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99|回复: 0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30):AI+医疗:AI浪潮已至,医药智能化升级加速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6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泽观Healthcare


投资要点

本周(2024.03.18-2024.03.22)申万医药指数涨幅-0.55%,沪深300指数涨幅-1.13%,跑赢沪深300指数0.58%,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第28位。截至本周五(2024.03.22)医药生物行业指数PE(TTM,剔除负值)为25.33倍,沪深300指数PE(TTM,剔除负值)为11.12倍,医药生物行业相较于沪深300指数的估值溢价率为127.86%,仍处于历史低位。
AI+医疗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介入和优化传统医疗服务流程,旨在提升医疗效率和效果的新型应用技术。这一领域的应用广泛,包括智能诊断、医疗影像分析、疾病预测与防控、个性化医疗、药物研发、以及健康管理等。上层政策驱动医药和医疗进入智能加速提效时代。
AI医疗市场整体将呈现快速增长状态。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核心软件和AI医疗机器人为AI医疗市场注入了强劲的增长动力,2020年中国AI医疗机器人和核心软件市场规模分别为59和29亿元,其中核心软件市场中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和智慧病案的市场占有率较高,分别为38.4%和29%,AI制药的比例相对较低,仅为2.8%;2020年AI医疗影像的市占率为14.9%,2020年之后医疗影像发展进入快车道,2023年AI医疗影像成为市占率最高的产品。除核心软件外,AI医疗机器人也为总体的AI医疗市场规模注入强劲的增长动力。整体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状态,年复合增长率为45.7%,预计2025年核心软件与AI医疗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85亿元。
AI制药的发展是一个随着底层基础理论从“0”到“1”的发展过程,随着理论到实践的突破性应用,AI制药的发展经历了几次重大突破发展时期。从产业链视角出发,AI技术在药物开发领域的运用遍及整个流程,从早期的化合物探索到药物上市之后的后续研究,有效缩减新药开发的时间,降低了研发成本。AI制药市场目前仍处于爬坡阶段,Me-too类药物占据主导。

AI+医疗影像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影像诊断中,主要解决病灶识别与标注、靶区自动勾画与自适应放疗以及影像三维重建等三种影像需求。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AI医疗影像市场规模为4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1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87.5%,总体市场增长维持在较高水平。
AI病理通过覆盖各种病例来不断提升诊断准确率,未来市场空间巨大。病理学是恶性肿瘤诊断的“金标准”,AI病理通过快速处理和分析大量病毒图像,缩短诊断时间,分析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和稳定性。从2016年开始不断出台文件支持人工智能与病理诊断的结合,2021年7月明确了人工智能医疗软件将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AI病理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到2024年达到444亿美元,我国在2018年AI+医疗行业的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投资建议:政策驱动医药和医疗进入智能加速提效时代,AI医疗市场整体将呈现快速增长状态,AI医疗影像进入发展快车道,AI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覆盖了从化合物研究到上市后研究全周期,缩短了新药研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新药研发AI建议关注鸿博医药、药明康德、成都先导等;AI医疗影像建议关注联影医疗、万东医疗、润达医疗,迪安诊断,安必平等。
风险提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具备不确定性,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其他系统性风险等。

报告正文

01医药周度行情回顾
本周(2024.03.18-2024.03.22)申万医药指数涨幅-0.55%,沪深300指数涨幅-1.13%,跑赢沪深300指数0.58%,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第28位。



根据申万三级行业划分,诊断服务、其他医疗服务、体外诊断和医药流通呈现上涨趋势。本周医药行业涨幅最高的子板块为诊断服务(12.11%),其次为其他医疗服务(2.30%)和体外诊断(2.14%)。



截至本周五(2024.03.22)医药生物行业指数PE(TTM,剔除负值)为25.33倍,沪深300指数PE(TTM,剔除负值)为11.12倍,医药生物行业相较于沪深300指数的估值溢价率为127.86%,仍处于历史低位。



