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53|回复: 0

[一带一路] 皮书说|易外庚 杨舸:“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国社会组织品牌建设(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3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编者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致力于采用实证、理论等研究方法,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理论及实务研究,并对相关理论文章及科研成果进行分享。

2025年1月11日,《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4)》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的重要学术成果在京发布。现将《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4)》逐篇推送,以飨读者。

w2.jpg

“一带一路”篇: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国社会组织品牌建设

易外庚: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评估、组织社会学。

杨舸: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社会学、关系社会学。

摘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社会组织在文化、教育、科技、生态环保、卫生健康、国际援助、减贫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品牌正在形成。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社会组织在品牌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凝练了一定的经验,助力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道路。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社会组织的品牌建设在政策供给、资金支持和人才培育等方面存在不足。为促进中国社会组织品牌的高质量建设,在“一带一路”建设的第二个十年期间,可通过完善社会组织品牌建设制度的可操作化、建立持续性的资金支撑体系、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以及创新品牌模式,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关键词:“一带一路”;社会组织;品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一带一路”建设的第一个十年,中国社会组织不负新时代使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以实际行动传播了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彰显了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2024年是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在此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社会组织品牌高质量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一带一路”建设中社会组织品牌建设的发展历程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走过十年历程。这十年来,我国社会组织在国际舞台上彰显了实力,为实现民心相通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保证“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下,社会组织的品牌建设经历了以“民心工程”为核心任务的品牌项目国际化发展、以社会组织国际网络平台建设为依托的品牌网络国际化发展和以高质量共建社会组织为目标的品牌共识国际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具体发展脉络如下。

(一)第一阶段(2013~2016):民心工程与品牌项目国际化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政府始终强调要做好“民心工程”,以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合作共赢为远景目标。“民心工程”为中国社会组织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提供了新的机遇。“民心工程”实施过程中,社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公益性、非营利性、志愿性优势,为讲好“一带一路”故事贡献自身力量。

2015年3月28日,中国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给中国社会组织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增强与“一带一路”沿线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合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在2013~2016年这四年期间,中国社会组织在国际捐赠、救援扶持、减少贫困、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民心工程”深入人心。一个个国际项目的落地生根,显著改善了沿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信任度,增强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我国社会组织的熟悉度,也扩大了世界范围对我国社会组织品牌的国际关注度。“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的影响主要见表1。

w3.jpg

(二)第二阶段(2017~2020):网络构建与品牌网络国际化

“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为我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需求,持续扩大社会组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2017年5月14日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为我国社会组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品牌影响力提升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次高峰论坛的举办,标志着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从依托“民心工程”的项目化影响到构建网络的结构性影响的转变。这届论坛的成果之一——《中国社会组织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行动计划(2017-2020)》开启了我国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篇章。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在这次论坛上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成为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国际合作的新平台。2017~2020年,社会组织的网络化发展模式成为品牌发挥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路径。具体影响见表2。

w4.jpg

(三)第三阶段(2021~2023):高质量共建与品牌共识国际化

这一阶段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对社会组织的品牌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三年间我国社会组织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的广泛参与和多元合作,特别是一些社会组织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影响力彰显,增强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价值的认同度。社会组织的高质量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国标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国际认同贡献了力量。我国社会组织品牌呈现出的高质量建设态势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软联通”的“硬实力”,具体影响见表3。

w5.jpg

从我国社会组织品牌的国际化发展脉络来看,社会组织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作出了贡献。社会组织在国际上坚持推进重大项目合作的同时,也实施了一批“小而美”的民生项目,积极推动数字、绿色、创新、健康、文旅、减贫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让更多合作共赢成果惠及沿线各国人民,增强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度,增加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理念的信任度。中国社会组织品牌的国际化建设,促进社会组织从资金“走出去”到项目“走出去”,再到网络机构“走出去”、理念“走出去”的迭代升级,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社会组织品牌建设成就

截至2023年,我国共登记国际性社会组织51家,其中自2013年以来登记国际性社会组织24家,将近占总数的一半。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社会组织国际化发展取得的成就影响巨大,同时,这些国际性社会组织的行动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十年时间内,社会组织品牌具有联通度加强、熟识度提升、参与度深入、治理度有效和认同度扩大的特征。具体成就如下。

(一)传统援助项目的品牌化发展

1.弘扬人道主义援助的品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丝路博爱基金”项目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于2017年2月成立“丝路博爱基金”,其品牌建设主要致力于优化“一带一路”人道服务供给,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对沿线有迫切人道需求的人群进行救助。截至2023年,丝路博爱基金先后在亚洲、非洲等26个国家资助开展国际人道援助项目,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民间援外基金。

