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662|回复: 2

[中国新闻] 号外,解放军成功研制重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启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7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重磅!军队成功研制重组新冠疫苗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张伟 苏洲 刘笑宇 张振威 邵龙飞
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0-03-17 19:20


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邵龙飞 摄
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昨天,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据陈薇院士介绍,按照国际的规范,国内的法规,疫苗已经做了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可大规模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


3月16日,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进入临床。邵龙飞 摄


3月16日,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进入临床。邵龙飞 摄


3月16日,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进入临床。邵龙飞 摄


3月16日,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进入临床。邵龙飞 摄


陈薇院士查看核酸检测数据。邵龙飞 摄
陈薇院士与检测组一起为武汉加油。张振威 摄
陈薇事迹介绍
1991年,陈薇从于清华大学毕业,怀着从军报国的理想,走进原军事医学科学院,踏上攀登医学高峰的征途。任研究室主任后,陈薇率领团队历时10余年,成功研制首个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的重组疫苗。这一科研成果,奠定了陈薇团队在该领域的领军地位。2003年“非典”疫情在我国爆发,陈薇率课题组研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在抗击SARS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陈薇再次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减灾委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卫生防疫组组长的她,组织编写《震后卫生防病30问答》和《卫生防疫与心理援助知识手册》,冒着余震危险率队在废墟上打响一次次战“疫”。2014年2月,西非大规模爆发并迅速向外蔓延的埃博拉疫情引发全球恐慌,当年年底,陈薇率团队研发出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2020年3月,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3月16日,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据陈薇院士介绍,按照国际的规范,国内的法规,疫苗已经做了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可大规模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
延伸阅读:
纤手铸造生物防控坚盾
——记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
■解放军报记者 邵龙飞 通讯员 庄颖娜 曲鸣明
陈薇在做实验。
“大力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力度……”习主席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令军队女科学家陈薇倍感振奋。
在她的办公室里,几张照片引起记者的注意。
一张是在金秋时节的清华校园,一袭披肩长发的她面对镜头,双目含笑;另一张是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现场,习主席接见基层人大代表时微笑着与她亲切交谈;还有一张是在西非塞拉利昂,几位参与埃博拉疫苗临床试验的当地工作人员合力将她托举起来,抛向空中,照片中每个人都是一脸灿烂的笑容……
几张照片上的灿烂笑容,映照着梦想成真,也映照着使命如山。如今的陈薇,身为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多年来,她勇探生物安全领域“无人区”,用一双纤手为国铸造生物防控坚盾。
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陈薇,怀着从军报国的理想,走进原军事医学科学院,踏上攀登医学高峰的征途。
“病毒是公共健康的最大杀手,是国家安全的隐形威胁。”凭着职业敏感和军人使命,陈薇将抗病毒药物作为主攻方向,积极申请国家和军队课题支持。
任研究室主任后,陈薇率领团队历时10余年,成功研制首个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的重组疫苗。这一科研成果,奠定了陈薇团队在该领域的领军地位。
面对实验室里10年如一日的寂寞艰辛,陈薇说:“除了热爱,还有身为军人的使命和责任。”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凭着敏锐的科研直觉,陈薇预判自己正在研究的ω干扰素,对SARS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
疫情防控十万火急。为了尽快验证这一判断,她率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连夜进入生物安全三级负压实验室,与当时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病毒零距离接触。
身着厚重防护服、每次持续工作八九个小时,其间不吃不喝甚至不能上卫生间。实验关键阶段,整个课题组连续奋战,在最短时间内验证了干扰素的有效性。
历史不会忘记陈薇团队的付出: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危急时刻见行动,防疫战场显担当。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陈薇再次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减灾委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卫生防疫组组长的她,组织编写《震后卫生防病30问答》和《卫生防疫与心理援助知识手册》,冒着余震危险率队在废墟上打响一次次战“疫”……
给任务就是给信任。在她看来,身为军人,就必须随时准备应对下一场战争;作为军队科技工作者,更要善于在科研领域下先手棋、打主动仗。
2014年2月,西非大规模爆发并迅速向外蔓延的埃博拉疫情引发全球恐慌。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陈薇在疫苗研发中挺身担当:“做真正有效的疫苗!”
这一年年底,陈薇率团队研发出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世界为之瞩目,国人为之振奋。
荣获“求是杰出青年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2次……陈薇赢得了诸多荣誉,但她始终把荣誉的取得归功于团队。
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离不开强有力的创新团队和平台。伴随军事科研机构的调整改革,陈薇乘势而上,瞄准生物安全领域学科交叉的特点,积极引入自动化、物理学、信息安全、应用化学、工程力学等专业人才,搭建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梯队;同时积极建言献策,为建立相关领域国家级实验室,为应对颠覆性生物技术威胁奔走呼吁。
“科研创新永远在路上。”这是陈薇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这条路上,她带领团队夺得许多个第一,未来还有无数个第一,等着她和她的团队去创造。

