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71|回复: 0

[科技新闻] 万建民院士呼吁:部署重大科技项目,提升我国生物育种创新能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30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人民政协网

“发展种育科技、生物育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7月27日上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在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中呼吁,“我们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确保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大需求,2030年粮食产量必须比目前提高15%才能满足国内需求。”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万建民
万建民介绍,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持续增加,2021年进口量超过1.4亿吨,占我国粮食总消费量的25%,粮食安全的形势依然严峻。“目前良种对我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已达45%,而发达国家则达60%,相比之下,我们仍有很大差距,同时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种业总体态势是好的,自育品种市场占有率超过95%,然而,种业安全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万建民表示,全球生物种业市场目前已经成为少数寡头企业的必争之地,全球动植物种业巨头均以直接投资、技术许可、产品出售等多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技术和资本优势对民族种业形成强大冲击。

“种业企业育种创新能力亟待提升,我国目前有5000多家农作物种业企业,其中实现‘育繁推一体化’,即有能力从事科研的企业不足100家。”万建民进一步指出,从全国范围来看,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完善,种业上中下游衔接不紧密,科技创新与市场严重脱节,尚未形成市场导向的高效种业科技创新体系。

“生物育种是种业创新的核心。”面对我国生物种业科技发展的现状与挑战,万建民建议,目前常规育种主要包含系统育种、杂交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等,生物技术育种包括转基因育种、基因编辑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发展生物育种研究,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对我国作物生产和粮食安全将发挥重大贡献。



我国生物种业科技目前面临哪些重大挑战?万建民在会上也作出阐释:基因资源深度挖掘亟待加强;农业生物基础研究原创不足;前沿技术创新依然短板突出;生物育种创新迭代有待完善;尚未形成完整高效的技术体系;中央与地方育种单位分工不明确,科研工作部分重复,国家适应网络体系有待建立等,“我们是农业大国,但仍然不是农业技术研发的强国”。

对此,万建民建议:应部署重大科技项目,提升生物育种创新能力,尽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2030重大科技项目;加强种质资源研究,增强原始创新基础,抢救性保护和研究稀有种质资源;强化基础研究,夯实育种源头创新;要进一步强化自主品种的培育,把控种业的发展主动权;加大多元化资金投入,应结合地方和企业的投入加大种业科技投入。

“生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发达国家以及跨国企业集团愈发重视生物种业发展,并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品种作为生物种业的芯片,生物育种是种业创新的核心。”基于此,万建民强调,我国必须加大生物育种与产业化力度,突破当前农业发展中的重大瓶颈,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生物产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记者:鲁雅静 程梓恒(实习)
编辑:黄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4-16 09:48 , Processed in 0.051109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