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67|回复: 0

[一带一路] 关税冲击供应链,三一重工如何冲破中企出海困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3 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w2.jpg

w3.jpg

w4.jpg

撰 文  | 刘颖慧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 合伙人

     

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国企业经历了从初始加征34%对等关税时的惊慌停产,到二次加征至145%时的淡定如常,再到三次加征至245%时的加紧出货反转。到如今,中美双方发布联合声明宣布,相互24%关税90天暂停实施,一夜回到4月初。中美之间的关税博弈此消彼长,牵动着无数出海企业的神经。
查理·芒格说,“宏观只能接受,微观才是可以努力的”。
从特朗普1.0美国政府带头吹刮的全球贸易保护之风,到特朗普2.0美国政府的“对等关税”,微观层,"去风险化"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核心命题;宏观层,全球供应链正被迫加速重构。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者,三一重工(SANY)36年企业发展历史,其中用20年在印度深耕并证明:传统制造业出海并非简单复制国内模式,而是通过深度本土化重构供应链体系,实现从"中国制造"向"全球制造"的跃迁。本文将拆解其成功路径,为中国企业提供可供借鉴的出海登陆方案。

w5.jpg

避开“文化暗礁”,以“全价值链方式”登陆(2002~2016)
在大众眼中草根出身的这家民营企业,前身是1989年成立的湖南涟源焊接材料厂。三年后的1992年,才成立三一集团,之后在1994年由三一集团投资创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九年后的2003年,三一重工在上交所上市。
2001年,中国加入WTO。当时中国的很多企业便开始“乘风出海”。然而,与大多数企业以中国制造、外贸销售公司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不同,仅在印度市场卖出一台平地机的三一选择了“全产业链本土化”这条艰难却正确的道路。
因为“全产业链本土化”,意味着三一在印度建厂制造(生产供应链),并向印度本土供应商采购(采购供应链),完成印度市场客户交付和售后服务(销售供应链+逆向供应链)。
初入印度,三一遭遇了文化冲突的“暗礁”。在浦那工厂,每天下午六点,印度员工准时放下手中的工作,无论生产线是否完成当日任务,他们都拒绝加班。这种 “准时下班” 的文化,与中国企业“嫉慢如仇”、追求高效的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碰撞。即便中方管理层试图通过激励措施推动员工加班,不但效果甚微,反而引发了员工的不满。
除此之外,印度员工对操作手册近乎“执拗”的遵循,哪怕出现了明显可以优化的流程环节,工人也严格按照手册执行。这种“流程至上”的工作态度,让“灵活高效”的中国模式再次失效,生产效率和产品创新都受到影响。
面对这些困境,三一重工没有选择强推原有管理模式,而是以 “逆向思维” 寻找破局之道,即在浦那工厂创新性地推出了双轨制管理模式。一方面,保留了早会、督办等提升效率的工具,但取消加班考核,以尊重印度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平衡理念;另一方面,设立了中印员工互学机制,每周举办瑜伽课与中国茶会。在瑜伽课上,中方员工跟着印度同事舒展身体,感受身心的宁静;而在中国茶会上,印度员工又在品尝龙井、普洱的过程中,了解中国茶文化。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双方的了解,更打破了文化的隔阂,让中印员工在轻松的氛围中互相学习、互相理解。
当企业员工有了文化互通之后,三一开始重构价值链——通过提出“三个100%”战略,在2009年实现浦那产业园投产。
100%管理层方面本土化:三一大胆启用印度本土人才,CEO 狄巴克等高管均来自塔塔、利勃海尔等知名企业。这些深谙印度市场和文化的管理者,为三一制定了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战略和营销策略。CEO狄巴克凭借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广泛的人脉资源,迅速打开了印度市场的局面。
100%生产属地化:三一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在印度建立完整的生产体系,实现混凝土泵车核心部件的印产替代。这不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性价比,还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原材料采购到零部件生产,再到成品组装,三一在印度构建起了高效、稳定的供应链。
100%服务直销制:三一自建30 家直营网点,覆盖印度全境。这些网点不仅为客户提供设备销售服务,还提供安装、维修、保养等一站式售后保障。无论客户身处印度的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都能享受到三一及时、专业的服务。
通过全供应链本土化打造,三一2016 年在印度混凝土设备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30%,成功反超行业世界巨头卡特彼勒。

