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716|回复: 5

[八卦专栏] 《人民的名义》10天就过审 审委组熬夜看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4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人民的名义》10天就过审 审委组熬夜看完(组图)[size=0.9em]文章来源: 封面新闻 于 2017-04-04 03:19:3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size=0.9em]打印本新闻(被阅读 13468 次)




“《人民的名义》,真正的好剧。”、“《人民的名义》,现代版官场现形记,真心好看。”、“《人民的名义》尽显官场生态,真的太精彩了,就是更新太慢,看得心欠欠的啊。”4月3日,小长假第二天,被称为“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刷屏朋友圈,被不少年轻人点赞。

《人民的名义》热播,标志着沉寂十年的反腐题材剧高调复苏,与现实中轰轰烈烈的反腐行动交相辉映。

《人民的名义》幕后大揭密:

剧中饰纪委书记的“群演” 原来是名资深检察官

《人民的名义》“规格”之高,高在剖析反腐之烈度、深度开创了新境界,高在1.2亿投资创下同题材电视剧之最,也高在让国产剧有了高颜值高智商检察官等方方面面。

在90后年轻人主导的豆瓣网上,这部剧的评分从9.0高开,播至第四集时评分已达到了9.1。期间,《人民日报》也连续发布两篇文章,其中包括一篇头条,对《人民的名义》评价颇高。

反腐大剧热播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该剧编剧周梅森、总制片人兼导演李路、总制片人高亚麟、主演陆毅等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揭秘这部“反腐大戏”的幕后。

1尺度究竟有多大?

最高官员涉及到副国级

2004年之后,受政策影响反腐题材电视剧逐渐淡出荧屏,几乎形成了10多年的空窗期。而在此期间,曾写出 《人间正道》、《绝对权力》、《国家公诉》等小说的作家周梅森也陷入了创作困境,几度搁笔。转机出现在2015年初,伴随着国家反腐工作的大力推进,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剧中心三顾茅庐,力邀周梅森参与创作。来者有一句话最终打动了周梅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这场硬仗中下了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在这样的时代命题下,文艺创作不应该缺席”。

该剧以某部门的一位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开始,抽丝剥茧一步步牵出错综复杂的内幕。最高官员涉及到副国级,剧中还有政法帮、秘书帮等的争斗。前些年在小说创作中颇有顾虑的周梅森坦言,自己剧本写到半途还在考虑,“情节应该触及到怎样的程度才最合适”?结果,他得到的鼓励是———“反腐形势那么严峻,你能这么轻描淡写吗?”周梅森相信,反腐剧的春天又回来了。

在真实与艺术之间追求平衡点,是相当不容易的,周梅森这次把他积蓄10年的“洪荒之力”都用在了这部作品中,他说这是自己创作生涯以来最好的作品,写得酣畅淋漓。李路介绍,贪腐案件中的“苍蝇”、“老虎”都可以在剧中找到代表,“还有当官不作为的、懒政的,都写到了,笔墨还不少。”

2 创作素材源于真实案例?

“我去监狱和落马官员座谈”

据高亚麟介绍,创作《人民的名义》期间编剧周梅森“采访了大量的案例,去检察院体验生活,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翻阅大量案宗、卷宗,然后提炼采访,再开始做。”

周梅森告诉媒体记者,“我写这些腐败官员,没有把他们写成魔鬼,在我眼里,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我见惯了外面那些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官员,但当他们一旦从云端掉下来,我很好奇,他们的心态会是怎样的。带着这样的问题,我提出要去监狱里,了解落马官员的生活。

他说:“我见到的干部都是厅局级,在监狱里待了7到10年。他们都是在掌握实权的高危岗位上,比如县市的一二把手。极少干部是一上来就贪污,大多数都是因为一念之差,或者是因为身边人出事牵涉进去。”

当被问到这些落马官员是什么心态时,周梅森说:“他们都很后悔。不是假装出来的,很真实,都悔不当初。我比较认同的说法,是‘不值得’这三个字。官员们落马之后,如果能意识到自己为了金钱、利益而放弃操守,违背法律是不值得的事情,这样的忏悔才能打动我。”

