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82|回复: 0

AI 来袭,科技X教育大咖「论剑」变革之路—— “AI时代下的教育管理与教学变革”交流会圆满落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4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教育国际化领跑者
‍‍











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周子云表示,专委会举办这次校长交流活动,旨在让校长们了解AI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探索AI在基础教育中的实践运用与无数可能,AI技术或许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智慧教育光明的大门。

当前,国家教育数字化大数据中心已起步建设,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正积极探索AI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环节的融合创新,打造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新模式。

专委会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紧跟国家教育政策布局,结合各学校需求,特邀请人工智能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宁晓然教授来深做专题报告,并与在座各位专家、教育管理者共同分享、探索AI技术如何为学生减负、为教师减负,实现办学、教学上的创新与突破,推动AI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



教育的形式历经私塾教育、班级学习、自主学习,当下已进入智慧学习阶段,让我们一起大胆地想象未来,为教育变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共同努力。



专委会秘书长、原深圳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总校长吴希福在致辞中表示,最美人间四月天,今天又恰逢谷雨时节,我们汇聚一堂,探索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育管理和教学路径,旨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人工智能作为现代科技的尖端领域,为探索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应借此契机,探索人工智能如何支持教育教学,提高效率,减轻负担。



吴希福校长回顾了历次科技革命对我国造成的深远影响,为了不被时代抛弃,我们必须紧跟这次人工智能革命的步伐,它与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发展休戚相关。

吴希福校长提到,2018年参加美国国家博物馆,强烈地感受到美国的科技在改变人类世界,而科技也改变了他作为教育工作者个人的事业与命运。



40年前,改革开放伊始,电话教学刚刚起步,吴希福校长在当时是最早利用电话教学的老师,他通过技术手段将阅读与作文教学相融合,当年的科研成果获得全国进步奖,36岁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从此从一个普通老师逐渐成为学科专家、教育管理者。来到深圳这座科技之城之后,又赶上了移动互联时代,吴希福校长在后海小学利用云技术实现了两个突破,帮助学生在当时各科考试获得全区第一名,后海小学也因此成为南山区第一家获得卓越绩效奖的小学。

曾被联合国评为和平使者的吴希福校长在应邀前往联合国参加活动之后,意识到关注人权、环境、和平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他强调,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是为了人类未来的福祉。过去40年,中国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浪潮取得了显著进步。今天,我们面临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牢记科技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快速、积极地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此次交流会特邀了技术专家、宁晓然教授作《AI时代下的教育管理与教学变革——基于生成式AI的案例展示》的专题演讲。



宁教授从概念上简明扼要地梳理了AI发展之路:发源于概率论与统计学,发展至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爆发于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



作为人工智能专家,宁教授展示了六款当前最前沿的应用。


    简历过滤器

    用自然语言检索信息的能力

    成绩单阅读器

    展示在不同背景下,信息整合的能力

    AI作文批改

    不加班神器

    私有化信息部署

    敏感信息 私有化信息部署

    教学助手

    因材施教-不加班神器2,以可汗学院去年引入AI助教为例

    图画与视频



宁教授强调,生成式AI正在快速发展中,他展示的一些模型是前几天才出现的,几乎人工智能模型每天都在更新,比如Open AI、微软、包括交流会举办前5个小时才发布的Meta新模型。从趋势来看,个性化学习、自动化任务、数据分析、辅助性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都可以用于改善教学和学校运营。





如何释放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力量?

专委会副秘书长、菁质教育创始人张菁介绍了专委会的《校园AI科技文化服务方案》。



2024 年,人工智能正式进入各行各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周围几乎所有人都在聊AI,谈AI。这是当今国际上最热门最前沿的话题。它冲击着我们对教育的认知,也引发了伦理和边界问题。

AI能为我们教育从业者带来什么?现有的AI技术又如何能够全面的深入到融入到学校教育,我们如何用这样的先进手段来进行教育评价或者教育管理?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对此,专委会创始人、原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刘晓明有自己独到的思考,他在《AI到底离教育有多远?》这篇文章里写道:





从去年开始,专委会就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致力于提供一个AI联动教育的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里,老师们能够相互滋养,都能成为终身学习者,成为学生的典范。这也是刘晓明局长所说的“个性化动能”。

“个性化动能”还让我联想到国际文凭课程IB提倡的“个性化学习”。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我们不可能用一种衡量评价手段来判定所有学生,用同一种学习方式来局限徐盛,所以我们的学校和老师如何借助AI以更好地引导学生?



经过与宁教授半年多的深入沟通,我们更加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辅助教师教学、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认知发展,并为教育管理和评价提供新手段,于是推出《校园AI科技文化服务方案》。



无论采用何种教育理念或方法,教育的本质都是为学生服务。任何一个孩子都有它的闪光点和学习兴趣,AI促进教育回归本质,那就是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定制,帮助教师和校长创造更有利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潜力,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目标调整学习内容和路径,实现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希望校长和老师们能加入专委会,一起体验AI,改变教与学。





专委会秘书长、原深圳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总校长吴希福谈到,关于教育与教学管理的变革,我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观念的变革,科技浪潮之下用什么样的观念去促进教育教学;二是体制的变革,比如学校成立人工智能开发部,这件事情就有了一个抓手;三是技术的变革,就是善于与时俱进地使用新的科技工具。



在应对人工智能的过程中,我们需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用什么工具?二是解决什么问题?三是培养什么样的能力?

