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28|回复: 0

[航天] 上新了大国工程 | 用中国航天“一键三连”打开奋进的五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8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青融党建
w1.jpg

01
中国航天持续上新

w2.jpg
“一键三连”!中国航天实现三连发

5月12日7时43分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

成功将试验二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该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探测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22次飞行

w3.jpg

执行本次任务的火箭和卫星

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

长四丙火箭为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

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

可实施一箭单星或多星发射

其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可达3吨

5月9日9时43分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将智慧天网一号01星(A/B)送入预定轨道

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21次飞行

w4.jpg

智慧天网一号01星

作为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

包含技术验证A星与配试B星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

该卫星在轨运行后

将开展与南极科考站科考数据直连

低轨卫星数据实时回传等

典型场景应用示范

为构建空间网络创新实验平台

探索“智慧天网”行业应用模式奠定基础

5月7日11时21分

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

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顺利将“海王星01星”等4颗卫星

送入预定轨道

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20次飞行

w5.jpg

此次任务是长六丙火箭的首次飞行

标志着长征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

进一步完善了

我国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谱

推动我国现役运载火箭加速更新换代

w6.jpg

长六丙火箭

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

面向未来商业发射市场而研制的

新一代液体运载火箭

该火箭控制系统采用的自适应增广控制技术

在国内运载火箭上首次应用飞行

此次发射4颗卫星

是通过商业化竞拍方式实施的

一次“拼车”发射任务

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服务

首次公开竞拍


首次月球背面取样,嫦娥六号启程“奔月”

5月3日17时27分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抓总研制的

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

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六号探测器开启

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

预选着陆和采样区为

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w8.jpg

嫦娥六号此次“出差”

任务全过程约53天

将沿用嫦娥五号的采集方式

使用钻取和表取两种采样方式

获得不同层面和深度的样品

并在月球背面同步开展科学探测

w9.jpg


我国首颗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卫星正式“上岗”

5月1日

风云三号G星正式投入业务运行

作为风云卫星家族中的第20星

风云三号G星在国际上

首次采用

双频主动降水测量雷达与被动微波、

光学遥感相结合的综合探测

实现了降水测量

从“被动看”到“主动探”的跨越

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气象综合观测能力

w11.jpg

风云三号G星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

于2023年4月16日成功发射

是我国首颗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卫星

主要用于降水气候学研究

以及灾害性天气系统降水监测

能提供全球中低纬地区降水三维结构信息

w12.jpg

其成功发射

使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业务运行

晨昏、上午、下午和倾斜

四条近地轨道民用气象卫星的国家

02
能源项目加速推进



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启运

5月12日

中国海油发布消息

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

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

——“海葵一号”离港启运

为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

年内投产奠定基础

w14.jpg

“海葵一号”

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

是世界上首个集成了

海洋一体化监测系统、数据集成平台

机械设备健康管理系统等多系统的

“数智化”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

包括船体和上部功能模块两部分

由近60万个零部件组成

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

按照百年一遇恶劣海况进行设计

设计寿命30年

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



我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投运

5月11日

我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

南方电网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

在广西南宁投运

这是国家“百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项目示范工程的一期工程

装机规模为10兆瓦时

w16.jpg

工程的投产标志着

钠离子电池大规模储能工程技术

取得关键性突破

开启了我国新型储能发展钠离子电池技术新纪元

项目整体建成后规模将达到百兆瓦时每年能发出清洁电能7300万度相应减少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能满足3.5万居民用户的用电需求



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一季度原油产量创新高

5月4日

中国石油发布消息

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

新疆吉庆油田作业区

一季度页岩油产量达21.5万吨

目前页岩油日产达2800吨

均创历史新高

w18.jpg

自今年1月以来

新疆油田吉庆油田作业区

新开钻井53口

钻井进尺累计达28万米

目前已完成40口钻井作业

平均完井周期34天

钻井效率较去年同期提高5%

新疆油田吉庆油田作业区

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

面积1278平方公里

资源储量估算超过10亿吨

截至目前

吉庆油田作业区累计生产

页岩油179.26万吨



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完成管道敷设

5月3日

江苏南通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

关键控制性工程——

国家管网集团长江盾构穿越工程

完成管道敷设

主体工程全面完工

w20.jpg

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

隧道水平长度约为10.226公里

管道埋深最深处距离江面超60米

隧道内径达6.8米

是目前世界油气领域

单向盾构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深

口径最大、施工条件最复杂的

油气管道穿江盾构工程

w21.jpg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

是我国东部重要的能源通道

随着长江盾构项目的加速推进

中俄东线南段预计

将在今年年底提前实现全面贯通

将中俄东线全线长江以北、长江以南顺利联通

实现俄气直供上海

进一步完善东部能源大通道

03
装备制造突破不止


液氢重卡核心装备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5月11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发布消息

该院101所自主研制的

我国首款百公斤级车载液氢系统

“赛道1000”日前在京发布

该产品是液氢重卡的核心设备之一

将助力氢能重卡突破1000公里续驶里程

是我国将液氢

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

w23.jpg

据悉

该系统采用正向设计和模块化理念

通过储供加流程深度优化整合

构建了液氢气瓶、阀箱、汽化缓冲

控制、承力结构五大模块

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配套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w24.jpg

相比上一代产品

“赛道1000”在相同外廓尺寸下

有效容积增大20%

携氢量提升至百公斤级

液氢气瓶质量储氢密度达到12%

整体系统储氢密度超过10%

通过产品限价设计

优化制造工艺

强化供应链管理

该产品成本显著降低

在批量化生产制造后

成本有望进一步大幅降低


国内首台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下线

5月9日

由国家能源集团与中国中车联合研制的

国内首台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

在湖南株洲正式下线

w26.jpg

这台八轴制式的“钢铁巨人”

是目前全球最大功率的

永磁直驱重载货运电力机车

单台最大牵引功率可达10400千瓦

相比同轴数的传统电力机车

单台机车的单趟运量可提升近1200吨

综合年运量可提升近28万吨

该机车具备全球首创的大功率碳化硅变流器

全球首创的大转矩永磁牵引电机

全球首创的大牵引力直驱转向架

三大全球首创技术


我国核电阀门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

5月8日

国内首台核电厂稳压器先导式安全阀

在成都顺利完成全部鉴定试验

标志着我国完全掌握该核电阀门关键技术

打破国外垄断

具备向核电机组自主供货的能力

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之一

对提升我国核电项目自主性

加快推动我国核电“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w28.jpg

该成果由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联合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

核电厂稳压器先导式安全阀

用于反应堆一回路系统

对核电厂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核电厂安全等级最高

也最重要的阀门之一

是核级阀门行业公认的

国产化难度最大的设备
来源:国资小新
w29.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6-17 08:03 , Processed in 3.272381 second(s), 2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