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37|回复: 0

[航天]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5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高分专项甘肃中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对中国高端制造发展及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也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一层阴影。加之敏感地区局部战争发生,全球疫情刚刚过去,国际整体经济进入低增长状态。与此同时,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火如荼,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关键技术所支撑的产业需求日益增大。目前,商业航天企业已经具备了走出去发展的实力,承担着践行国家战略、带动高科技产业走出去的担当。面对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危机,航天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创新驱动发展、商业模式创新等举措进一步推动航天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一、新发展格局和新形势背景

1. 新发展格局背景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双循环战略为商业航天企业国际化经营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前进方向。进入“十四五”以来,随着国家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推进,我国国家战略不断走向大开放、大发展。尤其在后疫情时期,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中国航天发展取得了诸多成就,进入了迈向航天强国建设的新时期。在此背景下,商业航天企业发展要适应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在后疫情时期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抢抓世界科技进步和经济转型的战略叠加机遇。商业航天企业在新发展阶段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力量,是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力量。

新发展格局要求充分用好内外市场、内外资源,逐步形成内外贸易一体化格局,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双引擎”。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国内市场,以高质量产品供给拉动国内消费,是商业航天企业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重大发展契机。商业航天企业积极顺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推动实施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助力航天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质量,构建更有韧性的供需格局,才能更好满足全球市场的消费需求。

2. 国际新形势

当前,俄乌冲突依然持续,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商业航天传统的建设运营模式和营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国内外用户需求变化的要求,未来市场拓展及产业化应用也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

全球宇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随着用户需求不断升级和需求更加精准化,高轨通信卫星市场持续走低,卫星技术迭代迅猛;小型化、微型化、智能化以及组建星座是商业航天未来的发展方向;低轨星座的蓬勃发展也引发了卫星制造和发射业的行业变革和产业升级。另外,美国还对中国航天企业实施了一系列限制和制裁,试图打击中国的航天产业链。

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顺应新发展格局趋势,能够提升国际竞争力。商业航天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于行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扩大全球市场份额,以及通过国际合作参与重大国际工程项目、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而迈向航天强国具有极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意义。

二、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发展现状

1. 发展现状

“十四五”时期,我国商业航天企业经营发展由传统的注重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关注经营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开拓国际市场,推动航天标准、航天品牌的输出,因此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航天产业体系,持续推动产业体系和技术迭代更新,不断优化航天产业结构;形成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快速获取和高效整合全球资源,有助于构建低碳、循环经济、环境友好的产业生态系统。

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其中星座研制及卫星应用与服务的市场收入占比较高、增速较快,而卫星运营及服务的整体发展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 存在问题

在新的、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国商业航天企业经营发展中原有的一些潜在问题凸显。

(1)市场竞争优势越发不明显,数字化转型动力不足

基于新技术发展的产品性价比是全球宇航市场竞争的核心指标之一。近年来,我国宇航项目报价不断攀升,这与项目合作伙伴报价上涨具有密切关系。调研发现,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模式尚未成型,人力优势正演化为成本负担。另一方面,在全球宇航市场上,随着商业航天公司采取低成本高效率、全球化服务的发展模式,大幅增加了客户选择我国传统航天产品和服务的决策压力。这些不利条件使得中国航天的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

(2)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目前,我国商业航天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受到研发投入、人员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与欧美供应商相比,国际厂商针对低端客户及高端客户,都有不同等级的产品和服务。随着航天产品成本的下降,企业亟需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价格灵活的产品。

(3)履约能力不足,对高质量发展的体系性研究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航天企业依靠价格优势和服务优势获得在全球宇航市场的合作机会。然而,随着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叠加,我国商业航天企业的传统优势逐渐下降,亟需发挥出新的创新活力。随着国际环境变化和我国商业航天企业传统竞争力下降,加之以往宇航产品履约能力不足,缺乏构建基于高质量发展的一整套指标体系。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售后服务网缺失,使得商业信誉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

三、我国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与发展路径

1. 内涵解读

系统观视角下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发展的重要目的。坚持以商业航天企业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指导,围绕宏观层面、产业层面、企业层面集中发力,力争实现商业航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航天产业的体系完善和结构优化,加快推动中国航天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为产业规模壮大、产业结构优化、数字化水平提升、新质生产力驱动等。其次,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以创新驱动为动力,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数字化水平,从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市场竞争力提高。而我国商业航天企业经营质量是产业发展质量的组成部分,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2. 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以及相关文件精神,加快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结合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聚焦新格局下的数字化转型、创新驱动发展和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探索适合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四、我国商业航天企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1. 加快业务数字化转型,提升中国航天市场竞争优势

(1)构建数字航天工业新体系,积极转变传统经营模式

数字化转型是支撑航天强国和一流航天企业的重要手段。我国商业航天企业以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聚焦主责主业,履行建设航天强国和一流航天企业为首责,主动抢抓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机遇,支撑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和市场业务走出去。

一是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处于创业阶段,新型号研制任务重、质量要求高,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紧密融合,提升商业航天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通过业务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激发航天领域数字经济的新活力,提升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

二是通过业务架构以及经营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构建以市场业务和卫星数据为核心的数字航天工业新体系。用数据说话、用数据获取客户信任,助力我国商业航天企业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发展。

(2)优化全产业链业务流程,夯实数字航天基石

我国商业航天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紧密围绕建设航天强国和一流航天企业的形势要求,深化数字技术与航天工业体系融合,立足数据思维推进基于市场业务的数字航天建设,增强产业竞争优势。

