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571|回复: 1

从柏林电影节看中国新锐电影的误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7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柏林国际电影节堪属一年一度的世界电影艺术盛宴,每年的2月中下旬都要在柏林鸣锣登场,历时10天的电影盛会总会令热爱艺术的德国人兴奋万分,许多观众都是从外地甚至是从其他国家赶来。每到这个时候,柏林的大小旅馆都爆满。大家都非常珍惜这一段难忘的时光,因为这不仅是电影工作者之间交流的良机,也是观众们和心仪的电影艺术家们近距离接触和沟通的绝好机会。几乎在每场的参展影片放映后,主办方都会安排该片的制作人员和主要演员与观众见面,面对面地向观众们介绍该片的拍摄过程并回答观众们感兴趣的问题。上个世纪末,中国电影一直是这场盛会的重头戏,可是近年来西方观众对中国电影已不似以往的热情,这里面的因素虽然错综复杂,但总的说来,还是和中国近年来电影工作者对艺术的态度和拍摄理念分不开。                                            
       自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中国电影以《红高粱》敲开了柏林电影节的大门,连续十几年,中国电影一直在柏林电影节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时,《红高粱》也为张艺谋、姜文、巩俐后来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紧接着,又有谢飞的《本命年》和《香魂女》连续两年分别在柏林获得金、银熊大奖,李少红携王志文、王姬凭《红粉》一片捧回银熊,接下来又有王小帅、贾障柯、章子怡、孙周、孙红雷在柏林被认可。难怪行内人都说:柏林是中国电影的福地。如此一来,难免给人以假象,似乎这里机会遍地,容易让新面孔一夜成名。于是,近几年就有一些号称中国的新锐电影不断地涌向柏林,有相当一部分影片是在国内未通过审查而从地下流入柏林的,他们试图借助柏林电影节的认可为自己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电影节的参展影片不乏优秀之作,比如03年参加影片大观单元的《男人四十》和青年论坛的《卡拉是条狗》,04年的香港影片《忘不了》和李雪健主演的《云在南方》。然而,纵观这些影片后,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来到柏林的某类中国的新锐电影工作者在参展中不知不觉地已经走进了误区。
        误区1:急功近利,把柏林电影节当作名利场,他们千里迢迢地把电影带到柏林来,不是着眼于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们进行交流和探讨,而是为了获奖或者为片子找买主,达到目的皆大欢喜,反之就打道回府,将这样一个电影工作者之间、电影工作者和观众之间近距离交流得失、取长补短的绝好机会生生错过。我曾问过一位来自国内的新锐电影制作人士在电影节上都观赏了什么电影?他回答说:“我没时间看电影,也不爱看电影,我这次到柏林是推广新片的!”这时,我才明白,原来竟然还有这样一些根本不爱看电影的电影制作人,你不去了解世界电影的发展趋势就不会知道自己究竟差在哪里,好在哪里,找不出差距如何发展?那么他们平时口口声声的“热爱电影事业,发展中国电影”的说词岂不就成了叶公好龙之举了吗?
        误区2:自言自语,自鸣得意。这类电影人故意拍一些晦涩难懂的东西来显示个性,似乎别人看不懂就足以证明自己水平高,用繁复的拍摄手法来诠释简单的情节,或者故意把观众当弱智,明明一目了然的事情要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加之苍白的对话、破败的场景、摇晃不定的镜头,还有演员呆滞的目光和木然的表情,都足以将影片创作者肤浅的功底暴露无遗。曾经问过拍摄这样一部电影的新锐导演何以如此?得到的回答是:“无论别人如何评价,这是我自己的电影,我是想通过拍摄这部影片来证明我自己!”话虽然说得铿锵有理个性十足,可别忘了,电影是大众的艺术,你的影片如果不是为大家拍的而只为证明你自己,那么真没必要万里迢迢飞到柏林来,足不出户地站在自家穿衣镜前,随心所欲地展示自己,然后拍拍巴掌为自己鼓鼓劲叫声好,这样的证明就足够了。无论做什么事情,失败往往是积累经验总结自己的过程,拍电影也一样,不怕你水平低,只怕你明明是水平低竟然不承认,还自鸣得意地认为是曲高和寡,甚至自己编造(或者臆想?)新闻来蒙蔽国内的观众,说什么他的作品已经震惊柏林、引起欧洲媒体的广泛关注、德国观众争相讨要签名并拥吻…然而,据我所知,这部电影看跑了近八成的观众,新闻发布会上根本看不到西方记者,5个中国记者还提前退场了两人,其中一个就是本人。如果中国电影工作者不走出自恋的误区,走向世界的大门即使已经向你敞开,也会在你还未来得及饱览美景时倏然关闭。到那时,你孤零零地站在宽广的舞台上竟然无人喝采,任你自己已经拍疼了巴掌。
