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86|回复: 0

【AI装备】普惠与创新并行:南京装备探索AI新场景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领导肯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25 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w2.jpg

AI新场景赋能中小学教育教学

w3.jpg

6月24日上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领导一行,莅临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调研,深入了解南京在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与多维度应用。

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宋涛科长手持国产开源主控板,向调研领导介绍了支撑AI课程常态化教学的“核芯”。这些轻量化的主控板及其配套模块构成了AI教学仪器的主体,已全面进入南京市六百余所初中小学的信息教室,成为学生AI原理学习和跨学科探究的“加速器”。他还分享了多所学校的“原生智慧”,例如通过将部分电脑桌升级为可升降拼接的小组实践平台,兼容独立编程与合作探究的两类需求。

w4.jpg

在跨学科场景中,致远初级中学的徐婷副校长分享了一个由学生们点燃的创新故事。学生们在信息课上掌握了市级统配的AI开源硬件后,主动向生物老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AI硬件与生物课的无土栽培装置结合。在师生共创下,学生们兴奋地连接硬件、动手编程、训练模型,化身“小小数据科学家”,实时监测并分析植物生长数据。这个项目不仅让生物实验真正“活”了起来,更生动地诠释了在技术赋能下,学生如何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充满好奇心与创造力的主动探究者。

w5.jpg

在劳动美育场景区,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的黄兴磊老师则展示了传统工艺与数字创意的“双向奔赴”。学生们在学习缝纫刺绣等传统技艺的同时,创造性地引入人工智能,利用AIGC辅助进行文创图案设计,并借助AI大语言模型对作品进行智能评价与迭代。该课程将传统手工艺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在真实的创造实践中,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字素养、审美情趣与创新能力。

w6.jpg

如果说AI赋能学科教学是“授人以渔”,那么在科利华中学孙小然老师打造的两间“AI润心成长屋”里,技术则展现出“润物无声”的温度。这个空间如同一位24小时在线的“树洞朋友”,为学生提供伙伴式智能对话、情绪智能预测、文学朗读纾解等服务,有效弥补了传统心理辅导的时空局限,为实现精准、及时的心理关怀提供了有力的AI助力。

w7.jpg

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崔琪主任汇报,AI赋能生物跨学科融合、AI赋能劳动美育、AI润心成长屋等应用场景,正是南京市在AI赋能教育领域坚持创新实践的生动缩影。这些场景的设计并不是“盆景”,而是“苗圃”,是南京在“市域统筹、普惠先行”的思路下,对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人工智能赋能五育融合、人工智能赋能理科实验教学的普及化建设的技术储备,帮助学校构建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高质量育人新生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田司长在调研中对南京装备的系列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南京的探索既展现了普及AI教育装备的决心与魄力,又通过对现有信息科技室的“微创新”改造,体现了“盘活存量、务实创新”的教育智慧。司长尤其对南京利用AI技术服务学生心理健康、赋能劳动美育等直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教育“真问题”的做法表示了重点关注,认为这些探索很有价值,希望南京能继续总结经验,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借鉴、可推广的方案。

END

来源 | 技术科

编辑 | 朱佩佩

审核 | 崔   琪

w8.jpg

分享让更多人看看

w9.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14 12:35 , Processed in 0.13197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