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69|回复: 0

[国际新闻] 美国突然改变调门,高呼“中美和平共存”,背后有什么玄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9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趣史录
众所周知,在拜登上任之后,美国政府延续了前任的对华强硬政策,不仅贸易战在继续,美国还开始着力与盟友恢复关系,更是宁可从阿富汗撤军,都要腾出手来“对付”中国。
在美方的不断挑衅之下,中美关系陷入了历史低谷。但就在拜登刚刚才在欧洲拉拢过盟友之后没多久,美方却突然改变了说法,声称自己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又高呼“中美和平共存”,似乎并不想对中国多做挑衅。这一态度转变令不少人大感疑惑,美国为什么突然改变了说法?



“亚洲沙皇”改口了!

媒体消息称,在谈及中国时,美国突然“改口”称中美可以和平共存,似乎对华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
以中美现在的关系来看,许多人都不相信美国真的会“突然”想与中国“和平共存”,因而许多人都认为这可能只是美国政坛中极少数人的、无足轻重的观点。不过,实际上这一次表态的人并不是什么政坛中的小角色,而是被媒体称之为“亚洲沙皇”的库尔特·坎贝尔。
库尔特·坎贝尔是拜登政府中“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主管”,这是拜登政府新设置的一个职位,也有人将此职位称之为“印太协调员”。不管是“亚洲事务主管”还是“印太协调员”,这都是一个全新的、足以提升亚洲战略重要性的职位,舆论将之成为“亚洲沙皇”或“印太沙皇”。



库尔特·坎贝尔
这个职位非常重要,坎贝尔在美国政坛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
坎贝尔先后在克林顿政府、奥巴马政府任职,他一直负责亚太相关事务,是“亚洲再平衡”战略的设计师,作为民主党内的“外交大佬”,坎贝尔曾获得有美国外交界最高荣誉之称的“国务卿杰出服务奖”,可见其在美国政坛的地位。
同时,坎贝尔在美国外交界朋友、门生众多,遍布美国政府部门,即使在特朗普时期,国务院各大部门都有坎贝尔的朋友,他的外交理念对美国外交界有着重大的影响。
不仅如此,坎贝尔对中国也十分了解,因为自从希拉里败选、坎贝尔转入美国智库之后,就一直将中国和亚洲作为他主要的“研究对象”,他写了不少关于中国的文章,并引发了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大辩论”。
在2018年,坎贝尔所写的《思虑中国》中,他直言美国的“对华政策”并没有达到美国的“预期”,因而需要重新评估,但他也认为,美国不应当像遏制苏联那样对待中国,应该更加“现实”一些。
从某种角度而言,坎贝尔反对“冷战模式”,认为应当防止两国关系滑入危险的“冲突状态”,简单点说,竞争为主、斗而不破、以联盟制约中国,是坎贝尔对华政策的核心。



但这些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坎贝尔是一个“对台湾非常友好”地“挺台派”。在坎贝尔上任后,台湾当局显得十分“兴奋”,他们认为坎贝尔是“蔡英文的老朋友”,相信之后“台美关系”会有正向发展。
坎贝尔也没有让台湾当局“失望”,他上任之后曾两度公开表态肯定台湾,还要推动美国政府发展与台湾的“非官方关系”,只是这种“肯定”似乎并没有持续多久。



“不想让中国觉得美国在急速衰落”

此前,坎贝尔在参加一场活动时就中美关系发表了最新的讲话,他一举推翻了自己之前所说的“中美被广分成为接触的时期已经结束”“中美主要模式将是竞争”的论断,声称“中美两国可以和平共存”。
同时他还表示,尽管华盛顿支持发展与台北“强有力”的“非官方”关系,但并不支持“台湾独立”,因为华盛顿完全能够意识到“这一问题的敏感性”。
坎贝尔的这番言论,意味着拜登政府首次公开表示不支持“台独”,也令台湾当局感到“十分受伤”。因为就在前几天,美国白宫新冠应对小组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一则含有台湾错误旗帜的推文,被蔡英文“开心转发”了。
但很快推文就被删除,白宫发言人和坎贝尔接连明确表态美国“遵循一个中国政策”,这不禁让大家纷纷调侃称“蔡英文终究是错付了”。
尽管在这次谈话中,坎贝尔仍然在指责中国对外的方式“越来越强硬”,但他还提到“华盛顿希望中国认识到印太地区足以容下中美两个大国”,只是“中国的雄心超越了这点”。



