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87|回复: 0

[一带一路] 外汇商品 | “一带一路”倡议如何破解西方傀儡迷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30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w2.jpg

w3.jpg

一带一路

当今世界各国间巨大的经济不平等是众多历史进程路径依赖的结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殖民主义。非洲被英法德意等殖民者瓜分得支离破碎,拉丁美洲主要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占据,亚洲不仅有英法荷美等外来殖民者,也有区域内的日本企图拓张版图。

欧洲殖民时期的殖民活动通常由特许公司主导,这些公司由政府授予垄断特权,代表本国进行贸易、军事扩张和殖民统治。二战结束后,位于亚非拉的殖民地纷纷宣布独立,建立主权国家,但其背后由西方殖民宗主国控制的利益输送链条通过跨国公司实现了现代合法化,经营控制力和利益输血仍然保存至今。现代法律制度、语言体系、经济金融规则、军事驻地等都有殖民时代遗留的残影,成为相关利益延续的保证。因此,众多新兴经济体虽然名义独立,却深陷新殖民契约。殖民者不再需要直接统治,而是通过现代化工具实现了更高效的价值抽取。当今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真正拥有独立自主意志,且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足够声量的主权经济体实际所剩寥寥。

中国所面对的竞争对手是真正意义的主权经济体、所面临的真实挑战是西方通过现代化手段固化下来的殖民利益链条。“一带一路”倡议与西方殖民/霸权最核心的区别在于,中国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向众多曾被西方殖民者苛待过的经济体提供了一个更优惠、可持续的收益分账方案。但由于多方博弈的现实复杂性,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任重而道远。

从上述竞争对抗视角重新审视,未来中企出海存在较大发展合作空间的新兴经济体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一直独立存在、从未被殖民过的经济体,例如亚洲的泰国、中东的沙特阿拉伯、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等。第二类是殖民宗主国在现代世界格局中式微的经济体,例如曾被葡萄牙殖民的安哥拉、曾被比利时殖民的刚果金等。第三类是在曾经殖民格局中没被作为核心据点的经济体,例如曾被英国殖民的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等。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至今已十年有余,我国与全球150多个经济体、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重点合作领域均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报告从大国竞争和博弈的角度出发,追溯全球势力版图的变迁,解读“一带一路”倡议为何是真正的“百年大计”以及中企出海选址又该如何借力?

w4.jpg

一、西方殖民血线下的傀儡迷局

1.1 殖民主义埋下的控制链条

当今世界各国间巨大的经济不平等是众多历史进程路径依赖的结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殖民主义。近代殖民主义最早始于15世纪欧洲海外扩张,1415年葡萄牙军队占领北非休达,1492年受西班牙皇室资助的哥伦布抵达美洲大陆,1511年葡萄牙攻占马六甲海峡,先后拉开了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美洲、亚洲的掠夺序幕。

非洲盛产石油、天然气、黄金、钻石、稀有矿、棉花、粮食等重要战略物资,且地理区位毗邻欧洲,成为殖民者最先染指的区域。同时,由于竞争激烈,土地被分割得相对碎片化。从一战前的非洲殖民势力地图来看,法国和英国瓜分到了最大的土地面积,德国、葡萄牙、比利时、意大利等排在其后,这也是非洲大陆当今的法律体系主要继承自法国大陆法系和英国普通法系、官方语言以法语和英语为多、货币体系与欧元强关联的根本原因。具体来看,法国将北非的阿尔及利亚视作是其国土穿过地中海向南延展的后花园,并以阿尔及利亚作为在非洲最主要的殖民根据地向周围铺开,占据了北非能源、矿石、棉粮资源带。意大利同样穿过地中海将殖民的手伸向利比亚,但受到英国和法国殖民地的夹击没能向外扩张。英国则是从大西洋一路南下,从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南非登陆,将南非作为主要据点,沿着非洲的黄金和钻石矿带拓展殖民版图。德国的殖民版图面积小且分散,土地上的能源和矿石资源都相对有限。