        误区3:盲目追求另类怪异,通过感官刺激致观众于惊悚。李少红的近作《恋爱中的宝贝》,一如以她往的萎靡颓废风格,却少了维美的画面,代之而来的是神经兮兮的诡秘,还有吓你没商量的开膛破肚自杀镜头,然后是周迅扮演的神经病宝贝死后出窍的灵魂。李少红通过这个电影试图说服观众理解精神病的内心世界,她甚至还让男主人公走进并认可精神病宝贝内心世界如何如何美好,美好得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我不禁想起孟老夫子说过话:“尔非鱼,安知鱼之乐?”你又不是精神病,你怎么知道精神病内心世界什么样?观众们也不是精神病,何以引导他们接近并接纳那个癫狂而不可理喻的世界?连大导演李少红都玩起了新锐电影,而且还不屑于挖掘千千万万正常人的内心,偏偏看中了那个陷入恋爱中的精神病宝贝的故事来演绎另类。当一些德国观众看过了“宝贝”后了解到李少红何许人时,都不可思议地说:“还以为她是个20多岁的小丫头,谁能想到竟然50出头呢!”国内的记者还对这段评价津津乐道的,莫非他们没听出来这里有对李大导演江郎才尽晚节难保的婉惜和喟叹?
        误区4:为获奖而获奖.不在影片的艺术价值上下功夫,更无心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而是费尽心机揣摩评委的喜好,甚至不惜雇用西方人士加盟拍摄,也许西方人更了解柏林电影节的口味,哪怕他们摄取所感兴趣的镜头极尽渲染中国的贫困愚昧之能事,虽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国,但西方人却喜欢,哪怕这样的电影大大地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柏林电影节曾经厚待过经张艺谋精心装扮过的红棉袄、抿裆裤的村姑形象,如今冷落了追随而至的村姐村妹们也是情理之中。世界电影早已经多元化了,无论是评委还是观众,要关注的题材可谓数不胜数,谁还有耐心专注于中国西北农村的大棉袄二棉裤外加烟袋锅破土炕?
        误区5:疯狂自恋,难以自拔。 本来已经是年过半百的年龄,却偏以风骚狐媚的形象示人,一颦一笑都透出和岁月抗争到底的顽强与无奈。在本届电影节的参展单元,刘晓庆送来了她的复出作品之一<<春花开> > ,影片向观众叙述了一个海市蜃楼似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徐娘半老风韵逼人的个体朔料花加工厂的老板娘,同时被两个20多岁的小伙子神魂颠倒地爱着,一个是帅气朴实的工艺员,另一个是风流潇洒的大学毕业生,大学生不但会制造浪漫,还会在很多人面前对老板娘吟诵海子的爱情诗,刘晓庆扮演的春花老板娘那颗50大几的秋心,竟然被这等小儿科的追求把戏深深打动,继而以身相许,最后导致两个年轻人为了得到她而自杀而血拚而逃亡……与其说是刘晓庆成就了这部令人难以置信的电影,倒不如说是这部电影又一次帮她圆了一个青春不老的美梦。然而,不管你的心态多么年轻,不管你多么地蔑视衰老,观众眼里的事实却是,在无敌的岁月面前,青春和美貌是那样的不堪一击,相信以刘晓庆的个人魅力,如果能走出永葆青春的误区, 不再扭捏作态,而是大大方方地向观众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公允地说,她还不失为一代名优。
        事实证明,幸运女神总是光顾那些对艺术执着追求和奉献的人,作为中国的电影工作者,如果抛开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单纯地靠揣度某些西方评委们的口味来制作他的电影的话,即使侥幸获了奖,靠这种投机心态作出的电影又会有多长的生命力?结果往往会随着电影节一时的喧嚣而沉没,以后再不会有人想起它。别忘了,电影毕竟是拍给观众看的而不是拍给自己看的,当然更不是拍给评委们看的,失去了观众也就失去了市场,不要一味地强调自我而忽视了观众,更不能为了投合评委最终连自己都找不到了。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5-7-8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2 07:38 , Processed in 0.057957 second(s), 2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