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478|回复: 0

[八卦婚姻] 婚姻悖论,不张嘴就能知道对方想说什么 | 构建内在筹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1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谈判思维



婚姻悖论,不张嘴就能知道对方想说什么 | 构建内在筹码 第三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531篇推文。
全文共2567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1 引言

心理学家大卫-施纳克教授,在一次讲座中问自己的听众,
你在饭店里,如何辨识坐在一桌的一对男女是夫妻?
台下一片沉默,过了好一会儿,有人脱口而出,
他们不说话!低头看手机!
大卫教授面露微笑,继续问道,
那如何辨识一对男女正在约会?
这次,听众们很快地大声回答,
他们互相说话!
他们会注视对方的眼睛!
有些听众甚至感叹,
他们会在桌上牵着手......
他们会分享一杯饮料......
已婚越久的夫妻话越少,热恋新婚的夫妻说不停。
似乎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大卫教授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
初识的人们,并不关注双方的差异化,而关注共同性;
人们是通过在对方身上找到共同点的方式来相互熟识;
所以,他们希望从对方的眼中看到那个“类似”的自己。
“沟通对话”这种形式被设计出来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挖掘共同点;
试想,如果你在约会中总是挑和对方不一样的观点来讲,气氛很容易冷下来而沉默尴尬;
如果一次约会中的谈话让双方觉得格格不入,那么下次再约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相反,约会中的沟通若让双方惺惺相惜,那么继续相处的道路就能走得更长。
大卫教授继续向听众提问,
那为什么已婚很久的夫妻不说话了?
台下又开始长时间的思考和沉默;
一些本身就是结婚多年的听众似乎开始问自己,“对啊,我们为什么没话了呢?”
开始有人小声回答,
因为他们已经没啥好聊的了...
因为话都说光了...
有些人显得更加悲观一些,说道,
因为他们知道对方会说哪些话,他们也都知道对方不爱听......
这个回答很扎心,但却很滑稽。
通常这些“无话可说”的夫妻,都被心理学家称之为“缺乏沟通”;
可是仔细想一想,如果两个人之间已经到了一种“互相知道对方要说什么”的地步,这怎么算是“缺乏沟通”呢?
如果对方不张嘴你就能知道对方要说什么,这难道不是“沟通”的最高境界吗?
这是不是一种“婚姻悖论”?
2 婚姻悖论

我们依然在“构建内在筹码”这个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哈佛大学的“哈佛谈判工程”。
这个系列属于“和自己谈判”这个话题。
和自己谈判,和自己沟通,是一次反常识的思考。
因为我们和“自己”过于亲密,无法分离。
能够和“自己”的“亲密”大致相比较的,我想,估计就是那个和我们过一辈子的“婚姻伴侣”了吧。
让我们回到文首的“婚姻悖论”里,“不张嘴就知道对方要说什么”,却又“无话可说”的婚姻沟通,到底发生了什么?
相识之初的人们,眼中都是“共性”。
他们如胶似漆,因为能够水乳交融。
此时,就算双方其实还隐隐存在着“差异”和“不同”,都会因为双方的沟通带着“扩大共性”的特性而被忽略甚至无视。
而忽略“差异”的沟通,最终会导致一个“无话可说”的境地。
夫妻双方追求“亲密”,这无可厚非。
但“亲密”是谁眼中的“亲密”?
如果这个“亲密”的定义存在“差异”,却在初期的沟通中忽略无视,一个追求“亲密”的婚姻就一定会出现问题。
让我们看一个例子。
3 琼和比尔的故事

心理学家大卫教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
琼(Joan)和比尔(Bill)是一对夫妻。
结婚之初,两人非常恩爱,沟通顺畅。
可是,随着两人关系的亲密度变大,琼发现自己所追求的“亲密”出现了问题。
琼是一个喜欢打开心扉的人,她也希望自己的伴侣能够始终和自己打开心扉;
可是琼越来越觉得比尔不能像新婚燕尔时那般沟通了。
琼喜欢就任何事和自己的丈夫交流想法,悲伤也好,快乐也好;
但比尔却随着婚姻生活的普通化,逐渐没有了反应。
琼开始唠叨,开始抱怨,开始指责;
但这不但没有让婚姻恢复如初,反而让比尔更加反感。
你怎么变得什么都不跟我说了?
我没有啊?我不是都告诉你了吗!
就这样,两个人的话越来越少。
琼越是不依不饶的紧逼,比尔就越是无法说得更多;
直到双方开始沉默。
琼非常伤心,她觉得自己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琼认为比尔是这场婚姻问题的始作俑者,是“他的不肯沟通”造成了一切。
比尔认为琼才是问题的根本,是她的喋喋不休让沟通变得惨淡无味。
当你在一场沟通中把问题归结为对方,这场沟通的方向就变成了“要去解决对方的问题”;
而人们却总是无法理解一个事实,
“对方的问题”却只能由对方解决,你只能解决你自己的问题。
在“和自己谈判”的思考中,两个概念振聋发聩:
“自我负责”和“构建内在筹码”
琼可以选择放弃这场婚姻,这是她在这次婚姻问题上的“外在筹码”(BATNA)。
但这还不够,琼还需要构建自己的“内在筹码”;
她需要认识到婚姻中双方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异”和“不同”;
这包括“亲密”的程度和尺度。
她的“内在筹码”在一次冷静的对话中这样构建出来,
比尔,我不会再就“不再无话不说”这件事来逼你了;
尽管我依然认为我们的沟通存在问题。
但对我来说,我不想活成每天盼着老公赏脸说几句话的地步;
对你来说,我也不想你每天被一个喋喋不休的女人折磨;
从现在开始,我会开始理性面对你的“不同”,如果这就是真实的你,如果这就是事实;
如果最终我还是无法接受这一切,我会慎重做出婚姻的选择。
琼完成了一次“自我负责”,构建了“内在筹码”。
她放弃了指责丈夫,放弃了控制对方的行为,放弃了“去解决对方的问题”。
琼的婚姻终于从“关注共性”,走向了“尊重差异”。
从那一天开始,琼的“唠叨”停止了。
这之后的比尔,却反而开始主动和琼沟通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本我和超我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
人的人格是一个整体,它包括三个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满足原始需求的那个“我”,关注饥渴、性,遵循“快乐原则”;
超我,是满足社会道德的那个“我”,关注规范、良心,遵循“理想原则”;
自我,是调和“本我”和“超我”的那个“我”,关注平衡和限制,遵循“控制原则”。
在“和自己谈判”的思考中,我开始意识到“本我”和“超我”就像婚姻悖论中的一对“亲密”伴侣;
“自我”在努力把这一对伴侣做调和的过程中,似乎也会过于关注“共性”,而忽视“不同”。
当“本我”的原始欲望一定会和“超我”的道德标准产生矛盾,调和工作的失败就会让我们焦虑不堪;
而精神世界的“我”,无法通过“离婚”的形式来剥离,这意味着调和工作最终务必会以某种形态来消除焦虑;
亦或是,
放纵原始欲望,受到良心谴责;
亦或是,
秉持完美理想,牺牲自我利益;
这就好比,两个就是无法生活在一起的夫妻,却被迫必须要适应对方一样;
这都会带来情绪上更大的冲击,过于悲伤或过于抑郁,产生更多的内心冲突。
而“自我负责”恰恰是一个很合适的调和方法。
5 小结

我相信,谁都希望能做自己婚姻的主人;
就像,谁都希望能做自己内心的主人。
-
这里是“谈判思维”!
“构建内在筹码 第三篇” 待续
--- 桔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4-24 19:54 , Processed in 0.059941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