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91|回复: 0

[一带一路] 关税大战背景下中国稀土价格走向初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0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是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战略性产业的核心原材料。自2023年以来,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美国、欧盟等经济体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稀土出口加征关税,试图削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在此背景下,中国稀土价格波动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本文结合权威数据与产业动态,从供需关系、政策博弈和技术替代三个维度,探讨未来1-2年中国稀土价格的潜在趋势。

w1.jpg

一、短期:关税推高出口成本,但中国议价权仍稳固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稀土出口量为7.8万吨,占全球总供应量的63%。美国对中国稀土产品加征的15%-25%关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2024年12月),直接导致中国稀土出口成本上升。以氧化镨钕为例,2025年一季度出口均价较2023年同期上涨18%,达到每吨12.5万美元(中国稀土行业协会)。

然而,中国稀土议价权并未因关税大幅削弱。原因在于:

资源集中度:中国稀土储量和冶炼技术全球领先,美国80%的稀土依赖进口,其中60%以上来自中国(USGS,2024年)。

产业链配套优势:从采矿到磁材加工,中国拥有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而美欧重建产能至少需5年(路透社,2025年3月)。

关税转嫁能力: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对美稀土出口量下降12%,但对日本、韩国出口增长20%,价格同步上涨(中国商务部)。

结论:关税短期内推高国际市场价格,但中国通过调整出口结构和议价,仍掌握定价主动权。

w2.jpg

二、中期:国内新能源需求激增,形成价格托底效应

中国“双碳”目标推动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根据工信部《2025年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30年国内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稀土需求量将较2020年增长3倍。以钕铁硼永磁材料为例,2024年中国产量占全球90%,而每辆新能源汽车需消耗2-3公斤高端钕铁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需求端的爆发式增长对冲了出口波动的影响:

供需缺口扩大:2024年中国稀土消费量首次超过出口量,国内消费占比从2020年的45%升至57%(国家统计局)。

库存周期支撑:2025年初,国内六大稀土集团联合宣布缩减10%的出口配额,优先保障国内供应,推动镨、镝等战略元素价格企稳(上海有色金属网)。

结论:新能源产业的刚性需求为中国稀土价格提供长期支撑,国内政策倾向于“保供稳价”。

三、长期:技术替代与全球博弈或压制价格上限

尽管中国稀土优势显著,但两大风险可能限制价格上涨空间:

替代技术加速发展:

日本丰田公司2024年宣布研发出减少40%镝用量的新型电机;

欧盟计划2030年前将稀土回收率从不足1%提升至15%(《欧洲绿色新政》,2025年)。

全球供应链多元化:

美国与澳大利亚、加拿大成立“关键矿产联盟”,计划2026年前将非中国稀土供应占比提升至30%(白宫声明,2024年);

缅甸、越南等新兴稀土产区产量增长,2024年合计占全球份额升至12%(英国金属导报)。

结论:技术突破和供应链重构可能在未来5-10年削弱中国稀土的不可替代性,长期价格或承压。

w3.jpg

总结与展望

综合来看,中国稀土价格在关税大战背景下呈现“短期走强、中期有撑、长期承压”的态势:

2025-2026年:受关税和国内保供政策影响,价格或维持高位震荡(预计氧化镨钕价格区间10万-14万美元/吨);

2027-2030年:若替代技术取得突破,国际产能逐步释放,价格可能回落至8万-12万美元/吨。

对中国而言,巩固稀土优势需“两手抓”:一方面加强高端材料研发,提升附加值;另一方面通过多边合作化解贸易壁垒,避免陷入“资源诅咒”。毕竟,稀土的价值不仅在于资源本身,更在于掌控从矿山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话语权。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14 08:09 , Processed in 0.10837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