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5|回复: 0

[航天] 科普小课堂丨中国航天知识知多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8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天天科普
w1.jpg

航天知识科普

筑梦航天·奋斗先行

w2.jpg

w3.jpg

w4.jpg

w5.jpg
星空浩瀚无比
探索永无止境

中国航天事业从追逐到领跑

无不彰显着中国人的智慧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到载人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

再到“嫦娥揽月”“天问探火”

中国航天树立了一座座里程碑

创造一次次新辉煌

让我们一起

了解祖国航空事业

一起感受中国式浪漫!

w6.jpg

中国航天器

“北斗”指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寓意】1985年,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制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而后以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北斗”命名,北斗七星自古以来就被用以指引方向、分辨四季、标定时刻。

“神舟“飞天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空间载人飞船。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中部的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和东风着陆场 。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寓意】“神舟”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又是“神州”的谐音,同时,又有神气、神采飞扬之意。1994年初,这个名字最终从众多的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自主制造的载人飞船的名字。

“天问“可即,志在无垠

天问系列(Tianwen)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称。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国家航天局宣布,将我国行星探测任务正式命名为“天问”,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作为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同时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揽星九天”。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寓意】“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仰望苍穹,发出“天问”。两千多年后,以屈原长诗命名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完成了一次教科书式的精准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嫦娥”奔月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寓意】1985年,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制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而后以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北斗”命名,北斗七星自古以来就被用以指引方向、分辨四季、标定时刻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7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中国人的探月工程,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做出了新的贡献。

【寓意】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被命名为“嫦娥”,来自“嫦娥奔月”这则浪漫的古典神话故事,神话传说和古典诗词中,“嫦娥”和她所居住的“月宫”,常常是代表着思念等情感的意象。

“祝融”巡火

祝融号,为天问一号任务火星车。高度有1米85,重量达到240公斤左右。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相当于约92个地球日。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2021年4月24日,2021中国航天日开幕启动仪式在江苏南京举行。中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火神祝融登陆火星的意思。

【寓意】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掌火之官,以火神的名字命名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寓意点燃我国行星际探测的火种,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

火眼金睛的“悟空”

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它具有能量分辨率高、测量能量范围大和本底抑制能力强等优势,将中国的暗物质探测提升至新的水平。

【寓意】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名为“悟空”,取义“领悟、探索太空”,另一方面,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可以在茫茫太空中识别暗物质的踪影。

“羲和”探日

羲和号,全称“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是中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寓意】从太阳女神羲和的神话传说到“两小儿辩日”的经典故事,中国人对于太阳的好奇与探索自古有之,2021年10月14日,随着“羲和号”成功发射,中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w7.jpg

浩瀚的宇宙激发了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想象力,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航天器,成为了我们探索宇宙的“眼睛”。

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是把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空间探索器等送向太空的火箭。

w8.jpg

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是环绕地球并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人类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求,发射了各式各样的人造卫星。

w9.jpg

宇宙飞船

宇宙飞船是运送宇航员、货物到达太空并安全返回的航天器。运载火箭可以将宇宙飞船送入太空轨道。

w10.jpg

空间站

空间站是一种能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的载人航天器,内部不仅有合适的气压和温度,保证氧气的供应,还设置了通信、计算等设备。

w11.jpg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有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

w12.jpg

航天探测器

人类通过发射航天探测器进行深空探测,这使我们大大增进了对太阳系的了解。

w13.jpg

w14.jpg

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

w15.jpg

中国卫星发射中心一共有4个: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58年;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2009年。

w16.jpg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w17.jpg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w18.jpg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w19.jpg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中国航天三大里碑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腾空,在中国航天史上树起了第一个里程碑。

     “神舟五号”遨游太空:“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中国有能力开始对月球进行自主探测。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人造卫星的分类

1、 通信卫星

     我国于1984 年发射了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命名为东方红2 号。

2、 遥感卫星

     中国发射的首个自主研制的0.5米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高景一号已经开始下传图像,标志着中国首个完全自主研制的0.5米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星座正式具备运营能力。

3、 气象卫星

     作为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系列的第四位成员,风云三号D星将帮助人们更早获知未来天气状况,降低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4、 导航卫星

     2003年第三颗北斗卫星的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前苏联(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后,在世界上第三个建立了完善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如何在太空吃饭与睡觉

太空中如何吃饭

身处太空,食物会像人一样到处飘来飘去,为了方便用餐,宇航员的餐食一般是特殊加工过的“压缩砖”和“牙膏管”。

随着各项技术的提升,中国人已经成功将“吃”的天赋发挥到外太空,为宇航员们准备的太空餐也非常丰富,多达100多种,包括粳米粥、椰蓉面包、什锦炒饭、紫菜蛋花汤等等。

宇航员们甚至还可以在太空喝到茶,吃到奶酪蛋糕!

太空中如何睡觉

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中,找不到“躺”的感觉。会为他们安排专门的睡袋,用带子固定在墙壁、墙角、天花板上,在睡袋中漂浮着入眠。

w20.jpg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条件

航天周活

w21.jpg

01  纬度条件

纬度低,线速度大,航天器的初始速度大,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

02  气候条件

气候干燥,降水少,多晴朗天气,空气能见度高。

03  地形条件

开阔平坦,相对周围地区地势较高。

04  交通条件

交通便利,便于仪器和设备的运输。

05  安全条件

人口稀少,以保证安全。

我们要铭记历史,发扬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来源:航天科普大会、广西师大物理科学学院编辑:梁文莉 责编:潘虹岑编审:罗桂源 监制:黄日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6-2 00:46 , Processed in 5.786877 second(s), 2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