02医药周度要闻回顾
国家医保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明确通过3至5年的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经验。自2021年5月以来,首批5个试点城市河北唐山、江苏苏州、福建厦门、江西赣州、四川乐山重点围绕医疗服务价格总量调控、分类管理、动态调整、监测评估等重要机制进行改革试点并取得阶段性进展,符合预期目标。3月18日,国家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遴选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省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级、更深层面开展改革试点。经征集试点意向、实地调研考察,综合考虑不同地域、不同改革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医保基金运行等多方面因素,决定在内蒙古、浙江、四川等3省开展全省试点。





03 AI+医疗:开启智能加速提效时代3.1 上层政策驱动医药和医疗进入智能加速提效时代AI+医疗,是在协助人或解放人的状态下,以提升院内外医疗服务效率效果为目的、以AI为核心干预技术手段介入传统的院内外医疗环节,从而产生相应软硬件产品的新型医疗应用技术。这一领域的应用广泛,包括智能诊断、医疗影像分析、疾病预测与防控、个性化医疗、药物研发、以及健康管理等。上层政策驱动医药和医疗进入智能加速提效时代。2023年3月27日,科技部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将紧密结合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关键问题,围绕药物研发、基因研究、生物育种、新材料研发等重点领域科研需求。布局“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前沿科技研发体系。



数据建设、算法开发、商业化进展为进阶突破重难点。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我国AI医疗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AI初步介入医疗阶段:AI在医疗界的运用还处于摸索阶段,AI技术的应用更多是进行初步的测试,还未形成标准化的产品;2)AI医疗应用浮现阶段:随着院内外数据建设的推进,首批标准化的医疗数据库,如眼底和肺部影像数据库开始建立,AI医疗影像产品开始崭露头角;3)AI医疗应用深入探索阶段:AI医疗影像开始覆盖更多疾病和科室,同时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产品也开始显现,这一时期可行的商业模式开始显现;4)AI医疗应用稳定完备阶段: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商业模式开始形成并逐步稳定,头部企业效应持续显现。



3.2 AI应用及相关产业链AI医疗市场整体将呈现快速增长状态。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核心软件和AI医疗机器人为AI医疗市场注入了强劲的增长动力,2020年中国AI医疗机器人和核心软件市场规模分别为59和29亿元,其中核心软件市场中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和智慧病案的市场占有率较高,分别为38.4%和29%,AI制药的比例相对较低,仅为2.8%;2020年AI医疗影像的市占率为14.9%,2020年之后医疗影像发展进入快车道,2023年AI医疗影像成为市占率最高的产品。除核心软件外,AI医疗机器人也为总体的AI医疗市场规模注入强劲的增长动力。整体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状态,年复合增长率为45.7%,预计2025年核心软件与AI医疗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85亿元。



3.2.1 AI制药AI制药的发展是一个随着底层基础理论从“0”到“1”的发展过程,随着理论到实践的突破性应用,AI制药的发展经历了几次重大突破发展时期。传统新药研发有着“双十定律”,研发失败率极高,成功率仅在10%左右。从产业链视角出发,AI技术在药物开发领域的运用遍及整个流程,从早期的化合物探索到药物上市之后的后续研究,有效缩减新药开发的时间,降低了研发成本。



AI制药市场目前仍处于爬坡阶段,Me-too类药物整体占据主导。国内许多AI制药公司仍处于研发和投资阶段,整个AI制药行业的规模还没有进入快速增长期。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AI制药市场规模为8163万元,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736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6.8%,预计市场增速较快。进一步从AI制药市场结构看,2020年Me-too类药物市场规模为7555万元,占比高达92.55%。Me-too类药物研发难度较低,市占率保持较高水平。





3.2.2 AI医疗影像AI+医疗影像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影像诊断中,在临床诊断中主要分为图像识别阶段和深度学习阶段,主要解决病灶识别与标注、靶区自动勾画与自适应放疗以及影像三维重建等三种影像需求,目前AI医疗影像已经成为我国AI医疗领域最为成熟的细分领域。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AI医疗影像市场规模为4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1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87.5%,总体市场增长维持在较高水平。



