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45|回复: 0

硅基AI说自己做不到,碳基人类又何必强AI所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3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编者按

w1.jpg

自暑假以来工作室收到多篇学术论文英译的案例,大部分作者现在都是要求直接翻译全文,对此,小编和团队成员会综合分析目的期刊的语篇特点,细到惯用时态表达的一致性、术语表达的精准性、语篇风格的本地化等等;还有些作者想发国内核刊,要求把摘要英译,又或者试探性得问一下,“自己AI搞得摘要行不行?”结果显而易见,当然不行,确实不行,肯定不行。这个不是硬刚,而是实事求是,“不行”的原因AI自己都说的很明白:

1.专业术语与领域特异性不足

· 问题:AI翻译(如谷歌翻译、DeepL等)对高度专业化的术语(如医学、工程术语)或新兴学科词汇的识别能力有限,误译概率很高。

· 案例:例如,"allosteric regulation"(变构调节)可能被直译为"all-osteric regulation",失去原义。

· 原因:通用训练数据缺乏细分领域的语料库支持。

2.句法结构与学术风格偏差

· 问题:学术摘要需遵循严谨的被动语态、名词化结构和复杂句式,而AI倾向于生成口语化或简单句。

· 案例:原文:"The mechanism was investigated via XRD analysis" → 误译为"We studied the mechanism by XRD"。

· 影响:削弱文本的客观性和正式性。

3.文化语境与学科惯例忽略

· 问题:学术写作中存在特定领域的表达惯例(如"robust"在统计学中的特殊含义),AI可能无法捕捉。

· 案例:社会科学中"agency"译为"代理"(应为"能动性")。

4.逻辑连贯性与长程依赖

· 问题:摘要需高度逻辑连贯,但AI对长句或段落间的因果、对比关系处理不佳。

· 案例:转折词(如"however")可能被错误放置,导致语义矛盾。

5.数据偏见与训练局限

· 问题:主流AI模型依赖公开数据,可能忽视非英语母语学者撰写的论文特征(如中式英语结构),加剧翻译失真。

6.创新性表述的误译风险

· 问题:对原创性方法或概念的描述(如新造复合词)缺乏适应性。

· 案例:作者自创术语"multi-omics-guided"可能被拆解为错误词组。

改进建议

1. 人工校验:至少由领域专家或专业译者复核关键术语和语篇逻辑。

2. 混合策略:AI初译后结合学术写作规范(如APA/AMA风格)人工精润。

总结

这些AI总结和我们收到的实际案例情况是非常吻合的,学术论文属于特殊文体,对语言表达的要求又很高,直接用AI输出的译文有非常明显的机翻特点,而这些特点非专业人士很多时候是看不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精润出去的文章都是“满篇红”。

Prepared by: Melody ZHANG

Edited by: Abby NI

w2.jpg

微信号丨YIPU WORKSHOP

地址丨南京市江宁区九龙湖

国际企业总部园A1-20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11 12:42 , Processed in 0.52733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