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450|回复: 0

[八卦专栏] 省省吧,骂到周杰伦退圈,也没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6 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独立鱼电影
周杰伦新专辑,真的来了。

暌违六年,光凭一首先行曲就刷爆了朋友圈。

完整上线后,销售额迅速破亿。



不过,与炸裂的数据相对的,是充满争议的评价。

不少人都在吐槽,新歌太少,旋律似曾相识。

词作格局也越来越小,退步明显。

连带#难听#也上了热搜。



其实,此刻的争议只是前几日的延续。

先行曲《最伟大的作品》发布后,就有不少人直言,歌词只顾着堆叠概念。

在主题上,不再有深度。

在感情上,很难令人有曾经的共鸣。

甚至有人冲到周杰伦的社交账号下大骂,导致他删掉了多条动态。



虽然音乐感受是主观的。
但华语乐坛的滑坡,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身处其中的周董,也未能破例。
也许「最伟大的作品」,确实已经留在了过去。
华语流行音乐,已经进入了不愿有深度、也不敢有深度的时代。



大张伟在《乐队的夏天》中说过:
「我一直觉得,是周杰伦结束了中国摇滚乐。」





90年代末,港台流行音乐的商业化模式已经成熟。
但相较于注重批判性的摇滚乐。
流行乐往往被打上「浅薄」的标签。
而周杰伦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
他的早期作品不乏叛逆精神。
但却能够打通音乐类型的壁垒,走向大众。
《双截棍》一曲定乾坤,直接确立了「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概念。



随后,《青花瓷》《霍元甲》《本草纲目》等作品的爆红。

更是让「中国风」直接在开创者手中成熟。
可以说,周杰伦曾以一己之力,拓宽了华语流行音乐的边界。



而更可贵的是,过去的周杰伦并未满足于传唱度高的爆款。
还创作出了许多具备现实深度的作品。
第二张专辑中自己作词的《爸我回来了》,以反家暴为主题。
让周杰伦的「态度」与其他流行歌手有了区分。



「森林绿地都已成纪录片,闻不到绿意盎然」的《梯田》。
是一首环保力作,带有批判性地审视了台湾地区过度城市化的现象。
而关爱家人感恩亲情的作品《外婆》和《听妈妈的话》。
让周杰伦没有止步于酷炫的「偶像」,而拥有了足以成为榜样的重量。



书写励志小人物的《蜗牛》,还被写进了教科书。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给了许多人力量。



对于很多人来讲,周杰伦从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流行歌手。
他保持着深度主题、动人情感与流行娱乐之间很好的相互平衡。
不管是独立音乐人,还是说唱歌手。
提起周董,无不服气其成就,还感谢他带来的音乐启蒙。









过硬的实力与耀眼的光环,自然让人对于他的期待高出许多。
但不知何时,周杰伦专辑评分开始走低。
2016年开始,一年一张专辑的进度在婚后停滞。
关于奶茶和身材的讨论声,逐渐盖过了周杰伦的音乐本身。
如今新歌发布,虽然熟悉的旋律一以贯之,但除此之外,周董似乎停止了表达。
而与此同时,词作备受吐槽。
甚至发展出戏谑的「哥味文学」。



面对毋庸置疑的音乐性与实力,过度攻击实在不必。
但也不可否认,不痛不痒的内容,因为打上周杰伦的名字才获得了更多包容。
而稍具表达力的主题性作品,几乎已经销声匿迹。





其实,让人遗憾的不止周杰伦。
不难发现,近年来华语音乐越来越缺乏主题深度。
如果说,周杰伦是不愿再表达。
那很多颇具思考力的歌曲惨遭改词,则让人疑惑,华语音乐如今是否不能再有深刻主题了。
就比如前段时间引发热议的《星星点灯》。
综艺《乘风破浪》当中,王心凌组表演了这首经典老歌。





现场演唱的歌词为:
「现在的一片天,是晴朗的一片天,星星在文明的天空里总是看得见。」
而原作歌词为:
「现在的一片天,是肮脏的一片天,星星在文明的天空里再也看不见。」



随后原唱郑智化就此事发文,表示「震惊、愤怒和遗憾」。



其实,观众与郑智化的感受是一致的。

这种自觉安全地「美化」,伤害的不仅是歌词。
原作的精神内核也随之被摧毁。
郑智化的人生相当坎坷。

两岁患上小儿麻痹,造成其日后的残疾。



他一度想过结束生命,但终究选择顽强坚持。
这样的经历给郑智化的音乐铺就了坚韧的底色。
他热切关注各类社会议题,词作锋利而有温度。
《老幺的故事》记录了台湾当时两次矿变给普通家庭带来的苦难。





一首《水手》火遍两岸,不仅有对「目光短浅的人」的讽刺。
其中的倔强精神力更是感染过一代人。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而《星星点灯》的创作初衷,包含着对台湾地区发展现状的关注,和对冷漠社会风气的批判:
「天其实并不高 海其实也不远。人心其实比天高,比海更遥远。」