AI医疗影像市场保持较高增速,后续肺部以外产品扩充院内市场规模。根据艾瑞咨询数据,从院内产品线看,2019年肺部产品贡献较高市场规模,2020年以后乳腺、心脑血管市场需求逐渐增加。通过应用深度学习等技术,能够对医影像进行自动识别和分析,辅助医生进行快速和准确的诊断。多家公司进行AI相关布局,如联影医疗于2017年成立了联影智能,产品uCT768,搭载联影超高端CTuSense感知平台,实现全流程AI赋能,并搭载天眼AI技术,提供智能CT扫查体验,提高扫查效率;uPMR790系统,搭载AI扫描及重建算法,实现快速高清扫描;万东医疗的万里云打造智慧影像整体服务。



3.2.3 AI病理病理学是恶性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传统病理组织形态的判读多依赖于病理医师的经验,通过对活体组织、细胞病理学标本和尸体解刨的各种形态信息、分子信息、组学信息的整合,最终做出对疾病的判断和诊疗的方案。



“AI病理”通过分析组织样本、扫描病理切片等图像数据,帮助病理医生进行更快速、更准确病理诊断的同时,预测疾病的发展并提供合理化治疗方案,从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AI病理的优点包括但不限于快速处理和分析大量病理图像,缩短诊断时间;不受病理医生的疲劳等主观因素影响,分析结果具有高度稳定性和一致性;病理医师的培训难度相当大,AI病理可以有效填补病理医生人员缺口及地区水平差异,使得更多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和准确的诊断;AI系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病例和数据,持续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覆盖范围。



起步虽晚,政策支持促进AI病理发展。2012年,我国远程病理诊断开始推广。2015年前后,国家大力支持"互联网+智慧医疗”使得远程病理会诊普及率快速提升,传统病理诊断和会诊模式突破时空限制,大大提高了医疗机构的病理诊断质量和诊断效率。相比欧美国家,我国病理诊断行业在数字化方面发展的较为缓慢和不充分,长久以来大部分病理诊断实践还是“一台显微镜+病理组织切片”的传统人工诊断模式,病理诊断在数字化方面的发展与积淀,仍然为我国病理诊断的智慧化奠定了不错的发展基础。2016-2017年,我国基本与全球同步,开启了智慧病理的发展。政策春风吹向“AI+病理”,产品审评审批方面,从原来“一刀切”的三类证,到依据产品的预期用途、算法成熟度等因素综合判定管理类别,国家对人工智能类医用软件申报条件进一步放宽,刺激行业快速发展。2021年7月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明确了用于非辅助决策的人工智能医疗软件将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由于二类证可由地方审批,审批速度加快、审批难度降低,行业受到激励、发展进一步加速。另外,由于政策大力支持基层开展免费两癌筛查,带来强劲基层病理诊断需求的同时,促进病理AI行业进一步发展。2022年1月,国家卫健委印发《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要实现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50%以上,宫颈癌筛查早诊率达到 90%以上,乳腺癌筛查早诊率达到70%以上。方案还规定,筛查服务对象范围由以往的农村适龄妇女扩大为城乡适龄(35至64周岁)妇女。



技术层面,AI病理依赖于数字图像,随着新颖的成像系统和全视野数字切片图像(whole slide image,WSI)扫描仪的日趋成熟,病理医师通过WSI诊断的方式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显微镜下阅片。目前,基于WSI的远程病理诊断已成为日常病理诊断的一部分。有些国外病理机构甚至已经停止使用实体切片。病理组织人工智能虚拟染色技术的发展使得不染色而直接获得数字病理切片成为可能。非标记成像生成的图像经过计算机图像处理,虚拟“染色”成病理科医生熟悉的传统生化染色图像,所生成的病理图像也具有更好的均一性,不易受到染色条件不同的干扰,同时只需一张切片即可实现多种染色,有望大幅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数字切片取代实体病理切片是将来发展的趋势。
千亿级市场规模,发展潜力巨大。病理AI属于AI+医疗领域的医学影像诊断细分领域。据2020年世界病理学大会报告数据,预计到2024年,全球病理行业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303亿美元增长至444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6.1%。据GrandViewResearch数据,2019年全球数字病理学市场规模为7.676亿美元,预计到2027复合年增长率为11.8%。根据中国数字医疗网统计,2016年我国AI+医疗行业规模为96.61亿元,同比增长122.09%;2017年达130亿元,同比增长34.56%,2018年我国AI+医疗行业规模超200亿,同比增长53.85%。



