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约有1%的死亡案例由高温引起,尤其是在城市地区。最新研究表明,城市绿化率的提升有助于保护居民健康,甚至可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一些德国城市因较低的土地硬化率和丰富的绿植,在应对热浪方面已具备较好基础。
如果全球城市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提高30%,高温导致的死亡人数可减少约三分之一——这是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Monash University)尤明·郭(Yuming Guo)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柳叶刀·行星健康》期刊中发布的研究成果。城市绿化的健康效益在南欧、东欧及南亚和东亚尤为显著。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热相关健康风险也随之上升,儿童与老年人尤为脆弱。城市由于白天升温快、夜间散热慢,使居民面临更高的热暴露风险。一项德国对卡尔斯鲁厄的研究指出,若该市树木数量增加30%,极端高温时段可减少近三分之二。
全球建模分析:11,000城市、830地点
在本次模拟研究中,研究团队分析了2001至2019年间全球超过11,000个城市地区的绿化状况及其与热致死亡率的关系。热致死亡受多重因素影响,如气候带、城市绿化比例及人口年龄结构等。研究数据来自53个国家的830个城市,包括15个德国城市。城市植被覆盖率则基于卫星遥感数据计算得出。
每年50万人死于高温
模拟结果显示,若城市绿化率提高30%,2001至2019年间或可挽救约116万人的生命,相当于夏季城市高温死亡人数的近37%。其中,欧洲可减少约40万人死亡,亚洲则约53万人;北美约7万人,非洲约3.6万人。
“这些结果表明,保护和扩展城市绿地可作为降低气温、缓解高温健康危害的可行策略”,研究负责人郭表示。研究估计,全球每年死于高温的人数约为5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0.9%左右。
到本世纪末,根据不同气候情境,这一比例可能会显著上升。为了减缓趋势,研究人员建议各地城市积极扩增绿地,措施包括屋顶绿化、立面绿植等。
德国城市“热度测评”结果分化明显
城市中的树木在夏季具有明显降温效果,并具备多重生态与健康价值:为人类和动物提供阴凉、为地面降温、增加空气湿度、吸附颗粒物、缓冲噪音并提供鸟类与昆虫的栖息空间。
德国环境援助组织(DUH)去年对全国190个五万人以上城市进行了绿化与土地硬化的“热力评估”。结果显示:共有24个城市在两个指标上均表现不佳,另有82个城市至少在一项指标上落后。不过,也有84个城市因低硬化率和丰富绿植而获得“绿色通行证”。
表现较差的多为德国南部城市,如路德维希港、海尔布隆、雷根斯堡和沃尔姆斯;表现优异的包括代特莫尔德、拉廷根、波茨坦和耶拿。柏林也被评为表现良好城市,明显优于慕尼黑和法兰克福。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