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547|回复: 0

美妆行业2022年度中期策略报告:分化加剧,品牌向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1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财是
(报告出品方/作者:上海证券,彭毅,王盼)
1 行业回顾:国货龙头逆势高增,行业分化加剧

化妆品零售额增速短期内阶段性下滑。2021 年社零总额增速 同比+12.5%,化妆品零售总额同比+18.4%。2022 年 1-2 月,社 零总额增速+6.7%,22年2月化妆品零售总额增速7.00%。然而, 2022 年 3-4 月,因上海等地受疫情影响,3 月与 4 月社零总额增 速同比分别-3.5%、-11.1%,化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分别-6.30%、 -22.30%。



国货龙头品牌商疫情扰动下,22Q1 依然保持较高增速。爱美 客、华熙生物、贝泰妮、珀莱雅 22Q1 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4.31、 12.55、8.09、12.54 亿元,同比+66.07%、+61.57%、 +59.32%、 +38.53%;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2.80、2.00、1.46、1.58 亿元, 同比+64.03%、+31.07%、+85.74%、+44.16%。
2 医美:高景气度延续,监管趋严优质龙头受益

2.1 产业链:轻医美持续火热,多因素驱动市场规模与渗透率提升
上游:医美耗材、器械、原料生产商,从事玻尿酸、胶原蛋 白、肉毒素、能量源仪器生产,如爱美客、华熙生物、四环 医药、复锐医疗科技等,产业并购,新品获批与上市,叠加 业绩增长等一系列因素驱动行业不断发展。中游:医疗整形服务机构,涵盖公立医院整形外科及皮肤科, 民营医疗美容机构等。医美整形机构地域特征明显,主要集 中在一线城市及长三角、珠三角和西南(成都、重庆)等地 区,国内头部大型民营医美机构市占率仅小于 10%。民营医 美机构为中游消费主体,驱动因素主要为成熟医美机构具有 较强的综合运营能力进行连锁化开店与外延并购,如朗姿股 份、华韩整形等。下游:医美垂直 APP 如新氧、悦美等,医美综合平台如阿里 健康、美团医美等,及消费者,下游机构在整个医美产业链 中盈利能力较低。医美企业传统广告形式(户外、搜索引擎 等)花费占比最高,约 60-90%;互联网平台营销花费占比为 10-40%。
2.2 政策:医美监管趋严,合规化龙头集中度有望提升
医美行业违规问题可以概括为“三非”,即非法的医美机构、 非法的医美医生、非法的医美产品。据市场监管部门不完全统计,全国医美机构超过 3 万家,而具有合规医生资质的医生不超过 5000 人。据艾瑞咨询《2020 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 2019 年全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仅 1.3 万家,超 8 万家生活 美业店铺开展非法医美项目。利益驱使不合规产品进入市场,水 货、假货泛滥。目前医美市场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仅为33.3%,即 每 3 支针剂当中就有 2 支是水货、假货等非法针剂。



八部委联合出台多项监管政策,严厉打击非法医美。针对医 疗美容行业存在的乱象,中国卫生部联合多部门共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医疗美容行业。2021 年 6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 网信办、公安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国家 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打击非法医疗美容 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以及《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进一步加 强可用于医疗美容的医疗器械监管的通知》。2021 年 1-9 月份,全 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中涉及医美领域 虚假宣传案件 71 件,罚没金额 355 万元。2021 年 11 月,市场监 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2022 年,市场监督总局联 合各部门持之以恒开展“铁拳”行动,严查医美领域虚假宣传。
III 类医疗器械拿证审批壁垒较高。中国药监局在注册申请阶 段,首先会对产品是否需要临床试验进行判断,对于 III 类医疗器 械的审批较为审慎。首次申请的产品项目存在参考资料较少的问 题,使得审批难度增大,专家联合审评与技术审评进一步拉长过 批周期。透明质酸产品从临床试验到产品获批至少需要 3 年时间, 但相比其他医美细分赛道产品,过证难度稍低,过证产品较多。
肉毒素产品作为毒麻类产品,时间长达 8 年以上,标准更为 严格,目前国内仅有 4 款过证肉毒素产品,爱美客在研肉毒素产品近年上市,有望分享蓝海市场。国家严格把控医美产品的政策使 得产品拿证壁垒较高,利好率先获证企业。产品率先过证可享受 至少三年空白市场红利,具有先发优势与核心定价权,为消费者 教育、产品渠道铺垫等市场开拓探索争取时间优势,形成强定价 能力进而推高毛利率,为进一步研发投入提供空间,促进良性循 环。



