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10|回复: 0

AI时代更需人的智慧与智慧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6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作者简介】严胜柒,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昆明 650504)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十万个为什么 3.0 丛书
w1.jpg
当DeepMind的AlphaGo以精妙棋局击败人类顶尖棋手,当ChatGPT以流畅文笔撰写学术论文,当Midjourney绘制的图像几可乱真,一股既兴奋又忧虑的浪潮正席卷全球。人工智能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工具”进化为某种意义上的“代理者”,其触角已深入生产、决策乃至艺术创作的核心地带。然而,在技术狂飙突进的表象之下,一种更深沉的共识正逐渐浮现:人工智能越是强大,人类智慧与智慧的人便越显珍贵。我们并非走向一个AI取代人的时代,而是进入了一个AI的迅猛发展前所未有地需要人类智慧深度导航,并迫切呼唤能驾驭这种力量的“智慧的人”的时代。一、AI的辉煌与隐忧:技术洪流中的双面镜像人工智能的突破性成就,已远超早期科幻的想象。在效率层面,AI驱动的自动化正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解放人力。工业机器人精准装配,物流算法优化全球供应链,诊断算法在医学影像识别中甚至超越资深医师。在数据处理层面,AI如永不疲倦的巨鲸,从浩渺的信息海洋中高效捕捞价值,助力科研发现新药物靶点,或预测复杂经济走势。更令人惊异的是其创造力边界的拓展——DeepMind的AlphaFold近乎破解了“蛋白质折叠”这一生物学世纪难题;AIGC工具则能谱写动人旋律、生成风格化画作、创作逻辑清晰文本,挑战着人类对创造力的垄断。然而,这辉煌的镜像背面,是技术“双刃剑”投射的阴影:1.  伦理与价值的真空地带:AI的决策逻辑如“黑箱”,其“思考”过程常难以被人类理解。当算法决定信贷额度、筛选求职简历,甚至参与司法量刑建议时,如何确保其公平公正?训练数据中潜藏的偏见(如性别、种族歧视)会被算法无意放大并固化,导致系统性不公。自动驾驶在危急关头面临的“电车难题”抉择,更是将冰冷的算法推入了道德困境的核心。2.  创新瓶颈与路径依赖:当前的AI,尤其是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范式,本质上是“基于历史数据的卓越归纳者”。它能高效学习已知模式,却难以真正“无中生有”,突破范式。过度依赖AI生成内容(如科研论文构思、艺术创作),可能导致人类原创思维能力的萎缩,思维逐渐被禁锢在算法划定的舒适圈内,扼杀颠覆性火花的迸发。3.  社会结构的撕裂风险: 自动化取代大量中低技能岗位的趋势难以逆转,“技术性失业”已成为严峻的社会议题。若缺乏有效的社会财富再分配机制与大规模职业技能重塑,将加剧贫富鸿沟与社会不稳定。同时,AI监控技术的滥用,如某些地区广泛部署的“社会信用评分”系统,对个人隐私与自由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AI的伟力令人震撼,其暗涌的潜流同样令人忧惧。它如同一艘动力澎湃却无自定航向的巨轮,亟待人类智慧的精准罗盘。
w2.jpg

二、人类智慧的不可替代性:AI洪流中的文明礁石在AI展现其超凡“智能”的同时,人类智慧(Human Wisdom)的核心特质愈发凸显其不可替代的光芒。这并非简单的情绪化怀旧,而是植根于人类心智结构的深层优势:1.  价值判断与道德罗盘:AI可以计算风险收益,却无法理解“公平”、“正义”、“尊严”、“爱”等价值的深刻内涵。面对伦理困境,AI或许能基于规则选择“最优解”,但唯有承载着文化积淀与道德直觉的人类智慧,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权衡与道德选择。医生结合AI诊断结果,仍需基于病人具体情境、生活质量诉求及伦理原则作出最终治疗决策,这正是人类价值判断的生动体现。2.  系统思维与意义之网:AI擅长处理特定领域的海量数据,却难以像人类一样进行跨领域的、非线性的系统思考,将科技、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要素编织成一张理解世界的“意义之网”。理解气候变化的复杂性,不仅需要模型预测,更需理解其背后的政治博弈、经济结构、社会心理及代际伦理。人类智慧能洞察局部与整体、当下与未来的深层关联。3.  创造力的本源与突破: 人类真正的原创力源于对既有规则的质疑、对未知的好奇、强烈的情感驱动以及跨领域经验的意外碰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乔布斯的用户体验革命,皆非对现有模式的优化,而是源于深刻的洞察与颠覆性的想象力。AI可以生成莫扎特风格的音乐,却无法诞生一个全新的“贝多芬”,无法体会灵魂的震颤并将其转化为划时代的艺术表达。4.  情感共鸣与主体间性: 人类的深度沟通、信任建立、有效协作,根植于复杂的情感理解与共鸣能力(同理心)。AI可以模拟关怀语气,却无法真正体会他人的痛苦与喜悦,无法建立基于真诚理解的主体间关系。心理咨询、复杂谈判、团队领导、艺术欣赏中那份微妙的情感互动与理解,是AI难以企及的领域。智慧的人能感知情感的波长,在灵魂深处与他人共振。人类智慧,是赋予冰冷数据以温度、为高效工具注入方向、在复杂迷局中辨识意义的终极光源。它是人类文明在技术洪流中屹立不倒的坚实礁石。
w3.jpg