w6.jpg

直面“关税风暴”,凭“供应链韧性”突围(2017~2024)
2018年,特朗普1.0美国政府开启对华挖掘机加征25%关税。这对当时如火如荼的中国全球化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许多依赖出口美国市场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陷入困境,订单锐减、利润下滑、人心惶惶。
然而,在印度浦那三一的厂房内,景象却是一派繁忙——三一彼时已然在印度建成了6大工厂的产能,以有竞争力的成本完成了因关税而转移的销售订单生产的使命。
“短链供应”策略:在印度,三一已将本地采购率提升至超过70%,原本从中国大陆采购的液压件,转而投向巴拉特锻造等印度本土企业。这种本地采购模式,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更巧妙地避开了高额进口关税。而以三一浦那为中心构建“区域辐射网络”,则让满载着工程机械的货轮从印度港口出发,驶向中东、非洲等市场,成功规避了美国市场的关税壁垒,开辟出三一新的销售版图。
“需求定制”建立技术护城河:南亚地区气候炎热,工况复杂,普通的工程机械难以适应。为了攻克这一难题,三一研发团队深入印度各地施工现场,记录下气温数据、传统机械罢工情况,等回到实验室后,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成功开发出能在52℃高温极端环境下依然稳定运行的机械,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此外,针对印度用户对燃油成本的敏感,三一推出低油耗版起重机,通过优化发动机和液压系统,使燃油成本降低了 18%,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热捧。
“数字孪生”提升响应速度:三一通过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得以实现在长沙研发中心,服务全球三一机械的目的——每一台在印度及全球工地作业的三一设备,都如同一个“数据采集站”,将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预警等信息源源不断地传回国内。智能诊断系统通过快速分析数据,不仅精准定位故障,而且能预判设备即将出现的问题,指引市场服务团队在极短时间内给出解决方案,故障排除效率提升60%。这种创新不仅让印度本土客户对三一设备赞不绝口,而且进一步推升了三一在全球的品牌口碑和市场竞争力。
凭借着基于供应链全链打造的韧性,三一在特朗普1.0关税战的风暴中成功突围。2023 年,三一重工在印度的销售额突破 40 亿元,占集团海外营收的28%。

w7.jpg

拥抱“ESG合规”,重构“生态规则”(2024~至今)
当时间来到2024年,全球商业版图在政策更迭与可持续发展浪潮中剧烈重塑。在印度,莫迪政府不断收紧对外资的审查,很多在印度的中国出海企业受到了影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一浦那产业园非但没有在严苛的监管下畏缩,反而以ESG战略为利剑,劈出了生态型出海的全新航道,从“适应规则”的跟随者,蜕变为“定义规则”的领航者。
社会责任方面,三一与浦那理工学院共建工程机械学院,为当地培养专业人才,构建稳固的社会支持网络。每天,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浦那产业园,三一厂房内生产车间里就早已是一片繁忙。数千名印度员工身着统一工装,熟练地操作着设备,在他们眼中闪烁着的是对未来的憧憬。
三一与浦那理工学院共建了工程机械学院,不仅配备了最先进的模拟操作设备,还引入了重工全球领先的技术课程。在这里,数千名年轻的操作手接受着系统化的培训,他们将带着从这里学到的技能,奔赴印度各地的基建现场。三一正是用就业与教育的双轮驱动,在当地编织起一张稳固的社会支持网络。
环保方面,三一展现出颠覆行业的魄力。压路机生产线如同一个精密运转的“绿色工厂”,60%的再生钢材在先进工艺的淬炼下,重获新生,成为支撑工程机械的“绿色骨骼”。浦那产业园的屋顶上,整齐排列的分布式光伏板,将阳光转化为清洁能源,满足工厂30%的用电需求。这种从原材料到能源的绿色供应,不仅让三一的产品在环保性能上远超行业标准,更引领行业绿色制造规则。
治理方面,三一与印度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投资与被投资关系,而是构建起了共生共荣的“政企生态体”。三一自入驻印度以来,纳税金额累计21 亿元,成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最坚实的支持者之一;“最佳雇主”的荣誉,是印度社会对三一企业人文关怀的高度认可。此外,三一在恒河治理这一关乎印度民生与生态的国家级项目中,化身成了“河道卫士”,一众工程机械日夜开工,清理淤泥、加固堤坝,三一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企业与东道国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责任担当,也为自身赢得了深厚的政策支持与社会信任。
在特朗普 2.0 时代的全球化迷雾中,三一总结出的出海策略,处处彰显着ESG战略的智慧光芒。本土化路径的“三级跳”,从最初的关税规避,到中期的技术适配,最终实现ESG领域的生态共生,每一步跨越都精准踩在了全球商业规则变革的节点上;“双循环”供应链设计,既保障了关键部件供应的稳定,又通过贴近消费市场的终端布局,将环保理念融入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去政治化”品牌策略,通过淡化资本背景、深度绑定本地利益方,让三一的品牌形象深深扎根于当地市场,成为跨国企业ESG合规发展的典范。
从初入印度时的文化冲突与市场挑战,到如今凭借ESG战略站上行业之巅,三一重工用行动证明:在新时代的全球商业竞争中,唯有主动拥抱ESG合规,以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定义生态规则,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中,让世界看到中国智造的绿色力量与责任担当。

w8.jpg

小结
三一出海的故事,是一个从依靠成本优势到参与规则制定的成功故事。三一的故事,对一家企业而言,是企业成长史的全部,能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宝贵经验和借鉴。三一重工的印度实践表明,中国企业应对全球化挑战需聚焦以下方向:
1. 战略优先级:本土化供应链建设、技术适配与ESG合规是突破贸易壁垒的关键。
2. 行业趋势:绿色能源(光伏、储能)、数字化(工业互联网)及医疗健康领域将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赛道。
3. 长期价值:企业需超越短期盈利目标,通过规则制定与生态共建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特朗普政府持续加征关税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路径需以技术自主与合规能力为核心,通过深度本土化融入目标市场,规避政治风险,最终实现从“成本竞争”向“规则主导”的转型。

w9.jpg

推荐视频



w11.jpg

w12.jpg

w13.jpg

w14.jpg

w15.jpg

w16.jpg

w17.jpg

w18.jpg

w19.jpg

w20.jpg

w21.jpg

w22.jpg

w23.jpg

w24.jpg

w25.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13 18:22 , Processed in 0.21315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