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420|回复: 0

[国际新闻] 180度急转弯?美国接连放出消息向中国靠拢,警惕新的阴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8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零点解析






“我会暂时维持与中国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不会立即采取任何行动,包括取消关税。”
拜登在还没上任的时候曾如此表态,击碎了市场对新的美政府的幻想。
美国接连对华释放消息

不管拜登本人是否承认,在外界看来,拜登上任后都继承了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两人打压中国的手段简直一脉相承。
硬要区别的话,拜登更有手段一些,特朗普喜欢光明正大的压制,而拜登更喜欢耍一些小心思,比如多次离间中俄两国关系,试图实施“联俄抗中”战略计划。
在此前落幕的“普拜会”上,拜登当着全球媒体的面给中国“上眼药”,声称“中国的崛起挤压了俄罗斯的发展空间”。
好在普京并未理会这种说法,坚称中俄合作正处于历史最佳水平,让拜登自讨无趣。
在中国面前,美国一直表现得非常高傲,虽然美国内部出现了许多声音,要求美国与中国建立长期稳定的对话机制,但美政府始终无动于衷,此前一直拒绝与中国进行对话。



按理说,美国贸易代表戴琦早就应该就贸易问题与中国进行沟通,可美国方面对此并不积极,戴琦本人多次在采访中表示,时候未到。于是一个简单的对话硬生生被拖到了5月底才完成。
而到了5月底,美国的态度突然出现了惊天逆转,主动向中国低下了头,不断释放想要与中国重建对话的信号。
因为美国方面的积极主动,短时间内中美两国高层已经进行了多次通话和视频会议,可美国依旧不满足,还希望与中国展开更进一步的沟通,并向中国提出三条要求:
第一,举行一场类似“普拜会”的中美最高领导人会晤;第二,促成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今年夏天的中国之行;第三,准许布林肯或沙利文今年的来华访问。



这三条要求中出现了三个关键人物谢尔曼、布林肯和沙利文,布林肯和沙利文是大家的“老熟人”了,前者是美国现任国务卿,后者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
二人经常出现在媒体头条,在“反华”战场上“冲锋陷阵”,而谢尔曼的对华态度比布林肯和沙利文还要激进,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鹰派代表。
今年3月初,谢尔曼在听证会上公开表示,美国应与中国展开对抗。今年6月,谢尔曼在访问柬埔寨时虚情假意地劝告柬方“保持独立外交原则,不要受到中国影响”,宣称“中国对柬埔寨的军事存在表示严重关切”。
谢尔曼此人最擅长的就是无中生有,经常捏造莫须有的罪名扣到中国头上,是一名臭名昭著的“反华”分子。



美国政府想要派遣这些人来中国进行访问,简直就是典型的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谁知道谢尔曼在访华后会给中国泼什么脏水,毕竟谢尔曼做这样的事情已经驾轻就熟了。
中方多次公开反驳谢尔曼的言论,说不定之后谢尔曼会步“前辈们”的后尘,同样“光明”地登上中国的制裁黑名单。
美国方面的行为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美国希望重启与中国的贸易合作,而另一方面美国似乎又心有不甘,所以提出派遣这几位来中国访问。
此前,美国也是这样对待俄罗斯的,主动要求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会谈。“普拜会”之后,美俄关系也没有出现任何实质性的改善,美国依旧对俄罗斯步步紧逼。
既然最高领导人会晤,派遣外交人员进行访问等方式都是在做无用功,那么美国为何还要坚持这样做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派遣官员来中国访问的目的可能并不是与中国建立友好往来,或许美国只是想要取消加征中国商品的关税,说服中国继续大批量购买美国国债。
美国转变态度后的中美对话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说白了,美国就是来朝中国伸手要钱的,想要让中国掏腰包帮助美国渡过经济难关。



美国经济恢复正常了?

关注国际新闻会发现,最近一段时间西方媒体拼命为美国政府“歌功颂德”,声称疫情过后美国的经济复苏情况良好,人民生活正在逐步恢复正常。
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美国今年的GDP增长量将从4%上升至7%。
这样看来美国经济环境“花团锦簇”,又怎么需要向中国寻求援助呢?这是因为这都是假象!美国当前的经济环境属于虚假繁荣,眼下的繁华是用美元“大放水”堆砌出来的,如同空中楼阁一般。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疫情爆发之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总额就已经高达4.2万亿美元,而疫情过后这一数字攀升到了8.2万亿美元,一年左右的时间翻了差不多一倍。
日前,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向美联储提出建议,希望美联储能够采取加息手段防止经济过热,耶伦的这番发言戳破了繁荣假象,直接导致美股大幅度下跌。
当下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只是扬汤止沸,只能缓解一时的窘迫,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前几位总统都在透支美国的未来保证自己的政绩,而埋的雷太多早晚有爆炸的一天,拜登刚好赶在了爆炸的时候。
最明显的结果就是美国国内通货膨胀情况异常严重,今年5月份美国境内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已经上升至5%,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持平。
美联储不愿意通过加息缓解通货膨胀,因为一旦加息就代表美国需要背负上更加沉重的包袱。目前美国政府还没有死心,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接盘侠,代替美国承受经济危机的代价。
因此除了加息之外,还有一个减少通胀率的好办法,那就是取消对中国商品征收的额外关税,可拜登政府始终无法下定决心。
表面上看因为贸易战,中美合作中断,但实际上中国商品一直在源源不断的向美国运输,特朗普主动挑起的贸易战并未将中国商品逐出美国市场,反而因为美国本土产业链不完善对于中国商品依赖更加严重。
2021年第1季度,中国对美商品出口量暴涨62.7%,在没有下调关税的情况下,附加成本只能由美国消费者自己承担了。



