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4|回复: 0

[一带一路] 关税风暴下,中国如何构建“经济护城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9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新用户点击“国际商报”即可关注

w2.jpg

w3.jpg

在外部关税冲击力度加码、全球产业链加速调整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动能换挡提速的特征。面对国际经贸变局和国内改革处于深水区的双重压力,中国应如何构建“经济护城河”?在日前于北京举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季度论坛(2025年第一季度)上,与会专家基于对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的深度解析,探讨破局路径。

w4.jpg

w5.jpg

积极进取稳增长

以确定性对冲不确定性

一季度,中国经济回升向好,实现开门红。其中,出口6.13万亿元,保持高位,同比增长6.9%。CMF季度报告《积极进取的中国宏观经济》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持续向上,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动能强劲。中国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专用装备,风力发电机组、锂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品出口均保持增长态势。传统产业的升级推动竞争力“焕新”,“新品”“潮品”“爆品”不断推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CMF主要成员于泽强调,无论未来形势如何变化,保持中国经济稳定需要在三个方面积极进取:要在大国博弈中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我为主;国内宏观经济治理要有新思路、新框架和新举措;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其中,核心在于加快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通过确定性对冲不确定性。

短期内,宏观政策需要持续发力,更加奋发有为。在中长期,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都需要考虑政策的可持续性。在国际贸易领域,要积极构建新的互惠性规则体系。

以“积极进取”为出发点,实现“以时间换空间”的关键在于:能否尽快在国际贸易中抵消外部冲击;能否加快推动国内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这两个条件而言,未来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极高的。

鉴此,报告建议,中国在大国博弈和全球治理体系中,要通过自身努力,重塑全球贸易规则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上述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以时间换空间成功的关键是尽快完成国内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切入新的增长模式,要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新旧动能换挡提速

产业升级内生动力更强

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当前,中国创新模式初步成型,已经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的第二个阶段,产业升级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2024年,中国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18%。

这从以下四个经济参数的重大变化中也可见端倪。一是经济实力取得突破。2021年中国人均GDP为12551美元,已超同期世界人均GDP水平。叠加庞大的人口,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超大经济体。前沿技术具有规模依赖性,更高的生产规模有利于降低单位成本,实现规模收益。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对应充分的分层市场,为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

二是资本丰裕度驱动多要素密集型经济升级。当前,中国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已由劳动力转变为资本。且中国呈现出多要素密集的格局,为国内全产业链提供了坚实的要素支撑。若从单一的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容易引发产业大规模外迁,但中国具有独特的多要素密集特征,叠加多层次的国内市场体系,为完整产业链及其升级提供了坚实的需求基础和要素基础。

三是从人口数量红利走向人口质量红利。中国的工程师和工科毕业生等高质量人口与产业深度结合助力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四是人口转型蕴含消费空间。在“十五五”期间,大部分60后将步入退休年龄。60后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和较强的购买力。在这一背景下,银发经济将真正迎来商业化发展的时代。其次,95后出现单身化倾向,意味着这一群体的家庭数量可能上升。消费量与家庭数量密切相关,在单身化趋势的推动下,家庭数量不会因人口数量的下降而同步下降,这为稳定消费提供了第二个重要基础。但单身家庭的消费场景与传统核心家庭存在显著差异,要把握本轮消费结构变化带来的机会,将供给端优化作为核心着力点。

于泽强调,最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创新模式已逐渐形成,且具备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与制造业高耦合度的研发和新型举国体制这三大支柱。

中国的新旧动能转换已进入第二阶段,虽然在这一阶段具备不少良好的基础,但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转换过程仍需时间推进。要保持耐心,努力破解当前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两个主要堵点:消费空间创造和动态市场出清。目前,中国市场的动态出清机制还不完善。市场化改革一直以“加法”为主,未来需要“加减”动态调整,亟需推动在动态调整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紧抓高质量发展主线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适应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新特征和国际不确定性的新情况,基于经济参数发生的新变化,报告建议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新思路实施好超常规宏观政策,抓住消费空间创造和优化供给两个关键点,推动中国经济走向产业升级的新模式。

要创新逆周期政策思路,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全面支持新型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发展新质生产力,扎牢社会安全网。货币政策以降低金融机构融资成本为核心方向,进一步全面降准置换到期中期借贷便利,在稳定流动性的同时降低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消费端以服务消费为重点方向,以创造消费为核心,着力扩大内需。政策端注重疏通政策传导机制,加强政策协调,扩大政策空间。

要用好改革红利,突出重点深化改革。一是进一步推动制度建设,以法治化、国际化推动市场化的深入;发挥好市场功能,特别是进一步做好要素市场化配置工作,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二是助企帮扶,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能力。三是激发金融体系活力,建设多层次债券市场,逐步探索高收益债券的发行。四是推进注册制改革,真正实现股市功能的转型。五是推动长效化解地方债。六是进一步构建好社会安全网。

w8.jpg

文字/汤莉

编辑/汤莉 刘叶琳

w9.jpg

请点亮在看!

w10.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10 05:40 , Processed in 0.102772 second(s), 1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