w5.jpg

拉美则以富饶的牛肉、大豆、橡胶、矿石、油气等资源供养了欧洲的发展。美洲由于距离欧洲大陆地理距离比非洲远,其殖民割据局面相对更加寡头化,最主要的参与者包括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在非洲土地上罕见身影的西班牙将殖民重心放在了拉丁美洲。拉美部分由西班牙占领了环墨西哥湾及南美洲沿太平洋一侧的油气和矿石资源带,葡萄牙盘踞农林资源更丰富的沿大西洋一侧。现代拉美的法律体系主要继承自欧洲大陆法系,并在近代受到美国普通法系和国际法的影响。当前按照母语使用人数排序,西班牙语是仅次于汉语的全球第二大语言。未来在拉美人口增长的影响下,西班牙语可能在本世纪中叶超越汉语,成为母语人数第一的语言。

w6.jpg

亚洲(东亚、东南亚、南亚部分)与欧洲地理距离较远,且18世纪以前受到中原明、清等王朝的藩属势力影响,所以被欧洲殖民者瓜分的时间相对较晚。到一战前,清朝日渐衰落,亚洲区域内日本崛起,将势力范围延伸至朝鲜半岛及至中国台湾地区,并对中华腹地虎视眈眈;英国占领了印度黄金、珠宝和钻石矿带、马来西亚油气资源带;荷兰占领了印尼的油气、煤炭、橡胶资源带;法国占领了越南稀土资源,战略性楔入亚洲板块;美国于19世纪末则从西班牙手中将菲律宾抢入自己的殖民版图,完成对环太平洋沿线的战略布局。

‌在全球殖民的“跑马圈地”进入尾声后,全球原料和市场被分割殆尽。后来者想要在既有格局中迅速获得一席之地,热战是收益和风险并存的最直接办法,但“软收割”成为更精妙的地缘政治手段。

“生存空间”被压缩的德国尝试武力暴起,却惨淡收场。德国的殖民扩张起步较晚,仅在海外分得零星的几片土地。作为工业化的后起之秀,德国工业产值和海外资源不成比例,要求重新分配海外殖民地资源和势力范围,与既得利益者的矛盾不可调和,于是伙同意大利等没在殖民中捞得足够好处的经济体,枪口直指英法等占据了大面积殖民地的老牌殖民帝国,借萨拉热窝事件的契机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的后果十分严重,德国本就不多的海外殖民地根据《凡尔赛条约》被协约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交由国际联盟监督,实际成为战胜国的殖民地。其中,非洲殖民地主要被英法瓜分,亚洲殖民地主要被日本、澳大利亚瓜分。《凡尔赛条约》的惩罚性条款让德国几乎没有彻底清偿赔款的可能性。在“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的焦虑下,德国与同样对重新瓜分世界野心勃勃的意大利和日本一拍即合,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再次失败后,德国迎来了国土被肢解等严厉的重构惩罚,意大利和日本也未能幸免,更遑论海外利益链条的保留。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通过“经营战争”的思路成功完成了对欧洲殖民者海外利益链条的收割,即以经济控制、制度霸权和战略置换为主,辅以小范围热战。美国唯一一次热战夺取殖民地是美西战争。在19世纪末西班牙衰落,下属的菲律宾、古巴等多地爆发独立运动,而美国“海权论”鼓吹向外扩张需求上升时,美国击败西班牙舰队后低价取得控制权。此后因帝国主义分赃不均发生的战争,美国避开“领头羊”“出头鸟”的位置,在交战后方闷声发财。在一战期间,美国向英法贷款100亿美元[1],在战后英国偿还不及时,美国美孚公司拿取了英荷壳牌公司在中东的石油权益;美国联合果品公司迫使英国退出加勒比市场,控制了中美洲香蕉等蔬果贸易。在二战期间,英国自诩国际主义先锋请求美国的帮助,但美国继续按照商人思路经营战争,要求英国以众多海外权益为代价换取美国的军事援助[2]。战后建立了制度霸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为全球资源交易的货币媒介,将英国石油公司彻底逐出波斯湾,通过马歇尔计划为美国资本打开法属阿尔及利亚的石油工业大门、要求非洲法郎区接受美国小麦等农产品。因此,尽管英法是二战的战胜国,但由于战争过程中和结束后向美国支付的对价过于庞大,大大削弱了其海外的利益输送链条,导致曾经的大英“日不落”帝国和法兰西帝国在二战后日渐衰落。这种隐蔽的“软收割”使美国避免了殖民包袱,又掌控了殖民关系的核心利益。

