压而变化的人体电阻
————————————————————————————————————————————
U(伏) 12.5 31.3 62.5 125 220 250 380 500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欧) 16500 11000 6240 3530 2222 2000 1417 1130 64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毫安) 0.8 2.84 10 35.2 99 125 268 443 156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健康状况是决定触电时伤害程度的内在因素.如果有心脏病、精神病、结核病、酒醉者,在触电时防卫能力差,后果比较严重。
女性对电流较比男性敏感,儿童较比成年人敏感,因此触电后危险性比较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