周梅森还谈到自己的创作素材来源。他说:“在我的小说里,从老省委书记,到现任的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法院院长、市纪委书记,有一大批职务犯罪分子。为了还原场景,我还去了审讯室、检察院的检察指挥中心。举个例子,我在剧里写,H省委常委、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的老婆收了别人三张卡。这是南京市浦口区反贪局的一个真实案例。因为要买的衣服很贵,钱不够,这个官员拿了受贿的卡和自己的卡,检察机关的证据就这么落实了。 ”

3 仅用了十天就过审

审委组熬夜一礼拜看完55集

对贪腐事件的有力揭露让人看得过瘾,但在创作这样一部大尺度的反腐剧时,导演李路也坦言自己有着巨大的压力。因为涉及到敏感的政治题材,所以这部剧终归是带着一定风险的,能否顺利过审就是最大的考验。

据了解,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拍完送审时,编剧周梅森曾跟导演李路打了招呼:“要做好删掉5集、改1000次的准备。”然而没想到的是,审查仅仅十天就通过了,这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周梅森表示,他的前作《绝对权力》和《国家公诉》送审时,分别修改了许多回,而《绝对权力》更是差点就被“毙”了。

而《人民的名义》的顺利过审,也让周梅森看到了反腐剧的春天。

投资方之一的大盛国际传媒总裁安晓芬也表示,在电视剧送审时,因为主创团队和投资方都知道整个剧本触及到了多深的程度,所以大家都是很忐忑的,但是没想到过审很顺利。据安晓芬透露,此次审核部门都对这部剧表示了坚定的支持。“他们都带回家去看,熬夜去看,他们各个审委都真的是这样,一个礼拜就把55集全部看完了。看完了大家给提意见,基本上都是非常肯定的。当时给出了‘气势磅礴,石破惊天’这样八个字的评价。”

高亚麟则说,这个度有最高检把握,也有编剧周梅森老师。其实拍这样的剧,最难的不是反腐尺度的拿捏,而是法律。“我们都是门外汉,法律程序是什么?戏剧创作中,一个戏怎样跌宕起伏不一样?不能太真实,写实就变成纪录片了;还要演绎,但演绎一定要在最高检严谨的办案程序之下进行,这是最难的。”高亚麟说,如果我们拍的剧在法律上漏洞百出,那不成笑话了?做得专业,观众又能看懂,是最大的难点。

4 尺度为何能这么大?

拍到“副国级”,并无“尚方宝剑”

一部电视剧,上亿的投资,一旦遇上播出障碍,便是颗粒无收。破冰胆量何来?李路说:“尝试!敢赌!没有尚方宝剑,没有任何一个‘老大’打过任何包票。我们开了各种讨论会,发现反腐新闻的力度都这么高,作为影视作品也应该往上走一步。”李路和周梅森是20多年的老朋友,当李路得知最高检找周梅森写一部反腐剧时,他拿上好酒到老朋友家,仅看了三集剧本,就出了个不菲的高价自掏腰包买下了,“你知道周梅森是根本不写人物小传的,人物走向在哪里?这些都不知道。不过,他过去的反腐剧成功率很高。我是基于‘周梅森’这三个字,基于13年没有出现反腐剧这种类型,基于中国的反腐力度如此之猛,影视剧却没有反映这三个方面,做了这部戏。”

有“官场小说第一人”之称的作家周梅森潜心八年创作了同名小说和剧本,耗资一亿的全明星阵容大制作,电视台黄金档排播……谁都理所当然地相信,这部剧先拿到了足以破冰的“尚方宝剑”,至少也是有相关领导授意的定心丸,才敢如此大张旗鼓。

然而导演李路直言,没有尚方宝剑。各种讨论会,我们发现反腐新闻的力度都这么高,作为影视作品也应该往上走一步。没有现成的饭给我这样的“业余”导演吃,只有自己培植项目,没有“尚方宝剑”。

事实上,李路拿到的只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剧中心的授权,却不是什么“尚方宝剑”。接受采访时,李路苦笑,两年里没睡过一个踏实觉,遇到的困难是出乎意料的。仅找投资的周折经历,他打算今后写一部长篇报告文学。