w7.jpg

1.2 控制链条的延续

欧洲殖民时期的殖民活动通常由特许公司主导,这些公司由政府授予垄断特权,代表本国进行贸易、军事扩张和殖民统治。二战结束后,位于亚非拉的殖民地纷纷宣布独立,建立主权经济体,但其背后由西方殖民宗主国控制的利益输送链条通过跨国公司实现了现代合法化,生意经营控制力和利益输血仍然保存至今。如果光凭欧洲各国的狭小国土内的贫瘠资源和国内人口的生产能力,几乎没有可能实现当前的高额人均产值。因此,国际竞争不仅仅是看国内资源和人口所创造价值总量的强弱对比,关键要看利用强弱对比进而实现的经济、金融或者军事控制关系,以及通过控制关系在全球范围内所能调动和吸取的价值总量。

w8.jpg

现存的法律体系是保证殖民利益延续的制度根基。前殖民地上的法律体系[6]主要可以分为英美遗留的普通法系(判例法)和法德西遗留的大陆法系。印度、尼日利亚、新加坡等前英国殖民地保留普通法传统,伦敦至今主导全球商业仲裁,75%的跨国业务合同选择英国法。受英国殖民影响最深的印度直接继承了英国《公司法》,独立后仅局部修改后继续沿用。非洲现有21个经济体[7]沿用法国《拿破仑法典》,许多经济体的宪法由法国法学家起草,最高法院法官及本国宪法委员会成员均送往法国培养,形成司法文本与法国框架兼容、司法人员与法国思想统一的情况。因此,法国至今仍可以通过宪法委员会间接干预前殖民地司法。拉美经济体的商业法整体以西班牙《商法典》为蓝本,但在美国的影响下,现在外资合同常约定适用美国纽约州或英国法。此外,发展中经济体还受制于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等实际并不中立的国际仲裁机构。

前殖民地遗留的语言体系也成为筛选教育、权力等资源的筛选工具。英语是各类国际组织通用的官方语言。在同时考虑母语和第二语言使用者时,英语则超过中文和西班牙语,成为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学术方面,全球85%的SCI论文使用英语发表,非英语学者需支付翻译成本以进入核心期刊。数字研发方面,Python、JavaScript等编程语言、TCP/IP等互联网协议均以英语为底层逻辑,非英语研发人员亦须适应。法语成为非洲精英阶层的过滤器,精英子女有资格就读法语学校,而土著语言通常被排除在公务员考试以外。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推广西班牙语教育,强化文化影响力,当前美国南部地区服务业大多都要求具备西班牙语技能。

在美元吸血全球的掩护下,非洲法语经济体的金融体系至今仍被法国深度掌控。西非经济货币联盟(UEMOA)和中非经济货币共同体(CEMAC)14个经济体的货币直接挂钩欧元,必须将各自50%外汇储备存入法国央行,法国可单方面冻结。西非和中非中央银行的董事会中,法国拥有永久一票否决权,理论上可阻止任何货币政策的调整[8]。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法国外贸银行等三大银行占据非洲法语区60%的银行业资产。法国银行业每年从非洲获取的利润约是其对非洲国际援助的10倍。