而对青年人奋进的鼓励和关怀,又保留了郑智化人文式的思考方式。
人一生中难免无助彷徨,希望的光亮有时会被乌云遮蔽:
「学会骗人的谎言,追逐名利的我。在现实中迷失才发现自己的脆弱。」
但不必恐惧,乌云散去,我们总会回家:
「是你的眼神依旧在远方为我在等候。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
如今一改,青年人的迷茫在晴朗的天空之下不复存在,希望又如何珍贵起来。
类似的改词现象,屡见不鲜。

综艺《天赐的声音》就因不当改编蔡依林《玫瑰少年》的歌词被骂上热搜。

之所以争议声如此之大,是因为这首歌的主题意义非凡。
原型人物是15岁被霸凌致死的少年叶永志。



因缺乏「男性气质」,叶永志被扒裤子、吐口水、暴力殴打,最终意外死去。
少年之死在母亲的努力争取下发酵,成为「叶永志事件」。
对台湾地区正视多元性别教育,关注校园暴力起到了巨大推进作用。



《玫瑰少年》的歌词中,就隐藏着对此事件的反思以及对叶永志的纪念:
「你并没有罪,有罪是这世界。生而为人无罪,你不需要抱歉。」「多少无知罪愆,事过不境迁。永志不忘纪念,往事不如烟。」







但在改编版中,隐藏着少年姓名的一句「永志不忘纪念」直接被删。
错者从「世界」变为「时间」。
「往事不如烟」的坚持,也最终「随风去」。
原作的特殊性意义易改,主旨内核随之瓦解。





「安全」的歌曲让一切看似欣欣向荣。
其实对音乐人创作原动力的打击不可估量。
大张伟就曾在综艺中提及,早期朋克音乐作品《结果》因歌词导致演出受阻。
一改往日形象,罕见落泪。
甚至说出「我的心告诉我应该退出这个行业」。
当作品中的表达被随意篡改,甚至被剥夺表演的机会。

音乐人们越来越不敢有深度,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审核机制对音乐主题性的打击固然让人哀叹。
但也并非优质内容缺失的全部原因。
市场反馈的变化,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让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如吃饭喝水一般寻常。
同时也让音乐的主题性被大大削弱。
如今短视频作为主流媒介,很大程度地影响了音乐的传播方式。
一首歌是否成功,开始依赖于视频平台的推荐机制。
《乐队的夏天中》就曾提及相关的现象:
「我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听过整首歌了。」「老一辈总说老歌好听,但新人听歌只有十五秒」。





当一首歌的成功与否仰仗于「高潮部分够不够洗脑」「短时间内够不够炸」。
歌曲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开始变得次要。
这无疑也是一种恶性循环。
在这样的回馈机制下,优秀的创作者们更容易陷入沉默的螺旋。






《音乐的秘密:一首歌的诞生》 中国顶级打击乐手:刘劲松

此外,大量同质化音乐商品被快速制作出来的同时。
细心打磨的优质歌曲制作难度并未降低。
在纪录片《音乐的秘密:一首歌的诞生》中
就展现了一首歌区被制作出来的繁琐步骤与经济成本。

但往往得到的回报与此并不成正比。
曾与陈奕迅等大牌歌手有过合作的知名编曲人曾宇,就表达过这方面的无奈。





唱片时代,听众对于优质歌曲的支持是一张张可见的实体专辑。

但完备的运行机制还未在内地确立,互联网就已来势汹汹。

歌神张学友就曾在采访中说到。
90年代曾对内地音乐市场有过美好展望。
但谁知「内地一开放,已经没有光碟了」。



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大众选择音乐的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音乐消费的理念也从「为内容付费」,向「为人付费」转变。
追求优质的深刻作品,在高成本、低回报、内容不再为王的大环境之下,变得更为奢侈。

「原来最早的排行榜,歌是谁唱的其实都不知道,但好听就会火。歌自己是有生命力的。」「现在是因为这个人很火,然后他们就认为这个歌也应该火。」





种种乱象如此,那主题性强的深刻音乐作品还被需要吗?
其实,当下单薄的音乐主题,与现实之间似乎已经产生了距离。
反而让人更加渴求有厚度有内涵的作品。
来填补心灵与生活之间的缝隙。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经典老歌不断翻红。
从周杰伦早期作品旺盛的生命力也能看出,大家对于优秀作品的认可和关注仍在。


《声生不息》使用技术手段与Beyond乐队隔空对唱
另一方面,病毒式口水歌带来的逆反心理也越来越普遍。

就像2021年度华语十大热歌都是「十五秒神曲」,引发了全网群嘲。



其实,对于优质作品期盼的落空,以及对于华语音乐环境改善希望的破灭,也是周杰伦新专辑备受争议的原因之一。
曾经,周杰伦是最具创新力的先锋音乐代表,重建过音乐格局的强者。
最有可能破局之人如今固守,确实让人遗憾。
与此同时也说明,大家已经默契地不再奢望更好的音乐环境。
也不再寄希望于更新锐的创作者、更先锋的作品。
而是无奈地将拯救华语乐坛的希望,全放在了周杰伦一个人身上。
这,或许才是最悲哀之处。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6-22 05:17 , Processed in 0.053951 second(s), 2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