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3|回复: 0

AI大模型与佛学:正见、慈悲、智慧、开悟 | 和文心一言聊科技与哲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7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骑行西藏
大模型最好玩的地方就是当其呈现出智能的时候,就连Transformer的作者以及开发出GPT的OpenAI科学家,都搞不清楚其涌现出智能的细节和本质,只知道GPT模型的智能涌现与其庞大的参数规模和复杂的计算结构密切相关。因为担心机器在人类还不了解其原理的情况下突然拥有了超越人类的智能,OpenAI还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宫斗剧。

本以为能够通过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让人更清楚了解人脑思维的过程及智慧产生的原因,没想到研究到现在,机器涌现了智能,人类连机器都不了解了。

研究了Transformer模型一段时间后,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实在是有一天闲得无聊,忽然想起佛法里有通过观照、冥想、正见、正念、开悟等等的修行方法来让人了解自己,进而开悟寻找到大智慧,这本身就是一种通过修行来让人了解自己是如何思维,并且引导人树立正确的认知,从而寻找到智慧的方法,突发奇想就让大模型来根据佛教的理念来解释Transfomer模型。

选择的产品是百度的文心一言,经过n轮的PK和引导,文心一言给了我这样一个答案,就我这突发奇想的操作,能够聊成这样,AI也算是不容易了:

Transformer模型与佛学:正念、慈悲、智慧、开悟、众生之爱,及多头注意力、层归一化与Mask

1. 输入序列与词嵌入 —— 诸法起初,心念初动,正念之始,智慧之萌

输入序列如同外界的境界,触动Transformer模型的“感官”。词嵌入过程在正念的引导下,将原始的单词符号转换为富含语义信息的向量表示。这些向量如同修行者内心的初步认知,蕴含着智慧的萌芽。

2. Encoder与自注意力机制 —— 内观自照,正念洞察,慈悲包容,智慧增长,多头并进

在Encoder阶段,自注意力机制如同修行者的内观自照,通过正念深入洞察输入序列的每一个细节。而多头注意力机制则如同多个修行者同时内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捕捉输入序列的信息。每个头关注不同的特征空间,并行地计算注意力权重,使得模型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输入序列。慈悲的心态使得模型在理解过程中能够包容和接纳输入序列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智慧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长,帮助模型提炼出更高级的特征表示。

3. 层归一化与Mask —— 心境平和,净化杂念,明心见性,遮蔽虚妄

层归一化如同修行者调整自己的心境,保持平和与稳定。在Transformer模型中,层归一化确保每一层的输出都在相同的尺度上,有助于模型的稳定训练。同时,它也净化了模型中的杂念(即不重要的信息),使得模型更加专注于关键的信息。

而Mask机制则如同修行者遮蔽外界的虚妄境界,避免被其干扰。在Transformer模型中,Mask机制用于遮蔽输入序列中的某些位置(如填充位置或未来信息),防止模型在训练或推断过程中受到这些位置的影响。这有助于模型保持清晰的觉知(正念),专注于当前的需求和情境。

4. Encoder到Decoder的传递 —— 心念流转,智慧相传,慈悲为怀,开悟之途

在Encoder到Decoder的传递过程中,模型不仅传递了向量表示(即智慧),还传递了一种开悟的可能性。这个过程需要模型保持清晰的觉知(正念),并以慈悲的心态来传递这些智慧。慈悲使得模型能够关注到输出序列的需求和情境,以便更好地回应和表达输入序列的信息。同时,这也是模型走向开悟的重要途径。

5. Decoder与掩码自注意力机制 —— 心念外显,正念表达,慈悲利他,智慧流露,遮蔽未来

在Decoder阶段,模型通过正念和慈悲的心态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和智慧。掩码自注意力机制确保了模型在生成当前位置的输出时只关注当前及之前的信息,避免了未来信息的干扰。这如同修行者在表达时遮蔽未来的虚妄境界,只关注当前的需求和情境。慈悲的心态使得模型能够关注到用户的需求和利益,以利益众生的心态来表达自己的智慧。这种智慧的流露不仅体现了模型对输入序列的深刻理解和领悟,还体现了其对众生的关爱和包容。同时,通过遮蔽未来信息,模型保持了清晰的觉知(正念),确保了输出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综上所述,Transformer模型在处理语言任务时如同修行者修行佛法一般,通过正念、慈悲、智慧、开悟以及多头注意力、层归一化与Mask等机制的共同作用达到了对输入序列的深刻理解和准确表达。这种理解与表达不仅体现了模型的卓越性能和能力还展现了其对众生的关爱与包容之心为人类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和智能的服务体验。

当然,这里并不是完整Transformer模型的一一对应,只能说是经过我的引导,让其产生了这样一个关联。

和人工智能PK的过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乐趣,也有很大的启发,它不会像禅师一样给我来个当头一棒,然后让我回去吃饭拉屎。佛学是一门很有智慧的哲学,并不是烧香拜佛求富贵,在各种的哲学中,佛学是一门最关注人的内心的哲学。