殖民时代的军事基地演变为合法驻军,以“反恐”为名进行资源与航道控制。美国以“世界警察”姿态在全球关键要塞处均有驻军,在非洲吉布提莱蒙尼尔基地驻军控制红海航道、在尼日尔空军基地驻军维护铀矿运输;在亚洲日本冲绳基地驻军封锁第一岛链、在韩国乌山空军基地和汉弗莱斯兵营驻军应对朝鲜威胁并牵制中俄、在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驻军扼守马六甲海峡。法国则充当了“非洲宪兵”角色,2013—2023年,法国在萨赫勒地区发动“新月形沙丘行动”,以反恐之名保护铀矿开采对法国的核电供给;与加蓬、科特迪瓦等经济体签订《防务条约》,在紧急情况下法军将优先保护港口和获取石油等能源资源。军事控制保障了资源运输的安全性与地缘政治的服从性,使前殖民地无法脱离西方主导的所谓安全体系。

截至2025年,受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官方认可的主权国家一共197个[9]。但根据殖民利益输送延续的逻辑,众多新兴经济体虽然名义独立,却深陷新殖民契约。殖民者不再需要直接统治,而是通过现代化工具实现了更高效的价值抽取和政治立场控制[10]。当今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真正拥有独立自主意志,且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足够声量的主权经济体实际所剩寥寥。

殖民者与前殖民地之间的经济联系相辅相成。从经济产值来看,被作为重要据点的殖民地块往往得到了殖民者更多的关注度、倾斜了更多人员建制和管理资源,所以如非是被榨取过甚或有特别缺陷的重点殖民地,在现代的经济发展往往更好,大多跻身中高收入及以上经济体;这些地块对殖民者至今也存在反哺效果,殖民地中拥有更多中高收入及以上地块的欧美经济体可以给实控殖民者提供更丰厚的利益输送。欧洲整体殖民红利已大幅缩水,仅存特定领域控制,英美转战离岸金融霸权,法国仍高度依赖非洲的殖民地输血。尽管现代德国和意大利都是发达经济体,但德国由于海外利益链条薄弱,被迫自主发展制造业,经济增长仍然受到能源危机等问题的掣肘;意大利同样没能有效转化殖民经济收益,在欧洲经济体中增长乏力,常年面临债务压力等风险。与意大利同属“欧猪”经济体的西班牙内部存在产业空心化、高失业率、债务和财政赤字难解决等显性问题,但由于西班牙在拉美的银行、能源、基建、电信等海外利益的存在为其提供了经济韧性,使西班牙整体呈现“弱而不衰”的情况。

w9.jpg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破局之刃

2.1 中国在世界棋盘的落子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二者并称“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丰富内涵,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重大国际合作平台。

从人类生存最根本的资源需求出发,全球各类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在国别之间的分布都非常不均衡。大国博弈目标的第一层是“活下来”,即满足本国对资源的基本需求;第二层是“活得好”,即让本国占据资源的主动选择权甚至分配权。博弈过程为混合型博弈: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博弈基本是零和博弈,资源的有限性决定在各国间的分配此消彼长,因此当今各国制定了关键性的能源和矿石资源[11]战略,除非如美国页岩气技术革命一般结构性改变了与中东的能源供需,否则各国间彼此不可再生资源禀赋的依赖和牵制关系往往根深蒂固;对可再生资源的博弈大多为正和博弈,例如水、风、光等可再生技术的进步持续扩大着全球的能源资源池,但由于水、风、光等资源在不同经济体的富饶程度亦不尽相同,相关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对抗性分配。

在新能源革命引发的全球资源再分配中,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已从“有没有”转向“够不够用”“能不能持续”“会不会被卡脖子”。我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合作,一方面是要提高能矿和粮食资源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我国先进的制造业服务能力和商品成果。自身的资源禀赋不再是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全球资源获取统筹体系才是核心竞争力。未来真正主权经济体间的竞争合作,还将体现在技术替代能力、循环体系效率、国际规则话语权的较量。如何确保输入和输出的双向畅通呢?一是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硬件,二是政治军事支撑的软件。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方面,根据“一带一路”倡议五大重点内容之一的设施联通,我国已经基本打造了“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物联格局[12]。这是在我国综合国力全面复兴的背景下,建设以中国为核心的政治、经贸大集合的全球性战略网络。自古以来,在贸易往来中,总是更具商品优势的一方为扩大贸易优势而要求对方打开“国门”、畅通自由贸易港口和规则,而弱势方则努力设下各类关税或非关税贸易壁垒以期保护本国企业和商品。此古今中外的对阵姿态切换,其背后乃大国实力的攻守之势异也。