04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投资建议:政策驱动医药和医疗进入智能加速提效时代,AI医疗市场整体将呈现快速增长状态,AI医疗影像进入发展快车道,AI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覆盖了从化合物研究到上市后研究全周期,缩短了新药研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新药研发AI建议关注鸿博医药、药明康德、成都先导等;AI影像建议关注联影医疗、万东医疗、润达医疗,迪安诊断,安必平等。风险提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具备不确定性,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其他系统性风险等。

-往期报告-
【年度策略】
   【方正医药】生物医药行业2024年年度策略-创新引领成长,老龄化消费带来投资新机遇

【公司深度报告】
【方正医药】康为世纪(688426)公司深度报告-分子检测原料小龙头,消化道检测是下一个发展蓝海

【方正医药】三诺生物(300298)公司深度报告-CGM第二成长曲线开启,国产血糖监测龙头再度飞跃

【方正医药】天坛生物(600161)公司深度报告-国内血液制品龙头,规模与效率迎来双重提升

【方正医药】爱博医疗(688050)公司深度报告-研发驱动的眼科器械平台,全产业链布局打造持续发展动力

【方正医药】君实生物-U(688180)公司深度报告-国际一流团队加盟助力公司全面提升,特瑞普利为矛出海迎来新起点

【方正医药】达仁堂(600329)公司深度报告-国际一国企混改进⼀步深化,百年老字号再焕新生

【方正医药】维力医疗(603309)公司深度报告-深耕改革并进,国内医用导管龙头整装再出发

【方正医药】翰宇药业(300199)公司深度报告-集采影响基本出清,多肽药物出海+大消费一体两翼战略打开新成长空间

【方正医药】昆药集团(600422)公司深度报告-华润入主赋能重塑,战略深耕慢病领域与精品国药

【创新药专题研究】
【方正医药】创新药专题研究(一):ESMO国内外肿瘤创新药研发进展

【方正医药】君实生物-U(688180)公司深度报告-国际一流团队加盟助力公司全面提升,特瑞普利为矛出海迎来新起点

【方正医药】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2023年医保展现温和态势,创新药和中药获大力支持

