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483|回复: 1

文学中对女性的一种“剥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8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读《乔伊斯与诺拉》



文/周瓒

多年前,观看电影《罗丹的情人》,感触强烈。伊莎贝尔·阿佳妮饰演的才貌出众的雕塑家卡米耶·克洛岱尔悲剧性的一生,像一根银针般,扎进我心灵中某个患有隐痛的穴位。影片着力刻画卡米耶的艺术才华和她与著名雕塑家罗丹间的情感纠葛。卡米耶从罗丹的学生,后来成为他的情人、助手,以及创造力的源泉之一,再到后来,精神崩溃,在疯人院度过余生。影片展现了一位有艺术创造力的女性是如何与恶劣的环境作抗争,直至发狂的。不羁而执著的艺术家个性使她无法见容于社会习俗,甚至她的情人、艺术家同行,卡米耶只身抗拒,以悲剧告终。对于这部电影反映的基本立场,当时的我,选择了站在卡米耶的弟弟保罗·克洛岱尔(一位优秀的诗人)一边,认为对于卡米耶的不幸,罗丹应当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从道德还是从性别意识的角度,我认为这是为一个同胞姐妹所留的位置。

后来,又读到西蒙娜·波伏娃的一篇有关女性创造力的论文。她用雕塑家贾可梅蒂的例子,说明对于那个时期有才华的女性而言,是不可能按照艺术家的生活方式生存和工作的。贾可梅蒂的生活是如此自由,他不修边幅,住在破烂简陋而又狭小的房子里,没日没夜地创作,心无旁骛。而且,他的妻子也接受了他的生活方式。波伏娃论述道:如果一个女人想要照贾可梅蒂的样子去做,不难想像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她会被人们锁起来,或者至少也会被人们当成疯子来对待。想像不出一个丈夫会使自己适应这种生活方式,她会被社会所遗弃的。实际上,女人自己也会拒绝过这样一种生活,她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到贾可梅蒂所能感觉到的那种对自由的至高无上的感觉。读到这样的论述,我马上联想到影片中,卡米耶在一个雨夜,在她的工作室里,疯狂地砸碎自己的作品的场景……那是在被罗丹无情地抨击了她的艺术之后发生的一幕。到这里,影片还揭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事实:实际上,罗丹一直在暗地里从卡米耶的作品中汲取(或不如说是窃取)有益的创作思想和风格。

在两个艺术家之间,这种男性对于女性的剥夺现象可能会更尖锐些。而另一种情形,在一个男性艺术家和他普通的妻子、情人之间,那种影响和剥夺的情况便隐晦而复杂得多。诺拉·巴纳克尔(Nora),是英语现代文学大师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ce)的妻子,她在乔伊斯生活中的重要性,也许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估价和想像。诺拉是个非常普通的爱尔兰女子,20岁时在都柏林的纳索大街上认识了当时没有固定职业,比她大两岁的乔伊斯,那时她在一家饭店当女招待。他们两人有很多在一般人看来难以相容的差距:社会地位悬殊、家庭背景迥异、个人信仰冲突、教育层次差别巨大等等。但就在他们相识后的差两天不到四个月的那一日,诺拉随乔伊斯私奔,出国,没有通知她工作的饭店,也没有联系她的家人。他们后来有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但27年后,他们才正式结婚。他们非法的私奔同居关系在当时的爱尔兰和欧洲的其他地方都是不能被习俗所容忍的,更何况诺拉出身寒微,并且没有接受任何高等教育!

不难想像,1951年4月的某一天,在诺拉的葬礼上出现的场面是多么令人尴尬。应邀前来主持葬礼的神甫大讲乔伊斯(他在10年前就已去世),而谈到诺拉时,用了“粗俗的罪孽的”这样的修饰语,称诺拉是个十恶不赦的罪人,并把可怜的诺拉作为情妇生活了27年这一耻辱的隐情暴露出来。其实,诺拉本人虔信天主教,她因爱乔伊斯而容忍了后者不信教的一生,但她最终却要背负背叛信仰的罪孽。一些不太了解乔伊斯夫妇生活的人们,根据乔伊斯的作品,特别是《尤利西斯》中的莫莉·布卢姆这个角色,来推断作为人物原型的诺拉,并在对莫莉的评价(也是对诺拉的评价)上产生剧烈的分歧。生活中,表面上,在朋友和客人的眼中,诺拉的确是个在举止、言谈和行事作风上容易遭人误解的女人。她颐指气使般地和乔伊斯讲话,好像也从没有协助乔伊斯写作的兴致,比如充当文书,誊抄作品,帮助整理稿件等等,她甚至对他的作品不感兴趣。在朋友们面前,她声称自己从不读他的小说,但她明白他的书会畅销,能挣钱,将改善他们困顿的生活。更有甚者,诺拉还被认为行为放荡,善以其秀色勾引其他男子,让乔伊斯充当戴绿帽的角色。总之,她的行为举止似乎不断地在为她的无知、粗野、不忠的泼妇形象作注脚。