监管营造良好健康行业环境,利好头部优质合规企业。趋严 的监管政策规范了行业合规化发展,严厉整顿非法机构,加速合 规龙头企业集中。面对日趋严格的监管政策,行业存在以下趋势:
1)行业体系规范化、专业化。医美行业是医疗与消费的结合, 垂直细分领域的医美行业机构(如聚焦抗衰老、口腔护理、植发 等细分赛道)深入打造特色产品,走专业化道路,将更好地增强 用户黏性。2021年,医药及医疗用品类投诉量对比 2020年显著下 降 70%以上,医疗美容机构的监管已出现效果。对医疗美容机构 的监管有利于宣传的规范化,有利于避免虚假宣传和医疗事故, 从而提高医疗美容机构的口碑,进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业风气。
2)龙头企业将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随着“黑医美”和不规范 的医美机构的出清,头部的医美机构凭借自身的良好口碑将吸引 到更多的消费者。当前中国医美行业仍在需求端的上升期,上游 产业的供给端改善有利于正规机构和正规产品抢占市场、扩大市 场份额。合法合规的医美机构宣传方式将使消费者对广告的信任 度逐渐增加,从而扩张市场需求量,进一步传导政策红利至上游 具有品牌沉淀的龙头企业。
3)消费者更加放心的选择产品与服务。政府严厉打击非法医 美机构与非法医美产品将使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正 规的医美广告也使消费者能更准确、放心的选择合规医美机构与 医美产品进行理性消费,由此逐步规范医美产品不合理定价行为, 推动我国医美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3 行业:千亿市场,方兴未艾
2.3.1 优质赛道长坡厚雪,千亿市场方兴未艾
国内医美市场规模加速扩容,轻医美消费占比不断提升。 2020 年,国内医美全市场口径规模超 3000 亿元。2015 年我国正 规医美市场规模约为 500 亿元,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不到 5%,整体 而言,我国医美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根据艾瑞咨询统计,合法 合规医美机构行业占比为 12%,因此实际医美市场规模远高于预 测值。
2019 年医美渗透率为 3.6%,处于较低水平,但韩国医美渗透 率已经达到了 21%,美国也达到约 16.8%,中国医美渗透率相当 于韩国的 1/6,美国的 1/5。另外,消费者对医美的需求覆盖呈现 长周期和多样性特点,即“从头到脚”与“从小到老”,这也意味 着相对于眼科与口腔赛道,医美市场的容量空间更大。
医美市场 涵盖手术类与非手术类轻医美,2020 年规模占比分别为 58%、 42%。手术类项目典型的包括眼综合、鼻综合等手术,从业人员 培训周期长,操作难度高,能较为永久性地改变人体外观。非手术类项目主要包括注射类、能量源类轻医美项目。在功效性护肤 品上“升级”到轻医美项目,如透明质酸、胶原蛋白、肉毒素等 营养物质注射,效果较为直接,风险相比手术类较小。根据艾媒 数据预计,2020年中国轻医美用户规模 1520万人,相比于手术类 整形,以注射类为代表的非手术类微创医美拥有恢复时间快、价 格及风险相对较低的特点,市场接受度程度更高。



消费终端年轻化,地域特征明显。随着医美产品供给迭代升 级,低线城市与 90 后人群消费增长,加速促进行业渗透率提升。 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 年,80 后、90 后、95 后和 00 后在 医美消费者中占比分别为 23%、21%、35%、18%;70 后及以前 消费仅占 3%,消费群体年轻化特征明显。医美行业的客户群体从 以往 35 岁到 45 岁扩展至 20 岁到 55 岁之间。
据新氧数据显示, 2019 年(90 后)23-32 岁医美消费者的占比最高,约 60%。从消 费性别来看,女性仍然是主要消费人群,2019 年中国男性美容零 售规模达 158.9 亿元。近年来男性消费群体对于美容护肤产品的消 费意愿持续提升,市场也出现针对男性护理的美容产品,男性美 容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增长。从区域来看, 2021 年,北上广深四个 一线城市的医美消费人群占比为36.2%,成都、南京、苏州、重庆 等 15 个城市组成的新一线城市的医美消费人群占比为 38.8%。一 线、新一线城市仍为医美消费的主战场。2021 年医美消费人群占 比高达 75%。
2.3.2 轻医美项目大众化,产品类型丰富
透明质酸为最受欢迎轻医美项目,竞争激烈,国货不断崛起。 玻尿酸是存在于人体内的直链多糖,因良好的吸水性、黏弹性而 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玻尿酸在医美领域中主 要应用于塑形和填充,2020 年新氧平台线上成交“非手术类”项 目按成交金额排名前三的项目分别为肉毒素、透明质酸填充以及 水光针(以透明质酸为主要成分的皮肤保护剂),总占比超 50%。
国际品牌产品技术成熟,与渠道终端较早期建立联系;近年 国内医美类透明质酸终端产品市场以美国 Allergan、韩国 LG Life、 Humedix、瑞典 Q-Med 等国外企业的进口产品为主流,按销售额统 计,2017-2019 年国外品牌分别占据了共计 72.6%、70.3%、68%的 市场份额。2019 年,本土前 3 大透明质酸填充剂企业按销量统计 分别为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爱美客以 14%市占率位居全 体第四、国货第一,华熙生物市占率也升至 8.1%。