5 为争取年轻观众下了功夫

“偷偷加入了感情线”

在进行后期制作时,很多负责制作的“90后、95后”都喜欢上了这部作品,这也让李路感到很欣慰。“过去10年,年轻人根本没有接触过这种类型的戏,常见的要么是婆媳,要不然就是玄幻仙侠二次元,很少切切实实表现当下生活的,我们希望让他们看到我们所生活的真实的世界。”

事实上,在拍摄时,李路也特意加入了时代感比较强的形象,也是希望从另一方面拉近年轻观众。“因为周梅森以前作品里很少出现情感和家庭,比如领导一般都很少涉及家庭生活,这次我们都设立了感情线。”

在李路看来,与年轻一代观众的交流非常重要,“无论是反腐意识的加强还是整体引导,都要从年轻人做起。我们希望能传达给他们一些观念:你有天大的本事,对社会有再大的贡献,都不能触犯法律,一旦触及,就要绳之以法。”

而高亚麟对“吸引到年轻人”表示很意外:“说实话,我们很担心90后会不会爱看,因为没有任何小鲜肉。其实《人民的名义》还有个同名话剧,在保利剧院演出的时候,也没想到年轻人喜欢这种现实主义题材。事实证明反馈不错,看来无论90后、80后,好的东西依然是大家追寻的主流。”

现在,一部电视剧中演员平均年龄接近50岁,还能吸引20多岁的年轻人,这不是常理、逻辑可以预判的。李路感慨:“年轻人喜欢这部剧,非常之重要。证明年轻人的三观是正的。”

6 一众老戏骨里,

还有一位真正的资深检察官

“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感慨。

“是啊,真没想到丁义珍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出事。”京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张树立接话道。

在《人民的名义》中,于诚群饰演了京州市纪委书记张树立一角。就像之前他演过的上百部电视剧一样,这个角色戏并不多。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这位于诚群其实是一名检察官,演戏不过是他的业余爱好。

于诚群在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某下属检察院工作了20余年,其中在一线干了10年反贪,曾获省级反贪优秀侦查员称号。因此,对于反腐,他不仅不陌生,更是驾轻就熟。

在他看来,《人民的名义》生动而真实地展现了反腐过程。结合自己在基层的反腐实践,老于感慨,贪官们的演技、心理甚至是藏钱手段,真的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于诚群进入演艺圈有年头了。他说,2002年,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群众演员招募公告,就过去试了试。这一试,便一发不可收拾。他曾在《决战南京》中饰演南京地下党市委书记王正昆,还曾在《芈月传》中和孙俪对戏。前一阵子热播的古装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也有他的身影。

于诚群说,自己曾是南京铁路分局南京东机务段的一名工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通过招考进入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某下属检察院,成为一名检察官,并曾长期从事反贪侦查工作。

作为检察官的他,这十几年来一边办案还一边拍戏,岂不是有不务正业之嫌?于诚群表示,办案始终是其工作重心所在,拍戏只是业余爱好。

“一个月其实只有几天在外面拍戏,而这几天基本就是利用周末时间。”他说,自己的考勤一直很正常。万一不凑巧,导演要求非周末时间到场拍戏,他就用年假时间顶上去。

由于不能耽误本职工作,这些年下来他基本上都是客串小配角。也曾有过演男二号的机会,被他拒绝了,“我日常还要办案呢,不可能连续三五天甚至半个月在影视基地待着。”

就在《人民的名义》开播之际,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一批任免。其中,免去于诚群同志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检察员职务。年满60岁的他,到龄退休了。

于诚群开玩笑说,这下可以专心演戏了。

《人民日报》这样评:

反腐,以“人民的名义”

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开篇,就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腐败官员的“两面人生”。反腐决心之强、贪腐为害之烈,通过视听语言呈现,让人尤觉震撼。

