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12|回复: 0

[手机] 怀念 iPhone 的 Home 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1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微信文章




尽管 Home 键的时代已经结束,但它绝对是重要的遗产。
文 |动点科技
作者|Steven Li
排版|Miziko
本文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iPhone 的 Home 键(主屏幕按钮)于 2007 年亮相,随着 iPhone 16e 的发布,这一经典设计退出了历史舞台。

其实多年之前触摸屏控制已经全面超越之,苹果的做法早已势在必行。然而,尽管 Home 键的时代已经结束,但它绝对是重要的遗产。

Home 键对于初代 iPhone 至关重要,但它也显得格格不入,毕竟当时其他手机上没有这种按键。这既是冒险举动,也是必要创新。

我回顾了一下 iPhone 初问世的发布会环节,看看史蒂夫·乔布斯是如何宣传它的。“正面只有一颗按钮,”乔布斯说。“我们把它叫做 Home 键。无论你在哪里,它都能带你回到主屏幕。就是这样。”他第一次演示它时,跳进了 iPod 应用,然后点击 Home 键返回到主屏幕。



乔布斯在 2007 年的 iPhone 发布会上进行演示。

一切立刻变得有意义,任何人都能马上理解。Home 键让人们更容易过渡到智能手机和触摸屏:如果你在应用程序中迷路了,或者忘记了自己在做什么,你随时可以按 Home 键回到主屏幕并重新定位。

当然,苹果不仅仅用 Home 键来“带你回家(take you home)”。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按钮也增添了一些功能,比如在 iPhone 4S 上按住它就可以启动 Siri;在 iPhone 5s 上,苹果将它变成了 Touch ID 指纹传感器;而随着 iPhone 7 的推出,Home 键理论上已不再是一颗可以按下去的真正的按键——苹果转而使用 Taptic Engine 来模拟按下机械按钮的感觉(后来 MacBook 的触控板也采用了相同技术)。但即使拥有所有这些功能,你仍然可以将 Home 键当作终极安全阀来使用。

Home 键非常好用,在首次推出的 10 年内基本保持不变。但在这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iPhone 开始因其大而厚的边框而显得过时,许多 Android 手机也已转向全面屏设计。Home 键虽然很有用,但却让 iPhone 看起来落后于竞争对手。

2017 年,iPhone 十周年之际,苹果推出了 iPhone X(没错,当时我首发就买了),取消了 Home 键,转而采用全面屏,并在屏幕底部设置了固定导航条。当苹果在 iPhone X 上砍掉 Home 键时,我非常怀疑,一个小小的浮动导航条能否像物理按键那样可靠并好用。

多年后,我仍然觉得有些勉强。在iPhone X 之后的多代 iPhone 中,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向上滑动回到主页,而不是按下按钮。底部没有主屏幕按钮,有额外的屏幕空间感觉也更棒;而且 Face ID 可以说是比 Touch ID 更好的身份验证系统。

但是,我仍希望有最后的安全阀。就像我在平日驾驶时的体验那样——有真正的空调调节按钮总是更好的,因为在挡风玻璃起雾时,我可以快速解决之。而不是在一块大屏幕上匆忙地寻找除雾图标。

不过现在的手机可能真的不再需要那颗按钮了。

苹果早就应该完全放弃 Home 键。现在它已消失,我会非常怀念它。再见。
- - - - - - - -   END   - - - - - - - -
互动话题
你怀念Home 键吗快来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吧!*想要获取行业资讯、和志同道合的科技爱好者们分享心得,那就赶快扫码添加“动点君”加入群聊吧!群里更有不定期福利发放!


推荐阅读









精彩好文值得推荐!

一键转发,戳个在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7 01:50 , Processed in 0.055492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