肉毒素为机构获客导流产品,复购率高。在医美领域中主要 用于除皱、瘦脸等,还可与其他医美项目结合使用进行联合治疗。 肉毒素单次注射价格相比其他医美项目较低,使用频次较高。市 场获批产品不断增加,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市场规模可观。据 智研咨询数据整理,2020 年国内肉毒素市场规模约为 45 亿元, 2016-2020 年 CAGR 达 27%。2022 年市场规模或将超过 60 亿元, 2025年甚至预计达到135亿元。肉毒素技术壁垒高,审核周期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再生材料是通过促进人体自身纤维细胞和胶原蛋白再生,最 终达到面部年轻化效果的一种材料。相较时效较短的传统填充产 品,再生材料由于填充效果自然、渐进且长效而受到广泛关注。 早在 2004 年,全球首款聚左旋乳酸填充剂 Sculptra 就已被美国 FDA 批准应用于艾滋病人的面部填充材料。经多年临床应用,其 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广泛认可,于 2009 年被 FDA 批准用于人体美 学填充。2021 年,聚左旋乳酸作为生物医用高分子再生材料代表, 使轻医美从“填充时代”步入“再生时代”。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2 年中国基于聚左旋乳酸的皮肤填充剂市场规模可达 5.21 亿元,同比+214.50%。2021-2025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75.9%, 2030 年市场规模可达 40.19 亿元,再生材料市场空间广阔。
再生材料为医美填充剂领域注入新活力。对于医美针剂品牌 端来说,透明质酸发展时间久远,拿证难度较低,该细分赛道较 为拥挤,多个龙头企业竞争,市场已处于红海。具有市场前瞻性 的医美品牌商,尝试布局再生材料新赛道,率先抢占蓝海市场; 对医美机构而言,拓新存老是营收的关键,伴随监管力度加大, 获客难度与成本均在增加,需要成分更优、技术更为高端、效果 更能持续、利润弹性空间更大的新产品来开拓新客户、留存老客 户;对消费者而言,主观追求持续效果更长、功效更好的产品的 消费心理普遍存在,同时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倾向会升级 为更高端的再生类医美产品。
2021 年获 NMPA 批准的再生类医美产品仅有 3 款,产品壁垒 与差异化程度较高,竞争格局良好,产品具有高毛利、高技术门 槛等优势。爱美客的“濡白天使”于 2021 年 6 月 24 日获 NMPA 批准上市,核心成分中含有左旋乳酸-乙二醇共聚物微球、交联透 明质酸钠和盐酸利多卡因,适用于真皮深层、深层注射的填充等 领域,注入人体后可持续激活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蛋白,形成稳 定的胶原纤维网状支撑结构,能够原位补充组织凹陷,修复衰老 的皮肤软组织,实现皮肤弹性与光泽度的提升。该产品上市为求 美者提供抗衰+塑形新选择,有望推动再生填充类医美市场扩容, 并将为公司高增长延续动力。目前四环医药、奥园美谷等厂商也 均布局了处于不同临床和申报阶段的再生材料产品。



胶原蛋白具有支撑、修复、保湿、美白等多重功效,行业集 中度低,为高潜力细分赛道。胶原蛋白是人体含量最高的功能性 蛋白,人皮肤成分中 70%是有胶原蛋白组成。胶原蛋白应用场景十 分丰富,终端应用涉及医疗器械、美容护肤和功能性食品等领域。 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 数据,2019 年中国胶原蛋白市场规模约 9.83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 6.4%,2016-2019 年 CAGR 约 7.8%,预计 2021 年中国胶原蛋白市场规模可达 10.65 亿美元。2019 年全球胶 原蛋白市场规模约 153.6 亿美元,2016-2019 年 CAGR6.7%,中国胶 原蛋白市场增速高于全球 1.1%。国外公司以食品用和医用胶原蛋 白起步,原料以动物源为主;当前我国重组技术领先于世界水平, 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创铭医疗等为国内领先的拥有重组技术的 胶原蛋白生产商。
能量源医美日常需求频次高,研发壁垒较高,行业加速整合 中。能量源医美即光电医美,是普通护肤品和功效型护肤品的互 补类项目,应用激光、射频、超声等能量实现嫩肤、抗衰、脱毛及皮肤紧致塑型等功效,属于轻医美范畴。光电类医美项目创伤 较小,相比手术类项目来说门槛较为简单,属于科技医疗美容和 生活医疗美容。2020 年国内能量源医美项目终端市场规模达 191.73 亿元,2016-2020 年 CAGR 达 23%,未来 5 年我们预计该细分 赛道仍将保持在 20%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速。
毛发服务需求旺盛,消费者年轻化多元化。毛发服务,即植 发医疗服务,是一种从根本上解决脱发、秃顶等毛发相关问题的 美容外科手术,主要分为植发医疗市场和医疗养固市场。据沙利 文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毛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预计为234亿元, 植发医疗和医疗养固市场占比约为七三分。2030 年我国植发医疗 服务规模有望达到 756 亿元,预估 2025-2030 年为复合增长率为 14.9%。据丁香园《2022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脱发已成为人 们健康困扰第八位,与上年相比排名前推。据丁香园 2020 年统计 数据, 00 后与 95 后是脱发困扰人数占比最多的人群,占比分别 达到 31%和 32%,“90 后”为植发主力群体,由于生活习惯和压力 的增加,年轻人受脱发问题困扰越来越显著,防脱和植发市场的 增长有了基础。据新氧数据显示,2019 年在植发方面消费的男女 比例为 95%:5%, 2020 年变成 60%:40%,而美呗数据指出,2021 年女性植发比例达到 41.2%,女性植发消费增长态势迅猛,大有追 赶男性植发消费之势。



