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488|回复: 2

不同的声音 ——“9.11”事件、生态女性主义与第三世界视角--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9 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赵冰冰  刘兵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一,席瓦:第三世界的生态女性主义代表者

    一般认为,目前声势日益浩大的女权主义,以及当代更有理论意味的女性主义,作为一场旗帜鲜明的运动和影响重大的理论思潮最初起源于西方。但正如“民主”、“科学”、“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概念一样,女性主义又不能仅仅被视为仅与西方价值体系相关的理论,否则,它就将丧失其普适性。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实践的镜子。女性主义理论的不同流派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学者受不同的社会思潮影响,从不同的角度对女性主义作出的不同解释。以颇为引人注目的生态女性主义为例,对它的两种提法:女性主义的生态学(the ecology of feminism )和生态学的女性主义(the feminism of ecology)就充分反映了它与生态学的渊源。但生态女性主义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对生态或性别问题的研究,它把生态问题与妇女解放以及与此相关的众多社会的、政治的、伦理的、经济的因素等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尽管其基本立场女性主义的,性别的视角是其最基本的出发点。正如其他女性主义流派一样,它也包容了许多彼此观点有很大差异的各种理论,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但在其内部又存在着巨大的视角与立场差别的谱系。在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中,像凯伦·沃伦(Karen Warren) 、卡洛琳·麦茜特(Carolyn Merchant)、瓦尔·普鲁姆伍德(Val Plumwood)、查琳·斯普瑞特奈克(Charlene Spretnak)等, 其大多数均为欧美白人中产阶级女性。这当然与女性主义理论发展自身的历史有关,但也正因为如此,作为第三世界为数不多的代表之一,印度学者范达娜·席瓦(Vandana Shiva)无论从其身份还是从其理论观点上来说,在生态女性主义的阵营中,都可谓独树一帜,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席瓦于1978年获得科学哲学博士学位,而后在邦加罗尔(BANGALORE)的印度管理学院从事研究工作,1982年在新德里发起成立了科学技术与生态研究基金会。1993年,她获得了有“另类诺贝尔奖”之称的“适宜生存奖”,被誉为是一位卓越的活动家、倡导者和知识分子。作为活动家,她协调了一系列有关印度问题的运动;作为一名倡导者,她支持以人民为本,人民参与过程,反对错误的发展方式;作为知识分子,特别是在国际讲坛上,她撰写了一系列重要书籍和文章,对塑造、表述发展议程的辩论和行为做出了重大贡献。例如,她与德国学者玛利亚·米斯(Maria Mies)合写的专著《生态女性主义》一书,[1]就是在国际上很有影响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在对她的获奖的评审中,评审者认为,她所领导的基金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网络,其研究者们致力于支持人民的环境斗争,这些斗争的部分目标是清晰地表达并捍卫人民的知识,在1982—1993十年中,她领导该基金会在一系列领域做出了重要工作,主要包括:
1、 农业与基因资源方面,她对绿色革命及由基因技术引发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批判性分析极具前瞻性,对农业发展意义重大。
2、 在生物多样性方面,随着70年代开展的“契普克”抱树运动,她开始了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发起了一场运动来保护本地的种子。当看到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和知识多样性的密切联系,她又发起了反对“生物盗版”的运动。
3、 在世界银行与WTO问题上,她对世行施加压力,并协调了印度与WTO有关知识产权及农业方面的主要谈判。她还是致力于控制和干涉全球化影响的组织——全球化论坛的发起委员会成员,并领导了旨在保护人民知识和食物安全的国际运动