w4.jpg

三、“智慧的人”:AI时代的稀缺资源与文明舵手认识到人类智慧的重要性仅是起点。AI时代的真正挑战在于,如何培育和涌现足够多的能有效驾驭AI、并以其智慧引导技术向善的“智慧的人”(The Wise Person)。他们不仅是拥有知识技能者,更是具备深刻人文素养、批判性思维、伦理自觉和卓越实践判断力的复合型人才:1.  跨领域的整合者: 突破学科壁垒,能融合科技洞见、人文关怀、社会理解和商业逻辑。例如,智慧的城市规划者不仅懂AI交通优化算法,更理解社区文化、历史脉络和市民的真实需求,避免技术方案导致社会割裂。2.  深刻的批判性思考者:对技术保持审慎乐观,能洞察算法背后的预设与偏见,质疑其结论的局限性,警惕“技术决定论”的陷阱。面对AI提供的“最优解”,能追问“这是对谁最优?”、“代价是什么?”、“是否有被忽视的视角?”。如面对AI生成的新闻稿,智慧的人会敏锐辨别潜在偏见,溯源核查信息。3.  强韧的伦理决策者: 具备清晰的道德框架和勇气,在技术应用的模糊地带,能依据人类核心价值(如尊严、公正、福祉)作出艰难但负责任的抉择。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者,在AI加速药物发现的同时,必须坚守伦理红线,审慎评估基因编辑等技术的长期影响。4.  终身学习与适应者: 在技术迭代加速的时代,固守旧知无异于自缚。智慧的人拥抱变化,具备强大的元认知能力(学习如何学习),能持续更新知识图谱,灵活调整思维模式,适应与AI协同工作的新范式。他们视学习为生存之道,而非一时之需。5.  协作精神的践行者: 深刻理解人机共生、人智协同是未来主流。善于在团队中沟通、建立信任、整合人类智慧与AI能力,共同解决复杂问题。智慧的人知道何时信任AI的分析,何时需要人类直觉和经验的介入,成为人机协作网络的“超级连接者”。“智慧的人”是AI时代最宝贵的稀缺资源,是能将技术潜力转化为人类福祉,规避其风险的文明舵手。他们是驾驭AI巨轮驶向光明彼岸的关键力量。
w5.jpg

四、育智慧之才,铸时代之锚:路径与责任培育“智慧的人”并充分发挥“人的智慧”,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多方合力:1.  教育范式的革命性重塑:超越技能传授:教育核心应从单纯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转向高阶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和人文素养(伦理哲学、历史、艺术、社会认知)的深度培养。斯坦福大学等已提出将“科技人文”(Technology-Humanities)作为通识教育核心。拥抱复杂性:课程设计需打破传统学科藩篱,引入更多跨学科、基于真实世界复杂问题的项目式学习(PBL),培养学生整合信息、解决劣构问题的能力。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融合学习计划正是此方向的前沿探索。强化伦理教育:将科技伦理深度嵌入所有相关专业课程,培养技术从业者的“道德想象力”,使其能预见技术应用的可能后果。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技术与公共目的项目即为此类典范。重视情感教育(SEL): 将社会情感学习(同理心、合作、沟通、韧性)置于与认知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培养健全人格与协作精神。2.  构建人机共生的协作新生态:重新定义工作价值:社会需转变观念,认识到那些需要高度人类智慧(如复杂决策、创新、情感关怀、价值判断)的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政策应鼓励人机协作模式创新,而非单纯追求自动化替代率。设计“以人为本”的AI: 技术研发应以增强人类能力(Augmented Intelligence)而非替代人类(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为核心理念。关注AI的用户体验设计,使其更易理解、更可控、更符合人类认知习惯,成为智慧的“伙伴”而非“对手”。可解释AI(XAI)是重要方向。3.  伦理与治理框架的强力支撑:发展敏捷治理:建立多层次、适应技术迭代速度的治理框架,包括国家立法(如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行业标准、企业自律准则。核心在于确保透明、公平、问责、安全、隐私保护。推动全球对话与合作:AI的风险与挑战超越国界。亟需建立有效的全球对话机制(如联合国平台),在禁止致命性自主武器、防范算法霸权、促进技术普惠等关键议题上寻求共识,共同制定有约束力的国际规范。保障公平与包容:政策必须主动应对AI可能加剧的不平等,投资于全民数字素养提升,建立强有力的再培训支持体系和社会保障网络(如探索全民基本收入UBI的可能性),确保技术进步惠及全体而非少数。
w6.jpg

结语:以智慧之名,掌文明之舵AI的崛起并非人类智慧的挽歌,而是其升华的号角。它如一面明镜,照见我们自身的局限,更映衬出人类智慧独有的璀璨光辉——那份对价值的执着追问、对意义的深邃探寻、对伦理的坚定守护、对创新的不熄渴望、对彼此情感的深刻共鸣。在算法编织的精密之网外,唯有人的智慧才能赋予世界以温度与方向。因此,AI时代最迫切的呼唤,不仅是技术的精进,更是对“智慧的人”的全力锻造与珍视。这要求我们重塑教育,使之成为孕育批判精神、伦理自觉与人文情怀的沃土;要求我们革新社会结构,构建人机共生、公平普惠的协作生态;要求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全球视野,为技术巨轮设定通往人类福祉的航向。 当我们将人类智慧与智慧的人置于时代的核心,AI便不再是悬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将成为人类文明跃升的壮阔阶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技术的星河中不迷失航向,以智慧之名,牢牢掌握属于人类文明的永恒舵盘,驶向一个技术服务于人、智慧照亮未来的壮丽彼岸。
w7.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10 01:38 , Processed in 0.12165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