“植-养-固”一体化趋势,监管推动合规化。随着认知和关 注的提升,继植发服务后又催生头皮养护、养发固发等业务。根 据沙利文数据,2020 年中国医疗养固服务市场规模达 50 亿元,预 计 2030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 625 亿元,2020-2030 年复合增速达 28.7%,增速高于植发市场的增速,有望成为毛发医疗行业又一成 长曲线。养发固发服务主要涉及生态养固和医疗养固。其中,医 疗养固涉及到激光、药物等治疗,专业性要求较高。植发服务与 养固服务呈互补关系,未来有望实协同增长。近年随着植发业务 的加速扩展,投诉事件增加。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雍禾植发被 投诉总数为 42 起,其中涉虚假宣传、手术效果不佳、欺骗消费者 的案例占比很高。22 年 4 月 25 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知启动 2022 年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医美植发行业乱象问题被列 为重点整治对象之一,强监管时代到来,植发行业或走向更合规 的发展路径。
毛发服务赛道渗透率低,集中度有望提升。据雍禾医疗招股 书显示,2020 年中国植发手术数为 51.6 万例,渗透率仅为 0.21%, 随着意识和需求的提升,广大的脱发人群与低植发渗透率,未来 市场前景广阔。植发行业公立医院占比低,主要为连锁民营植发 机构、微整形医院等构成,如雍禾医疗、大麦植发等。市场较为 分散,疫情和行业监管合规化的叠加影响之下,中小植发机构抵 御风险能力差,或将面临店铺关停等清出风险,行业集中度有望 提升,龙头企业或将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2.4 重点企业分析:龙头兼具较强确定性与成长性
爱美客:医美创新产品提供商,国内注射类医美龙头。公司 上市及在研产品组合覆盖医美和健康管理市场多个高增长赛道, 是中国最早开展医疗美容生物医用材料自主研发的公司,2020 年 9 月登陆 A 股创业板上市。目前拥有 7 款获得三类医疗器械认证的 产品,包括 5 款基于透明质酸的皮肤填充剂、1 款童颜针和 1 款 PPDO面部埋植线产品。产品组合丰富且具有梯队性,嗨体占据细 分市场,先发优势明显。为提高肉毒素份额切入新蓝海赛道,收 购韩国 Huons 部分股权。2021 年公司实现营收 14.48 亿元,同比 +104.13%,归母净利润 9.58 亿元,同比+117.81%,22Q1 延续高 业绩增长,22Q1 营收为 4.31 亿元,同比+66.07%,盈利凸出业绩 亮眼。新品濡白天使收获医疗机构、医生与终端消费者较好口碑。
华熙生物:不止于玻尿酸的全产业链一体化平台型生物科技 公司。兼具技术赋能公司和产品应用型公司的优势和特点,华熙 生物四轮驱动战略稳步推进,从玻尿酸原料生产商升级为生物活 性物原料、医疗终端、功能性护肤品和功能性食品的四轮驱动新 发展模式,孵化新品与多元业务战略并行推进,营收保持高速稳 健增长。
布局胶原蛋白新赛道,功能性食品业务稳步推进。公司加码 胶原蛋白产业,2022 年 4 月通过收购北京益而康生物 51%股权;参 与起草国内首个玻尿酸食品 HA 含量测定的团体标准已通过,填补 国内玻尿酸食品行业标准空白,促进功能性食品市场的正序规范。 “HA+锌”透明质酸新原料也成功获批,开启新的“黄金子赛道”, “水解透明质酸锌”原料及化妆品在国内生产经营合规化,体现 了行业监管趋严背景下华熙生物的创新实力。
四环医药:卡位肉毒素赛道,医美管线储备丰富。公司医美 业务始于 2014 年,与韩国 Hugel 签署独家代理协议,负责其肉毒 素和玻尿酸产品在中国的注册。2020 年 10 月,Hugel 乐提葆肉毒 素获 NMPA 批准上市,于 2021 年 2 月正式销售。目前国内仅有 4 个 获批肉毒素品牌,乐提葆肉毒素具有一定稀缺性。2021 年公司实 现营收 33.16 亿元,同比+33.08%。公司代理与自主研发产品同步 推进,Hugel 玻尿酸有望 22 年上半年获批,下半年贡献收入。22 年 3 月,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 III 型胶原蛋白凝胶敷料、皮肤修复 敷料及医用皮肤修复敷贴三款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 II 类医 疗器械注册证,成功进军胶原蛋白蓝海市场。收购深圳易美拓展 光电能量源设备领域,发布新品乐提葆 50U、乐菲颜 Persnica、瑞 士 CELLBOOSTER 系列水光、美国 LIVIGI 脂肪采集系统、美国 DermaFrac 微通道系统以及韩国 SYLFIRM X 黄金微针,布局医美细 分赛道。
雍禾医疗:毛发服务龙头,“植养固”一体持续推进。公司于 2005 年开始在植发医疗服务领域不断深耕,2017 年收购史云逊中 国内地业务,拓展养发固发业务。目前旗下业务包括植发医疗、 医疗养固、常规养护及其他配套服务,雍禾植发+史云逊协同发展, 迎合行业“植养固”一体化趋势,在纵横方向上巩固公司市场地 位。公司在中国内地经营 54 家植发医疗机构,覆盖 53 个城市。作 为毛发医疗服务行业龙头,公司医生专业度高,口碑品牌效应好。 2018-2021 年研发费用为 780.7、886.9、1181.5、1416.3 万元, 研发投入逐年增加。植发行业集中度低、渗透率低。2020 年中国 植发手术数为 51.6 万例,渗透率仅为 0.21%,行业中企业主要为 民营植发机构、微整形医院等,公立医院占比少,缺乏大型全国 性连锁品牌。面对植发行业现状,公司重视营销获客,通过多种 营销方式不断获取新客,并提高客户体验感,植发与养固客群相 互转化,实现业务闭环。