4、 在生态和社会性别的研究方面。其著作《继续生存:妇女、生态和发展》有着国际影响。她是1991年世界妇女与环境大会主席,并发起了“为多样化的多种女性”运动,捍卫生物与文化多样性。自1993年获奖至今,又近十年过去了,席瓦一如既往,孜孜不倦地著书立说,奔走呼号,身体力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1年她在《亚洲周刊》评出的 “对亚洲最有影响的50人”中名列第五。
以上四个方面看似关联不大,但通过对她的研究可以发现,她作为一名旗帜鲜明的
环境保育运动者和女性主义者,关注上述问题,参与上述运动是必然的。也即是说,从她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生态女性主义者,特别是一位第三世界的生态女性主义者是如何产生、发展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7-19 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9·11”事件:新的论述出发点

    作为知名社会活动家,生态女性主义者,席瓦是印度及其它一些国家的政府顾问,多间知名大学的客座教授,许多著名媒体都对她进行了专访。然而,中国对其人以及其学说尚知之甚少,目前对其的较详细介绍仅限于两篇书评:刘兵的《在激进的理论中寻找启示》[2]和乐钢的《评梵当娜·施瓦的〈活下去‘妇女、生态、发展〉》[3]。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采取另一种做法,结合她在“9.11”事件发生之后发表的四篇文章,介绍并分析其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若干特色,及其与第一世界女性主义者在观点上的某些差别。
2001年9月23日,当“9.11”事件的尘埃尚未落定,席瓦就应美国缅因州有机农业组织的邀请,飞越了半个地球,向和她一样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民,发表了一篇题为《上帝保佑世界》[4]的演讲。演讲中,她并没有对“9.11”事件做过多的评价,而是说,“我们在印度也经历了恐怖主义,可能比“9.11”尤甚。那是在1984年6月4日,金庙被攻占,在旁遮普邦4年的恐怖主义活动之后,5万无辜民众为此丧生,火车被炸毁,汽车爆炸,”等等,等等。因为此事件对于许多美国人来说是闻所未闻的(实际上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亦是如此),所以她简单介绍了当时事件的背景。旁遮普邦是印度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区,绿色革命在第三世界的推广始于此地(1965年),这里作为工业化农业的成功范例曾被广为宣传。但是20年后,绿色革命宣传的梦想并未实现,恰恰相反,印度最肥沃的土地,旁遮普邦一半的土壤成了不毛之地。而世界银行施压给农民,令其转向化学农业,而不能继续从事生态农业,否则就没有贷款,没有信用,没有粮食。
当这样一整套金融体系用补贴将昂贵的农业推向贫困的农民时,年青人只好拿起了枪。旁遮普邦是锡克族社区,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绝不会对此袖手旁观——这些细节与在美国发生的事件如此相似——她不会将权力交给农民,交给地方,她要制造极端主义分子以使该邦的民主武装边缘化,于是她制造了那时“旁遮普邦的本拉登”,一个叫布林德兰瓦拉(Blindranwala)的极端主义分子。她援助他,给他枪,使之比其它武装势力都强大,当他们以史无前例的方式开始用暴力行为占领金庙时,他们背后隐藏的是农民们的民主要求,即从事他们能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而不是受制于人。6月4日,农民宣布对德里的粮食供给实行全面封锁。同日,金庙被政府军队攻打,这次打击看起来象是对极端主义分子的打击,但是它是对农民运动的一次打击,由于金庙是印度一个主要宗教的圣殿,由此引发了近乎内战的混乱和对锡克教徒的大屠杀,如目前对所有阿拉伯族的敌视。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席瓦认为,正是农业及经济的暴力体系种下了极端主义分子所作所为的祸根。
席瓦一如既往地激烈批判了工业化农业,把农药、化肥类比为“战争化合物”,将基因技术称之为“基因枪”,把喷洒农药称之为“对所有生命的恐怖主义行为”。追根溯源,对农业全球化、世界银行、知识产权保护法等进行了批判。
或许是鉴于当时的听众对象,席瓦在总结中是这样说的:“有机农业对我而言是和平运动,最深层的和平运动,因为它在生态安全的基础层面上,缔造了和平,缔造经济、政治和社会安全,使战争、暴力和武装无处藏身。”而且,与众不同的是,最后席瓦表示希望美国能超越“上帝保佑美国”的局限,她说的是希望“上帝保佑世界”。