通货膨胀爆发之前,美国民众或许“不在乎这点小钱”。但现在美国民众就连活着都成问题,这些附加成本就成为了普通民众无法承受之重。
拜登清楚的知道取消对中国商品的附加关税的好处,但是他不敢。在竞选总统时期,拜登曾多次宣扬对中国商品征收附加关税的坏处,这一点甚至成为了拜登攻击特朗普的利器,可拜登上任后也并未取消这一政策。
拜登现在也是左右为难,在美国政府和媒体的宣传下,打压中国已经形成美国所谓的“政治正确”,稍微了解美国一些的人都知道“政治正确”在美国的威力有多大,这是所有人都不敢违背的事情。
拜登本来就没有在打压中国“这项工作”上取得什么建树,再取消了对中国商品的附加关税,必定会有大量美国人抨击拜登对华过于软弱。



取消对中国产品的附加关税对于拜登来说,可能会顾此失彼。因为取消关税即便全美会因此获得了利益,但或许不会有任何人感激拜登,换来的可能是抨击。相反,维持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或能让拜登的民众支持率保住,美国民众也感觉在精神层面获得了“胜利”,在拜登看来这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拜登想把取消附加关税当作一个条件与中国展开谈判,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政客,拜登很清楚怎样将此事转变成自己的政绩。
但拜登没想到美国的经济市场如此脆弱,几次放水就让美国通货膨胀,进而可能导致经济危机。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锅也不能甩在拜登一个人身上。美国经济隐患早在前几任总统时期就埋下了。
前几位总统都在透支美国的未来保证自己的政绩,而埋的雷太多早晚有爆炸的一天,拜登刚好赶在了爆炸的时候。



美国进退两难

对于美国来说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赶紧将通胀率压下去,这一点前面已经分析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降低通胀率只有两个办法,一,加息,但这种方式会导致美股崩盘;二,取消对中国商品的附加关税,这一方式难度太大,处理不好拜登可能会遭遇全民声讨。
从中美近期的几次对话可以看出,拜登希望中国能够给美国“递一个台阶下”,让拜登可以名正言顺的取消对中国商品的附加关税,终止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战。
但拜登这件事情办得不太地道,现在是美国遭遇危机,不是中国。中方没有从美方身上看到任何诚意,如果美国真的有心想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或者说与中国展开合作,那么就不会派遣谢尔曼访问中国了。
更别说拜登还做着让中国“接盘”的美梦,想要让中国大批量购买美债。
中国从来都不是可以任由美国欺凌宰割的国家,几个月前的中美高层会议上,中方代表曾怒斥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对中国讲话。看来这份发言美国并没有记在心中,依旧没有将中美两国放在平等位置上。



中美两国试图重启对话期间,美国一直没有停止对于中国的打压:
在政治领域,美国此前还在就所谓的“人权问题”向中国发难,用一份虚假报告给中国扣上“强迫劳动和人口贩卖”的帽子。
在经济领域,美国意图扶持东南亚国家取代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在多个国家开办工厂。为了拉拢菲律宾等国,支持这些国家争夺中国固有领土的归属权,美国就是南海局势动荡的最大“功臣”。
在军事领域,美国浩浩荡荡的带着多国军舰驶入中国南海,在中国家门口举行军事演习。与此同时,美国还经常派遣侦察机进入中国海域,收集情报,严重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
拜登的做法完全遵守了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原则,拜登怎么好意思说自己与特朗普不同,事实上,两个人的政策手段保持了高度一致。



对于美国的一系列行为中方早就表明了态度。7月初,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正面回应了记者关于中美高层是否会进行会谈这一问题。王毅表示:“我们当然希望恢复对话,但这要看美国有没有诚意。”
但从美国当前的表现来看,中美高层会谈的概率并不大。美国想要通过中国渡过危机,要么付出足够的诚意,要么回去做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6 20:16 , Processed in 0.055156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