3 化妆品:产品力优势深化,龙头马太效应凸显

化妆品产业链包括原材料生产商、代工厂、品牌商、线上代 运营和平台商、线下渠道及营销渠道等关键环节。原料商多为化 工企业,供给化妆品生产基础原料及包材,如巴斯夫、亚仕兰等, 毛利率在 20%左右。其中,华熙生物以玻尿酸为原料,毛利率在 80%左右。代工厂包括 OEM(仅生产)、ODM(研发及生产)与 OBM(建立自主品牌),环节属性为制造业,毛利率在 13%-28%。 品牌商在产业链中掌握产业定价权,处于产业链主导地位,如千 亿至万亿级大市值公司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国货化妆品品牌商 贝泰妮、上海家化、珀莱雅等毛利率在 60%-80%之间。代运营商 如壹网壹创等为香化企业提供全方位线上服务,毛利率在 35%- 50%。(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1 行业:聚焦研发与产品力,品牌竞争格局优化
2021 年,我国化妆品行业整体市场容量约 5726.14 亿元 (2016-2021 年 CAGR≈11.10%),其中皮肤学级护肤品约 250.60 亿 元(2016-2021 年 CAGR≈32.50%)。假设未来 10 年化妆品行业增速 保持 10%左右增速,2030 年该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对标日本、 韩国 2021 年人均美妆个护消费 262.7、265.4 美元,中国人均消费 额 62.9 美元,不及日本、韩国人均消费额的 1/4,中国化妆品行 业仍有较大的渗透空间。
大众市场国货竞争力强,高端市场海外品牌垄断,功效护肤 品细分赛道国货市占率高。2020 年,中国化妆品市场中,市占率 TOP10 公司占据 42.9%市场份额。2016-2020 年,海外品牌在中国 高端护肤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始终保持 30%以上市场份额,而国 货品牌不到 4%。高端市场受制于品牌和研发技术影响,国货产品 在大众市场因性价比较高,竞争优势较为明显。2020 年,本土品 牌在大众护肤市场中 CR10 市占率达 11.8%。



龙头研发投入加码,研发团队不断扩充。2019-2021 年,10 家 美妆企业总研发投入分别为 7.03 亿、8.12 亿和 11.62 亿。国货美 妆企业在研发投入上,整体呈增长之势。各头部企业在原料端也 不断发力,其中珀莱雅陆续与巴斯夫、帝斯曼、多家科研机构和 原料生产商进行产学研合作,今年 4 月与浙江湃肽签订战略合作协 议,以助力原料的功效升级。
从渠道驱动到产品、品牌力驱动,功效护肤品、彩妆等细分 赛道增速较快。国货化妆品赛道成长初期,渠道和营销成为企业 快速提升市占率关键,伴随消费升级,消费意识觉醒与成分党兴 起,化妆品企业关注焦点从营销渠道驱动转为产品及品牌驱动。 叠加线上互联网渠道兴起,精细化运营也成为品牌竞争关键。日 渐分散化的流量趋势对化妆品企业跨渠道运营、组织架构协调等 全要素竞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新锐产品崛起难度加大,伴随成 分党、功效党、配方党的兴起,消费者对于产品功效与安全性的 要求日益苛刻,产品力优秀且线上运营能力与效率高的头部美妆 龙头企业在运营端优势凸显,强者恒强。
3.2 趋势:渠道融合时代,多品牌、集团化加速
1)渠道趋势:淘系增速放缓,抖快平台加速放量。淘系流量 增长放缓,以抖音、快手、小红书为代表社交媒体电商平台成为 流量新机会点。2021 年,双 11 期间,天猫销售额达 5403 亿元, 同比增速8.5%。京东平台销售额达3491亿元,同比增速28.6%。 星图数据显示,双 11 期间点淘、抖音和快手等直播电商平台销售 额为 738 亿元。22 年 4-5 月份,受疫情影响物流受阻,大部分品 牌线上销售同比下降,部分运营效率较高的品牌韧性较强。珀莱 雅主品牌、华熙生物旗下米蓓尔、鲁商发展旗下瑷尔博士仍然保 持较高增速,4月淘系 GMV 分别同比+47%、+36%、+38.8%。华 熙生物旗下润百颜、夸迪、肌活 4 月淘系平台均增速下降,同比分 别为-37.4%、-11.6%、-21.1%,抖音平台 4月 GMV增长强劲,润 百颜、夸迪、肌活销售额分别达到 3239万元、1003万元和 963万 元。
各品牌快速进行平台定位调整与升级,针对性提高运营效率。 天猫、京东仍为品牌商流量主力基本盘,各品牌在社交内容平台 方面积极开拓抖音、快手等新兴短视频平台,多方面打造个性内 容化方案来吸引新客户,深入小红书、微博等兴趣社交平台与达 人合作,进行内容种草等多种营销方式扩大品牌吸引力。贝泰妮 主流平台粉丝数达 1579.5万人,珀莱雅平台粉丝数达 2378万人, 上海家化平台粉丝数达 2676 万人,华熙生物平台粉丝数达 1416 万人,丸美股份平台粉丝数达 1731 万人。



