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34|回复: 0

[一带一路] 关税战(4)终局:不战而屈人之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5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微信文章
中国阳谋,不战而屈人之兵
——从“广场协议”到中美竞合。

广场协议是在推杯换盏的和谐气氛下签署的,并不完全是城下之盟。

美元悖论导致美国很难自主调节其货币价值(汇率),相反其他国家操控货币币值则相对容易,这是广场协议的基本背景,即美国逼迫日元和其他发达国家货币升值从而达到美元相对贬值的目的,从而打压当年最主要的产业竞争对手日本的产业升级,比如,半导体制造业转移到台湾等,台积电趁势崛起。只要打断日本产业节奏就可以,美国仍然可以维持其霸权,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从而有一个稳定的世界秩序这也符合日本的长期利益,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都承认美国的霸权地位,这是广场协议能够达成的基本政治基础。同时,日本当时正处于对外大量输出资本的发展阶段,广场协议的结果不单单是日本产业受损一方面结果,强日元策略也符合日本产业输出的阶段性发展利益,这是美日战略利益共赢的另一面。问题是日元当年的升值节奏有美国迫压的因素在,美国资源梦想大量依赖进口,而美国控制着日本的咽喉要道马六甲。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用一纸《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表面上打压了日本半导体产业的上升势头,却也阴差阳错地让日本资本横扫全球资产。这一幕看似是美国的“阳谋”,实则暗含美日两国心照不宣的利益交换:日本以短期产业阵痛换取长期资本输出的战略空间,而美国则借机巩固美元霸权。

四十年后的今天,当中国以“渐进升值+产能出海”的组合拳重塑全球产业链时,历史的剧本似乎有了新的主角——但这一次,中国手握的筹码,远比当年的日本更具颠覆性。差别在于,中国政治独立,中国有资本不承认美国的霸权地位,随着中国国家力量的增长,特别是军事力量的增长,资源要道马六甲并不能任由美国开合了,这种情况下,有了中国的撑腰,日本至少可以减少一点咽喉要道被锁喉的顾虑,那么,中日在对抗美国关税战方面也有共同利益。中国南海的岛礁军事化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能源通道、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铺开,早已将“马六甲困局”撕开一道缺口。中国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要考虑产能输出,以我为主,考虑产业承受力情况下,人民币渐进升值,并推进产能出海,这是似乎已是中国的阳谋,中国不是日本,不可能任由美国拿捏节奏,但谈不谈,怎么谈,主动权已经在中国。

中国在完全掌控节奏的前提下通过主动调控人民币升值节奏,看似步日本后尘,实则暗藏玄机:

  
- 对内倒逼产业升级——人民币每升值1%,就有数百家依赖低价竞争的外贸企业被淘汰,从而倒逼资源向芯片、新能源、大飞机等战略领域集中;

  
- 对外重构定价权——中国正在用产能规模和技术迭代重新定义全球价值链,试想,在具备全产业链掌控能力的情况下,将价值链高端突破以后,把利润留在中国更有利的制造环节,颠覆产业链的微笑曲线,这个似乎是明摆着的道理:中国不光要制造业产值,更要附加值。  

产能出海的应有之意是“再造规则”

上世纪日本资本收购纽约洛克菲勒中心,换来的是美国舆论惊呼“日本买下美国”;而今天中国在推动产能出海的时候同时把价值链高端环节掌控在自己手里,更重要的是要从输出产能的同时“输出标准”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推广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一整套技术规则体系。

这种“以空间换时间”的布局,让美国关税大棒如同打在棉花上。当特斯拉上海工厂贡献了全球半数产能、苹果供应链30%以上依赖中国时,所谓“脱钩断链”已成笑谈。

  
中日应加强合作

日本当年接受《广场协议》,既有美国胁迫,也有借强日元扩张海外投资的算计。如今中日关系虽受制于美日同盟,但两国在对抗美元霸权上存在深层利益交集: 日本的原油运输必经马六甲,而中国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缅甸皎漂港、云壤基地的布局,实质是为亚洲打造了一条“备用气管”; 中国占据动力电池全球70%产能,日本手握氢燃料电池24%的专利,这种“锂电+氢能”双轨并进的技术路线,恰是瓦解美国石油美元体系的利器。

中国的阳谋:中国让你看清牌路,却无力阻挡,趁你病,要你命,你美国要面子,中国要里子,达成一份有利协议,不战而屈人之兵。

中国战略最令西方困惑之处,在于它的“透明性”:人民币国际化步步为营,却从未像日本当年那般狂飙突进; 半导体产业,即便遭遇美国封锁,仍以“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在成熟制程领域高歌猛进; 新能源产业“以战养战”,用国内补贴培育出宁德时代、隆基绿能等巨头,再借“碳中和”大义名分反攻欧美市场。

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本质上是以庞大内需市场为盾,以全产业链为矛,用时间和规模耗垮对手的技术壁。中国光伏组件已让欧洲碳关税形同虚设,电动汽车正改写德国百年汽车产业规则。  

历史的讽刺在于,美国用“阳谋”击退日本时,也为自己培养了一个更危险的对手。今日中国深谙此道:不追求毕其功于一役的“珍珠港式突袭”,而是用产业链渗透、技术标准蚕食、区域经济整合的“慢变量”,悄然重塑世界秩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强势人民币和美国的弱美元诉求有利益交汇点,在美国国债压力山大的6月份,正是好时机,似乎可以迎来此次关税战的终局,但这或许就是孙子兵法最高境界的当代演绎: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6 04:55 , Processed in 0.058298 second(s), 1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