一是建立覆盖全产业链业务流程、互联网网络的全场景应用框架。搭建政府、产业、企业各层级的数字化体系,实现业务流程协同高效、经营管理规范精细、业务数据实时共享和决策流程科学,助力我国商业航天产业更高效、高质量走出去发展。

二是我国商业航天企业经营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业务模式的转型。积极推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的商业航天企业产品研制业务和管理模式的变革重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围绕全产业链业务,推动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运营和数字化应用。注重业务流程和相关标准的数字化落地,坚持技术、管理齐转型,提升市场客户的新体验,促进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市场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3)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激活数字化转型新动能

一是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包括数字卫星产品研制、数字航天技术应用的一体化营销策略。围绕深入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技术、数字营销技术并实现其融合创新应用,形成满足国内外市场的新产品(服务)的示范应用。

二是市场业务的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推动我国商业航天企业的内外线、纵横向的融合创新,建立商业化的产品创新和售后服务网络,推动宇航市场业务的跨部门、跨组织、跨领域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变革,以形成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加强航天产业发展后劲。

三是基于全球客户的核心数据驱动。航天企业要将业务数据、管理数据、应用数据、客户数据等作为关键资源和新型生产要素,打造新质生产力。同时,改造我国商业航天企业传统的业务模式,培育壮大航天技术应用和服务的数字新业务,以实现航天强企强国的伟大使命。

(4)推动实施一批数字化转型的重大工程项目

围绕实施数字航天战略,积极实施“业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宇航智造工程”“数字化业务转型”等一系列重点工程,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一是构建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提升战略管控水平。深化业务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应用,梳理重点大客户、拳头产品、核心业务流程,通过“业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专项安排,全面提升我国商业航天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能力水平。

二是建立健全业务的数字化“新基建”。针对经营管理的业务需求,有效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我国商业航天企业通过实施“宇航智造工程”,推动航天企业各部门、各网点的互联互通,促进国内外的业务联通,提升信息交互水平,进一步提高跨领域、跨组织的业务协同效率。

2. 加强航天产业创新驱动,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我国航天企业以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引,遵循高质量经营发展的创新特征与规律,围绕加快商业航天产业走出去发展,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社会科研力量的合作对接,并着力打造顺畅衔接国内外业务的创新链条,将数字化技术与产业化发展的融合创新禀赋发挥到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筑牢商业航天企业实现“探索浩瀚宇宙”的伟大梦想。

(1)加强创新驱动战略规划的引领能力

商业航天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利用一流的产品服务和自主品牌,建成专业化、开放式、国内外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利用创新体系,推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实施商业航天全面创新战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实现“高质量拓展市场、高效率完成业务指标、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建设”,从规划到计划再到行动方案,层级分解层层落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商业航天企业。

二是深化商业航天产业及关键流程的优化创新。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商业航天产业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紧密吻合,产业各参与方亟需加大业务流程再造和全球市场业务布局。

(2)加强创新驱动战略规划的执行能力

持续改革创新,确保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产业经济深度融合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根本路径,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为核心理念,以宇航制造、数字航天、数字管理推动转型发展。战略规划的执行能力创新是商业航天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支撑。

一是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我国航天产业各参与主体聚焦问题导向发展、业绩导向发展,主动推动航天产业走出去。持续关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任务,推动编制商业航天企业市场拓展的行动计划。

二是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开拓新时代航天产业走出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航天强国、支撑建设一流商业航天企业提供强大动力,为全球化航天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3)坚持国内国外齐发力,实现双轮驱动发展

宇航业务数字化转型不仅要求我国商业航天企业能够迅速学习和掌握业务数字化新技术,还要将新技术与市场业务融合贯通并形成组合优势。业务数字化转型要坚持业务与技术双轮驱动、国内与国外双轮驱动,实现航天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一是我国商业航天企业要从市场业务视角主动思考业务转型的目标和路径,将市场化、产业化转型落实到具体的业务运作中,在市场业务变革上找准结合点,使之加快数字应用、业务转型发展。

二是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实践经验,找到数字化新技术对市场业务变化的支撑点,把新技术的“创新变革”功能变现为航天产业经营发展的业务价值,推动全产业链市场业务的持续改革。

3. 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提高产业项目履约能力

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包含商业航天经营的有效性、协调性、创新性、持续性、分享性等,着力于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商业航天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数字转型、创新驱动为动力,有效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改进。

我国商业航天企业经营要坚持全面发展、节能环保和保护生态的原则,才能实现航天企业经营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而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则包括经济效益维度、服务质量维度、品牌创新维度和企业社会责任维度。航天企业着力推动编制全面的、高质量的指标体系,并推动指标体系实施,实现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五、结束语

我国商业航天企业是推动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航天强国梦想的重要力量。通过加快宇航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激发宇航领域新活力、新动能,提升中国航天的全球市场竞争力;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实现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增强航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潜能;着力构建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夯实企业履约基础和执行能力,实现商业航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措施能够进一步增强中国航天的产业竞争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大大提升我国航天企业的国际商业信誉,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发展商业航天是各地政府、航天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需加快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航天企业应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期,充分发挥航天产业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积极参与全球重大航天工程项目,积极推动空天信息产业的规模化应用,真正实现创新引领下的航天强国梦想。

来源:《卫星应用》2024年第5期

作者:林仁红 刘彦君 王铮

编辑:刘维德

责编:曲向芳

《卫星应用》投稿邮箱:

weixingyingyong@126.com

来稿须知:

本刊聚焦国内外卫星应用产业的政策、技术进展、应用成果和市场动态等;

来稿应客观准确、结构严谨。



w2.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6-10 10:58 , Processed in 0.075646 second(s), 2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