2)营销趋势:功效 IP成国货化妆品突围必选项和营销重要卖 点。化妆品行业政策推动产业趋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功效性赛道 备受品牌方青睐,行业需求拐点显现,从保证产品安全转变为有 效。2020 年,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达 810 亿元,占整个行业比 重为 15.58%,同比+9.46%(全球同比+6.11%)。近 5 年功效概念 成为化妆品行业重要推力,预计 2024 年功能性护肤品赛道规模有 望突破千亿元。
营销方式各有侧重,目的在于突出品牌调性,加强用户对产 品的差异化认知。在产品营销上,品牌商并未采用粗放式集中投 放广告的策略,而是在原有宣传渠道优势上深耕,并不断创新。 薇诺娜专注于纯天然植物活性成分为主的敏感肌护肤产品,在代 言人上选择了拥有敏感性肌肤的明星舒淇代言,并基于旗舰店和 私域等客群,通过一系列医生背书活动等实进行专业化学术营销; 珀莱雅年轻化战略中,品牌定位升级为海洋文化护肤理念,从情 感和认知上拉近与年轻消费群的距离,进一步探索“海洋”的内 涵,在“趁年轻,去发现”的品牌理念引领下,珀莱雅不断地强 化品牌的年轻化形象。
在短视频内容宣传上珀莱雅也独具情怀, 在母亲节等特别节日推出一系列专题短片,引发用户共鸣,加强 情感联系;上海家化主打新国货国潮风,在线下开设快闪店,满 足消费者在特殊时期下压抑许久的消费欲;华熙生物与京东联手 开展新国妆活动,通过透明质酸博物馆打造产品、外延和品牌故 事;丸美在线下强势平台大量布局广告,对目标客群进行高度曝 光。
3)产品研发趋势:布局合成生物学,聚焦微生态护肤 化妆品原料是化妆品创新的源头,合成生物学的发展给化妆品 中活性成分的获取以及新原料的开发带来无限可能。在化妆品原料生产领域,合成生物技术表现出了三大优势:
能够对特定要求 (如皮肤类型、皮肤问题、所处环境等)进行物质和功能的精准 化定制;可以提高成分和原料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华 熙生物通过生物合成技术生产透明质酸的产率为 74g/L,对比生物 发酵技术效率提高 335%。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华恒生物突破厌 氧发酵技术瓶颈,构建以可再生葡萄糖为原料厌氧发酵生产 L-丙 氨酸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微生物厌氧发酵 规模化生产 L-丙氨酸产品,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及产品成本,促进 了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合成生物成为全球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 覆性技术之一,将合成生物学运用到护肤品功能性原料的生产上, 能丰富原料种类,提升新原料的生产效率。



皮肤微生态系统日益受到行业关注,皮肤微生态是由各类微 生物、皮肤表面的组织细胞及各种分泌物、微环境等共同组成的 生态系统,它们共同维持着皮肤微生态平衡,在皮肤表面形成第 一道生物屏障,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而微生态护肤希望通过改 善皮肤菌群组成,调节皮肤表面的菌群平衡,从而改善皮肤状态,为肌肤补充营养,让皮肤进行自我调节。目前微生态护肤成分可 以分为益生元和益生菌两大类。欧莱雅、兰蔻、雅诗兰黛等国际 品牌均早已入局,福瑞达生物股份旗下品牌“瑷尔博士”领跑微 生态护肤细分赛道,“专研微生态科学护肤”。自 2018 年该品牌成 立以来,已推出多款益生菌系列水乳、面膜、精华等多款产品。 目前,逸仙电商、华熙生物等公司也陆续进军微生态护肤赛道。
4)产业趋势:美妆企业跨界布局健康赛道 “生物科技+消费美妆”跨界组合。在消费升级背景下,用户 不再纯粹追求品牌声量,更加关注产品的针对性、专业性、安全 性。国内外美妆龙头积极布局医疗大健康领域,欧莱雅和资生堂 相继在中国设立投资基金,涉及合成生物学、微生物技术、绿色 化学、健康管理等赛道,关注健康前沿市场新兴品牌及其上下游 产业链。
华熙生物、贝泰妮、珀莱雅等也相继成立基金重点布局 与皮肤科学相关的技术,其中珀莱雅旗下基金嘉兴沃永投资了合 成生物学企业中科欣扬,中科欣扬作为合成生物学创新智造企业, 立足于化妆品原料产品,逐步向食品、保健品和医药等行业扩展 国内药企开始逐渐渗透进美妆市场,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同仁 堂、片仔癀等在个人洗护、面膜等产品上均有所布局。医疗器械 企业也开始深度参与美妆市场,微创医疗孵化了护肤平台悦肤达, 旗下拥有多个护肤品类。
3.3 政策:强监管引导,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整体监管趋严,利于竞争格局重塑。2020 年 6 月,国务 院颁布《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相应的涉及化妆品注册备案、功 效宣传、安全评估、生产经营等各方面的管理规范陆续出台。《化 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2022 年 1 月开始执行,企业申请祛 斑美白、防脱发化妆品注册时,需要提交功效实验报告。《化妆品 功效宣传评价规范》要求化妆品注册备案时应按照规定要求对其 功效宣传进行评价。从原料、生产过程到宣传,监管部门对化妆 品生产的全流程进行了规范,旨在引导化妆品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化妆品原料管理规范化。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 国家对风险程度较高的化妆品新原料实行注册管理,对其他化妆 品新原料实行备案管理。对于具有防腐、防晒、着色、染发、祛 斑美白功能的化妆品新原料,化妆品销售企业应该严格采取“先 注册后使用”的措施;对于上述化妆品新原料以外的其他新原料, 应严格采取“先备案后使用”的措施。在办理新原料备案时,应 当提交新原料研制报告、安全评估等资料。
在化妆品生产物料管 理上,《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企业对物料进行严格的控 制。对于主要物料或者原材料的供应商。要进行采购前审查,同 时进货时需要查验相关记录。对于关键原料,要求生产企业对供 应商进行重点审核,并对关键产品进行留样记录。而针对于化妆 品的生产用水上,水质至少要达到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在新规实 施初期,可能使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无法及时提供原料的安全信息 资料,导致原料报送码不匹配,从而增加沟通成本和备案难度。