然而,这可不是女作家布伦南·马多克斯撰写《乔伊斯与诺拉》(原著原名为《诺拉传———真实生活中的莫莉》)这本传记的主要思路。某种意义上,这本书是翻案之作,是为诺拉遭受的不公正评价所鸣的不平之声。本书是“诺拉传”,但因为诺拉的大半生主要是和乔伊斯相伴,她的一切也不可能脱离乔伊斯而单独存在,所以传记也大量地写到了乔伊斯,特别是他在写作中对诺拉的整个生活的“剥夺”。乔伊斯小说的读者都会记得其中的一个典型的行文特征———大段大段的人物内心独白、没有标点符号,这是乔伊斯最开始从诺拉给他的情书中发现的风格。而且,乔伊斯喜欢诺拉的说话方式,她的声音、节奏、用词、语速无不令他兴奋。他们不在一起时,他极力鼓励她给他写信,并仔细地保留这些信件,把它们作为材料用到他的小说中。他从不打断她说话,哪怕在很多朋友面前,她的话听起来不得体或有些过分;他鼓励她说,并在一旁观察她,记下令他感兴趣的部分,当然,还是用到了小说中。但也不要认为,作家正像个导演一样操纵着这个女人,事实上,诺拉懂得自然地、有分寸地表现自己。她始终是真实的。

在流亡国外的贫穷、困顿的生活中,乔伊斯离不开诺拉,她是他随身携带的爱尔兰,他要使她爱尔兰化,以满足他的艺术需要。而诺拉本着对乔伊斯的爱,陪伴他,照顾他的生活,教育孩子,并试图理解他的写作。乔伊斯的创作中,最直接的灵感源就是诺拉,是诺拉帮助他认识了他自己以及爱尔兰。最初,诺拉过去的生活、她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等,都直接成为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素材。后来,他又从和诺拉的性爱生活、分离与思念中,体验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受虐狂、偏执狂的欲念。诺拉总是配合他,使自己成为他的自我认识的辅助工具,尽管她并不那么情愿。这些又成了《尤利西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等作品的经验素材。传记作者的高明之处,不在于仅仅向我们展示乔伊斯夫妻间那些不为人知的隐情,而且也是要让我们理解这些生活是怎样最终成为了文学过程的一部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诺拉的意义是不可抹杀的。传记作者总结诺拉与乔伊斯的一生,认为诺拉是乔伊斯所有作品女主人公的原型。她的感觉力就像她松散的句子排列、句子结构一样,对乔伊斯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她属于乔伊斯,但她不附属于他,她是他俩中的强者,具有独立精神。她对他的影响大于他对她的影响。

布伦南不但用乔伊斯的作品作参照,从写作过程和生活及故事原型的寻找中,去探索诺拉在乔伊斯写作中的意义,而且,她还成功地将那些关于诺拉的故事重新阐释了一番。这对我们理解诺拉的性格,理解诺拉和乔伊斯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当乔伊斯把一本初版的《尤利西斯》赠给诺拉时,诺拉接过书来,用手掂了掂,回头对一个朋友说:“这本书你给多少钱?”多年来,这个故事成了人们视诺拉为无知和浅薄的证据。而她的这个朋友恰恰把这看做是一个坚强的有信心的女人为把一个男人的威望降至适合程度所作的嘲弄。不过,听这话时,乔伊斯没有笑,他对诺拉满不在乎的态度颇为悲伤。但是,布伦南的评论是恰当的:“她(诺拉)对他的天才不感兴趣,她爱他的平凡,这正是她的难能可贵之处。”

即使是今天,在读乔伊斯那些让人望而却步的晦涩作品时,让我们先读一读这本传记,它肯定能使我们对那有着长长的注释页的小说文本获得更好的理解。

《乔伊斯与诺拉》/<英>布伦南·马多克斯著/贺明华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5-10-30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舒曼和克拉拉(也是很有才华的钢琴家),那首梦幻曲据说就与克拉拉不无关系。不过也不算剥夺了,信仰不同而已。女人---爱情 ,男人---权势。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2 16:25 , Processed in 0.056249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