陈薇:26年与“毒”共舞 她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战斗力
央视网2019年1月8日消息:陈薇是被习主席点赞过的“兵”。
“习主席的殷切期望,是我迎难而上在医学尖端领域取得更大成绩的最大动力。”被习主席接见的那一幕,陈薇至今记忆犹新。
陈薇常对战友说:“在生物防控的战场上,我们是一线中的一线!”
陈薇强调的这“一线”关乎国家生物安全,关乎十几亿中国人口,甚至关乎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
26年与“毒”共舞,陈薇和一批军队医学科研工作者一起,屡屡冒着生命危险,与各种足以致命的病原体短兵相接。
炭疽、鼠疫、埃博拉……在生物领域,各种致病微生物,在战争时可能成为敌人手中的武器,而和平时期则可能是导致大规模疫情发生的罪魁祸首。
陈薇的日常工作就是搞这些“魔鬼”课题研究。她一想到这些东西可能用于战争和恐怖袭击,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性后果,就对铸造“生物盾牌”有一种使命感和紧迫感。
2003年“非典”疫情在我国爆发,陈薇为了和疫情抢时间、争速度,强忍负压缺氧的工作环境带来的身体不适,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八九个小时。“进实验室之前,尽量不吃饭不喝水,有时还会使用成人尿不湿,就为了在实验室里待得时间长一些,出来的次数少一些。”
最终,他们研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在抗击SARS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因为每天都要与高浓度的“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陈薇与团队被单独隔离起来,她还要隐忍不能和家人团聚的辛酸。丈夫和4岁半的儿子只能从电视节目中看到陈薇,他们已经100多天没有见面。
“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些都是你该做的”。
2006年,大多数国人还不知“埃博拉”为何物,陈薇就敏锐觉察出:“埃博拉离我们也就是一个航班的距离。”
2014年,西非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疫情,一时间,世界谈“埃”色变。
尽最大的努力走到非洲一线去!陈薇在这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虽然病毒走出了非洲,但是它的发源地,和以后主要肆虐的地方还是非洲。”2015年5月,陈薇团队走进了塞拉利昂,在当地开始了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二期临床试验。
面对未知的危险,陈薇选择了主动走进志愿者中,查看疫苗接种情况。在塞拉利昂工作的间隙,陈薇还访问在那里的一家孤儿院。“当时有48个孩子,全部都是因为埃博拉夺去了亲人生命的孤儿,这让我们想把疫苗用在全世界人身上。”最终,陈薇在塞拉利昂的临床试验获得了成功,为疫区人民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我们特别自豪,在中非共同抗击埃博拉的日子里,我们贡献了我们的才智,使中国的疫苗走出去,实现在境外临床的零突破”。
“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响应习主席号召,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精准发力,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由‘跟跑者’变为‘同行者’‘领跑者’,用科技的力量维护国家安全和守护人民健康。”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战斗力,陈薇觉得这是对她最大的褒奖。

http://www.81.cn/jmywyl/2020-03/17/content_9771055.htm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20-3-17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20-3-18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发,临床,批量生产
还是有一段时间要等的
现在就看全世界谁的疫苗先出来,先成功了!
这可是真正"人民的希望"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6 10:51 , Processed in 0.053545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