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86|回复: 0

谁说满语消失了,这些北京土话都是满语,您还会说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8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北京范儿
有这一段传统相声段子,叫《学满语》,大概讲述的就是逗哏的会说满语,捧哏的想学,逗哏的就两人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机会,借着满语占伦理哏的便宜,其中这段侯宝林大师说的最好。这段传统相声,我是百听不厌,但听了这多遍,也不知道他们说的到底是不是满语,毕竟听相声就图个乐,没必要较真。如今要想听到整句整段的满语,几乎是不可能了,哪怕是满清后裔,姓爱新觉罗的,估计也说不出整段整句的满语了,不过一些词汇还是传承了下来。据考察,老北京话中的很多词语都从满语中借鉴来的。



自从满清入关以来,历任皇帝都倡导满汉一家,在这种大环境中,满人与汉人有了更多的接触,相互融合,以至于后来说满语时常常会夹杂着几句汉语,说汉语时也会偶尔蹦出几句满语。比如现在我们听到的很多老北京话中的词汇,其实就是满语,并且保留了满语的读音和含义,今天就简单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在老北京话中,有一个词儿专门用来形容食物馊了的味道,叫"哈喇"。这词儿就源于满语,不过读音略有不同,在满语中读音为"har",形容气味刺鼻。比如这词出现在老北京人的家中是这样的,"这肉包子前儿晌午的吧,扔了吧,我吃着都有一股哈喇味儿了"。



老北京人训斥别人的时候,有一个专属的形容词,叫"噷嘚(hēnde)",一般情况下,都是噷嘚两个字都是用在孩子身上。"噷嘚"这个词也是来源于满语,原本的读音是"hendumbi",当训斥、责备讲。举个例子,"你就甭不老实点,你爸回来要是看见你这么淘,准得噷嘚你",或者奶奶护犊子的时候就会说"有什么话你就好好说呗,你老噷嘚孩子干什么啊"。



在北京有一种小吃的名字叫"萨其玛",这词儿一听就像个舶来语。这个词就是地地道道的满语。这是清朝皇室从关外带来的一种糕点,过去是皇家特供,后来清王朝日渐衰落,管理制度也没有这么严格,很多当时只属于宫廷的御用品都流入了民间,萨其玛就是其中之一,后来老百姓沿袭了宫中的叫法,一直流传至今。

在日常生活中,当用到"求情"两个字的时候,老北京人通常会用另一个词代替,叫"央给"。这个词也是从满语中演变来的,原来的读音为"yanɡdumbi",大概意思就是求情、乞求的意思,最早老北京人说这个词的时候重音都在央字上,念出来是"央个",后来逐渐发展为重音在后了。例如"孩子,别哭了,你央给央给你爸爸,说两句好听的他就不生气了"。



在老北京话中有一个动词,不是老北京都听不懂,这词儿叫"抹挲",这词也是从满语中衍变而来的,原本的读音是"macimbi",大概意思就是用手把一个东西弄平整。举个例子,"你看你这衣服皱皱巴巴的,你用手抹挲抹挲"。



在北京话中有一个副词叫"挺",组词就是挺好,挺开心等等。在字典中,"挺"字有一种含义是非常、很,在具体语境中是这样的,"今天真是是挺冷的"。在北方的很多地区,都会经常听到这个字。这种含义的"挺"就源自满语的一个字,原本的读音为"ten"。满语的书面语言,是以建州女真语音为标准,除了建州和南满等少数地区读音为"ten"外,其他大部分地区的满洲人都读"teng",后来在北京地区,被同化为"挺"字。

您还知道哪些老北京话来源于满语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3 04:37 , Processed in 0.054256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