【创新药双周报专题研究】
【方正医药】创新药双周报(1):2024JPM-MNC掀起收并购热潮,ADC药物BD爆发期有望持续

  【方正医药】创新药双周报(2):NASH百亿美元蓝海市场待挖掘,海内外企业相继进军

【方正医药】创新药双周报(3):MNC2023年报总结:肿瘤、自免持续创收,代谢、CGT、核药、AI+等前沿领域异军突起

【方正医药】创新药双周报-4《MASH产业从0-1,百亿美元市场谁将获益?》

【老龄化专题研究】
  【方正医药】老龄化专题研究(一):阿尔茨海默国内治疗曙光已现,百亿诊疗产业链蓄势待发   

【GLP-1产业链研究】
-产业链篇-

【方正医药】GLP-1销售额大超预期,减肥药产业链快速发展

【方正医药】GLP-1药物带动国际巨头业绩持续超预期,产业链有望率先受益

【方正医药】医药生物行业事件点评报告-司美格鲁肽口服片国内上市,未来有望带动国内相关产业链放量

【方正医药】医药生物行业事件点评报告-Wegovy(司美格鲁肽)销售额大涨,GLP-1相关产业链将进一步快速放量

-海外篇-
     【方正医药】GLP-1海外研发趋势:向多靶点、多适应症、多给药方式进军

【一周一席谈】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1):医药多重底部已现,坚定布局医药创新与消费服务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2):顺周期复苏,重点关注口腔等连锁医疗服务基本面触底回升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3):医疗反腐正本清源,波动中关注行业龙头底部掘金机会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4):GLP-1销售额大超预期,减肥药产业链快速发展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5):国产首款PCSK9抑制剂上市,降脂新贵大有可为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6):政策助推医药高质量发展,底部掘金行业龙头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7):聚焦创新,战略性布局医药行业科创机会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8):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空间广阔,关注国产品牌进      口替代加速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9):阿尔兹海默治疗曙光将现,诊断产业链迎来广阔机遇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10):麻醉药进安徽省级集采尚未定论,乐观看待麻醉药品 价值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11):GLP-1海外研发趋势:向多靶点、多适应症、多给药方式  进军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12):带状疱疹需求广阔,人口老龄化催生疫苗远大前景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13):关注心脏瓣膜从外科到介入的创新发展空间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14):君实PD-1单抗成功出海,全面看多国际化驱动下的创新药板块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15):GLP-1药物带动国际巨头业绩持续超预期,产业链有望率先受益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16):门诊统筹政策陆续落地,处方外流加速带来药店新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17):亿帆医药F627获批FDA上市,国产创新药出海不断拓展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18):流感高发期到来,关注呼吸道感染诊疗需求释放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19):器械出海前景广阔,海外市场加速企业成长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20):安徽IVD集采价格温和,化学发光国产龙头再添新动力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21):2023年医保展现温和态势,创新药和中药获大力支持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22):2024年是医药内外双重增量新起点,创新药与中药是全年最重要方向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23):医药指数再度回到底部,坚定看好创新和出海方向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24):市值管理拟纳入业绩考核,重视医药央国企估值重塑机会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25):2023年业绩预告显示医药业绩底到来,行业迎来历史性新起点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26):红利指数领跑大盘,继续布局高股息+央国企价值重估企业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27):全面关注医疗器械出海方向战略性机遇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28):脑机接口:生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下一主战场

【方正医药】一周一席谈(29):政策助力大规模医疗设备更新,国产龙头有望加速国产替代和高端突破

【医药组介绍】



周超泽,首席分析师,6年卖方研究经验,浙江大学生物工程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罗格斯大学化学工程与计量金融学双硕士,历任国海证券研究所医药首席/所长助理、民生证券研究院医药首席,2022年带队获得第十六届卖方分析师水晶球奖生物医药行业第三名(公募基金分榜单第二名)、新浪财经金麒麟奖创新药行业未来之星,2023年加入方正证券研究所,长期深耕创新药、原料药产业链。

许睿,资深分析师,5年卖方研究经验,复旦大学药物化学硕士,2023年加入方正证券研究所医药组,负责统筹医药制造研究方向(化药、创新药、CXO、原料药、科研服务等)。

窦慧敏,方正证券医药组团队成员,谢菲尔德大学金融学硕士,负责统筹医疗消费研究方向(中药、医疗服务、药店、医疗美容等)。

李槟宇,方正证券医药组团队成员,英国苏塞克斯大学金融与管理学硕士,曾就职于华西证券、天风证券,覆盖生物制品板块。

唐娜,方正证券医药组团队成员,上海交大生物材料博士,哈工大学士,重点覆盖医疗器械板块(医疗设备、医疗耗材等)。

韩乐,方正证券医药组团队成员,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细胞生物学博士,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委员,重点覆盖A/H/美股创新药板块。

【分析师承诺】

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和信息均来自公开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研究报告对所涉及的证券或发行人的评价是分析师本人通过财务分析预测、数量化方法、或行业比较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但使用以上信息和分析方法存在局限性。特此声明。

【评级说明】



【方正证券研究所】

北京:西城区展览馆路48号新联写字楼6层

上海:静安区延平路71号延平大厦2楼

深圳:福田区竹子林紫竹七道光大银行大厦31层

广州:天河区兴盛路12号楼隽峰苑2期3层方正证券

长沙:天心区湘江中路二段36号华远国际中心37层

网址:https://www.foundersc.com

E-mail:yjzx@foundersc.co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4-29 05:02 , Processed in 0.055470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