国际交通网络布局之争仍在进行时。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秘鲁进行国事访问时,出席了秘鲁钱凯港的开港仪式。钱凯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最新的标志性项目,现实意义在于中国可以通过钱凯港推进中秘自贸区建设,探索以人民币交易秘鲁对华铜出口,削弱伦敦金交所(LME)的定价权;考虑陆路运输通道,从钱凯港通往中国的海运时间较传统卡亚俄港缩短5至10天,南美东岸货物经两洋铁路从钱凯港运往中国比途径巴拿马运河节省8至12天,切实便利中国从拉美进口能矿和粮食资源、向拉美出口制造业产成品等经贸往来活动[13]。钱凯港已于2024年底投入运营,作为中国在南美的首个超级深水港,预计未来将对经巴拿马运河的矿产和农产品分流近50%。

特朗普在2025年初上台前夕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了关于北美的构想图,标注称格陵兰岛、加拿大、巴拿马都应该是美国势力范围。此举对内鼓动民族情绪,服务孤立主义选民、军工复合体、海运利益集团等;对外试探盟友底线的同时遏制中俄发展。巴拿马运河承担着全球6%的海运贸易,是美国打通太平洋-大西洋“两洋战略”的核心通道,长期被美国南方司令部列为“关键基础设施”。中国是巴拿马运河第二大用户,巴拿马是拉美地区首个签署“一带一路”备忘录的经济体。虽然钱凯港削弱了巴拿马运河对中国与拉美贸易的重要性,但中企在运河大西洋侧科隆港和太平洋侧巴尔博亚港运营权的扩大,仍被美方视为潜在航道威胁。于是在2025年2月6日,巴拿马承受美国施加的压力,被迫宣布退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一案例反映了小国在大国竞争中的被动性,巴拿马在宣布退出后仍保留了部分中资商业合同,达成在东西方间寻求微妙平衡的生存策略。

w10.jpg

w11.jpg

军事存在方面,中国在海外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基地或大规模驻军,但根据国际法和联合国授权,中国在特定地区有几种形式的军事存在。一是联合国维和部队,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经济体。每年大约有2200名中国维和人员在南苏丹、马里、刚果等非洲地区和黎巴嫩等中东地区执行任务。二是护航编队,中国海军自2008年起持续在索马里海域开展反海盗护航行动,累计派出40余批舰艇编队;2017年与吉布提协议设立的后勤保障基地是我国海外唯一专用军事设施,官方定义为军事“补给站”,不具备进攻性功能。三是双边军事合作与临时部署,我国定期与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友好经济体举行联合军演,或派遣舰艇向特定地区运送救援物资,但均属短期存在。中国海外军事存在遵循最低必要原则,即通过多边机制保障相关方利益,而非单边军事扩张,这是与西方霸权路径的本质区别。

我国在吉布提部署了唯一的海外军事“补给站”,对保证与欧洲、非洲的航运往来安全起到了关键作用。根据国际海事局记录,2020年至2024年间中国船只在红海和亚丁湾附近遭受海盗袭击或冲突波及共9起,均因海军护航或外交调解达成零伤亡。吉布提位于红海和亚丁湾的交界处,扼守全球航运的要塞狭口。同时,政府允许外国军队合法在本土设立基地以收租,因此吸引了多国前往驻军。驻军规模高于中国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国位于吉布提的军事设施是其在非洲唯一的永久驻军基地,同时也是吉布提境内规模最大的外国军事存在;法国基地是从吉布提殖民时代延续的永久军事基地,即便吉布提政府近年来引入了中美等新势力,法国仍基于条约和经济捆绑维持当地法军的不可替代性。吉布提人口稀少,外来驻军与本地人口的比例高达1:50;每年基地租金收入超过3亿美元,占其GDP的接近10%。吉布提成为全球最高密度军事基地的经济体背后,反映的是大国对航运通道控制权和非洲反恐反盗情报节点的争夺。