2.创新援助减贫的品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国际微笑儿童”项目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设立的“国际微笑儿童项目”主要解决全球贫困地区儿童面临的饥饿问题,通过为发展中国家受饥饿儿童供餐或发放粮食,助力项目受益儿童健康成长,助力发展中国家早日实现联合国提出的“零饥饿”可持续发展目标。该项目于2015年启动,截至2022年底共惠及120127人。2019年,该项目入选由联合国系统、世界银行等7家组织评选的“最佳全球减贫案例”。2020年,该项目作为促进“零饥饿”目标的优秀案例之一入选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评选的《基于南南合作与三方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实践(第三卷)》。2022年,埃塞俄比亚“微笑儿童供餐项目”被收入《中非减贫与发展合作案例集2022》。2022年11月6日,因该项目为埃塞俄比亚实现SDG-2“零饥饿”目标作出的贡献,埃塞俄比亚总统萨赫勒·沃克·祖德女士为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颁发奖杯。

3.筑牢健康卫生的品牌: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共建无疟疾世界”项目

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设立“共建无疟疾世界”项目,联合复星医药积极配合中国政府援非抗疟工作。截至2021年末,在全球范围内已救治了超过4800万重症疟疾患者,有效帮助降低非洲5岁以下儿童的疟疾发病率。在2023年4月25日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第33轮狼队迎战水晶宫队的比赛间隙,英国歌手索菲亚·萨发利安(音译)在球场中央唱起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为世界防治疟疾日专门打造的公益歌曲BetterDays。该基金会在健康卫生方面作出的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4.改善教育条件的品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国际爱心包裹”项目

2019年2月26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启动“国际爱心包裹”项目,是该基金会响应国家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一项具体行动。截至2022年底,“国际爱心包裹”项目已经在14个国家落地,共惠及超过100万名小学生,受到了“一带一路”项目地政府、学校和民众的一致欢迎。

(二)打造共享文化繁荣的品牌

1.搭建文化交流桥梁的品牌:“汉语桥”

创建于2002年的“汉语桥”,是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的学习汉语项目。“汉语桥”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民众了解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汉语桥”不断创新合作形式,扩大了民间交流的影响力。如2023年“汉语桥”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青少年为对象的“跨越山海的10年”主题夏令营在北京举行,旨在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青年一代了解悠久的中国历史和璀璨的中华文化,助推中外文化交流。

2.培养文化认同的品牌:“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学生手拉手活动

中华慈善总会自2018年起连续举办六届“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学生手拉手活动,组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学生到中国感受中国的建设成就和传统文化。2023年是中国和老挝建交62周年,中华慈善总会邀请近100名老挝学生和老师前往中国,两国学生以西双版纳为起点,途经昆明、北京、西安等地,通过半个月面对面交流、手拉手联谊、肩并肩研学活动,全方位地了解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灿烂文化以及现代中国的高速发展情况。

3.巩固中国文化品牌形象

“千年瓷韵”展览是江西省文化交流协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为展示江西景德镇陶瓷的精美工艺和悠久历史而举办的一系列国际展览。景德镇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从2018年至2021年,该协会先后从在德国柏林、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西班牙马德里采用实物展览、互动体验、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展出了中国瓷器。展品包括“古代瓷器”“现代精品”“制作工艺”等,通过展览,增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这些国际展览大大提升了景德镇瓷器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巩固了社会组织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中国文化品牌形象。

(三)促进绿色发展品牌

2008年9月成立的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简称亚太森林组织)以协助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和人民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恢复为宗旨。亚太森林组织通过能力建设、信息分享、政策对话和示范项目等活动的开展,来促进亚太区域的森林恢复,提高区域内森林可持续的、科学的管理水平。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亚太森林组织着重推进亚太区域林业合作和协同发展,聚焦澜湄六国、大中亚、东盟等地区,以及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类型的林业合作项目,与区域伙伴共同守护森林家园,共建全球森林可持续管理网络,扩大绿色丝绸之路的影响力。

(四)发展专业品牌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通过综合法律服务平台树立了国际法律服务品牌高质量发展的口碑。该商会根据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和需求,积极协助中国企业解决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风险和贸易摩擦。在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通过专业的法律服务技术为中国企业国际争端的解决提供了帮助,比如,组织企业应对巴西对中国汽车用钢化玻璃反倾销案、菲律宾进口汽车保障措施案等,维护了中国企业的正当权利。与此同时,该商会还及时对外发布产品预警,帮助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意识到潜在风险。该商会代理企业参加国外司法诉讼,有效提高了中国企业抗国际风险的能力。

(由于篇幅过长,本报告将分成两部分依次推送)

w6.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15 02:36 , Processed in 0.12983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