如果说此次演讲顾及了美国人的情绪的话,她9月18日的一篇文章《团结起来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5]则毫不留情,将矛头直指一些组织和个人。在此文中,她列举了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政治的恐怖主义——把人们推向贫困和饥饿;生态的恐怖主义——设想每座山峰都是自然历数千年创造的一座世贸中心;技术和发展的恐怖主义——修建大坝使得数千万人背井离乡……她有些极端但又毫不客气地指出,对于因生态恶化而死去的人民来说,布什总统就是一个生态恐怖分子,因为他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之为世界恐怖组织,因为其规则否决了数百万人生活和生存的权力。
在席瓦看来,“9.11”事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对一切形式恐怖主义的机会。将“9.11”后的世界定义为“文明与野蛮”或“民主与恐怖”的战争是错误的。“这是两种形式的恐怖主义的战争,反映了互相之间的成见,基于此成见只能导致单一文化,削弱多样性,而多样性是和平的重要前提。他们分享了暴力的统治文化,他们使用相同的武器和技术。在暴力的定义和使用恐怖方面,他们相互克隆,他们的牺牲是世界各地的无辜人民。”她特别强调,当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世贸中心所受到的迫害时,被不公正、贪婪、全球化所破坏的数以万计的家园、农场却都被忽视了。
10月30日,席瓦发表了《恐怖主义的生态:经济全球化正在滋生经济不安全,侵蚀文化多样性及特性,并突袭公民们的政治自由》一文。[6] 她首先指出,人们正是透过有色眼镜来看待“9.11”事件表现出的冲突。这种有色眼镜是“一种普适的西方文明”或一种等同的普适的伊斯兰恐怖主义。她认为并不存在一种西方文明。占优势的西方消灭了它自己的多种文化如在殖民化过程中被种族灭绝的土著人的文化,被“猎杀” 的“女巫”的女性文化等,“正如占优势的西方文化不是普适的,恐怖主义也并非必然与伊斯兰相连”。她再一次以印度旁遮普邦恐怖主义及美国俄克拉荷马爆炸为例指出恐怖主义与农业危机密切相关。她从日益增长的原教旨主义和恐怖主义中总结出如下教训:
1、 集中控制了决策和资源的非民主的经济体系制造了一种不安全的文化;每一种政治决策都转化为“我们”和“他们”的政治,“我们”受到了不公正对待,“他们”则得到了特权;
2、 对于生计和工作的破坏及对经济和生产体系的民主控制的破坏导致了文化身份的转变,积极的身份被消极的身份所取代;
3、 集权和不民主的经济体系也破坏了政治的民主基础。在民主中,经济事务就是政治事务,当前者被世界银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WTO所劫持,民主也就仅存一个空壳,只容原教旨主义和恐怖主义。因为政治家只能通过打种族、宗教牌来拉选票,而极端主义分子能颇有成效地填补民主逃遁后形成的真空。

全球化对世界的塔利班化做出了贡献,为原教旨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成长在多种层面提供了沃土,其中包括:
1、 殖民地被边缘化的愤怒的青年们常以原教旨主义为其对抗全球化的文化基础;
2、 被全球化剥夺的穷人们倾向求助于宗教和狭隘的民族主义;
3、 被削弱了经济决策权的政治家们为了拉选票支持建基于恐惧与愤怒上的宗教及文化差异;
4、 惯用“分而制之”战略的帝国主义势力也借助宗教冲突来粉碎对全球化的反抗。
席瓦最后指出,“反恐怖战争”决不会消灭恐怖主义,只会导致暴力的恶性循环,传播仇恨。正如害虫随着杀虫剂的使用越来越多样化并增强了抗药性,战争将使恐怖主义分子数量增加,力量壮大。害虫只能通过增强植物的复元力并保持生态系统中害虫—食肉动物的平衡来控制。“恐怖主义的生态给我们指明了通向和平的道路。和平存在于营养丰富的民主及多样性之中。”
2002年1月23日,席瓦又发表了《如同类相食的恐怖主义》一文。[7] 她以猪在工业化养殖后出现的“同类相食”现象为切入点,指出猪的本性本来是在田野里掘食,在泥里打滚,然而被关入过分拥挤的铁笼里后,它们会互相嘶咬,鸡和牛也会出现类似情况。于是,猪、鸡、牛们被饲养者极为残酷地拔掉尾巴和牙齿、被去喙、被拔除了角。事实上,在笼中的动物间的互相嘶咬,其原因是他们首先受到了暴力的对待。停止对待动物的暴力方式才是制止其暴力行为的最好方法。
在类比中,席瓦进一步将其讨论引申指出,人类也是一种动物,同样有基本的需求,当人被复杂的法律和政策通过暴力的经济和政治建构封闭了精神的、生态的、政治的、经济的空间时,恐怖主义就如动物在工业化条件下“同类相食”的不正常行为一样出现了。“反恐怖战争”可以等同于拔掉猪的牙、鸡的喙、牛的角。因此,她一针见血地指出,贪婪和对其它人民珍贵资源的剽窃是恐怖主义的根源。20%的地球人消耗80%的资源将会剥夺80%的人对于资源的公正分享甚至会破坏掉地球。当贪婪被赋予优先权,贪婪经济为我们应如何生存及死亡制定规则时,我们将无法活下去。正如动物并不是生来就活在笼子里一样,人类也不是被生来就活在市场里,一旦他们不能成为全球市场的消费者,就被处理了事。如果我们想要活下去,暴力已经成为人类支付不起的奢侈品,非暴力已成为一种活下去的继续生存的当务之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7-19 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简要的分析与总结

