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微信文章
23 .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作 。 (60 分)
古人认为写作意义重大。魏文帝曹丕强调“文章经国之大业 , 不朽之盛事 ”, 司 马迁写作« 史记»“欲以究天人之际 , 通古今之变 , 成一家之言 ”。 那么, 作为二十 一 世纪的青年 ,在 AI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下 ,我们写作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
要求:选准角度 ,确定立意 , 明确文体 , 自拟标题 ; 不 要 套 作 , 不 得 抄 袭 ; 不 得 泄 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
写作指导:
AI时代,我们为何还要写作?
一、审题与立意
题目以古人(曹丕、司马迁)对写作的高度评价为引子,提出核心问题: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写作对当代青年还有什么意义?
核心矛盾:
- AI的冲击**:ChatGPT、Midjourney等工具已能生成高质量文本,写作是否会被取代?
- **人文的坚守**:写作不仅是表达,更是思考、情感与价值观的传递,AI能否真正替代?
写作方向:
1. **写作的本质意义**(超越工具性,关乎思想与灵魂)
2. **AI与人类写作的关系**(辅助而非替代)
3. **当代青年如何通过写作确立自我价值**(在信息洪流中保持独立思考)
二、结构建议
1. 引论(150字)
- 引用曹丕、司马迁的名言,点明古人视写作为"不朽之事"。
- 抛出问题:在AI时代,写作是否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 正文(800字,3-4段)**
- 段落1:写作是思想的淬炼,AI无法替代**
- 论点:AI能生成文字,但无法真正"思考"。
- 素材: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之家",人类通过写作厘清逻辑。
- 段落2:写作是情感的载体,AI缺乏共情**
- 论点:文学的本质是人性表达,AI无法体会痛苦或喜悦。
- 素材:余华《活着》的苦难叙事,AI无法复刻真实生命体验。
- 段落3:写作是抵抗异化的武器**
- 论点:在算法推荐、信息茧房时代,写作帮助保持独立人格。
- 素材:韩炳哲《倦怠社会》对"自我剥削"的批判,写作是反思工具。
3. 结论(150字)
- 总结:AI是工具,而写作是人的本质活动。
- 升华:青年应通过写作锚定自我,在技术洪流中不迷失方向。
三、热点素材
1. ChatGPT的文学尝试与局限
2023年,ChatGPT模仿鲁迅风格写杂文,虽形似却无真正批判精神,印证AI缺乏思想深度。
2. 刘慈欣谈AI创作
刘慈欣说:"AI能写套路化小说,但《三体》的宇宙观只能来自人类独有的想象力。"
3. 豆瓣"AI写作小组"的争议
许多用户用AI生成"伪文艺"散文,被批评为"文字空心化",反衬真实情感表达的可贵。
4. 大学生用AI写论文被查重**
2024年多所高校曝出AI代写论文事件,教育部重申"学术诚信",强调写作的本质是思维训练。
5. 自媒体时代的"洗稿工厂"
某机构用AI批量生成"鸡汤文",流量虽高却被读者斥为"垃圾信息",凸显优质原创内容的价值。
四、写作技巧
1. 对比论证:
- 古人"文章千古事"的庄重感 vs 当下AI批量产出的碎片化文字。
2. 哲学提升:
- 引用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之家",说明写作是人的本质属性。
3. 联系现实痛点:
- 信息过载时代,写作如何帮助青年对抗浅薄化、标签化认知?
五、金句储备
1. 技术层面:
"AI能写出流畅的句子,但写不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悸动。"
2. 思想层面:
"当算法试图定义我们时,写作是最后的自我申辩。"
3. 价值层面:
"曹丕的不朽盛事,在今天或许就是不被AI同化的那一点固执。"
六、总结
AI时代,写作的意义不仅未被消解,反而更加珍贵——它是思想的锚点、情感的出口、抵抗异化的武器。青年应当珍视这一古老而永恒的能力,在技术的浪潮中,依然保持用文字丈量世界、定义自我的勇气。
范文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