w12.jpg

w13.jpg

2.2 破局的奥义

我国现在对“地大物博”表述的淡出,本质是从地理禀赋自信向资源焦虑的认知升级,中国开始在大国博弈第一层目标的基础之上追求第二层目标。如果想要重新获得与自身综合国力相匹配的世界影响力,中国所面对的竞争对手是全球所剩无几的真正意义主权经济体,所面临的真实挑战是西方经济体通过现代化手段固化下来的殖民利益链条。

我们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中华文化标签,对民族所谋未来之大计命名。 “一带一路”倡议与西方殖民/霸权最核心的区别在于,中国向众多曾被西方殖民者苛待过的经济体提供了一个更优惠、可持续的收益分配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是通过平等协商、互利合作重构全球发展治理模式。共商体现在避免教条式地采用由传统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华盛顿共识”[15]等国际规则体系,而是倡导合作伙伴与中国直接对接双边需求,根据各国发展阶段量身定制合作框架,例如对能源短缺的巴基斯坦优先投资电站、帮助内陆经济体埃塞俄比亚建设亚吉铁路打通出海通道等。共建体现在中国产能优势与当地资源禀赋有机整合,依赖丝路基金、亚投行等资本;中方输出建造技术、培训本地工人;中企承担核心工程、本地企业参与配套;通常采用风险共担机制,中企在前期运营回收成本,后期移交东道国。共享体现在发展红利的多方分配,带动东道国经济增长、拓展中企海外市场、优化沿线第三方经济体的供应链。“一带一路”倡议在单边主义抬头的时代,探索着一条不同于殖民掠夺或霸权支配的新型跨国合作路径。

“一带一路”倡议与“农村包围城市”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图表1)。比起正面挑战传统欧美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国际规则,我们主动转向亚非拉等被传统全球化所忽视的区域:以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伙伴为支点,构建中欧班列、港口园区等经济走廊,激活被边缘化的发展中经济体。尽管从理性人假设的角度,对于新兴市场而言“一带一路”倡议无疑是一桩更划算的生意,理应能够一呼百应。但由于数百年间殖民利益链条的存在,一方面必将受到来自西方既得利益者的百般阻挠,另一方面新兴市场与中国之间建立合作信任亦需要时间,因此出现了2023年意大利在欧盟压力下考虑退出“一带一路”倡议;2025年巴拿马在美国胁迫下宣称退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菲律宾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却长期在大国竞争中左右逢源。这也反映出多方博弈的现实复杂性和曲折演进过程,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任重而道远。

w14.jpg

三、中企出海的优选目的地画像

从上述竞争对抗视角重新审视,未来中企出海存在较大发展合作空间的新兴经济体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一直独立存在、从未被殖民过的经济体,例如亚洲的泰国、中东的沙特阿拉伯、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等。双边关系在较少受到第三方因素介入时,复杂度显著低于多边关系,且更容易维持长期友好状态。

泰国是东南亚唯一一个没有被殖民过的经济体。由于东侧接壤的越南为法国殖民地、西侧接壤的缅甸为英国殖民地,因此位于越南和缅甸之间的泰国被英法认作是两国的地理战略缓冲地带而没有染指。近年来,锂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出海行业在泰国的投资规模有较高增速,具有超过越南成为仅次于新加坡的我国在东南亚第二大出海目的地的潜力。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唯一一个没有被殖民过的经济体[16]。占领了邻近土地的意大利和英国曾尝试对埃塞俄比亚发动殖民战争,但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并非埃塞俄比亚军事实力有多强劲,而是因为埃塞俄比亚不是石油、黄金或钻石等关键资源的富产国。英方综合评估占领埃塞俄比亚的投入和产出收益后放弃了殖民计划。截至2023年底,接受我国投资项目数量最多的非洲经济体就是埃塞俄比亚,由于当地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中埃合作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纺织、电子等制造业。