    以上四篇文章,针对世人瞩目的9.11事件,以和平与暴力为主线,通过一种广阔的历史视角和反复类比,拨开强势话语的重重迷雾,剖析了其背景,探讨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科技与暴力之间、贫困与发展之间、多样性与和平之间等等错综复杂的辨证关系,揭示了悲剧的根源,可谓振聋发聩,发人深省。与通常人们理解中的女性主义似乎有些差别的是,这四篇文章很少论及妇女解放,而是更多地指涉环境伦理学,但这正好从对一个为世人所关注的重大事件的反应中反映了其特有的立场和分析框架,并从中折射出生态女性主义对统治妇女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的分析的多元文化视角。一般来说,生态女性主义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把妇女和自然联系起来,并从概念框架、历史、认识论、伦理、政治等诸多角度分析考察这种联系,指出对妇女的统治和对自然界的统治之间有着重要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因此,无论妇女还是生态的解放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在其基本关系模式是统治关系的社会里,生态危机无法得到解决,妇女不能得到解放,还会产生种种社会危机,如暴力冲突、战争等。因此,在对9.11事件立场各异、众说纷纭的各种分析评论中,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尤其显得独树一帜。对于不了解她的人而言,这些文章似有事后诸葛亮之嫌,事实上,她只是以此为平台,阐述她一以贯之的思想。如早在1992年,她就写出了《绿色革命的暴力》[8]一书,就在9.11 前夕,去年8月,她还在南非妇女法庭上发表题为“全球化的暴力”[9]的证词,历数和平时期的暴力行为,并指出其危害,她的理论曾被认为是危言耸听,事实证明了她的远见卓识。
由于这四篇文章的重点都在于关注实际的社会问题,同时,席瓦一向站在下层妇女的立场上,有意无意地重视文章的通俗易懂,因此,从表面上看,其理论的深度似乎稍显薄弱一些,但其深层寓意以及独特的生态女性主义背景和在这种背景下的第三世界视角却是非常值得人们注意的。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代表性的理论观点。简要地讲,它们就是:
    1、 倡导一种多元的,复杂的生态文化,以代替“全盘西化”及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导的单一基因文化;
2、 重新解释人与其它生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看成是一种生态存在,重视并致力于保护生态系统,强调与自然的和谐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3、 积极提倡爱、关怀和公正的伦理价值,以相互依赖模式取代以往的等级制关系模式,反对各种形式的歧视,尤其是对于社会公正的提倡,甚至可以说已经扩展至动物福利。
    上述理论要点也是生态女性主义者所倡导的新的伦理文化的共性。结合席瓦的其它论著,我们可以看出,与其他(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白人中产阶级)生态女性主义者相比较,作为一位颇具影响的第三世界的生态女性主义者,在席瓦身上又明显地具有另外一些鲜明的特点,它们分别是:
1、以历史的方法研究诸多社会问题,如环境问题、妇女问题、和平问题等,并以深刻的洞察力、广阔的视角将这些貌似毫不相干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置于十分具体的权利关系和物质层面来考察研究,剥去其所谓客观的面纱,把“发展增长”的美国梦还原为意识形态表述,使一种全球性的进程清晰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在进行这些研究的同时,她发现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更不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就自然而然解决,恰恰相反,科学主义的普世神话通过话语实践为现象世界重新确立意义与秩序,它常以暴力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价值关系,有意无意导致了上述问题的产生。席瓦正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理论框架。
