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5-8-5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湖滩上随处可见的圆形铁管
如何发现了这处神秘之地,现在已无从可考。青海著名摄影家姜维周在他的画册《柴达木自然风光》中提到,20多年前是他在这里搞摄影创作时,无意中发现了白公山下的这一无名小洞,并拍照留存。这是目前可以查到的关于这处神秘之地的最早记载。
白公山这些神秘的管状物与奇形怪状的石头到底是什么?猴山的形态是自然天成还是刻意而为?引起了许多人的猜测。 有人猜测这些是史前期的遗物,认为在有人类之前,还有一次高智能生物的出现,他们的工业、文化水平远高于我们现在的人类,这些高智能生物被冰川灭绝,但遗物尚在。还有人猜测这里是芦苇等类的茎管状植物化石,经高压作用而形成。但更多的人还是认为它是外星人发射塔建筑的遗址。
他们的依据是,由于柴达木盆地自然条件差、人烟稀少,除了白公山北面草滩上的流动牧民外,这一带从没有任何居民定居过,也从未有过工业开发。再加上柴达木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透明度极好,是观测天体宇宙极理想的地方。德令哈市也据此猜想将白公山列为当地的一个旅游景点,称为“外星人遗址”。 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助理、紫金山天文台首席研究员杨戟。曾到过“外星人遗址”的杨戟认为,从天文学的角度看,包括白公山在内的青海很多地方都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理想场所。因为这里地势高、空气中水分少、透明度高。
他说,托素湖边的白公山岩洞是“外星人遗址”这一猜想是可以理解的,把它作为一个可能性是值得研究的。但他强调说:“科学必须要有实证去证实。”(广州日报)
另据报道,白公山下有神秘的铁质管状物的消息一经传播开来,立即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这是外星人的遗存物。他们的依据是柴达木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透明度极好,是观测天体宇宙极理想的地方。依据这种观点分析,托素湖一带是星际交往的最好地方,外星人如光临地球,托素湖应该是首选地点之一。带着这种好奇和神往,记者一行终于在6月22日下午来到了托素湖畔。
远远望去,在托素湖边高出地面几十米的黄灰色的山崖在烈日和紫外线的衬托下,白公山犹如一座金碧辉煌的金字塔。
据兰州晨报报道,白公山山脚下依次分布着三个岩洞,中间的岩洞最大,而其余的两个已经被坍塌的碎石掩埋。记者看到,中间的洞离地面约有2米,洞深约6米,最高处约8米。与通常所见的岩洞不同,它有点儿像人工开凿的洞。洞内上下左右都是纯一色的沙岩,除了沙子之外,没有任何杂质。令人吃惊的是一根直径为40厘米的大铁管从山顶斜插到洞内,由于多年的锈蚀,现在只能看见半边管壁。另一根相同口径的铁管从底壁通入地下,只露出管口,可以量其大小,却无法知道它的长短。洞口处有十余根直径在10到40厘米之间的铁管子穿入山体,铁管之间距离不等。管壁与岩石完全吻合,不像是先凿好洞后放进管子,而好象是直接把铁管插入坚硬的岩石。其余处的铁管都有这个特点,可见施工安装技术非常高超,实在令人赞叹。
洞口对面约80米处就是波光粼粼的托素湖,就在离洞口40多米的湖滩上,又有许多的铁管散见于满滩裸露的沙岩上。这些呈东西向延伸的铁管,直径较山下的小,从2厘米到4点5厘米不等。从残留的铁管形状上看,有直管、曲管、交叉管、纺锤形管等,形状奇特,种类繁多。最细的铁管内径不过一根牙签的粗细。虽经岁月的腐蚀、沙子的填充,但细管内并没有被堵塞。
奇怪的是,还有一些铁管分布在湖水里,有的露出水面,有的隐藏在咸涩的湖水里,形状与粗细同滩上的铁管相类似。(记者 叶舟 王聪 杨亮)
转自 : 大洋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