拜登上任之后,不仅四处拉拢盟友一起围堵中国,时常在台海、南海以所谓的“自由航行”的名义进行挑衅,还打着“人权”旗号,对新疆问题、台湾问题大加指责,干涉我国内政,但这些举动似乎都并不怎么奏效。
这话显然是在为美国态度的“突然转变”铺台阶,毕竟就在上个月坎贝尔还表示“中美接触时期已经结束”,现在美国却想要“恢复对话”了:坎贝尔称预期将在不久的将来就中美元首会晤“做出某种安排”。
随后,坎贝尔还表示美国政府正在重新审视对华政策,包括两国之间的冲突和竞争,现在美国在亚洲的政策,更大程度上是想让中国不要认为“美国正在急速衰落”,但很明显的是,美国在亚洲的地位正在“下滑”,因而美国将继续加大在亚太地区的投入,以避免“风险”。
对此,德国媒体评论称,这是拜登上任以来美国高官所说的最温和的话,尤其是关于台湾问题的表态,显然是在对北京释放善意。
这倒是没错,毕竟在现在美国两党已经就“对华强硬”问题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坎贝尔所做出的这番表态,用美国政府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形容也不为过。那么到底是出了什么大事,让美国政府突然改变了态度呢?我国的分析人士对此问题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态度转变背后的玄机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吕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政府态度的巨大转变,与美国政府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败”有着巨大的关系。
首先是经济战,自从特朗普政府掀起中美贸易战开始,美国贸易战的相关措施至今都没有取消,但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即将被“打垮”的显然并不是中国而是美国自己。



拜登上任之后,不仅四处拉拢盟友一起围堵中国,时常在台海、南海以所谓的“自由航行”的名义进行挑衅,还打着“人权”旗号,对新疆问题、台湾问题大加指责,干涉我国内政,但这些举动似乎都并不怎么奏效。
反观中国,一方面我们已经开始逐步建立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经济体系,另一方面我也在世界各地发展“新的市场”,中美贸易战持续至今,对中国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可以说是“越来越小”了。
其次就是政治战,在吕祥眼中,拜登政府在上任之后实际上已经认识到了中美“经济战”的失败,但他不仅继续“经济战”,还在继续强化“政治战”。



拜登上任之后,不仅四处拉拢盟友一起围堵中国,时常在台海、南海以所谓的“自由航行”的名义进行挑衅,还打着“人权”旗号,对新疆问题、台湾问题大加指责,干涉我国内政,但这些举动似乎都并不怎么奏效。
近年以来,我国外交态度日益强硬,就以先前“新疆棉花”的事情来说,美国敢向我们泼脏水,我们就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播放美国奴役黑人的视频,用事实证明到底是谁在“强迫劳动”。我国近期以来的一系列举动已经让华盛顿意识到,政治战一样无法让美国谋得优势。
复旦大学台湾玩研究中心主任信强表示,假如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搞得太过”,会给台湾当局以错误的信号,造成两岸关系紧张升级,甚至发生大陆动武的风险。
而以坎贝尔对中国以及台湾事务的了解,他很清楚其中的风险,这一次转变态度的“喊话”,正是担心民进党当局“走得太远”,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信强认为,这一次美国态度的转变,虽然只是“回归”了美国常规对台政策的轨道,但这也意味着美国对华政策可能发生“关键性的改变”。



同样,德国媒体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在特朗普之后,中美关系将会回到“正常轨道”上来,尽管这一刻至今仍未到来,但坎贝尔的讲话已经表明了美国对华政策将会变得更为“实际”,这有利于两国关系恢复“正常”。
尽管似乎舆论都在“看好”中美关系回到正常轨道上,但国内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不过是美国现在“扛不住”国内通胀和美债压力,希望中国能够“搭救”美国而“不得已为之”的示好举动,一旦美国从疫情和经济泥潭中恢复过来,一定会再次采取更加强硬的对华政策。
作为对坎贝尔的“回应”,吕祥表示,中国一向来认为太平洋足够大,不仅容得下中美两国,还容得下其他众多国家的共同发展,美国不可能靠遏制中国发展来“恢复”自己的影响力,因为美国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国内乱政和纠错能力的“制度性缺陷”,这个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美国的衰落也就无法挽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10 00:07 , Processed in 0.055982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