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02|回复: 0

『西亚斯 · AI+X』以AI为笔,绘就创新育人新画卷——艺术设计学院、博雅住宿书院院长 郭新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6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w3.jpg

从“知AI”到“用AI”

提升AI时代人才培养质量

编者按:“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从2022年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启动,到《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将数字化列为核心部署,再到教育部最新实施的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中国教育正以数字之力重塑未来生态。

在此浪潮中,郑州西亚斯学院紧抓机遇、积极推进、率先落子: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行动计划》(校教〔2024〕37号),持续以“AI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着力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AI教育新生态,为全校教师开展了为期三周、三阶段的“AI+X教师能力发展项目”培训,切实推动教师从“知AI”到“用AI”,提升AI时代人才培养质量。

当政策蓝图遇见一线实践,如何让数字化真正赋能课堂?教师如何借AI突破教学边界?本系列将呈现西亚斯各学院院长与骨干教师的破局探索——本期走进艺术设计学院,看郭新生院长眼中AI是如何赋能艺术设计教育的。

w4.jpg

w5.jpg

持续深化AI+艺术教育融合,筑牢创新育人根基

艺术设计学院、博雅住宿书院院长 郭新生

w6.jpg

w7.jpg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教育领域的今天,主动拥抱AI、探索其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更是培养适应未来设计行业需求人才的关键之举。日前,学校精心组织了三周、三阶段的“AI+X”课程改革专项培训,作为艺术设计学院的院长和一名艺术工作者,我全程参与。这场培训如同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艺术设计教育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

w8.jpg
▲艺术设计学院2025年毕业设计展


w9.jpg

AI与艺术教育的碰撞:在传承中创新

w10.jpg

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这一点始终不会改变。但AI的出现,为我们实现这一核心目标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培训中,诸多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AI并非艺术的“替代者”,而是创意的“催化剂”和教学的“好帮手”。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资料搜集、基础方案绘制等重复性工作上,而AI工具的应用可以将学生从这些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精力聚焦于创意构思和文化内涵的表达。例如:在平面设计课程中,学生可以利用AI工具(如Midjourney或即梦)生成设计概念草图,然后在Photoshop中进行进一步的编辑和优化;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学生可以利用Stable Diffusion生成契合设计需求的高质量图像,并结合LoRA和Control Net扩展功能实现个性化与精准控制等等。

同时,AI也为艺术教育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创意特点都有所不同,AI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作品特征,为其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创作建议。比如,对于空间设计能力较弱的学生,AI可以针对性地提供更多基础案例和训练任务;对于创意丰富但执行能力有待提升的学生,AI可以辅助其优化方案的细节表达。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支持。

w11.jpg

w12.jpg
▲《月兔古城韵》,学生借助AI工具所创作,荣获第四届“创意河南”艺术设计大赛学生组三等奖创作者:王家俊,指导老师:任曼迪





AI反哺教学:从工具应用到生态构建



AI对教学的反哺,绝不仅仅是工具层面的辅助,更能推动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评估方式的全方位革新。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我们可以借助AI技术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通过使用AI工具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数据,能精准定位课程中的薄弱环节,从而调整课程设置,使教学内容更贴合市场需求。

👉在教学模式创新上:AI可以构建更加互动、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比如,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AI相关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进行设计方案的模拟呈现和体验,与虚拟的客户、施工团队进行互动,提前感知设计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实践环节不足的短板,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评估方面:AI可以实现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估往往依赖教师的主观判断,而AI可以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多维度分析,给出量化的评估结果。同时,AI还能追踪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分析其学习轨迹和进步空间,为教师提供更精准的教学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w15.jpg
▲《虚拟映巷》 学生借助AI工具所创作。创作者:苏恩赐,指导老师:丁宛莹
w16.jpg
▲《轮回边缘》 学生借助AI工具所创作。创作者:王辰辛,指导老师:刘丹丹





展望未来:让AI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艺术设计学院将以培训成果为基础,构建“AI+艺术教育”的长效发展机制。一方面,将各系优秀实践固化为标准化操作体系,如整理环境设计系的智能体创建流程、视觉传达设计系的提示词模板等,形成可复制的“AI+课程”实施指南;另一方面,建立动态更新机制,持续跟踪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及时将新工具、新方法融入教学,不断拓展AI与艺术教学融合的边界。

此次培训让我更加坚定了推动学院“AI+X课程改革”的决心。未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AI技术真正赋能学院的教学和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参加AI技术应用培训,提升教师运用AI工具进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AI与所授专业课程融合的创新点,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学案例和课程资源;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结合各专业特色,将AI应用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相关课程中融入AI工具应用、智能设计思维等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的AI伦理意识:在利用AI技术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AI的优势和局限,避免过度依赖AI而忽视自身创造力的培养。教育学生在设计中坚守人文底线,让AI技术服务于人类的美好生活和社会发展。

w19.jpg
▲艺术设计学院2025年毕业设计展

w20.jpg

此次为期三周的“AI+X课程改革培训,从第一阶段的理念启蒙与工具实操,到第二阶段的场景化深耕与智能体构建,再到第三阶段的体系化整合与模式创新,让我们逐步清晰了“AI赋能艺术教育”的核心——技术始终是手段,培养兼具人文底蕴、创新思维与AI素养的设计人才才是目标。

艺术的本质是创新,教育的使命是育人。“AI+X”课程改革不是终点,而是学院迈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起点。作为艺术设计学院、博雅住宿书院的院长,我深感责任重大,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持续深化“技术标准化、应用场景化、资源共享化”建设,坚守“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让AI技术成为点燃创意的火种、深化教学的利器,为培养适应未来设计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懈探索,让艺术设计教育在技术赋能中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END



统筹丨赵志攀

执行丨赵晖

策划丨崔颖

排版丨王若晨

编辑丨骨小牌

来源丨艺术设计学院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10 06:55 , Processed in 0.15981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