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67|回复: 0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故事绘|难忘的坦桑之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9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中铁二院菁菁土一
w1.jpg

编者按

w2.jpg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导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硕果累累,所产生的影响深远且广泛。土建一院从事的多个海外项目在十年的岁月中留下了无数动人故事,也亲历见证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在第二批主题教育期间,我们按照 “学思想 聚力量 创未来”的思路,推出了《一带一路故事绘》专栏,用一线工程师的笔触,书写过往年华,讲述发生在“一带一路”上的动人故事。

w3.jpg

w4.jpg

w5.jpg

我是在2020年疫情爆发那年进入中铁二院,作为“新冠一期”毕业生,参加工作的3年里,参与了川内多个项目的站前广场、市政、公路设计等项目,出的最远差是长沙S1线。令自己没想到的是,一个项目会让我与一个遥远的国度连在一起。

w6.jpg

⚪ 汇报项目

当接到去坦桑尼亚踏勘现场的任务时,我的内心是非常忐忑的,此前我从未到过非洲,甚至没有去了解过这个遥远的地方,我开始担心无法适应当地的环境、担心无法与业主顺畅地沟通,为此,我在出发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白天的工作太过繁忙,我只有抽午饭和晚饭后的碎片时间搜索当地信息,了解他们的生活文化、环境气候,我当然知道,这些外部因素只能让我的身体更快地适应,但要真正有效减少自己内心的不安,还要依靠我对项目的了如指掌,因此,在兼顾手中其他项目进度的同时,我还需要抽时间拼命消化项目资料和前期成果。那段时间感觉自己每天的时间都被塞得满满的,忙碌的工作也让我暂时忘却了将远赴他国的不安。

w7.jpg

w8.jpg

初到达市

经历了14个小时的飞行,我怀着“与网友奔现”的心情到达了达累斯萨拉姆市(以下简称“达市”),并顺利与中海外的“网友”汇合。到了达市后,我一方面对这里的事物感到新奇,一方面也感受到了这里发展的落后——除了城市CBD附近能让人感受到现代化城市的气息以外,其他大部分地区甚至达不到国内的乡镇发展水平,很多房屋都破烂不堪。这里的道路中,土路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一旦到了雨季,这些道路就变得难以通行,极大地限制了居民的正常出行。即使作为坦桑尼亚的经济首都的达市,仍然迫切需要快速发展基建设施,这也是我到这里的目的——帮助这个城市更快更好地建设起来。

w9.jpg

   ⚪ 街景一瞥

w10.jpg

在我从机场回到驻地的途中经过了一座大桥,看到它的第一眼,我便被它宏伟的外观给深深吸引住了,主塔的蓝宝石显得格外亮眼,那样崭新的它和这个陈旧的城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我的询问中,中海外的同事自豪的说道:“这一座五塔斜拉桥可是我们中国中铁的杰作,他叫坦桑蓝跨海大桥,是连接达市既有CBD区域与可可沙滩的重要交通要道,2022年才刚通车。”

w11.jpg

⚪ 行进在坦桑蓝跨海大桥上

听了他的讲述,身为中国中铁人的我顿时倍感骄傲。车子行驶在大桥上,远处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湛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细软的海滩、轻拂的海风,让人忍不住想要拥抱这片美好的风景,也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心中的惶恐和不安从此刻开始慢慢消散。

w12.jpg

⚪ 达市海边

w13.jpg



踏勘之路

达市是个悠闲的地方,在街上总能看到慢悠悠溜达的人,可我却不敢因此懈怠半分,我很清楚自己的使命——得抓紧时间完成现场踏勘工作。于是,稍作休息后,在到达后的第二天一早,我就同中海外的同事一起开始了现场踏勘工作。最开始的几天我们只能利用最简单的方式通过图纸和手机拍照对现场情况进行记录,这让在国内习惯了利用卫星图协助踏勘的我感到非常不便,这样不仅效率低,也无法获得较为理想的现场资料,这无疑给踏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也让我开始思考怎样能提高现场踏勘的效率和效果。在求助了中铁七局的同事后,他爽快地答应提供无人机协助我们进行现场踏勘,这一“利器”让我们之后的踏勘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为后期方案的深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回想起这段在异国的踏勘经历,我内心感慨颇多,在国内,“空天地”一体化勘测技术早已进入应用阶段,精确测绘的地形图短时间内就可以通过科技手段获取,而踏勘现场时,精确灵敏的导航早已替代了纸质图纸,极大地便捷了我们的踏勘工作。这一经历不禁让我感叹这里与国内的科技水平的差距之大,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把项目干好,为达市的发展尽一份力的决心。