化妆品生产流程规范化。将于 2022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的《化 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在之前化妆品行业适用文件《化妆品生 产许可检查要点》的基础上扩大了规范对象,加大了规范力度。 从质量控制、用料储备等化妆品生产的重要环节进行了全流程的 规范和把控。该规范同时也对化妆品生产销售的全流程均作出了 详细规定,要求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实现对化 妆品物料采购、生产、检验、贮存、销售和召回等全过程的控制 和追溯,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化妆品。
化妆品宣传推广规范化。2021 年 5 月 1 日,国家药监局发布 的《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正式施行。规范明确了申请特殊 化妆品注册或者进行普通化妆品备案时,应对化妆品功效宣称进 行评价,并上传产品功效宣称依据的摘要。该条例针对市场上部 分化妆品夸大或者虚构产品功效的情况,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该 规范将会增加新品备案的成本和时间。由于需要对功效宣称进行 评价,功效检测时间将会增长,功效监测费用也会有所提升,企 业备案成本增加。
特殊化妆品纳入监管范围。2022 年 1 月 1 日,《儿童化妆品监 督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该条例规定了儿童化妆品的概念,明确 要求须在包装展示面标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儿童化妆品 标志、标明警示用语;对香料香精、着色剂、防腐剂及表面活性 剂等原料以及安全评估、生产经营制度及备案信息等做出具体规 定,明确了儿童化妆品具有清洁、保湿、爽身、防晒等功效,在 儿童化妆品配方中不允许使用以祛斑美白、祛痘、脱毛、除臭、 去屑、防脱发、染发、烫发等为特殊使用目的的高风险原料,应 当遵循安全优先原则、功效必需原则、配方极简原则。同时,该 规定还细化了对儿童化妆品生产与经营行为的要求,对较为集中 的化妆品经营者列入重点监管对象,鼓励化妆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保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儿童化妆品质量安全 追溯体系。
近年来,化妆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国家对于化妆 品行业的各项监管趋于严格、规范,引导化妆品行业向标准化、 规范化发展。众多新规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化妆品行业的准入门 槛,利好资质齐全且合规化的龙头企业。在未来严监管将成为行 业常态的背景下,预计化妆品行业竞争格局有望重塑。(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4 海外美妆巨头:表现分化,中国区线上增速亮眼
据公司财报数据,2022Q1 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爱茉 莉太平洋营收同比分别+15.3%、+23.3%、-20.5%、-9%。欧莱雅、 雅诗兰黛表现出色,均获双位数增速,而资生堂和爱茉莉太平洋 总体营收受疫情影响较大,反映其线下渠道和供应链管理仍有欠 缺。



欧莱雅:多品牌差异互补,功效护肤表现亮眼。欧莱雅集团 采用多品牌矩阵策略与差异化营销方式提升综合运营效率,在疫 情反复、原料成本上涨、供应链紧张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抗 风险能力较强。22Q1 营收 90.6 亿欧元(约 625.45 亿元人民币),同比+19%,中国市场增长稳定。2019 年以来活性化妆品部门成 为集团增速最快的部门,22Q1 同比增速高达 18.0%。欧莱雅加速 全渠道布局,线上、线下、免税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雅诗兰黛:高端护肤领军者,致力于品牌本土化年轻化。作 为全球领先高档化妆品企业,雅诗兰黛从本品牌起家,不断通过 顶级研发水平和并购扩充产品和品牌,从而形成了涵盖皮肤护理、 化妆品、香水和头发护理全面的品牌产品布局。22Q1 公司营收 43.92 亿元,同比+23.3%;22 Q1 归母净利润 6.92 亿元,同比 +32.31%。其中海蓝之谜的增长突破两位数,精华面霜、鎏金焕 颜精华水等明星产品热度不减,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受众范围, 公司推出了精粹保湿乳液和全新升级的精粹水。因上海配送中心 受疫情管制影响,中国区营收同比下降。公司持续看好中国消费市场并加速品牌布局,设立上海创新中心提高本土化研发能力, 加强分销中心建设。
资生堂:从日式美学出发,进行品牌价值转型。资生堂成立 超过百年,以其独具匠心的日式美学不断完善品牌矩阵和产品线。 公司拥有较强研发实力,40 多个品牌中有 30+品牌为自主研发。 受疫情影响,22Q1 资生堂营收 2340.23 亿日元,同比-1.3%;营 业利润43.76亿日元,同比-59.8%。由于中国市场的销量额低于去 年、日本本土市场对化妆品的消费欲望恢复缓慢等因素, 资生堂 集团 22Q1 销售额、营业利润双双下降,但公司旗下 CPB、NARS 品牌表现亮眼,拉动电商渠道销售增长 20%左右。深耕品牌价值 塑造,注重数字化运营,拓展线上全渠道,也在厦门成立中国大 陆首个美妆领域专项投资基金“资悦基金”。