2、注重第三世界问题,始终站在下层人民,尤其是下层妇女的立场上。第三世界人民尤其是妇女常常是“看不见的底层”,受压迫最深,受剥削最重。她们面临的困境与第一世界妇女有很大不同。当欧美中产阶级女性为“代理母亲”等问题展开辩论,为保护古木而住在树上时,她们往往是为了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奋斗。第三世界妇面临的常常确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首先,由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有些女童连出生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在印度,有24万女童被堕胎,在中国,尤其是在农村,女童被堕胎的比例也远高于男童;气侯恶化导致的歉收会令她们濒临饿死的边缘;水污染迫使她们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走更远的路以获得可以饮用的水;贫困以妇女和儿童的面目出现,其中,在八十年代以来的二十年中,发展中国家处于贫困中的农村妇女认识人数几乎增加了50%, 达到了1亿6500万,等等。著名的生态女性主义学者凯伦·沃伦在其最新著作《生态女性主义者哲学——关于它是什么及为什么起作用的一种西方视角》中指出,[10]概念问题是西方女性主义哲学的核心。从西方的观点来看,女性—它者—自然之间联系的概念部分是生态女性主义哲学探究的中心。这也是西方生态女性主义者较具代表性的观点。与这种更为纯理论性的研究有所不同的是,席瓦始终更为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与印度当地的实际相结合,立足于本土知识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等采取了“拿来主义”的态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她对草根组织运动的参与使其理论更具现实性,反过来,她的理论也促进了这些运动的开展。她积极致力于宣扬被主流环境运动,主流女性主义等所忽略的第三世界经验及知识体系,提出以本土知识体系为基础重建女性主义的生态文明,同时将这一文明同下层妇女的环保运动、人民反对新殖民主义的运动,全球反对恐怖主义的运动联系起来,体现了一种彻底的革命精神,是世界舞台上不可多得的“不同的声音。”
3、她以其“激进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对当前全球存在的几乎所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性分析,其理论建构或许会有所欠缺,其社会实践或许仍带有“乌托邦”的色彩,但较之其它西方发达国家,印度的国情与中国更为接近,其经验教训也就更有参照意义,但由于在现存的全球知识生产流通领域中,欧美各界对非西方世界浅尝辄止的态度,席瓦的理论(即使她是用英语写作)仍未引导起足够的重视,而这,不应成为中国的榜样。
    有趣而且类似的是,显然属于相对“主流”的美国生态女性主义学者凯伦·沃伦在“9.11”后也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名为《哲学思索如何帮我应对 “9.11”及以后的事件》[11],文中她提及了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作为一名哲学家如何对待哲学本身的本质,其中对4个问题进行了反思:1、伦理问题;2、知识问题;3、政治(或政治哲学)问题;4、话语(或语言的哲学)问题。第二种方法,是作为一名哲学家如何对待哲学思考的本质。她提出了几种进行哲学思考的技巧。她的另一篇名为《什么是道德领袖》[12],其中提出了道德领袖的精神性。我们看到,这两篇着重理论分析的文章与席瓦的论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从一个侧面部分地反映了第一世界、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和学者的差异。
另一个有趣但也可以让我们思考的对比是,打开凯伦·沃伦的主页[13],可以看到她笑容满面的照片,家中的宠物猫活泼可爱,有攻读博士学位的女儿,我们还看到她酷爱有氧运动,正在开始打桥牌等等。[13]打开席瓦的主页,[14]没有任何个人资料,只有她领导的基金会及其所从事的一些活动。即使只是这种在她们的个人主页上反映出来的这种风格差异,是否也以一种折射的方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5 14:51 , Processed in 0.054136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