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核(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是指在芯片设计中可以重复使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的设计模块。设计公司无需对芯片每个细节进行设计,通过购买成熟可靠的 IP 方案,实现某个特定功能,这种类似搭积木的开发模式,可以大大减轻工程师的负担;调用 IP 核能避免重复劳动,缩短芯片的开发时间。
提到 IP 核就不得不说下 ARM,该公司成立于 1990 年,总部位于英国剑桥。2016 年 7 月 18 日,ARM 公司被日本软银以 234 亿英镑的价格收购,目前,英伟达又向该公司抛出橄榄枝。ARM 公司通过出售芯片技术授权,建立起新型的微处理器设计、生产和销售商业模式。作为这种模式的发明者,ARM 公司将各种设计库虚拟化,然后授权给其它企业使用,产品交付的形式可以不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一种数字化 IP 模块,其他企业也可以在这种架构上根据自身的需求继续自由开发。
ARM 这种半定制化的模式对整个半导体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芯片从物理实体变成了软件定义,还能满足各个厂商的不同需求,因此很多芯片设计公司纷纷与 ARM 合作。
目前全球主要 IP 核供应商主要包括 ARM、synopsys(美国,没错,就是上文的 EDA 公司)、Cadence(美国,同时提供 EDA)、Imagination Technologies(英国)、Lattice Semiconductor(美国)、CEVA(美国)、Rambus(美国)、Mentor Graphics(美国)、eMemory(中国台湾)和 Sonics(美国)。
可以看到在 IP 核领域也是国外公司占主导地位,其中 ARM 公司更是垄断着全球手机处理器和平板电脑处理器市场,无论是苹果 A 系列芯片,还是高通骁龙芯片,华为麒麟芯片等,都需要用到 ARM 芯片 IP 核。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进步较快也离不开 ARM 这种模式的支持,可以说,没有 ARM,中国整个数字 IC 产业不会有如此快的进步。
IP 核方面,中国的芯原微电子在 2019 年占到了市场销售份额的 1.8%,全球排名第七,不过芯原微并不提供手机处理器的 IP 核,该公司主要是专业领域的半导体 IP 核供应商,应用范围包括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汽车电子、数据中心,目前涵盖的产品包括 GPU、NPU、ISP、射频 IP 等。该公司目前在 A 股科创板上市,收入为 16 亿元,净利润还处于亏损状态,却有接近 500 亿元的市值,反映了国内市场对上游 IP 核环节的渴求和期望。
中国芯片设计公司在手机处理器的 IP 核上处于空白状态,厂商自己从头开始投入研发,短期内不现实;现在可以做的是在已经授权的 IP 核上优化开发,例如华为海思采购的 IP 核就是在 ARM 公司授权的 v8 架构的基础上再进行芯片设计。如果华为海思自行设计 IP 核,首先面临专利问题;其次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试错率还不能太高;做出来的芯片是否有竞争力、能否和高通等同行竞争,都是要面对的问题。不过,在不考虑商业因素的极端情况下,此环节对芯片设计业有影响,但并不致命。
芯片设计环节:中国占据了中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