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486|回复: 0

民间故事:穷秀才娶了卖艺女,从床下挖出十二瓮白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5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艺文杂记
清朝时,有一个杂技班子,班子中有父女俩,女儿名叫筝娘,不仅容貌美艳,体态婀娜,而且温文尔雅,从小父亲教她运气吐纳,练得一身好本领。正因为筝娘不仅貌美,而且功夫硬活儿好,来看他们演出的人特别多,几年来也积攒下了不少财富。眼看筝娘到了待嫁的年龄,一家人也挂记起筝娘的亲事来。



杂技班子
虽然比不上富商,已然是有了些家底,但毕竟是杂耍出身,官宦子弟高攀不上,农家子弟又不甘心,索性父亲想出个比武招亲的法子来,吸引有能力的有缘人,招为女婿。这天,父女俩在一个叫袁江的地方开了场子,筝娘立在场子中央,亭亭玉立,衣饰鲜明,有赵飞燕的苗条,也有杨贵妃的丰腴,围观的老爷儿们都垂涎欲滴。父亲立在场上,开锣宣告:
儿大终娶妻,女大终嫁夫。
有缘来相逢,无缘不相遇。
姻缘一线牵,哪怕千里路。
婚姻虽前定,岂能太马虎。
穷人也无妨,富儿也不拒。
只要红线牵,不必七香车。
就此足球场,请携鸳鸯去。
听到最后,人们明白了,这是要比武招亲。父亲让筝娘出示了手臂上的守宫砂,以示贞洁,也说出了比武的规则:筝娘就立在场子中央,只要有人能用双手把她抱起来,离开地面寸许,就把女儿嫁给他为妻。当然,毕竟是待嫁的闺女,也不能白抱,但凡上台的,都须出五两银子,抱不起来的,银子概不退还。



筝娘
众人听完,觉得合理,尤其是台下的单身汉们,早就觊觎筝娘的美貌,都蠢蠢欲动,跃跃欲试。堤上有两个绿营中的武夫,一个是游击将军哈四虎,一个是守备将军笪一龙,向来以力大而闻名,是河道官手下头等的大力士,单手提百斤都轻轻松松。听说后,前来挑战,心想把筝娘弄到手,当个婢妾,或是送朋友也好。
二人喜滋滋入场,用尽全力去抱筝娘,谁知如同蚍蜉撼大树,小鬼搬金刚一般,纹丝不动,低下人哄堂大笑,两人各舍了五两银子,讨个没趣,羞愧地溜走了。其他练家子和富家弟子,也颇多来试,最后都没有成功。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父女俩竟赚了千两白银之多,也没有人成功,于是就换地方开场去了,全国各地到处行走,有人在京城见过他们。
过了一年,父女俩又转回了最初招亲的地方,仍旧比武招亲,虽然还有人来挑战,人们都有了自知之明,跟去年比人少多了。堤下有个读书人名叫宓云郎,年幼时没了父亲,与寡母相依为命,十七岁考中了秀才,但是日子过得清贫,至今未娶亲。这日在书房中临水推窗,看到筝娘,心生爱慕,但惭愧自己力量微薄,也拿不出五银子去挑战,隔水兴叹。



宓秀才
谁知这一切被河边的人看在了眼里,宓家东边是一个佛寺,寺中长老如是公,是个得道高僧,闭门静修,不轻易出来,这天偶到河边透气,却看到了宓秀才隔水兴叹的场景,再看看场子上的筝娘,如是公微微一笑,自言自语道:老僧遁入空门六十年,想不到临近圆寂,还为世人当一次大媒,也算是一段佳话吧。
于是,如是公召来宓秀才母子俩,劝说秀才去比武应亲,不仅周济了五两银子,还对他耳语了几句,秀才听完大喜,母子两千恩万谢,秀才带着银子前去挑战,母亲听长老念《妙法莲华经》等候。秀才来到场子上,人们都劝他,手无缚鸡之力,就不要浪费那五两银子了,秀才却胸有成竹。
秀才遵照长老的嘱咐,慢慢走到筝娘的面前,含情脉脉地盯着她的眼睛,筝娘不好意思地眼神直躲闪。秀才将一条腿弯曲半跪在地上,把做锦绣文章的妙手伸进裙底,轻轻抚摸裙下那双脚,眼神还是盯着筝娘的眼睛不放,传达爱意。筝娘起先还算镇定,随后脸上渐起红晕,嘴角不经意地微笑起来。趁着筝娘破功的一霎那,秀才突然一发力,将她抱了起来,台下喝彩声四起。



抱起筝娘
筝娘父亲虽然有些丧气,但认定是命中注定的姻缘,他并没有想到是长老预先的神机妙算。如先约定,筝娘一家也不嫌秀才家穷,尽快为小两口完婚,一家人和和美美。既然已经成婚,筝娘就不便再到外面抛头露面,留下持家。父亲带着伙计们上路,又出去卖艺了,临走时父亲在筝娘耳边嘀咕了半天,父女分别,并没有悲伤的样子。
后来宓母把长老借银子出主意的事,告诉了筝娘,筝娘才恍然大悟,但也没有怨恨,待长老如同亲人一般,觉得长老是个高明之人,长老也夸筝娘好福气,好胸襟。这年秋天,高僧如是公圆寂,小夫妻俩哭得很伤心。又过了三年,宓云郎考中举人,却苦于无钱上京赶考,夜深人静时,筝娘在床下挖出一瓮白银,约好几百俩。
秀才带着银子进京赶考,过了两年,传来喜讯,考中了进士,筝娘又把床下全部挖开,取出十二瓮白银,不下两万两,置办了华丽的楼房,与婆婆乔迁新居,迎接秀才衣锦还乡。秀才回来后大惊,忙问哪来的这么多银子?筝娘笑一笑说出了实情,原来父亲临走前,早已经偷偷在床下埋了银子,作为女儿的嫁妆。但是怕秀才依赖嫁妆,耽误了读书,所以才没有告诉他,如今功成名就两全其美。



衣锦还乡
后来宓云郎官至陕西抚台,官声很好。后来白莲教叛乱,打听到岳父一家受到了牵连,千方百计,倾尽所有营救岳父,却没有成功,只救下了筝娘的幼弟,带了回来,和自己的两个儿子一同抚养长大。后来秀才的两个儿子都做了官,筝娘的幼弟参军,官至守将。这件奇事记录在清代学者宣鼎的著作《夜雨秋灯》中,真实性已无从考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4-25 13:13 , Processed in 0.052475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