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73|回复: 0

[科技新闻] 快评丨科技来助力,让高空抛物者无处遁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4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南方周末


(小尘4x/图)

高空坠物已经成为城市中重要的风险隐患。有什么办法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吗?据报道,上海已开发了高空坠物管控系统,希望借助科技的力量协助解决这一隐患。发挥科技的力量,让高空抛物者无处遁形,无疑将让行走在城市里的人更安心。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日前上海举办的“2021城市风险管理高峰论坛”上,上海市住建委官员透露,为从源头上降低空中坠物发生概率,上海已经组织了高空坠物管控系统开发,并纳入全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体系中。此外,上海还开发了建筑幕墙管理平台,综合分析玻璃幕墙建筑的维保记录、幕墙结构、大楼年龄等信息,目前上海约8080幢玻璃幕墙建筑纳入平台监管范围。论坛上还有专家分享了在建筑幕墙和外立面系统耐久性方面的数字化检测与诊断新技术的研究发展情况,应用无人机、激光扫描、红外线成像、人工智能和智慧管理平台等新技术,结合现存的房屋建筑安全领域大数据积累,为城市高空坠物的防治提供解决方案。

现在城市中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其中有很多采用了玻璃、大理石等材料做外墙装饰,在美观的同时,也存在因为老化、意外损坏而坠落的风险。对于这些建筑幕墙,通过汇总建材特性、维修保养记录、建筑年限等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提醒及早进行维修保养。此外,还可以利用无人机对建筑幕墙进行检查,或者用固定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报警处理。这些措施和管理平台,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高空坠物的风险。

还有另外一种高空坠物,是这些管控系统无法预测的,那就是人为的“高空抛物”。在媒体报道中,有太多高空抛物造成损害的案例,有些可能是夫妻吵架把东西扔下楼,有些是“熊孩子”从楼道里往下扔东西,甚至还有人因为偷懒而直接把垃圾扔下楼,当然也有一些是阳台上的杂物因为风吹等原因而掉落。

对于这些人为的高空抛物,法律已经有所规定。民法上,高空抛物或者坠物造成他人损害,主动抛物的人或者因为疏于管理而导致坠物的人,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刑法上,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了高空抛物罪,高空抛物即使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只要情节严重(比如造成的危险性足够大),也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事实上,刑法相关法条生效以来,已经有地方审理了一些高空抛物犯罪案件,将罪犯绳之以法。

在刑法修正案(十一)生效之前,也有法律可以规制高空抛物行为,但为何仍然难以杜绝一些人这样做呢?部分原因是因为难以锁定抛物者。一栋高楼动辄十几甚至几十层,有些情况下,由于建筑密集,附近几栋楼都有可能是坠物的来源,要确定坠物的来源,并不容易。也是因为如此,民法上规定,当高空坠物造成损害但无法找到具体加害人时,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予以补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连坐”。这一规定固然有利于受害人,但对无辜被牵连的人来说,则非常不公平。

如果高空抛物总是难以找到责任人,那么法律的规定,无论是民事赔偿还是刑事追责,其威慑力将荡然无存。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以为反正抓不到自己,所以才肆无忌惮地高空抛物。因此,要解决高空抛物问题,就要解决难以确定责任人的问题。在这方面,同样也需要科技的协助。在一些地方,已经安装了仰视的高清摄像头,对着高楼上可能出现坠物的地方,比如楼道口、阳台等,一旦发生了高空坠物事件,就可以锁定物体是从哪一层哪一家掉下来的,从而找到责任人。此前,还有报道显示警方通过DNA比对找到了从楼上扔果核等杂物的人。

这些高科技的手段,应该在高层建筑密集的地方普遍推广,让高空抛物者无处遁形。只有这样,才能让法律真正长出牙齿,形成足够的威慑力,减少高空抛物的发生。

辛省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6-7 20:33 , Processed in 0.051254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