爱茉莉太平洋:韩妆巨头逐渐缩减中国区布局。爱茉莉太平 洋集团从中端品牌出发再延伸至高端和低端品牌的独特扩张路线 使其位居韩妆龙头地位,自 2019 年起,爱茉莉加大了电商渠道的 渗透,与天猫平台合作创立创新工厂,以便更精准触达中国年轻 一代消费群体。受疫情影响,爱茉莉太平洋部分门店关闭,22Q1 销售额为 1.26 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 67 亿元),同比-9%;营业 利润为 1712 亿韩元(约合人民币 9 亿元),同比-13.4%。爱茉莉 太平洋在中国逐渐收缩业务线,继悦诗风吟和伊蒂之屋缩减中国 区业务后,赫妍在中国已经陆续开始撤柜并关闭线上微信商城。
3.5 重点企业分析:龙头公司加速多品牌布局
贝泰妮:敏感肌护肤龙头,加速大健康布局。专注于敏感肌 护肤,不断破圈敏感肌+,及功效护肤领域。2021 年公司营收 40.22 亿元,同比+52.57%,归母净利润 8.63 亿元,同比+58.77%。 22Q1 延续高增长,实现营收为 8.09 亿元,同比+59.32%;归母净 利润 1.46 亿元,同比+85.74%。营收高增长主要系“薇诺娜”主 品牌的贡献,公司加速产品推陈出新,22 年重点布局高端抗衰品 牌 AOXMED,并拓展功能性食品业务,打造大健康平台。公司稳 步推进全渠道布局,注重拓展新兴渠道,抖音、京东等平台增长 迅速。薇诺娜22年4月淘系GMV稳步提升,销售额为1.68亿元, 同比+16.4%;抖音平台4月销售额为0.33亿元,同比+240.35%, 增速超淘系平台。公司大单品保持持续增长,美白、修红等新系 列产品也呈高增长趋势。
珀莱雅:大单品策略持续深化,稳步打造多品牌矩阵。公司 以产品、内容、运营为主线,构建前中后台高效协同的组织架构, 打造“文化-战略-机制-人才”一致性的运营管理体系,发挥国货 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在科技研发中持续探索,推出“双抗”、“红宝 石”系列大单品,在产品升级创新的同时,继续推行“大单品策 略”,完善产品矩阵。
鲁商发展:化妆品业务延续高增,地产业务纵深转型。公司 构建大健康产品链、大健康服务链、大健康生态链产业生态圈, 形成生物医药和生态健康产业双轮驱动,依托“4+N”品牌运营战 略,化妆品业务专注微生态护肤、玻尿酸护肤等细分赛道。地产 业务基本为公司存量业务,公司通过收购等方式布局化妆品、药 品及玻尿酸产业链等业务,化妆品双子星瑷尔博士和颐莲已具备一定品牌声量,驱动公司业绩不断增长。旗下福瑞达引入优质战 投,有望后续在产业资源及品牌营销方面给予公司一定倾斜。



上海家化:百年家化,活力涌现。公司重视研发创新,持续 缩短新品研发周期,积极促进品牌焕新,渠道组织改革优化效果 显现。
科思股份:防晒日化小巨人。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日用化学品 原料制造商,业务范围涵盖防晒剂等化妆品活性成分及其原料、 合成香料。公司以产品 为主导,重视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公司 的防晒剂产品已覆盖目前市场上主要化学防晒剂品类,涵盖了 UVA、UVB 所有波段,可为不同需求的下游客户提供其所需的产品。防晒 产品监管政策严格,准入门槛较高,优质供应商能为下游客户提 供较为稳定性的合作以及优质的产品。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 最主要的化学防晒剂制造商,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30%。
嘉亨家化:日化代工龙头,拓产能扩业务。公司主要从事日 化产品 OEM/ODM 及塑料包装容器的研发设计、生产一站式服务.目 前已成为多个国内外知名日化品牌的核心供应商,凭借在深耕行 业多年的经验,具备业界口碑优、生产能力“强”、出货速度“快” 等核心优势。公司布局覆盖多区域,具有强且稳定的生产能力。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4-29 20:34 , Processed in 0.059640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