在一次现场踏勘的途中,我们经过了中国中铁的前辈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被誉为“非洲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坦赞铁路是在二院企业展厅里被记录了的重大援外项目,这条铁路东起达市(也是坦桑尼亚之前的首都),西至赞比亚的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5公里。1965年起,老一辈二院人就前往坦赞两国开展了坦赞铁路全线踏勘,当时没有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全线近2000公里的踏勘是他们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图纸也是他们一笔一画手绘出来的,勘测设计工作难度不言而喻。1970年10月26日,坦赞铁路正式开工。沿线环境恶劣,处处充满着危险,同时,连基本的施工机械和设施都没有,施工技术相当落后,大部分时间只能依靠“人海”战术。在建设过程中,先后有60余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生命。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中铁人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历时6年,在1976年7月14日提前建成通车。

现如今,坦赞铁路已不仅仅是一条铁路,更成为了见证中非友谊的丰碑。看着这条用血肉筑起的铁路、听着援建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我作为这项伟大事业的继承者,内心的震撼久久无法平静……

w15.jpg

w16.jpg

       ⚪坦赞铁路





坦桑“老人”

在一次饭后散步的途中,我有幸认识了一位中铁建工的“老人”,他来坦桑时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如今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纪。我这个刚到达市的“新人”,对他来说就像是来到自己家的“客人”,一路上他对这个城市的一切事物都如数家珍——什么地方适合看日出,什么地方适合看日落,哪家餐馆好吃,哪家咖啡好喝,他都能娓娓道来。

在散步途中,我们经过一座特别的建筑,它的造型别具一格,与周围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显得尤为突出。正当我们还在疑惑它是什么时,老前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跟我们解释道,“这是阿联酋大使馆,是当年我们修的,并且在其他很多国家都有跟它一模一样的阿联酋大使馆。”他还跟我们打趣道,“阿联酋人的活不好干,这个项目相比其他项目过程要繁琐很多。材料要由专门的厂家提供,基本都得靠进口,相应的参数和指标需要满足阿联酋当地的技术要求。虽说我当时也是有十几年的施工经验,但干这个项目时的我就像是一个初学者一样,在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费了很大的周折才顺利完工,不过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一段不错的经历。”

听了他的讲述,我为他的那种学无止境的态度所折服,这也鼓舞着我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时刻保持一种勤学善思的态度,不仅要精通国内的要求和规范,还要掌握国际标准及当地技术要求,朝着从国内走向国际的方向努力前行。







“交卷”时刻

经过两周的现场考察以后,沿线的基本情况也了然于胸了,接下来就需要对现场情况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分析后,对规划的线路走向进行更为全面细致的优化。期间,我们也多次与业主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并结合他们的想法和诉求,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在跟业主交流的过程中,语言不通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官方语言是斯瓦希里语和英语,即使他们讲英语,刚开始我也完全听不懂他们的口音,需要中海外的同事帮忙翻译才能明白,但慢慢习惯后,自己也能通过他的动作和个别单词理解意思,我觉得很奇妙。虽然彼此语言不通,但都是在为同一件事情的完成而共同努力,从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也受到了鼓舞,我能深切地感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一带一路”为他们带去的重大实际意义。

w22.jpg

   ⚪ 与业主沟通中

w23.jpg

很快,就到了该“交卷”的时候,在当地时间10月27日下午,我们向公路局汇报了我们近期工作的进展及阶段性成果,他们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小小的办公室几乎坐下了公路局所有部门的领导及员工。在听取了汇报以后,公路局领导充分肯定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并对我们的辛苦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至此,我的坦桑之行也圆满的画上了句号。

w24.jpg

  ⚪ 汇报现场





离开达市

在回国的前一晚,为了“犒劳”我们这一个多月的辛勤付出,大家决定吃一顿火锅庆祝一下。在千里迢迢以外的坦桑居然也能尝到“家”的味道,让我不禁感叹如今达市的“中国元素”早已深入人心,中国人、中国饭店、以及中国工程几乎随处可见。目前在达市的中国人已经超过了6万人,几乎各行各业都有,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共同为达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w27.jpg

  ⚪ 达市火锅



在达市的这一个多月里,我认识了很多在坦桑尼亚默默耕耘的中国中铁人,有的是刚来不久的年轻人,而有的则已经在这里奉献了自己的大半辈子,这里早已成为了他们心中的第二个“家”。他们正在以自己的故事延续和传承着先辈们的精神和使命,努力将这个“家”建设得更好,让它发展得更快。

我身边的同事十多年来,参与了埃塞、中老、莫喀等代表性的铁路,有的已经建成,有的设计完毕,都在海外铁路领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虽然目前我们已经在达市项目上取得了不错的阶段性成果,但后面的路还很长,还需要付出很多,我们也将不断努力,争取早日将项目由蓝图化为实景。

从坦赞铁路到“一带一路”十年,一代代中国工程师一直在发挥作用。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年轻的工程师,我和我身边的同事接过了老一辈工程师的接力棒,定将为“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变为现实做出自己的贡献。

w29.jpg

作者:景远东

审核:罗    为

编辑:杨文昕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4-27 11:44 , Processed in 0.171282 second(s), 1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