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植麟在清华大学本科期间最初学习的专业并非计算机专业,但在大二时,他发现自己对计算机的兴趣更为浓厚,随后转入计算机系,并以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本科毕业后,杨植麟前往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同样专注于计算机领域。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CMU)语言技术研究所(LTI)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苹果公司AI负责人Ruslan Salakhutdinov和Google AI首席科学家William W. Cohen。此外,杨植麟还曾就职于谷歌大脑研究院和Meta(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多位图灵奖得主合作发表论文,并且是Transformer-XL和XLNet论文的第一作者。他的研究成果在AI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论文引用次数超过22000次。
2007年,何恺明本科未毕业就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开始了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领域的探索。这段经历对他来说充满了挑战,但他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逐渐在这个领域崭露头角。2009年,何恺明的第一篇论文“Single Image Haze Removal Using Dark Channel Prior”被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顶级会议CVPR接收,并被评为年度最佳论文。这是CVPR创办25年以来首次有华人学者获此殊荣,也让他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声名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