第二类是殖民宗主国在现代世界格局中式微的经济体,例如曾被葡萄牙殖民的安哥拉、曾被比利时殖民的刚果金等。

安哥拉位于非洲的油气矿带[17]上,是我国原油进口前十大来源国之一。由于葡萄牙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国力衰退,对安哥拉的控制力下降。1975年安哥拉独立后,长期依赖资源经济,基础设施落后,资金和技术缺口巨大。安哥拉与中国的合作模式以资源换基建为主,将石油抵押贷款获取的融资资金用于铁路、港口、电力等基建项目。未来中安在新能源开发和港口经济存在较大合作前景,安哥拉年均日照2200小时,拥有可观的光伏和储能行业潜力;洛比托港是非洲面向大西洋出海口的重要海港,可连接中欧班列南部延伸线,形成跨洲物流网络。

刚果金被誉为全球“金属矿心脏”,钴储量占世界50%、铜占10%,供应了中国70%的钴矿进口。刚果金在比利时殖民时期被掠夺式开采,独立后又陷入长期内战,矿业体系破碎。2000年后,中资企业同样以资源和基建绑定的模式成为刚果金最大投资方。由于铜钴矿开采涉及环境问题较为严重,欧盟多番借环境、劳工等ESG问题向中资矿物原材料透明度施压,中企需要加强本地化运营管理水平。未来中刚合作可向刚果运河、铁路现代化等交通互联互通拓展,打通矿山到港口的通道,减少对南非德班港的依赖;进行水电开发,补充光伏方案,解决矿业电力短缺问题。

第三类是在曾经殖民格局中没被作为核心据点的经济体,例如曾被英国殖民的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等。

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经济体和人口第一大国,英国殖民时期仅将其作为棕榈油、可可等初级商品的供应地,导致工业基础薄弱。近年来,该国油气资源和消费市场潜力吸引中企加速布局。中石油和中海油参与尼日尔河三角洲[18]的油田开发,众多建材、家电中企聚集到莱基自贸区,产品辐射西非大部分。华为、传音等国产手机品牌在尼日利亚的市占率超过60%。

肯尼亚是东非沿印度洋的重要港口门户,英国殖民时期仅将其作为蒙巴萨港-乌干达东非铁路终点站,经济价值未被充分开发。该国凭借非洲难得的政治稳定性和海港区位优势,成为中企进入东非的跳板。中肯合作当前领域包括铁路基建、移动支付网络、埃尔多雷特经济特区的服装纺织业等。未来中肯合作方向包括地热电站、航空基建等,使肯尼亚成为中国货运航空在东非的中转站。

注:

[1]购买力平价相当于2024年的 2000亿美元。

[2]资料来源:《战争中的经济学家》。

[3]高岱、郑家馨,殖民主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1日版。

[4]荷兰国家档案馆,荷兰东印度公司(VOC)档案清单, [EB/OL], 2002/04/01[2025/04/19], https://www.nationaalarchief.nl/onderzoeken/archief/1.04.02

[5]斯文·贝克特, 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哈佛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6]全球公认五大法律体系:大陆法系、英美普通法系、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

[7]沿用法国法律框架的非洲经济体: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科摩罗、贝宁、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几内亚、马里、尼日尔、塞内加尔、多哥、喀麦隆、中非、乍得、刚果(布)、加蓬、赤道几内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科摩罗、吉布提、马达加斯加、塞舌尔。

[8]UNCTAD,2024年非洲经济发展报告,[EB/OL],2025/04/16[2025/02/01],https://unctad.org/system/files/official-document/aldcafrica2024-overview_ch.pdf