“厉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义》甫一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文艺当与时代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也成为牵动人心的时代命题。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人们对反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老虎”“苍蝇”一起打,让反腐败只是一阵风、走过场等观点不攻自破;对侵蚀百姓利益之举坚决打击,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雷霆的行动、强力的震慑,助推了政治生态好转,正如周梅森所说,“改善土壤,改变政治生态,理顺关系,让能干的人得以发挥,让正气得以张扬”。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7-4-4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4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4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4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譬如说第一幕小官巨贪的侯勇,简直演绝了,
马屁官迷许亚军,让人想起学校团委的那帮人,
老油条的高书记
官霸李书记
贪官丁市长
地头蛇程局长
小媳妇季检察长
老革命陈老头
还有很多,大家自己看吧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的名义》热播:不是尺度大 而是贪官太出格(图)
文章来源: 新京报 于 2017-04-04 21:33:3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7129 次)
更多新闻请进入文学城“中纪委打虎记”专题页面
更多新闻请进入文学城“反腐风暴”专题页面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收拾人心、凝聚共识、推进改革的上乘之作。

《人民的名义》热播:不是反腐剧尺度大,而是贪官太出格

文/胡印斌

正在热播的年度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成了这个清明节社交媒体最热的话题之一,并引发年轻人纷纷“追剧”。这部被业界誉为“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无论是人物设定、背景格局还是社会深度,较以往作品都有重要突破,反面角色的人物设定更是突破以往尺度直至副国级。

其实,与现实生活中波涛汹涌的贪腐案相比,剧中的“反角”级别、官场厮杀、利益输送等等,并不特别新鲜,似乎也很难拽得住观众。此剧编剧周梅森此前就曾说过,“公布出来的腐败案件的广度、深度远远超出了作家的想象,生活远远走到作家艺术想象的前面去了。”

既如此,《人民的名义》为何还能成功地成为话题中心并引领舆论?

这一方面与艺术产品的“公共性”有关。一部反腐剧一旦播出,评价、衡量它的尺度,就不再是单向的剧情展示、价值输出了,而是必须要经由观众的互动才能完成“共谋”。剧中的情境与观众的体验相遇、碰撞,会有触动、有衍生、有想象,进而共同完成对作品的形象塑造与价值诠释。能不能找到一个契合点,能不能让民众的心声与作品产生共鸣,本来就是检验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

以往的案情披露固然触目惊心,但贪钱几何、房产几处、情妇若干,以及心路历程等等,往往只是结果的呈现,没有丰富的细节,缺乏过程的展现。而电视剧则不同,不只有血有肉、有内在逻辑,观众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而参与其中。也因此,往往有着更大的教育、感化意义。而这,也是判决书或庭审实录区别于艺术作品的根源所在。

另一方面,也与社会公众对现实反腐的深刻期许有关。尽管《人民的名义》只是一部非写实的电视剧,但因为反映的是反腐这一公众高度关注的题材,其所承载的是人民长久以来的不平、不满,甚至还被人赋予“改变国家”的殷切期许,因此也就很容易让人产生某种现实“代入感”。毕竟,至少十多年来,如此贴近现实的反腐剧已经基本看不到了。

《人民的名义》热播:不是反腐剧尺度大,而是贪官太出格

这也难怪,人们不只一一“还原”剧中角色,为其找“原型”,还“碎碎念”剧中台词,以为“尺度大”的佐证。比如,剧中贪官侯德汉被检察官侯亮平反驳:“你这种人,就是专门用来对不起人民的!”又如,剧中省委书记沙瑞金说某贪官:“科学家的名字一个都叫不出,再偏远的女干部的乳名都知道,每天晚上都跟女干部喝酒,总要喝倒几个。”还有,剧中省委副书记高育良说:“中国目前的政治生态,就是一把手,几乎拥有绝对的权力。”等等。

这些台词,尽管均有特定的情境,但却往往在让观众会心一笑的同时,一切尽在不言中。并不是反腐剧的言论尺度大,而是贪官的行为太出格、太戏剧化了。

事实上,反腐从来都不仅仅是中纪委的事,如何扩大公众参与监督,通过广泛的社会监督夯实反腐基础,收拾世道人心,形成反腐合力,改变政治生态,本来就是反腐的重要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的名义》就是这样一部收拾人心、凝聚共识、推进改革的上乘之作。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12 16:11 , Processed in 0.09573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