从三种变革、三个问题入手,相信人工智能的应用能为教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完宁博士的AI应用展示,“时代”、“管理”、“教学”这几个词语跟我产生了链接。当今时代已进入量子世界,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强管控在量子时代是有害的,对于教师和学生、教与学,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进入自主制、个性化的方向,而AI恰恰对学校践行量子管理理念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宁博士展示的AI成绩单阅读器、AI助教,AI算法可以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大量数据,可以对每个学生的作业和成绩进行高效的总结和评价,推荐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任务和反馈,大大减少教师的繁琐事务,将更多时间分配给学生互动、辅导和提供支持性反馈。

我们学校已给学生们提供了平板电脑,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希望未来探索更多的AI应用,建立人类和非人类连接的求知共同体,帮助量子学校实现弱管控和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成果,让技术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随着生成式AI的大爆发,我们看到了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正在相融合,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并进行了考察,它对教育领域的冲击非常大,需要教育工作者去迅速适应,并深入思考,如何推动AI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尤其是场景应用。

我们希望通过AI建立起智慧系统,能帮助老师备课、作业布置、做课件、课堂行为分析、课堂诊断,进而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资源。

那么提升老师的AI素养亟需提上日程,包括如何使用AI工具,应用到各个学科,在学校里形成学AI用AI的氛围。

如何促进学生科学地使用AI,需要充分整合课程和外部资源,建立区域大模型,让AI应用更精准、更高效。



如何让新课标更好地落地?AI大有用武之地。新课标提出的大单元、大观念、大任务,AI可以更快地识别、审查、归纳、设定,通过分析数据来优化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策略,为学生创造更加个性化、引人入胜的学习体验。



据我观察,现在的学生们都在借助AI写论文提纲、写代码,效率快速提升。



在当下及未来的AI浪潮里,我们要教会教师和学生如何借助AI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尤其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AI的表达方式、逻辑结构,才能更好地驾驭AI。

我们也要思考,面对AI,学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希望AI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量,比如帮助老师快速出一个基础教案后由他自己进行个性化改造、帮助老师根据不同的难度值出不同的试卷等等。

从学校筹建之初,我们就致力于进行智能化建设,目前还没能实现预想的方案,希望借助AI技术,接下来能实现突破。





校长的使命在于解决老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这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从2013年开始,我就引领学校建立了智慧校园,以支持老师的自主专业发展。

当下,人工智能提供了更强大的技术支撑:利用数据和证据,收集、识别、分析老师的课时设置、课程开发、课题实验、课堂教学、让老师与AI深度融合;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需求和关注点,解决课堂挑战,充分释放老师的时间,减轻教师工作量,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



在我看来,“道”,就是天道、地道、人道,天道是规律,地道是规范和准则、人道是对学生的尊重。我们不谈生源,只谈有教无类,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就能挖掘学生潜能,彰显学生特长。

课程设计非常重要,希望接下来可以充分借助AI的力量,通过AI算法分析学生数据,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更好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性,使课程设计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数据分析不断改进。



宁晓然教授:作为一名怀有教育情怀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我多年来都在做脑科学和认知研究以及相关的教育应用项目。

前几年我了解到的AI“不过如此”,再到这一两年大语言模型的爆发,我对生成式AI“见人就推”。跟五年前谈论的AI不一样,当时能使用它的人起码得是程序员或工科背景的专业人士,直到chatGPT出现,一切都大不一样了,现在它已经到达很高级的智能,能用自然语言跟所有人交流,被所有人使用。



在科研上,我亲历到AI的理解及归纳的能力和速度远胜于人力,对人的脑力是极大的解放,是一种有巨大力量的生产力工具。

今天在此抛砖引玉,希望教育管理者、从业者能找到合适自己和学校的AI应用场景,将它融入教学、安防、科研、管理等方方面面的活动。

专家交流结束后,与会者意犹未尽,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自从chatGPT 4.0出现之后,我每天都沉浸在体验人工智能的狂喜中。我个人认为人工智能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把你(学生)的求救当需求。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如果时光倒流到200年前,chatGPT 4.0能不能像牛顿一样发现万有引力三大定律?并不能,因为AI是基于当下所拥有的数据和语料得出结论,而牛顿正是不相信既定的理论,所以才能重构自己的思想,才有石破天惊的发现。

作为人类,我们要热爱这个世界,怀疑这个世界,创造一个自己热爱和相信的世界。



我们现在在教学和教育管理中探索的人工智能应用有四个方面,普及应用教学、人工智能创新制作、AI商业产品运用、利用RAG技术打造私有化大模型。目前算力是个大问题,还有能耗问题,电费学校很难负担得起,另外关于人工智能的道德伦理问题,人工智能时代所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我们继续深入思考。



此次交流会反响热烈,激发了教育界人士对 AI 时代教育管理和教学变革的深刻思考,开启了一场持续的对话,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和学习的平台,为推动 AI 时代下的教育管理与教学变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委会和菁质教育将继续关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借助更多更好的技术资源和力量,推进教育管理与教学变革在 AI 技术的助力下实现新的跨越。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本文部分所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涉及到著作权或肖像权问题,请联系我方删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4 11:20 , Processed in 0.053053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