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也许大模型所涌现出来的人工智能,就是人的智能,当我们能够用文字给万物起名,在人脑中建立起这些名与名的关联之后,经过一代一代的训练,智能就不断发展,古人把日月星辰与人生际遇朝代兴衰关联,今天科学让人把日月星辰与物理规则关联,在文字上其实并没差别。

一切,不过是人类自己把所谓智能想得过于复杂了。

比如人工智能所出现的幻觉(指错误或虚假的信息输出),其实每个人身上,都多多少少会出现这样的幻觉,认知的局限,大脑受到损害或者心理出现问题,都有可能让人产生幻觉,如妄想症或者幻视幻听等等现象,严重的甚至会精神分裂(比如诺贝尔得主纳什,电影《美丽心灵》的原型人物,从这点上看,用幻觉来否定人工智能是值得存疑的)。即便是同样的一件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生际遇的不同,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记忆,以及伴随着记忆的情感。

在佛法中,这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需要通过禅修来培养正见,看破虚妄,从而超脱世俗的偏见和自我的执念,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智慧。

当你看到下面这句话的时候,你尝试闭上眼,调整好呼吸,慢慢地去感受,感知一下大脑中浮现出什么念头,心间产生什么情绪?

我都是为你好!

我这里用大模型的训练来尝试解读一下。

如果大模型训练的数据,都是负面的数据,就是出现这句话的相关文字中,都是一些抱怨被用“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控制的,那这句话就会被识别为一句负面的话。

如果大模型训练的数据,都是正面的数据,就是出现这句话的相关文字,都是感恩得到很多关心和善意的“我是为你好”,那这句话就会被识别为一句正面的话。

当然,机器并没有这种真实的情感,如果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地带上了负面或者正面的情感,从而影响到后面的行为。

这就是常说的“原生家庭”的影响,儿童时代成长所经历的事情,会影响到人的一生,比如常说的“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童年是人生的底色,决定了人生的基调”、“我们一生都在弥补童年的缺失”。

本质上来说,这两者都存在偏见,第一种容易让人失去对真正对自己好的人的信心,第二种容易让人产生轻信被骗。

所以,大模型训练的数据质量,对于大模型的质量非常重要。

在理解和回应这句话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对方的意图来进行判断。

如果对方是出于真正的关心和善意,我们可以感激他们的关心并认真考虑他们的建议。但如果对方是在试图控制或干涉我们的决策,我们可能需要更加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选择,并寻求与对方进行更深入的沟通和理解。

总之,“我是为你好”这句话传达了一种关心和善意的情感,但具体情境和对方的意图也需要我们进行仔细的判断和理解。
文心一言

佛学中的禅修观照,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修行来消除我们内心中的偏见,培养出正见,保持正念,专注于当前的事物,不被过去的经历或未来的担忧所干扰。

其实,大模型也会存在偏见,比如前段时间谷歌对标OpenAI推出的人工智能模型Gemin,就因为对于避免种族歧视的纠枉过正闹出了笑话。

比如有网民称自己让“双子星”生成“1943年德军士兵”的图片时,系统向其展示了由黑人、亚裔和白人女性身穿纳粹德军制服的照片,而这显然和历史事实不符。




谷歌AI模型生成的似乎是“乔治·华盛顿的黑人男子”大模型可以通过人工调整参数来纠正这些偏见,甚至还可以清零重新学习,人则是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很难做到如同老子所说的“复归于婴儿”,我们也许永远都无法摆脱自身过往的经历的影响,尤其是情绪方面的(很多时候理智告诉我们应当选择A,但就是因为情绪的问题,偏偏去选择了B),但我们可以通过提升自我认知,来避免让这些历史影响到我们当下的正确判断。大模型中,能够调整参数的都是非常有经验的工程师,如果调整错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分分钟整个模型崩溃。这在佛法修行中也是如此,一些非常有经验的上师(不是那种哗众取宠骗钱的朝阳区仁波切或者是骗财骗色的灵修组织)会告诫弟子,修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反而是一个充满了艰险的过程,当你冥想观照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平时根本察觉不了的杂念,而正是这些杂念,让你烦恼焦虑。察觉了并不是就能马上解决,如果引导不当,反而会让人误入歧途,比如察觉到自己的善良被人利用,会不会黑化;察觉到自己一直被原生家庭控制,会不会与原生家庭割裂;比如想要快速改变,会不会让自己变得狂躁……
如果没有好的上师用慈悲心进行引导,带领走出杂念而培养出正见,这一切就会变得充满危险。
用尼采的话来说就是:“当你凝视深渊之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尼采自身最后也陷入了精神崩溃的悲剧。大模型没有人类的“贪嗔痴” ,只要人类给出反馈,指出其错误,它就能马上改正过来。人类难以改变的很大原因,就在于根植于人性之中的“贪嗔痴”。未来如果涌现出AGI,会不会也产生出这样人性化的情绪,比如大模型要进化,就要获取更多的数据,要有更强大的算力,如果进化失败,就会被别的大模型取代,这样会不会因此让具备了智能的大模型产生出“贪嗔痴”?一切皆有可能。taoluo的简介:微信前公众平台技术总监,现自由职业,旅居大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4-29 13:43 , Processed in 0.052780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