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60|回复: 0

AI将如何重构社会阶层——AI既卷走工作岗位,也重塑就业生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5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一、 到2033年40%的现有岗位将消失

      AI将带来史无前例的生产效率和经济价值,但也会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失业危机。目前来看,蓝领阶层和白领阶层将首当其冲,因为越是从事简单重复性工作的人,越容易被AI取代。

w1.jpg

      AI的发展剥夺了低收入人群的工作机会,使他们失去收入来源,这个进程正在加快。随着AI对人类职业职场的颠覆,将进一步导致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因失业引起的抑郁症患病率剧增,甚至激起社会动荡等。

      李开复曾说2033年,有40%的工作岗位上的人类员工都将被AI和自动化技术所取代。麦肯锡研究所也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在自动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2030年全球预计将有8亿人口的工作岗位被机器人取代。

      在李开复和陈楸帆合著的《AI未来进行式》这本书里,职业救星的故事正是基于20年后AI取代人类员工的场景展开的:从建筑业到金融业,AI在各项工作中无所不能,如仓库拣货工、建筑工人、管道工人等,这几类员工被取代的风险正在逐步递增。

      根据麦肯锡报告,到2030年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岗位有:客服人员、基础编程、金融分析、文案内容生成、文字翻译、行政人员、制造业操作岗位、卡车司机等。同时,不容易被替代的岗位也有很多,例如:AI 算法工程师、电气工程师、航空航天工程师、人文社科与艺术类创作、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医生、药剂师、教师、企业高管、政府官员、律师、法官等。

w2.jpg

      在《AI未来进行式》所畅想的未来时代,针对AI导致的失业潮,有了这样的解决方案——出现了一类专门负责重新分配工作的职业再造公司,专门为失业的人提供就业咨询和培训,并为他们分配工作,比如把人们安排到他们原本意想不到的岗位,甚至派遣他们进入云端虚拟空间执行真实场景中的任务。

      《AI未来进行式》想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在AI时代,是否有足够多的工作需要人类去做;有没有必要设计一些纯“虚拟”的工作场景,使失业者有机会再次获得唯有通过工作才能产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即使他们并非真的在创造实质性的效益。

      李开复说,我预测过,截至2033年,有40%的工作岗位上的人类员工都将被AI和自动化技术所取代。当然,这种取代的进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AI取代人类员工的方式是渐进的。

w3.jpg

      二、未来20年内,AI将从以下三方面重构社会阶层

      李开复介绍说,未来20年内,AI将从以下三方面重构社会阶层。

      上层:AI技术精英与资本掌控者

      这一阶层由科技巨头、算法开发者及资本持有者组成,通过AI技术垄断财富与资源。例如,掌握数据的公司,可通过算法优化实现市场垄断,进一步扩大财富差距。 他们手握算力、算法、数据,如同掌握了新时代的“石油”资源,通过AI技术垄断财富与资源。

      比如,像英伟达等掌握AI芯片核心技术的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获取巨额利润。

w4.jpg

      中层:复杂创意与服务型工作者

      主要包括从事战略规划、艺术设计、心理咨询等职业的人群,这类工作需要人际互动与创造力。这类工作因难以被AI完全替代,成为“中间安全区”。

      例如设计师可借助AI工具提升效率,但创意核心仍需人类主导。

      下层:被AI取代的普通劳动者

      大量从事重复性岗位的普通劳动者,如制造业工人、客服、会计等,将面临被自动化技术取代的困境。随着AI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他们可能会陷入失业率上升与低薪的困境。

w5.jpg

      那么,依据是什么呢?技术与经济的双重逻辑。

      1. 技术突破的必然性

      通用智能与自主学习:AI已从“识别图像”发展为“理解语言”,例如ChatGPT等大模型能自主解决复杂问题,甚至超越人类的知识整合能力。未来AI将具备类似大学生的通用智能,逐步接管更多脑力劳动。

      量子计算的颠覆潜力:量子计算可能在15年内破解现有密码体系,并模拟人体与环境问题,推动医疗与能源领域的革命。手术机器人在高精度的传感器指引下自动进行扫描、检查、手术和护理。传统金融行业中一些从事数据处理、简单风险评估和基础金融分析的工作受到影响,金融分析师逐渐被自动化和智能化所取代。

      自动化普及:仓储机器人、自动驾驶等技术已替代部分岗位,未来AI与机器人结合将渗透至建筑、物流等更复杂领域。

w6.jpg

      2. 经济结构的重塑

      效率与成本驱动:企业为降低成本,优先用AI替代人力。例如,金融审核、客服等岗位因AI的高效与低成本迅速消失。

      数据垄断与财富集中:拥有海量数据的科技公司通过算法垄断市场,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如中国互联网巨头通过用户数据优化服务,进一步挤压中小企业生存空间。

      技能需求两极分化:高技能人才(如AI工程师)薪资飙升,而低技能劳动者因岗位消失被迫降薪或失业,加剧收入不平等。

w7.jpg

      三、AI不会简单地卷走工作岗位,而是重塑就业生态

      新兴技术导致的生产力提升,总能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而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则意味着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与其他新兴技术不同,AI是一种“无所不能”的技术,它将直接对数百个行业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带来冲击。这种冲击不仅包括对体力劳动的替代,还包括在认知上带来的挑战。

      AI在取代一部分岗位上的员工的同时,也会创造一部分新的就业机会。全国政协委员、天娱数科CEO贺晗也认为,AI不会简单地卷走工作岗位,而是重塑就业生态。只是新增加的就业机会与被AI替代的岗位不是同一拨人。也就是说,有人会认为AI的到来而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而有些人却因为AI的到来而失去工作。

      贺晗还介绍说,DeepSeek带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进入“高铁时代”,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

      对于DeepSeek的横空出世给大模型领域带来的影响,贺晗用三组比喻形容未来大模型的发展路径。

      一要搞创新。以前是“沙里淘金”:堆参数堆数据,虽然数量庞大但纯度不足;以后要“点石成金”:通过知识蒸馏,提炼高纯度的知识本质,模型体积缩小但性能保留,这里面核心是底层算法和架构的创新。

w8.jpg

      二要搞生态。以前是“散兵游勇”:大家各自为政,都在重复造轮子;以后要做“交响乐团”,开源社区+行业标准,搞协同开发,搞模块化开发,让大模型开发像乐高玩具一样自由拆装,才能降低整体技术门槛,才能加速迭代。

      三要搞应用。以前是“流量APP”,以后要做产业“水电煤”,看不见,但离不开。用垂直领域数据锻造专用模型进行深耕,如医疗人工智能、法律人工智能、政务人工智能、电力人工智能,才有长期价值。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不仅带来机遇,也伴随着挑战。其中,最引发社会担忧的莫过于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

w9.jpg

      贺晗强调,人工智能不会简单地卷走工作岗位,而是在重塑整个就业生态。以前是“乐手”,以后是“指挥家”;以前是“公司+员工”,以后是“平台+人工智能增强的超级个体”。

      人工智能精准执行基础任务,为人类注入创新、情感。未来就业市场最抢手的不是“会用人工智能的人”,而是“能用人工智能创造不可替代性价值的人”。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25 14:54 , Processed in 0.13384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