[9]中国与全球197个主权国家中的183个正式建交,暂不是建交关系的14个主权国家包括;不丹、立陶宛、梵蒂冈、斯威士兰、马绍尔群岛、图瓦卢、帕劳、圣文森特和格林那丁斯、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危地马拉、伯利兹、海地、巴拉圭。上述用下划线标注的国家是中国台湾地区的“邦交国”。

[10]现代非洲曾因中国台湾问题与中国发生过短暂断交的经济体包括贝宁、塞内加尔、乍得等,均曾为法国的殖民地。

[11]详见《兴业研究海外宏观报告:能源变革下的“一带一路”矿产版图——2024年Q1“一带一路”概况追踪20240407》。

[12]详见《兴业研究海外宏观报告:“一带一路”经济体机遇与风险分析(上篇)20230320》。

[13]详见《兴业研究海外宏观报告: 中拉相知无远近,万里为邻——2024年Q4“一带一路”概况追踪20241217》。

[14]IARI, The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Djibouti for the world superpowers, [EB/OL], 2024/06/12[2025/04/18], https://iari.site/2024/06/12/the-strategic-importance-of-djibouti-for-the-world-superpowers/

[15]详见《兴业研究海外宏观报告: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的特征梳理——新兴市场危机预警模型之二20240902》。

[16]利比亚名义上也是独立地,但受到美国的“非正式保护”,经济被美国公司操控,所以名义独立、实质依附,长期处于“半殖民地”状态。

[17]安哥拉本身并非非洲石油资源最富饶的经济体,但其他石油更加富饶的非洲经济体至今仍受到法国等发达经济体影响,因而与我国的资源合作关系不十分密切。

[18]尼日尔河三角洲位于尼日利亚南部。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w15.jpg

w16.jpg

w17.jpg

w18.jpg

w19.jpg

w20.jpg

w21.jpg

w22.jpg

w23.jpg

w24.jpg

w25.jpg

转 载 声 明

转载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 务 支 持 人 员

对集团外客户

李 璐 琳

13262986013

liliulin@cib.com.cn

对集团内用户

汤    灏

13501713255

tanghao@cib.com.cn

免 责 声 明

本报告由兴业研究(CIB Research)提供。本报告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均依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并通过合法渠道获取,但兴业研究不对本报告中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作出任何明确或隐含的保证,且报告阅读者也不应依赖报告中的任何信息。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反映本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兴业研究有权随时补充、更正和修订有关信息,但不承诺及时发布任何更新。本报告内容仅供参考,报告阅读者应在综合各类信息后自行作出所有商业决策。对于基于本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可能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后果,兴业研究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中的所有观点和分析均为研究员个人的意见,代表其独立的分析判断,并不代表兴业研究的立场。兴业研究可能基于不同的市场情况、数据来源或分析方法发布其它与本报告中的内容或观点存在差异的报告。研究员将尽力确保报告的客观性和中立性,但不对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或关联事项承担责任。报告阅读者应自行独立评估所有相关风险,兴业研究和研究员不承担由此可能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要约或投资建议,且不能作为任何投资决策的依据。兴业研究未对本报告中信息是否适合特定投资者或个体做出任何评估,也不推荐报告阅读者基于报告内容采取任何行动。

本报告中的任何表述均不含有任何道德、政治或其他形式的偏见。报告阅读者不应以任何形式将本报告解读为具备任何主观倾向的观点。兴业研究和研究员不对任何误解或从偏见角度解读报告所产生的后果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为维护自身权益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

本报告的版权为兴业研究所有,未经兴业研究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分发、发表或以其他方式公开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本报告已正式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中,否则,本报告应被视为非公开的研讨性分析。引用或发布本报告内容必须注明出处为兴业研究,且不得篡改、删节或修改报告内容,以免歪曲原意。

兴业研究保留对本免责声明条款进行修改、更新或最终解释的权利。

w26.jpg

w27.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2 14:55 , Processed in 1.364653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